一种污泥干化池用水位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55878发布日期:2021-08-13 16:1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干化池用水位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污泥干化池用水位调节器。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沉淀池排出的污泥其含水率很高,通常在95%以上,因此需要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污泥干化池处理是污泥干化处理的重要手段,污泥干化池是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一般指采用污泥干化场(床)等自蒸发设施;其原理主要是根据污泥的脱水性能,选择相应的滤料,进行污泥干化。泥浆用泥浆泵抽至污泥干化池,污泥在池子中均匀扩散,水经过滤料层,进一步去除有害物质,渗到池底的排水沟里,而污泥则被截留在滤料的上面,积到一定程度,可挖至锅炉房焚烧。该工艺设施主要分三部分:池体部分、滤料部分、排水部分;由于经过浓缩后的污泥仍有95%以上的含水率,如采用常用污泥干化排水设备,设备成本与运行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在偏远农村及乡镇经济条件有限,设备的问题就成了污泥处理的瓶颈问题。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实施简便、成本低的新型污泥干化池水位调节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泥干化池用水位调节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干化池用水位调节器,至少包括承重架、过水板、挡板和升降装置,其中,所述过水板固定于所述承重架上,所述过水板上设置若干过水孔,所述挡板顶端通过所述升降装置活动设置于所述承重架上,且所述过水板与所述挡板两侧活动连接,通过所述升降装置调整所述过水板与所述挡板的相对位置。

其中,所述承重架设置在干化池出水口一侧,作为整体水位调节器的支撑结构,其底部设置承重台,所述承重台上方固定承重支架,所述升降装置安装在所述承重支架上。

其中,所述过水板与所述挡板在垂直方向上相对设置且平行。

其中,所述过水板与所述挡板的连接处设置滑槽结构,所述挡板在所述升降装置控制下沿所述滑槽结构升降。

其中,所述挡板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过水板上设置所述过水孔的整体面积,使得所述挡板完全提升后,所述挡板的板面可以完全覆盖于所述过水板上的所述过水孔。

其中,所述挡板在水平方向的宽度与所述过水板在水平方向的宽度相当,以防止所述挡板在覆盖所述过水孔后,水从所述挡板与所述过水板两侧的间隙流出,影响水位控制。

其中,所述滑槽结构可选择的设置于所述过水板两侧边缘处或所述挡板两侧边缘处。

其中,所述滑槽结构的高度可以与所述过水板和/或挡板的高度相当,且大于或等于所述过水板上所述过水孔的设置高度。

其中,所述升降装置采用滑轮结构,该滑轮结构的中心旋转盘固定于所述承重支架上方,滑轮结构的绳索底端连接在所述挡板上,控制所述挡板的升降。

通过实施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干化池用水位调节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采用相对设置的过水板和挡板,两者活动连接,并通过调节挡板的位置高度,覆盖过水板上过水孔的位置实现对出水口处水位的调节;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安装方便,成本低,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及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位调节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承重台;2、承重支架;3、过水板;30、过水孔;4、挡板;5、中心旋转盘;6、绳索;7、滑槽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采用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泥干化池用水位调节器,如图1所示,至少包括承重架、过水板3、挡板4和升降装置,其中,过水板3固定于承重架上,过水板3上设置若干过水孔30,挡板4顶端通过升降装置活动设置于承重架上,且过水板3与挡板4两侧活动连接,通过升降装置调整过水板3与挡板4的相对位置。

更具体而言,承重架设置在干化池出水口一侧,作为整体水位调节器的支撑结构,其底部设置承重台1,承重台1可以为石材结构或其他如金属板材等具有稳定的重量支撑水位调节器,使得水位调节器的结构在发生位移时,水位调节器的整体固定不动即可;承重台1上方固定承重支架2,升降装置安装在承重支架2上,该承重支架2通常采用框架式结构。

过水板3固定在承重架上,一般采用尺寸为长120cm、宽100cm、厚1cm的钢板即可,在装配前需要对其涂漆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过水板3上设置的过水孔30根据过水板3的尺寸,通常设置孔径为2cm,横向孔间间距为3cm,纵向孔间间距为10cm即可。

与过水板3垂直方向上相对设置且平行的挡板4根据过水板3的尺寸,通常采用尺寸为长130cm、宽100cm、厚1cm的钢板即可,在装配前需要对其涂漆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实际使用中,挡板4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过水板3上设置过水孔30的整体面积,使得挡板4完全提升后,挡板4的板面可以完全覆盖于过水板3上的过水孔30即可,并不需要挡板4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过水板3的面积;但,为了更好的实现挡板4与过水板3的相对滑动,且为防止水从挡板4与过水板3的孔隙流出,挡板4与过水板3在板面宽度上需要一致。

在过水板3与挡板4的连接处设置滑槽结构7,挡板4在升降装置控制下沿滑槽结构7升降;滑槽结构7可选择的设置于过水板3两侧边缘处或挡板4两侧边缘处,根据过水板3和/或挡板4的长度,滑槽结构7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两者其一,但需要大于或等于过水孔30的位置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滑槽结构7可以选择设定长度为140cm,宽度为5cm。

升降装置采用滑轮结构,为了方便控制,选择电动滑轮为宜,该滑轮结构的中心旋转盘5固定于承重支架2上方,滑轮结构的绳索6底端连接在挡板4上,控制挡板4的升降。

基于上述结构,其实现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对过水板3和挡板4进行表面涂漆处理,并安装在承重台1和承重支架2上;装配完成后,根据沉淀池水位控制需要进行水位控制:当污泥干化池的水位通过过水板3时,与过水板3相对设置的挡板4通过升降装置的调节,与过水板3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位置;当不排放水的时候通过升降装置将挡板4沿滑槽结构7向上提升,覆盖住过水板3上设置的过水孔30;当需要排放沉淀池的水的时候,通过调节升降装置将挡板4沿滑槽结构7向下移动,暴露过水孔30的位置,水通过过水板3上的过水孔30向外排出,且通过暴露过水孔30的数量来控制污泥干化池的水位。

在投入使用阶段需定期对升降装置用的滑轮结构进行养护,尤其是滑轮结构的中心旋转盘5需定期涂抹润滑油;且及时更换绳索6,以防绳索6使用周期过长,发生断裂等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