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体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2.随着经济发展,水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被污染的水中,对人体有毒有害、环境类激素等微量有害化学物质越来越多。目前,对于污水的处理经常采用水净化处理设备进行,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现有的水体净化设备,在使用之前都需要通过若干管道或管路将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相关处理设备进行连通,以使污水能够依次经过各个处理设备进行相应的处理,最终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
3.但是,这种水体净化设备不仅使用前的连通操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连通完毕的待使用状态也会占用大量场地面积,并且,由于连接的管道或管路均是定流量的尺寸,一旦使用环境发生改变,需要调整相应阶段的污水流量时,就需要通过相应的阀体或者更换不同尺寸的管道实现,操作繁琐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净化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体净化设备装配繁琐,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适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体净化设备,包括:
6.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内开设有至少三个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槽之间依次连通;
7.臭氧发生箱、气液混合箱和反应箱,所述臭氧发生箱、所述气液混合箱和所述反应箱按照首尾顺序依次连通安装在连续的多个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臭氧发生箱、所述气液混合箱和所述反应箱通过依次连通的多个所述安装槽进行依次连通装配;其中,所述反应箱内可拆卸装配有uv光催化装置;
8.至少一个流量调节机构,所述流量调节机构至少安装在其中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
9.进入管,所述进入管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且所述进入管与所述气液混合箱连通;
10.排出管,所述排出管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且所述排出管与所述反应箱连通。
11.进一步的,还包括:
12.增压箱,所述增压箱内安装有增加泵;
13.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安装槽之间依次连通;
14.其中,所述臭氧发生箱、所述气液混合箱、所述反应箱和所述增压箱按照首尾顺序依次连通安装在连续的四个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臭氧发生箱、所述气液混合箱、所述反应箱和所述增压箱通过依次连通的四个所述安装槽进行依次连通装配;
15.所述排出管通过所述增压箱与所述反应箱连通。
16.进一步的,还包括:
17.污水池,所述污水池与所述进入管连通。
18.进一步的,还包括:
19.水泵,所述水泵安装在所述污水池和所述进入管之间。
20.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安装槽之间开设有流量调节腔,所述流量调节腔的两侧腔壁分别开设有连通相邻所述安装槽且相互对称设置的过水孔;所述流量调节腔内直线滑动装配有调节隔板,所述调节隔板通过在所述流量调节腔内直线滑动而调节遮挡所述过水孔的面积;
21.所述流量调节腔和所述调节隔板构成所述流量调节机构。
22.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腔两侧腔壁的过水孔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水孔沿着所述调节隔板直线滑动的方向直线排布,所述调节隔板通过在所述流量调节腔内直线滑动而调节遮挡不同所述过水孔的面积以及多个过水孔的数量。
23.进一步的,沿着所述调节隔板直线滑出所述流量调节腔的直线方向,多个所述过水孔的开口面积依次增大。
24.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流量调节机构装配在安装所述气液混合箱和所述反应箱的两个相邻的安装槽之间,以控制所述气液混合箱和所述反应箱之间的流量。
25.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流量调节机构装配在安装所述气液混合箱、所述反应箱和所述增压箱的相邻安装槽之间,以控制所述气液混合箱和所述反应箱之间的流量,以及控制所述反应箱和所述增压箱之间的流量。
2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为方形槽,所述臭氧发生箱、所述气液混合箱、所述反应箱和所述增压箱均为与所述方形槽形状配合的方形箱;其中,所述臭氧发生箱、所述气液混合箱、所述反应箱和所述增压箱上还设置有提拉把手。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设备主体是具备多个安装槽的主体结构,其中,多个所述安装槽之间依次连通,且首端的某个安装槽与进入管连通,尾端的某个安装槽与排出管连通,进而形成了从进入管到排出管之间连通的通道。污水可以流经该通道进行相应的净化操作,而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各个相关设备可以通过拼装的形式插接装配在对应顺序的安装槽内,在不同阶段对污水进行相应的净化操作,拼装的方式使操作更加简便,且不需要占用大量场地面积。同时,其还通过流量调节机构调节相邻所述安装槽之间的流量,针对不同净化处理阶段对流量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体净化设备的立体图;
30.图2为图1所示的水体净化设备的平面图;
31.图3为图1所示的水体净化设备的透视图;
32.图4为图1所示的水体净化设备的平面爆炸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流量调节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1;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流量调节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2;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流量调节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3;
36.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流量调节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4;
37.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出水孔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
39.1、设备主体;2、臭氧发生箱;3、气液混合箱;4、反应箱;5、增压箱;
40.11、安装槽;12、流量调节机构;13、进入管;14、排出管;
41.121、流量调节腔;122、过水孔;123、调节隔板;124、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体净化设备,包括:
46.设备主体1,所述设备主体1内开设有至少三个安装槽11,多个所述安装槽11之间依次连通;
47.臭氧发生箱2、气液混合箱3和反应箱4,所述臭氧发生箱2、所述气液混合箱3和所述反应箱4按照首尾顺序依次连通安装在连续的多个所述安装槽11内,且所述臭氧发生箱2、所述气液混合箱3和所述反应箱4通过依次连通的多个所述安装槽11进行依次连通装配;其中,所述反应箱4内可拆卸装配有uv光催化装置;
48.至少一个流量调节机构12,所述流量调节机构12至少安装在其中两个所述安装槽11之间;
49.进入管13,所述进入管13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1上,且所述进入管13与所述气液混合箱3连通。
50.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水体净化设备,在使用之前都需要通过若干管道或管路将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相关处理设备进行连通,以使污水能够依次经过各个处理设备进行相应
的处理,最终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但是,现有的水体净化设备不仅使用前的连通操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连通完毕的待使用状态也会占用大量场地面积,并且,由于连接的管道或管路均是定流量的尺寸,一旦使用环境发生改变,需要调整相应阶段的污水流量时,就需要通过相应的阀体或者更换不同尺寸的管道实现,操作繁琐且成本较高。
5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水体净化设备提供了一种拼装式概念的设备结构,该设备结构提供了一个设备主体1,该设备主体1是具备多个安装槽11的主体结构,其中,多个所述安装槽11之间依次连通,且首端的某个安装槽11与进入管13连通,尾端的某个安装槽11与排出管14连通,进而形成了从进入管13到排出管14之间连通的通道。污水可以流经该通道进行相应的净化操作,而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各个相关设备可以通过拼装的形式插接装配在对应顺序的安装槽11内,在不同阶段对污水进行相应的净化操作,拼装的方式使操作更加简便,且不需要占用大量场地面积。同时,其还通过流量调节机构12调节相邻所述安装槽11之间的流量,针对不同净化处理阶段对流量进行控制。
52.而对于安装槽11之间的连通结构以及流量调节机构12的具体调节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所述安装槽11之间开设有流量调节腔121,所述流量调节腔121的两侧腔壁分别开设有连通相邻所述安装槽11且相互对称设置的过水孔122;所述流量调节腔121内直线滑动装配有调节隔板123,所述调节隔板123通过在所述流量调节腔121内直线滑动而调节遮挡所述过水孔122的面积;所述流量调节腔121和所述调节隔板123构成所述流量调节机构12。
53.所以,相邻所述安装槽11之间开设有流量调节腔121,所述流量调节腔121的两侧腔壁分别开设有过水孔122,该过水孔122连通相邻所述安装槽11,由此便可以通过该过水孔122实现对相邻安装槽11之间的连通。此时,所述流量调节腔121内直线滑动装配有调节隔板123,当调节隔板123沿着流量调节腔121进行滑动时,所述调节隔板123会通过直线滑动的动作而调节遮挡所述过水孔122的面积,当遮挡住的过水孔122面积越大,则露出的过水孔122的面积便越小,此时相邻安装槽11之间能够通过的液体的流量就越小,反之,当遮挡住的过水孔122面积越小,则露出的过水孔122的面积便越大,此时相邻安装槽11之间能够通过的液体的流量就越大。这样就能够通过调节隔板123对过水孔122面积的遮挡而实现对相邻安装槽11之间的流量控制。
54.其中,调节隔板123上可以设置密封层,例如该密封层可以采用橡胶层等具有密封功能的材质,即便调节隔板123在流量调节腔121内滑动,也能够对过水孔122形成有效的遮挡,防止液体外泄。而在此过程中,对于密封层的材质标准可以进行调整和选择,只要能够保证调节隔板123能够顺利的滑动并形成良好密封效果即可,在此便不做赘述。
55.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腔121两侧腔壁的过水孔122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水孔122沿着所述调节隔板123直线滑动的方向直线排布,所述调节隔板123通过在所述流量调节腔121内直线滑动而调节遮挡不同所述过水孔122的面积以及多个过水孔122的数量。
56.所以,当过水孔12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时,调节隔板123在所述流量调节腔121内直线滑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调节遮挡的单个过水孔122的面积,还能够调节遮挡的多个过水孔122的数量,这样,不仅能够通过遮挡过水孔122的面积而调整小范围的流量,还能够通过调节遮挡的过水孔122的数量而在大范围内调整流量,这种方式可以使流量调节更灵活。
57.其中,沿着所述调节隔板123直线滑出所述流量调节腔121的直线方向,多个所述
过水孔122的开口面积依次增大。所以当调节隔板123直线滑出时,可以使总体流量加速提高,实现总体流量的快速调整。
58.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设备主体1还配合装配有臭氧发生箱2、气液混合箱3和反应箱4,臭氧发生箱2、气液混合箱3和反应箱4可以分别插接装配在不同的安装槽11内,所述进入管13与所述气液混合箱3连通。需要说明的是,臭氧发生箱2、气液混合箱3和反应箱4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其插接装配的安装槽11内开设的过水孔122的数量、尺寸和大小一致的出水孔124,以使臭氧发生箱2、气液混合箱3和反应箱4安装到对应的安装槽11内以后,能够使过水孔122与出水孔124形成连通,使臭氧发生箱2、气液混合箱3和反应箱4装配完毕后,若污水从进入管13进入后,可以依次流经气液混合箱3和反应箱4,同时臭氧发生箱2也与气液混合箱3连通。
59.其中,当污水通过进入管13流至气液混合箱3时,由于臭氧发生箱2也与气液混合箱3连通,所以臭氧发生箱2也会将臭氧导入该气液混合箱3,此时,在气液混合箱3中,污水可以与臭氧形成充分混合,经过混合后会进反应箱4,因为反应箱4内安装有uv光催化装置,所以可以通过该uv光催化装置的紫外光照射实施灭除细菌及病毒微生物的处理,处理后再导入至受污染水体,通过以上循环实现水体的净化。
60.进一步的,还包括增压箱5,所述增压箱5内安装有增加泵;所述安装槽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安装槽11之间依次连通;其中,所述臭氧发生箱2、所述气液混合箱3、所述反应箱4和所述增压箱5按照首尾顺序依次连通安装在连续的四个所述安装槽11内,且所述臭氧发生箱2、所述气液混合箱3、所述反应箱4和所述增压箱5通过依次连通的四个所述安装槽11进行依次连通装配。
61.在该实施例中,其中,当污水通过进入管13流至气液混合箱3时,由于臭氧发生箱2也与气液混合箱3连通,所以臭氧发生箱2也会将臭氧导入该气液混合箱3,此时,在气液混合箱3中,污水可以与臭氧形成充分混合,经过混合后会进反应箱4,因为反应箱4内安装有uv光催化装置,所以可以通过该uv光催化装置的紫外光照射实施灭除细菌及病毒微生物的处理,处理后还可以再通过增压箱5将净化后的污水增压导入至受污染水体,通过以上循环实现水体的净化。
62.上述方式结合了光催化技术、臭氧高级氧化技术以及气液混合技术,可以对水体中的有机物、微生物、病菌病毒等进行有效的氧化分解,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不生成任何有害的副产物。污水中的难降解的有机物发生还原反应,将高分子和大分子有机物反应形成小分子化合物直至生成二氧化碳,可降低水中的cod、bod5等污染物,从而提高污水的可生化降解能力。
63.进一步的,还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与所述进入管13连通,所以,污水还可以首先导入至该污水池,然后经过污水池与进入管13的连通而实现污水向气液混合箱3的导入。并且,在此过程中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安装在所述污水池和所述进入管13之间,此时水泵可以协助污水从污水箱经过进入管13导入至气液混合箱3。
64.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机构1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流量调节机构12装配在安装所述气液混合箱3和所述反应箱4的两个相邻的安装槽11之间,以控制所述气液混合箱3和所述反应箱4之间的流量。所以,此时可以通过流量调节机构12调整气液混合箱3和反应箱4之间的流量大小,在污水净化处理的过程中,根据污水与臭氧之间的反应程度,对气液混合
箱3与反应箱4之间的流量进行调节,以能够适配实际的污水处理,使污水与臭氧充分混合后再箱反应箱4内导入。
65.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机构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流量调节机构12装配在安装所述气液混合箱3、所述反应箱4和所述增压箱5的相邻安装槽11之间,以控制所述气液混合箱3和所述反应箱4之间的流量,以及控制所述反应箱4和所述增压箱5之间的流量。所以,此时可以通过流量调节机构12调整气液混合箱3和反应箱4之间的流量大小,在污水净化处理的过程中,根据污水与臭氧之间的反应程度,对气液混合箱3与反应箱4之间的流量进行调节,以能够适配实际的污水处理,使污水与臭氧充分混合后再箱反应箱4内导入。而且还可以通过流量调节机构12调整反应箱4和增压箱5之间的流量大小,在反应箱4内充分反应后再通过增压箱5导入至受污染水体,实现水体的循环净化。
66.优选的,所述安装槽11为方形槽,所述臭氧发生箱2、所述气液混合箱3、所述反应箱4和所述增压箱5均为与所述方形槽形状配合的方形箱;其中,所述臭氧发生箱2、所述气液混合箱3、所述反应箱4和所述增压箱5上还设置有提拉把手。此时,利用拉手可以方便所述臭氧发生箱2、所述气液混合箱3、所述反应箱4和所述增压箱5与安装槽11之间的插接装配。
6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