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大行程联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08245发布日期:2021-09-04 09:0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大行程联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构防护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大行程联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用以罩设大型设备的保护罩大多为整体不可移动式结构,能够动作的行程非常有限,导致保护罩的外形尺寸远大于被保护物体的外型尺寸,因而在车载或者自动化平台上无法安装布置,采用手动推拉的拉动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大行程联动保护装置,解决了传统保护装置不可伸缩、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大行程联动保护装置,包括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的两侧面各设有一个导轨,各所述导轨的外道滑动安装有第一罩体和第三罩体,各所述导轨的内道滑动安装有第二罩体,各所述导轨内部设有传动机构,所述安装平台内部安装有用以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运行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三罩体固定安装有两个拨叉,所述导轨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拨块组件,所述驱动机构上固定安装有用以分别与所述拨叉及所述拨块组件相配合的第一拨件和第二拨件。
5.优选的,所述拨叉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拨件相配合的第一卡口。
6.优选的,所述拨块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构成第二卡口。
7.优选的,所述第一拨件和所述第二拨件包括安装部和垂直设于所述安装部侧面的两个拨动部,所述安装部设有两个安装孔。
8.优选的,所述安装平台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用以承载重量且将滑动力转换为转动力的若干个承载滚轮。
9.优选的,所述安装平台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用以消除横向间隙的若干个间隙消除滚轮。
10.优选的,所述承载滚轮与所述间隙消除滚轮间隔设置。
11.优选的,所述导轨包括主导轨和副导轨,所述主导轨为c字型导轨,所述副导轨固定安装于所述主导轨的顶部,且所述副导轨设有所述内道和所述外道。
12.与上述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大行程联动保护装置,包括安装平台、分设于安装平台两侧的导轨、安装于安装平台内部的驱动装置、安装于导轨内部的传动机构、滑动安装于外道的第一罩体和第三罩体、滑动安装于内道的第二罩体,第三罩体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拨叉,导轨上对称设有拨块组件,驱动机构上固定安装第一拨件和第二拨件。驱动机构驱动传动机构运行,由此带动第一拨件和第二拨件运动,当需要打开保护装置时,第一拨件运动至拨叉处并推动拨叉带动第三罩体朝向第一罩体运行,第三罩体跨
过第二罩体与第一罩体逐渐并拢,此时,第二拨件运动至拨块组件处并推动拨块组件连同导轨及三个罩体共同继续运行,直至安装平台完全暴露,以方便将机构完全取出;当需要关闭保护装置时,驱动机构反向驱动传动机构,第二拨件推动拨块组件进而带动导轨及三个罩体复位运动,当第一拨件运动至拨叉处时,第二拨件与拨块组件相分离,由第一拨件开始推动拨叉及与其连接的第三罩体逐渐展开,直至将被保护机构完全覆盖。本申请所提供的自动大行程联动保护装置,采用可折叠式安装结构和一键控制方式,通过按动安装平台上的驱动机构按钮即可实现开合操作,结构简单,操控方便,省时节力,节省安装空间,实现大行程运动,便于放置机构和将机构完全取出。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大行程联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内部示意图;
16.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17.图4为图1中承载滚轮的主视图;
18.图5为图1中间隙消除滚轮的主视图;
19.图6为图1中拨叉的主视图;
20.图7为图1中拨叉的俯视图;
21.图8为图1中第一拨件及第二拨件的主视图;
22.图9为图1中第一拨件及第二拨件的侧视图。
23.其中,1

安装平台、2

主导轨、3

副导轨、4

第一罩体、5

第二罩体、6

第三罩体、7

驱动机构、8

传动轴、9

联轴器、10

拨叉、11

固定块、12

第一拨件、13

从动轮、14

承载滚轮、15

间隙消除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4.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上、下”方向指的是图1中的上、下方向;“横、纵”指的是图1中的水平及竖直方向。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均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习惯用法以及说明书附图为基准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6.请参考图1至图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大行程联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内部示意图;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承载滚轮的主视图;图5为图1中间隙消除滚轮的主视图;图6为图1中拨叉的主视图;图7为图1中拨叉的俯视图;图8为图1中第一拨件及第二拨件的主视图;图9为图1中第一拨件及第二拨件的侧视图。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大行程联动保护装置,包括安装平台1,安装平台1的两侧面各设有导轨,各导轨的外道滑动安装有第一罩体4和第二罩体5,两个导轨的内道17滑
动安装有第三罩体6,导轨内部设有传动机构,安装平台1内部设有驱动机构7,通过驱动机构7向传动机构提供运转所需要的动力。驱动机构7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拨件12和第二拨件,相对应地,第三罩体6固定安装有两个拨叉10,拨叉10优选设于第三罩体6的底部,并且导轨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拨块组件,收叠或者展开该保护装置时,由驱动机构7带动传动机构运行,传动机构转动中,第一拨件12与拨叉10相作用,以驱动第三罩体6运动,或者由第二拨件与拨块组件相作用,以驱动三个罩体及导轨相对于安装平台1运动。
28.具体地,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9与传动轴8相连接,传动轴8的端部安装主动轮,另一平行设置的传动轴8的端部安装从动轮13,主动轮与从动轮13上设置同步带或滚子链,电机等驱动机构7的动力通过传动轴8传动至同步带或滚子链等传动机构,由此带动传动机构上的第一拨件12和第二拨件转动,优选的,第二拨件和第一拨件12分设于传动机构的上下两侧。
29.当打开保护装置时,第一拨件12运动至拨叉10处,从而带动与拨叉10固定连接的第三罩体6朝向第一罩体4方向移动直至与第一罩体4相并拢,此后,随着传动机构的转动第一拨件12绕过主动轮运动至下方,第二拨件转动至上方并与拨块组件相配合,随传动机构继续转动,第二拨件推动拨块组件继续同一方向运动,由于拨块组件固定连接导轨,由此驱动导轨及其上的三个罩体继续运行,直至将安装平台1完全露出,方便取出机构。
30.当关闭保护装置时,驱动机构7驱动第二拨件以及与其相配合的拨块组件运动,直至导轨运动至初始位置,此后,第二拨件与拨块组件相分离,第一拨件12与拨叉10相配合,从而带动第三罩体6复位,将安装平台1完全罩住。上述过程均可通过操控电机按钮来实现。
3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大行程联动保护装置,可以实现一键式开合操作,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运动行程更大,在有效的空间内实现更大机构的安装及防护。
32.具体来说,导轨包括主导轨2和副导轨3,主导轨2为c字型导轨,副导轨3固定安装于主导轨2的顶部,上述内道17和外道设置于副导轨3,第一罩体4、第二罩体5和第三罩体6安装在副导轨3上,主导轨2与副导轨3之间通过螺钉紧钉连接。
33.上述拨叉10呈z字型结构,上端平面通过螺栓安装第三罩体6,下端平台设有第一卡口,第一拨件12设有安装部和垂直设于安装部两侧面的拨动部,安装部及两个拨动部均为板状结构,第一拨件12转动至拨叉10的第一卡口,从而带动第三罩体6运动。
34.上述第一拨件12和第二拨件均包括安装部和两个拨动部,两个拨动部垂直设于安装部的侧面,安装部设有两个安装孔,通过传动链销轴将拨件安装在传动链上,减少零部件数量,且方便安装。
35.上述拨块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块11,两个固定块11底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与内道17相配合,通过螺钉将固定块11安装在副导轨3上;两个固定块11之间构成第二卡口,第二拨件与第一拨件12结构相同,当第二拨件运动至第二卡口处时,驱动导轨沿安装平面运行,以实现导轨及三个罩体的整体移动。
36.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导轨的承载能力,可以在安装平台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若干个承载滚轮14,各承载滚轮14沿安装平台1侧面的长度方向布置,承载滚轮14设有上滚轮、下滚轮和安装板,上滚轮和下滚轮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通过安装板和螺钉将承载滚轮14安装于安装平面的侧壁,上滚轮和下滚轮分别与主导轨2的顶面及底面相抵,起到支撑主导轨2的作用,由此可以承载重量,保证三个罩体的运动精度。
37.此外,安装平台1的侧壁还安装有若干个间隙消除滚轮15,间隙消除滚轮15用以消除横向间隙,间隙消除滚轮15同样设有两个滚轮,间隙消除滚轮15的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主导轨2的竖向位置精度,并且一旦主导轨2运动偏置时,即可与间隙消除滚轮15相接触,两者发生滚动摩擦,在滚轮作用下使主导轨2沿着平行于安装平台1侧壁的方向移动。优选的,承载滚轮14与间隙消除滚轮15间隔设置,以实现均匀承载和间隙消除。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3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大行程联动保护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