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4200发布日期:2021-09-29 04:37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使用结晶炉的过程中,每次使用完需要对结晶炉的炉体内腔进行清洁,为下一炉的启动做准备。现有技术中没有可靠的专用清洁装置,通常都需要采用人工清理,清洁人员持有拖把,钻进开口朝下的结晶炉底下,举起拖把擦拭比自己高的炉腔壁。这种清洁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3.由于清洁人员要仰视作业,长时间作业难免满脸污垢,手臂僵硬,人力消耗大、清洁时间长,清洁效率低;人工进行清理,清洁力度不一,存在较多清洁死角,因而会造成清洁效果不理想,清洁不彻底;在炉口处没有可靠的密封措施,存在粉尘与空气混合而发生燃烧、甚至爆炸的安全风险。
4.因此,关于结晶炉的清洁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技术在清洁结晶炉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支架、清洁单元、密封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和控制单元。清洁单元包括能够伸入至炉腔中的吸尘构件和与吸尘构件连通的集尘箱,集尘箱固定于所述支架。密封单元用于将炉体的炉口封闭,吸尘构件设置于密封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固定于支架,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密封单元移动以将炉口封闭,吸尘构件随密封单元移动以伸入炉腔,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驱动单元。
7.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架,对整机进行支撑,结构稳定可靠,而且方便移动,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和方便性。清洁单元的设置,实现了对炉腔的清洁,减少了人力消耗,清洁力度均匀、能减少清洁死角,清洁效果较好,同时还提高了清洁效率,炉腔内的粉尘由吸尘构件收集至集尘箱,避免了大量的粉尘与炉腔外部的空气混合,提高了对结晶炉进行清洁的安全性,另外,炉腔中的灰尘被吸尘构件抽吸后直接被收集到集尘箱,相比于传统的清洁方式,能够避免灰尘掉落到地面或清洁人员身上,减少污染,改善清洁人员的清洁环境。密封单元能够将炉体的炉口密封,避免了清洁单元在对炉腔进行清洁时,炉腔内的粉尘掉落而发生大量粉尘与炉腔外部的空气混合发生燃烧、甚至爆炸的安全风险,当清洁单元在对炉腔进行清洁时,密封单元封堵炉体的炉口,从而提供了封闭式的清洁环境。通过设置第一驱动单元和控制单元,实现了对密封单元的位置调整,当需要对炉体进行清洁时,将密封单元调整到可以密封炉口的位置,从而提供封闭式的清洁环境;当清洁结束后,将密封单元收回,将支架移走,避免对结晶炉的正常使用造成干涉,因此,控制灵活,使用方便。
8.在清洁装置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吸尘构件设有用于采集炉腔中的图像的摄像元件,清洁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摄像元件采集到的图像。
9.吸尘构件设有摄像元件,摄像元件能够将炉腔的图像实时拍摄下来并传输至显示单元,在封闭式清洁的基础上实现清洁的可视化,清洁人员可通过显示单元观察炉腔内的灰尘存留情况,进一步清洁。综上,摄像元件和显示单元的设置,使得清洁人员能够实时了解炉腔内的清洁情况,并根据炉腔的灰尘存留情况对炉腔进行清洁,有效清洁死角,提高清洁效果,当然也能避免重复清洁造成能源和时间的浪费。
10.在清洁装置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密封单元包括封装盖,封装盖的外径大于炉口的外径以封堵所述炉口。
11.密封单元包括封装盖,且封装盖的外径设置为大于炉口的外径,在封装盖对炉口进行密封时,炉口能够紧密贴合于封装盖,减少配合缝隙的产生,提高密封效果,更有利于提供一个封闭式的清洁环境,减少燃烧或爆炸等事故。
12.在清洁装置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密封单元还包括固定于封装盖的密封垫,密封垫与炉口过盈配合。
13.密封垫能够与炉口过盈配合对封装盖与炉口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进一步提高了封装盖与炉口的密封性,降低灰尘与空气接触的概率,减小燃烧或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14.在清洁装置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密封垫夹紧在封装盖与炉口的端面之间。
15.密封垫夹紧在封装盖与炉口的端面之间,能够进一步封堵封装盖与炉口之间的间隙,提升了密封效果。另外,由于吸尘构件设置于密封单元,在吸尘构件对炉腔进行清洁时,即使封装盖轻微震动,密封垫的设置能够缓冲震动,提高了清洁装置的稳定性,同时提高动态密封效果。
16.在清洁装置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清洁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固定于所述密封单元并用于驱动吸尘构件移动。
17.通过设置第二驱动单元,实现对吸尘构件的位置调整,在清洁的过程中,通过调整吸尘构件的位置,实现了对炉腔中全方位的清洁,避免清洁死角,提高清洁的效果,使得清洁更彻底。
18.在清洁装置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用于控制密封单元做升降运动的第一升降机构。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用于控制吸尘构件做升降运动的第二升降机构和用于控制吸尘构件做旋转运动的旋转机构。
19.第一升降机构的设置,使得密封单元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由于密封单元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既能够实现密封单元与炉口的密封,以避免在对炉腔进行清洁时,大量粉尘掉落与空气混合产生燃烧、甚至爆炸的安全风险,提高了对结晶炉的炉腔清洁的安全性。且第一升降机构的设置,也能实现密封单元与炉口的相互分离,还能通过密封单元的往复移动将吸尘构件送入结晶炉内以对炉腔进行清洁,或者,通过密封单元的往复移动将吸尘构件移出炉腔。
20.第二升降机构能够实现对炉腔中不同高度的清洁,旋转机构的设置,实现对结晶炉的炉腔内壁的周向的全面清洁,总之,提高了对炉腔的清洁效果。
21.在清洁装置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固定于支架的丝杆组件和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动丝杆组件的升降,密封单元固定于所述丝杆组件。第二升降机构为气缸式升降机构,密封单元设有用于支撑吸尘构件的的支撑板,气缸式升降机构固定于支撑板。旋转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由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的旋转轴,旋转轴旋转设置于密封单元并与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37.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支架10、清洁单元20、密封单元30、第一驱动单元40和控制单元60。清洁单元20包括能够伸入至炉腔中的吸尘构件21和与吸尘构件21连通的集尘箱22,集尘箱22固定于支架10。密封单元30用于将炉体的炉口封闭,吸尘构件21设置于密封单元30。第一驱动单元40固定于支架10,第一驱动单元40用于驱动密封单元30移动以将炉口封闭,吸尘构件21随密封单元30移动以伸入炉腔。控制单元60用于控制第一驱动单元40。
38.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以清洁结晶炉为例对本清洁装置的使用进行说明:
39.当使用完的结晶炉70需要清洁时,移动清洁装置,尽量将吸尘构件21与对准至结晶炉70的炉口下方,通过控制单元60控制第一驱动单元40,第一驱动单元40驱动密封单元30移动以封堵炉口,吸尘构件21随密封单元30移动伸入炉腔以对炉腔进行清洁。如果不设置密封单元30,在炉口开放的情况下对炉腔进行清洁,在对炉腔进行清洁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灰尘与空气混合,容易发生燃烧,甚至会出现爆炸的安全风险。密封单元30的设置,能够将炉口封闭后再使清洁单元20对炉腔进行清洁,灰尘被吸尘构件21吸入集尘箱22,避免了大量的灰尘与空气混合进而出现安全风险,提高了安全性。另外,清洁单元20的设置,实现了对炉腔的清洁,替代了人力,减少了人力消耗,且吸尘构件21能够伸入炉腔进而对炉腔内壁进行全方位的清洁,清洁效果较好,提高了清洁效率。
40.综上,本清洁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灵活。密封单元30的设置,实现了在清洁过程中对炉口的封闭,避免了清洁过程中炉腔内的粉尘掉落与空气混合而产生安全风险,密封单元30对炉口的封闭,减少了清洁结晶炉70炉腔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清洁炉腔的安全性。清洁单元20的设置,实现了对炉腔的全方位清洁,减少了人力消耗,清洁效果好,提高了清洁效率。能够减少污染,改善清洁人员的清洁环境。
41.如图1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吸尘构件21为多个吸尘管,且吸尘管向炉壁方向弯折。
42.图中多个吸尘管配合,实现对炉腔周向的多方位清洁。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技术对吸尘管的数量不做限定,吸尘管也可设置为一个,若采用一个吸尘管,可在其管壁上开设多个吸尘口来实现多方位清洁,多个吸尘口朝着不同方向或者处于不同高度,则可以实现全方面的清洁效果。吸尘构件21只要能够实现对炉腔内壁的清洁即可。
43.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架上设置滚轮,以方便对清洁装置的移动。
44.如图1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吸尘构件21设有用于采集炉腔中的图像的摄像元件211,如图3所示,清洁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212,摄像元件211能够将炉腔的图像实时拍摄下来并传输至显示单元212。显示单元212可设置于支架10,清洁人员可通过显示单元212观察炉腔的灰尘存留情况,清洁人员根据炉腔的灰尘存留情况通过控制单元60控制清洁单元20的移动以对炉腔进行清洁。摄像元件211和显示单元212的设置,在封闭式清洁的基础上实现清洁的可视化,使得清洁人员能够实时了解炉腔的清洁情况,并根据炉腔的清洁情况对炉腔进行清洁,有效清洁死角,提高清洁效果,且可避免重复清洁造成能源和时间的浪费。
45.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摄像元件211可以为具有夜视功能的红外摄像头,或者,摄像元件211也可以为普通摄像头和光源结合,其中光源可为照明灯,摄像元件
211只要能在黑暗情况下实时清楚拍摄炉腔内情况即可。当然,显示单元212可为显示屏,其只要能清楚显示摄像元件211传输的图像即可。
46.如图2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单元30包括封装盖31,封装盖31的外径大于炉口的外径,在封装盖31对炉口进行密封时,炉口能够紧密贴合于封装盖31,提高密封效果,图2示出了未封装时的结晶炉的炉口与封装盖31的配合示意图。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封装盖31也可设置为封装塞,使得封装塞伸入炉口并与炉腔内壁过盈配合以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未图示)。其中,封装盖31只要能起到封堵炉口的效果即可。
47.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单元30还包括固定于封装盖31的密封垫,密封垫与炉口过盈配合(未图示)。密封垫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封堵封装盖31与炉口之间的间隙,提高了密封效果。另外,由于吸尘构件21设置于密封单元30,在吸尘构件21对炉腔进行清洁时,会发生震动,密封垫的设置缓冲了震动,提高了清洁装置的稳定性。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密封垫可以采用橡胶垫、石棉垫等材质,其材质只要能起到密封和缓震的效果即可。
48.密封垫能够与炉口过盈配合对封装盖与炉口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进一步提高了封装盖与炉口的密封性,降低灰尘与空气接触的概率,减小燃烧或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49.本技术对密封垫与炉口的配合方式不做限定,其可以采用下述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
50.实施方式一,密封垫伸入至炉口与炉腔内侧壁过盈配合(未图示)。
51.实施方式二,密封垫夹紧在封装盖31与炉口的端面之间(未图示)。
52.将密封垫伸入炉口使得密封垫与炉腔内侧壁过盈配合,或者,将密封垫夹紧在封装盖31与炉口的端面之间,能够进一步封堵封装盖31与炉口之间的间隙,提高了密封效果。另外,由于吸尘构件21设置于密封单元30,在清洁单元20对炉腔进行清洁时,即使封装盖31会发生轻微震动,密封垫的设置缓冲了震动,提高了清洁装置的稳定性,同时提高动态密封效果。
53.如图1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清洁装置包括第二驱动单元50,第二驱动单元50固定于密封单元30并用于驱动吸尘构件21移动。第二驱动单元50包括第二升降机构51和旋转机构52,其中第二升降机构51设置于支撑板53并与吸尘构件21相连,第二升降机构51可带动吸尘构件21在竖直方向往复移动,能够实现对炉腔竖直方向的清洁。旋转机构52包括第二电机和旋转轴,第二电机和旋转轴相连,旋转轴设置于密封单元30并与支撑板53固定连接,吸尘构件21设置于支撑板53,第二电机带动旋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板53转动,支撑板53进一步带动吸尘构件21转动,从而实现对炉腔侧壁的周向清洁。第二升降机构51和旋转机构52的设置,实现了清洁装置对炉腔内的全方位清洁,提高了清洁效率。
54.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二升降机构51可为气缸式升降机构,当然也可设置为液压升降机构、电动式升降机构等,只要其能实现吸尘构件21的升降即可。
55.如图1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单元40包括用于控制密封单元30的第一升降机构41,第一升降机构41包括固定于支架10的丝杆组件412和第一电机411,第一升降机构41还包括固定于支架10的滑轨组件,第一电机411与丝杆相连,丝杆与密封单元30相连,第一电机411驱动丝杆带动密封单元30沿滑轨在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密封单元30在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既能够实现密封单元30与炉口的密封和分离,又能够实现密封单元30
将吸尘构件21送入结晶炉70炉腔内进行清洁,或者,密封单元30通过在竖直方向的往复移动将吸尘构件21移出炉腔。
56.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当清洁炉口朝向水平方向的炉体时,第一升降机构41可设置为带动密封单元30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的平移机构。第一升降机构41的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密封单元30与炉口的封堵与分离,以及密封单元30将吸尘构件21送入结晶炉70内清洁和将密封单元30移除炉腔即可。
57.如图1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单元30设有与控制单元60连接的传感器32,在密封单元30设置与控制单元60连接的传感器32,当密封单元30封堵于炉口时,传感器32将密封单元30封堵到位的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60,在控制单元60的控制下,第一驱动单元40将停止对密封单元30的驱动。传感器32的设置,避免了密封单元30对炉口封堵不到位而进行清洁,进而造成清洁时大量灰尘掉落与空气混合燃烧、甚至爆炸造成安全风险。由于传感器32能够向控制单元60实时传输密封单元30与炉口的位置信息,进而能够保证密封单元30对炉口的封堵,提高了密封单元30对炉口封堵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对结晶炉70的炉腔清洁的安全性。
58.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传感器32可设置于封装盖31(如图1),当然,传感器32也可设置于炉口,只要其能检测到封装盖31与炉口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另外,传感器32可设置为位置传感器。
5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吸尘构件21设置有毛刷头或清洁布。吸尘构件21设置为毛刷头和清洁布,在吸尘构件21对炉腔进行清洁时,毛刷能够将炉腔的灰尘刷落,或者,清洁布能够将炉腔的灰尘擦落,进而便于吸尘构件21将灰尘吸至集尘箱22。
60.本技术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