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升降机构的通风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92865发布日期:2021-08-17 13:4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带升降机构的通风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室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升降机构的通风柜。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室中已经开始逐渐配设通风柜,仪器设备通常会被放置于通风柜中,实验人员直接在通风柜台上工作,通风柜能够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捕捉、容纳和排出,保证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营造安全的实验环境。

现有的通风柜,仪器设备直接摆放于操作台面上,操作台面的摆放空间有限,在增添仪器设备时,需要再多配设新的通风柜,但实验室场地资源有限,且通风柜的体积大,容易造成场地空间不足,同时,配设新的通风柜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升降机构的通风柜,能摆放更多仪器设备,能避免场地空间不足,同时节约配置成本。

其技术方案如下:

带升降机构的通风柜,包括柜体、操作台及升降机构,所述柜体内部中空,且所述柜体内部与操作台之间形成脱水区,所述升降机构位于脱水区中,所述升降机构的其中一端安装于操作台上,另一端固定有置物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脱水装置,所述脱水装置设有多台,多台所述脱水装置位于脱水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水装置包括第一脱水装置、第二脱水装置、第三脱水装置及第四脱水装置,所述第一脱水装置及第二脱水装置位于操作台上,所述第三脱水装置及第四脱水装置位于置物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置物台上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及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一放置部,所述第三隔板与第四隔板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二放置部,所述第三脱水装置位于第一放置部,所述第四脱水装置位于第二放置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置物台的侧壁与柜体的侧壁之间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操作台的中部,所述第一脱水装置及第二脱水装置分别位于升降机构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柱体及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安装于操作台上,所述第二柱体套于第一柱体外,所述第二柱体远离第一柱体的一端与置物台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柱体靠近第一柱体的一端设有海绵块,且所述海绵块与第一柱体的外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柜体的侧壁上,所述控制器与升降装置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升降机构的通风柜,通过在操作台上安装升降机构,不仅在操作台上可放置仪器设备,升降机构的置物台上也可放置仪器设备,从而在增添仪器设备时,无需再配设新的通风柜,节约场地资源,同时节约通风柜的配置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升降机构的通风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升降机构的通风柜中升降机构上升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升降机构的通风柜中升降机构下降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柜体;20、操作台;30、升降机构;31、置物台;32、第一柱体;33、第二柱体;40、脱水装置;41、机盖;50、第一隔板;51、第二隔板;52、第三隔板;53、第四隔板;60、海绵块;7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述”、“该”为相应位置之前所提及或描述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该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与其所提及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似的。

毫无疑义,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相违背,或者明显矛盾的技术内容或技术特征,应被排除在外。

如图1至图3所示,带升降机构的通风柜,包括柜体10、操作台20及升降机构30,所述柜体10内部中空,且所述柜体10内部与操作台20之间形成脱水区,所述升降机构30位于脱水区中,所述升降机构30的其中一端安装于操作台20上,另一端固定有置物台31,在本实施例中,通风柜用于放置脱水装置40,脱水装置40为徕卡电镜标本脱水机。通过在操作台20上安装升降机构30,不仅在操作台20上可放置脱水装置40,升降机构30的置物台31上也可放置脱水装置40,实现分层摆放,从而在增添脱水装置40时,无需再配设新的通风柜,节约场地资源,同时节约通风柜的配置成本。

如图2及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柜体10内部能容纳分层摆放的盖上机盖41后的脱水装置40,如果分层摆放的脱水装置40均打开机盖41后,高度会高于柜体10内部的高度,因此,无法在柜体10内直接设置隔板摆放脱水装置40,所以设置升降机构30,通过控制升降机构30进而控制上下层的高度,便于使用脱水装置40;放置脱水装置40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放置其他仪器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脱水装置40设有四台,其中包括第一脱水装置、第二脱水装置、第三脱水装置及第四脱水装置,所述第一脱水装置及第二脱水装置位于操作台20上,所述第三脱水装置及第四脱水装置位于置物台31上。在需要打开第一脱水装置及第二脱水装置时,控制升降机构30上升至第一脱水装置及第二脱水装置能顺利打开机盖41的位置,第三脱水装置及第四脱水装置保持关闭;同理,在需要打开第三脱水装置及第四脱水装置时,相反操作即可;从而能实现有效分层摆放脱水装置40,且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所述置物台31上设有第一隔板50、第二隔板51、第三隔板52及第四隔板53,所述第一隔板50与第二隔板51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一放置部,所述第三隔板52与第四隔板53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二放置部,所述第三脱水装置位于第一放置部,所述第四脱水装置位于第二放置部。通过以上设置,在隔板的阻挡作用下,升降机构30工作时,能防止第三脱水装置及第四脱水装置位移,进而避免脱水装置40从置物台31上掉落。

所述置物台31的侧壁与柜体10的侧壁之间间隔设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置物台31的台面大小略小于操作台20的大小。有利于置物台31的顺利升降。

所述升降机构30安装于操作台20的中部,所述第一脱水装置及第二脱水装置分别位于升降机构30的两侧。将升降机构30安装在操作台20的中部,安装方便,同时便于维护修理,而且,升降机构30的受力更集中,利于升降机构30稳定工作。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升降机构30包括第一柱体32及第二柱体33,所述第一柱体32安装于操作台20上,所述第二柱体33套于第一柱体32外,所述第二柱体33远离第一柱体32的一端与置物台3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柱体33的高度略高于脱水装置40关闭时的高度,当第一柱体32及第二柱体33完全伸展时的高度高于脱水装置40打开机盖41时的高度。通过以上设置,第一柱体32与第二柱体33的配合伸缩工作,实现了升降机构30的升降功能。

所述第二柱体33靠近第一柱体32的一端设有海绵块60,且所述海绵块60与第一柱体32的外壁抵接。通过设置海绵块60,第二柱体33在上升或下降时,会将第一柱体32外壁上的脏物等擦干净,避免影响升降功能,有利于提高升降机构30的工作寿命,还能保持设备干净。

还包括控制器70,所述控制器70安装于柜体10的侧壁上,所述控制器70与升降装置电性连接。设置控制器70控制升降机构30的工作,操作方便简单。

相对于传统的通风柜只能摆放两台脱水装置4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升降机构30的通风柜,通过在通风柜内安装升降机构30,不仅在操作台20上可放置脱水装置40,升降机构30的置物台31上也可放置脱水装置40,可以放下四台脱水装置40,从而在增添仪器设备时,无需再配设新的通风柜,节约场地资源,同时节约通风柜的配置成本;置物台31上设置隔板,升降机构30工作时,能防止第三脱水装置40及第四脱水装置40位移,避免脱水装置40从置物台31上掉落。

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