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污水循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淡水用来清洗设备和物料、给混凝土保湿、清理现场等,进而产生大量污水。建筑施工污水有一些与其它类型污水明显不同的特征,其一,建筑污水几乎不含有机物及氮/磷化合物,cod及bod5较使用前的新鲜水未有明显变化;其二,建筑污水中污染物以大颗粒悬浮物和油污为主。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市面上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大多数不具备清理机构,在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脱除后不便对装置中的杂质进行清理,容易造成堵塞。
因此,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污水循环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污水循环处理装置,以解决技术中市面上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大多数不具备清理机构,在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脱除后不便对装置中的杂质进行清理,容易造成堵塞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过滤箱一侧固定连接有杂质堆放箱,所述杂质堆放箱底部与储水箱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一侧开设有第一振动槽,所述第一振动槽与杂质堆放箱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振动槽底部设有第二振动槽,所述第二振动槽与杂质堆放箱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振动槽底部设有第三振动槽,所述第三振动槽与杂质堆放箱内部相连通,所述过滤箱远离杂质堆放箱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底部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底部设有第三卡槽;
所述过滤箱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板,所述第一过滤网板底部设有第二过滤网板,所述第二过滤网板底部设有第三过滤网板,所述第三过滤网板底部设有活性炭过滤层,所述过滤箱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卡槽相卡接,所述第一过滤网板一端与第一连接板铰接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板另一端贯穿第一振动槽并延伸至杂质堆放箱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板底部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卡槽相卡接,所述第二过滤网板一端与第二连接板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板另一端贯穿第二振动槽并延伸至杂质堆放箱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板底部设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三卡槽相卡接,所述第三过滤网板一端与第三连接板铰接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板另一端贯穿第三振动槽并延伸至杂质堆放箱内部;
所述杂质堆放箱内设有提拉杆,所述第一过滤网板、第二过滤网板和第三过滤网板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挂绳,所述挂绳与提拉杆挂接设置,所述提拉杆一端贯穿杂质堆放箱顶部,所述提拉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拨块,所述过滤箱顶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振动块,所述振动块与拨块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两端均通过螺丝与过滤箱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板的网眼直径大于第二过滤网板的网眼直径,所述第二过滤网板的网眼直径大于第三过滤网板的网眼直径。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过滤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与提拉杆套接设置,所述提拉杆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设置于限位套筒顶部。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顶部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设有注水泵,所述注水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远离注水泵的一端贯穿过滤箱顶部并与过滤箱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储水箱一侧设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贯穿储水箱一侧并与储水箱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底部开设有渗水孔,所述渗水孔与储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过滤箱一侧设有第一清理门,所述杂质堆放箱一侧设有第二清理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通过振动块带动拨和提拉杆上升或下降,提拉杆上升或下降的同时带动第一过滤网板、第二过滤网板和第三过滤网板分别在第一振动槽、第二振动槽和第三振动槽内上下来回振动,从而使第一过滤网板、第二过滤网板和第三过滤网板表面附着的杂质颗粒向杂质堆放箱一侧滚动,并最终堆积于杂质堆放箱内,便于对杂质进行集中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与过滤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过滤箱、2储水箱、3杂质堆放箱、4第一振动槽、5第二振动槽、6第三振动槽、7第一卡槽、8第二卡槽、9第三卡槽、10第一过滤网板、11第二过滤网板、12第三过滤网板、13活性炭过滤层、14第一固定板、15第一连接板、16第二固定板、17第二连接板、18第三固定板、19第三连接板、20提拉杆、21驱动电机、22振动块、23限位套筒、24限位环、25注水泵、26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箱1,所述过滤箱1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2,所述过滤箱1一侧固定连接有杂质堆放箱3,所述杂质堆放箱3底部与储水箱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1一侧开设有第一振动槽4,所述第一振动槽4与杂质堆放箱3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振动槽4底部设有第二振动槽5,所述第二振动槽5与杂质堆放箱3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振动槽5底部设有第三振动槽6,所述第三振动槽6与杂质堆放箱3内部相连通,所述过滤箱1远离杂质堆放箱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7,所述第一卡槽7底部设有第二卡槽8,所述第二卡槽8底部设有第三卡槽9;
所述过滤箱1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板10,所述第一过滤网板10底部设有第二过滤网板11,所述第二过滤网板11底部设有第三过滤网板12,所述第三过滤网板12底部设有活性炭过滤层13,所述过滤箱1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14,所述第一固定板14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5,所述第一连接板15与第一卡槽7相卡接,所述第一过滤网板10一端与第一连接板15铰接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板10另一端贯穿第一振动槽4并延伸至杂质堆放箱3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板14底部设有第二固定板16,所述第二固定板1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7,所述第二连接板17与第二卡槽8相卡接,所述第二过滤网板11一端与第二连接板17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板11另一端贯穿第二振动槽5并延伸至杂质堆放箱3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板16底部设有第三固定板18,所述第三固定板1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19,所述第三连接板19与第三卡槽9相卡接,所述第三过滤网板12一端与第三连接板19铰接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板12另一端贯穿第三振动槽6并延伸至杂质堆放箱3内部;
所述杂质堆放箱3内设有提拉杆20,所述第一过滤网板10、第二过滤网板11和第三过滤网板1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挂绳,所述挂绳与提拉杆20挂接设置,所述提拉杆20一端贯穿杂质堆放箱3顶部,所述提拉杆20顶部固定连接有拨块,所述过滤箱1顶部设有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振动块22,所述振动块22与拨块相匹配。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6和第三固定板18两端均通过螺丝与过滤箱1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板10的网眼直径大于第二过滤网板11的网眼直径,所述第二过滤网板11的网眼直径大于第三过滤网板12的网眼直径,第一过滤网板10、第二过滤网板11和第三过滤网板12的设置便于对污水中不同尺寸的杂质颗粒进行过滤拦截,避免集中堵塞。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箱1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过滤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筒23,所述限位套筒23与提拉杆20套接设置,所述提拉杆20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4,所述限位环24设置于限位套筒23顶部,限位套筒23和限位环24的设置便于对提拉杆20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箱1顶部远离驱动电机21的一侧设有注水泵25,所述注水泵2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远离注水泵25的一端贯穿过滤箱1顶部并与过滤箱1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水箱2一侧设有抽水泵26,所述抽水泵26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贯穿储水箱2一侧并与储水箱2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箱1底部开设有渗水孔,所述渗水孔与储水箱2内部相连通,所述过滤箱1一侧设有第一清理门,所述杂质堆放箱3一侧设有第二清理门。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将含有砂石杂质和油污的污水通过注水泵25和注水管注入过滤箱1内,污水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网板10、第二过滤网板11和第三过滤网板12,第一过滤网板10、第二过滤网板11和第三过滤网板12分别对污水中不同尺寸的杂质颗粒进行过滤拦截,避免集中堵塞,启动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输出轴带动振动块22转动,振动块22转动的同时带动拨块和提拉杆20向上抬升,当振动块22转过一定角度时,振动块22与拨块脱离接触,提拉杆20开始下降,提拉杆20上升或下降的同时带动第一过滤网板10、第二过滤网板11和第三过滤网板12分别在第一振动槽4、第二振动槽5和第三振动槽6内上下来回振动,从而使第一过滤网板10、第二过滤网板11和第三过滤网板12表面附着的杂质颗粒向杂质堆放箱3一侧滚动,并最终堆积于杂质堆放箱3内,脱去杂质的污水通过活性炭过滤层13时,污水中的油污被活性炭所吸附,从而完成对污水的净化,经过除杂去污的施工用水通过渗水孔最终汇集与储水箱2内,通过抽水泵26可随时对储水箱2内的施工用水进行取用。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