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流式小阻力防堵塞厌氧布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87164发布日期:2021-12-15 05:5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升流式小阻力防堵塞厌氧布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厌氧生化处理所需的小阻力布水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升流式小阻力防堵塞厌氧布水器。


背景技术:

2.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水解酸化反应池或厌氧折流板(abr)反应池的处理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池底布水是否均匀,是否尽可能避免堵塞或淤积。由于反应池要求布水不能有死区、死角,不能出现沟流涌流,而反应池的容积往往又较大,所需布水面积较大,因而做到布水均匀存在较多困难,致使水池容积利用率不理想,污水厌氧生化处理效果不尽如意。
3.目前,厌氧布水器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一管多孔式布水、枝状多孔式布水和一管一孔式布水,前两者虽然构造简单、造价低,但却存在布水不均和容易堵塞的缺点,容易在厌氧池内出现布水死区死角现象,污泥床微生物与污水中污染物不能充分接触,进而影响厌氧活性污泥的生化反应效率,污水处理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最后者虽然布水均匀、且容易发现并及时清理堵塞,但缺点同样明显——主要是位于池面或池畔的分水装置体积庞大,安装不美观,多根布水立管的安装固定难度大,池内立管林立杂乱,密集的布水管对池内上升水流有影响,不能同时适用矩形或圆形水池等。
4.专利申请《厌氧布水器》(公告号cn 201338968y,公告日2009.11.4),其设备由36个分配布水槽连接36根立式分配管和36个布水头等组成,属“一管一孔式”布水,该设备的36个布水设计虽可保障进水均匀性,但顶部辐流式的大水面配水区极易出现泥沙沉积,池底亦没有形成向下的冲击流而存在较大的淤积可能,密集的36根立式分配管与外部进水总管(标高低于池内水面)亦将发生冲突,且布水器上部的制作安装和固定密集,布水所消耗的水头损失较大;而当水池为矩形时,该布水器的平面布置将较为困难。
5.专利申请《一种厌氧布水器》(公告号cn 202063768 u,公告日2011.12.7),其设备由1个布水包、多根放射状布水管、底部多个分水器等组成,属“一管一孔式”布水。该设备的布水包相对分水器而言横截面和容积较大,故放射状布水管与布水包的接口孔口较小,部分孔口极易被污水中的杂质堵塞而难以察觉;同时,布水包和众多的放射状布水管需要支撑和固定,这些支撑固定对池内上升水流有阻碍,加上维护检修困难,且底部的分水器对池底的冲击作用十分有限,因而该厌氧布水器技术优势不明显,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6.专利申请《高效泥水混合厌氧布水装置》(公告号cn 202089829 u,公告日 2011.12.28),其设备由向下的中心进水管、开密集小孔的锥形布水器、布水器下方的反射板等组成,属“一管多小孔式”布水。该设备的泥水混合效果好是基于污水加压泵和污泥回流泵提供的强制动力,因而动力消耗较高,再考虑到相对复杂的底部锥形斗构造,以及整个厌氧布水装置系统的复杂程度,因而在当今城镇污水高品质处理的前置厌氧处理方面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7.专利申请《改良型厌氧布水器》(公告号cn 207375820 u,公告日2018.5.18),其设
备由脉冲器、密集的多根布水管、多个反射锥等组成,属“脉冲型一管一孔式”布水。该设备虽为大阻力配水的布水管堵塞疏通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池顶的脉冲器体积大,消耗的水头大,污水必须在经过细格栅除渣和沉砂池除砂处理后,再由水泵做二次加压提升才能强制压入比较高大的脉冲器中,因而从污水处理流程上来讲,工序繁杂,运行能耗比小阻力厌氧布水器明显增多,难以适应当今城镇污水高品质处理对前置厌氧处理工段的工艺要求。
8.专利申请《一种污水处理用厌氧布水器》(公告号cn 209113579 u,公告日 2019.7.16),其设备由2个分水器、14根布水主管和14根支管、28个出水口等组成,属“一管1孔又分为对称2孔式”布水。该厌氧布水器布水较均匀,工作时依靠内部压力冲开挡片,为大阻力配水,故消耗的水头损失较大,能耗相对较多。仅适合于薄壁圆柱形水池,而当水池为联排矩形较深钢筋混凝土池型时,该布水器就受到局限。
9.基于上述背景和各项公知技术的诸多不足,加上当今城镇污水高品质处理对前置厌氧新技术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使得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水解酸化反应池技术或厌氧折流板(abr)反应池技术,在当今全球主流aao(厌氧anaerobic—缺氧anoxic—好氧oxic的缩写简称,或a2o)污水处理工艺中被采纳的趋势越来越明晰,上述厌氧反应池技术可望成为aao工艺的高级组成部分,而与之配套的升流式小阻力防堵塞厌氧布水器,则是形势所需,大势所趋,是为创新型技术进步应运而生,因此,本实用新型拟设计一种升流式小阻力防堵塞厌氧布水器,该布水器应具备构造简单、布水均匀、不易堵塞、水头损失小、易于安装等特点,同时还要能够防止池内污泥出现沉淀淤积,防止上升水流出现短流、沟流、涌流,确保厌氧活性污泥床微生物与污水污染物充分接触,保证厌氧污水处理效果符合最终达标要求。
10.目前,本实用新型的升流式小阻力防堵塞厌氧布水器,已在我国南方2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中成功应用,实际运行效果良好,其他多个城镇污水项目正在应用实施中。


技术实现要素:

1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2.升流式小阻力防堵塞厌氧布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部的大口径三通1,大口径三通1的中心三通口朝上,直接与污水管对接,底部两水平出口分别连接一个水平四通2,水平四通2的另外三个分支出口分别连接一对朝下的小口径三通3和一个中等口径水平三通5,中等口径三通5两侧水平连接两个中小口径三通6,每个小口径三通3和中小口径三通6的出水口均连接喷嘴7,喷嘴 7均朝向池底喷射,池底与喷嘴7对应的位置均设有扩散锥帽8。
13.所述大口径三通1的中心三通口朝上,该朝上口与厌氧池污水进水管道直接连接;
14.所述进水流向和布水喷水流向,均为垂直向下;
15.各管件在平面横向和平面纵向两个方向对称,管径顺流向逐渐减小;
16.所述喷嘴7均为相同规格的平滑同心异径管;
17.所述扩散锥帽8与垂直向下的喷嘴7一一对应,且锥帽尖顶正对喷嘴出口中心,两者净间距80~200mm;
18.所述布水器不仅适用于矩形水池,在平面进行微调后,同样适用于圆形水池。
19.所述升流式小阻力防堵塞厌氧布水器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0.步骤1、向下进水:经细格栅和/或沉砂池等工序预处理后的污水,经管道垂直向下接入本发明布水器顶部的大口径三通1;
21.步骤2、内部水平均匀分流:垂直向下的连续水流在大口径三通1内,一分为二,改变流向分流到两侧的水平四通2;之后,一部分水流进入两侧的小口径三通3;另外大部分继续水平直线向前,经同心异径管4缩小后进入中等口径水平三通5,再次向两侧水平分流进入中小口径三通6;
22.步骤3、统一朝下喷射:最后,污水从全体喷嘴7以若干个较高流速的淹没流水柱朝下喷向固定于水池底板的扩散锥帽8,水流冲击池底的厌氧颗粒污泥并向四周扩散,源源不断的污水最终在池内形成整体均匀上升流,实现升流式小阻力防堵塞厌氧布水之目的。
23.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创新技术手段和前所未有的简捷过程实现上述目的的。
24.首先,是开创性地利用不同口径的三通、四通、同心异径管、90
°
弯头、法兰、短管等标准管件组合,实现小阻力均匀布水的目的。创新技术手段的过程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依据水力学原理和流速要求,根据设计流量(通常指规格大小,例如某规格布水器日布水200m3或日布水4000m3)和拟定某一试算流速而详细计算出所需管件口径的大小,并以喷嘴7喷口处的流速为最大,要求水流转折尽量平滑,内部路径沿线的流速取较低值,尽可能消除或减小离中心最近喷嘴和最远喷嘴之间的水头损失差(

h),直到符合工程要求的允许值,这样做的结果是——本实用新型布水器与其他布水器相比,从进口到出口的合计总水头损失减少一半以上,设备安装工作量亦减少一半以上,而且,厌氧处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25.第二,是利用一点对多点的向下喷射以及锥帽扩散反射技术,实现均匀布水、均匀上升流并防止淤积的目的,该技术是本实用新型首创。本实用新型首次创新性地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水解酸化反应池或厌氧折流板(abr)反应池中,采用垂直向下单一进水和垂直向下多点喷射出水并向四周扩散反射的技术,在保障布水均匀的同时,还起到冲击池底泥沙的作用,使细颗粒泥沙处于悬浮状态,细颗粒在附着生物膜并老化死亡后随水流带出池外,尽可能减少泥沙淤积的风险,也减少了底层淤泥定期排泥的次数,甚至能做到底层无需排泥。
26.第三,巧妙利用平滑同心异径管作为喷嘴而不是在管道上直接开孔,且喷嘴口径比常规穿孔管孔口直径要大,使得喷出的水柱结实有力并且喷口的水头损失很小,同时,因相对较高的流速冲刷而使得污水中的杂质不会堵塞喷口,在池内最终实现整体均匀上升流,避免出现短流、沟流、涌流现象,而且设备能够做到免维护。
27.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技术创造性、先进性与实用性手段,较圆满地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工作过程与原理却并不复杂,甚至十分简洁明了。
28.本实用新型布水器,其技术独创性、技术可靠性和显著技术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9.一是技术独创性体现在:其布水形式与现有各种布水器完全不同。现有布水器均有相对大得多的分水箱(器),再从分水箱引出众多的小口径布水管,或者直接从单一水平进水管上开孔,或将开孔接上喷嘴,或将单一水平进水管替换成枝状进水管等等,不一而足;而本实用新型布水器是从水池正中心开始,从中心水平展开,由较大口径不锈钢系列变径管件构成,从沿途到末端的管道口径逐渐减小,且各朝下喷嘴均匀布满池底。该布水形式为本实用新型独创,适应性广,不仅适合矩形水池(见实施例1),也适合圆形水池(见实施例
2)。
30.二是技术可靠性体现在:本实用新型布水器具有免维护性和耐久性,材质采用抗老化、耐腐蚀的不锈钢,由池底的砖支墩或混凝土支墩承托水平管道处,使得布水器受力均匀,支撑固定后,各垂直向下的喷嘴完全处于腾空状态而不与池底接触,加上喷嘴口径比一般穿孔管孔口大且平滑,故不会引发污水中杂质堵塞故障。与进水管的连接采用牢靠的法兰连接,扩散锥帽用不锈钢膨胀螺丝牢牢固定于水池底板上,池内无活动运转部件,无传动电机,进水控制阀门位于池外,故,本实用新型布水器只需管控好生产制造质量和现场安装质量,在工作时就是非常稳定可靠的,可以长久使用。
31.三是显著技术优势体现在:制造安装简单、池型适应范围广、完全依靠水力作用、节能运行、布水均匀、不堵塞、无维护工作量,底层水力搅动混合效果好、池中无布水死区、死角,活性污泥微生物与污水污染物接触充分,容积利用率高,上升流均匀稳定,厌氧生化反应效率高;而现有各型布水器均只能做到上述优势的某一部分,而且适应范围较窄,构造和系统较为复杂,水头损失大,难以适应新的技术形势要求。
32.本实用新型布水器,具有以下四点最明显的有益效果:
33.1、高效率:本实用新型布水器布水均匀,泥水混合充分,有效容积利用率高,使得厌氧生化反应效率高。原因是采用了多点均衡布水,强劲反射布水,底层四周扩散,水力卷吸混合,不仅顺利形成了整体均匀上升流,而且使得污水污染物与污泥床微生物充分而全面地接触,再加上布水器集中于水池底层平面,工作时处于稳定的淹没状态,表观上整齐简洁,生化反应区内除中心进水管外,再无布水管路和错综复杂的支撑固定装置,因而生化反应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34.2、高可靠性:布水器构造简练,制造安装和使用方便,真正能做到无故障,不堵塞,不淤积,免维护。本实用新型布水器材质采用耐腐蚀不锈钢,安装采用池底支墩承托水平管道的安装方式,装置受力均匀,支撑固定后各垂直向下的喷嘴不与池底接触处于腾空状态,喷嘴为流线型平滑设计且口径略大,水流持续向下喷射冲击底层,带走污水中杂质而不会出现内部堵塞和池底泥沙淤积。另外,池内无活动运转部件,无传动电机,进水控制阀门位于池外,故,只要工厂生产制造和现场安装质量符合国家通用的质量标准要求,运行时就能稳定可靠,长久使用。
35.3、节能和低成本运行:本实用新型布水器水头损失小,能耗低,运行成本和建造成本低,适应范围广,能很好匹配多种厌氧反应技术和水池池型。该布水器的进出水总水头损失仅0.18m左右,而现有技术均在0.70m以上甚至高达 7m(水泵扬程压力),故,本实用新型布水器能够和前端预处理工段的沉砂池出水口顺利衔接,无需水泵二次加压提升,也无需建造很高水位的预处理设施,可很好地适应正常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和水力高程。
36.4、广泛的适用性:本实用新型布水器不仅适用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水解酸化反应池,也适用厌氧折流板(abr)反应池和传统的uasb反应池、egsb 反应池等;既适合圆形池构造,也适合矩形池构造,还适合并排联排水池构造。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布水器的平面俯视图(矩形或方形池)。
38.图2为本实用新型布水器的平面俯视图(圆形池)。
39.图3为图1中a

a横剖面图。
40.图4为图1中b

b纵剖面图。
41.图5为喷嘴和扩散锥帽详图。
42.其中:1—朝上大口径三通,2—水平四通,3—朝下小口径三通,4—同心异径管,5—中等口径水平三通,6—朝下中小口径三通,7—朝下喷嘴,8—扩散锥帽。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44.实施例一
45.请参阅附图1、图3、图4、图5,同时结合海南省某试验区污水处理项目采用本实用新型布水器作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技术说明。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际可行的已经成功运用的技术方案。
46.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规模为8000m3/d,为便于水池或设备检修时不停产,设计分为2座各4000m3/d的矩形升流式厌氧反应池。图1即为单座4000m3/ d厌氧池第一格的底层布水器平面示意图,该池有效水深6.10m,内部长
×
宽=4.50
×
3.88m,布水器布水面积17.46m2,设16个布水喷嘴,单个喷嘴的服务面积为1.091m2,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3

2012)规定的单个布水口负责的布水面积1~2m2(絮状污泥) 和0.5~2m2(颗粒污泥)的规定,布水效果可以得到充分保障。
4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布水器的平面俯视图(矩形或方形池),图3为a

a 横剖面图,图4为b

b纵剖面图,图5为喷嘴和扩散锥帽详图。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升流式小阻力防堵塞厌氧布水器,包括朝上大口径三通1、水平四通2、朝下小口径三通3、同心异径管4,中等口径水平三通5,朝下中小口径三通6,朝下喷嘴7,以及固定于水池底板的扩散锥帽8。
48.上述部件材质均为耐污水腐蚀的不锈钢材质。
49.所述朝上大口径三通1位于水池中心,其上口与进水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朝上大口径三通1的水平两端头与水平四通2连接;朝上大口径三通1的数量为1个;水平四通2的数量为2个;
50.所述水平四通2的两侧连接朝下小口径三通3,水平四通2的另一端头连接同心异径管4;朝下小口径三通3的数量为4个;同心异径管4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其数量为2个;
51.所述朝下小口径三通3直接连接朝下喷嘴7,朝下小口径三通3的另一水平端头通向另一个朝下喷嘴7,两者之间通过标准管件进行连接,如:同心异径管、短管和90
°
弯头等标准管件,见图,为避免啰嗦重复此处不再进行管件编号;
52.所述同心异径管4的小头在水平方向连接中等口径水平三通5,该中等口径水平三通5的数量为2个;
53.所述中等口径水平三通5的两端头连接朝下中小口径三通6;该朝下中小口径三通6的数量为4个;
54.所述朝下中小口径三通6直接连接朝下喷嘴7,该朝下中小口径三通6的另一水平端头亦通向另一个朝下喷嘴7,之间通过标准管件如同心异径管、短管和 90
°
弯头等管件连接;
55.所述朝下喷嘴7均为相同规格的同心异径管,按流线型平滑设计且口径略大;该朝下喷嘴7的数量为16个;喷嘴7的方向均为垂直向下,且正对扩散锥帽8的尖顶中心;该朝下喷嘴7与扩散锥帽8一一对应;
56.所述扩散锥帽8牢牢固定于水池底板上,用于将冲击水柱水流的方向改向四周扩散,扩散锥帽8为不锈钢制作,耐腐蚀耐冲刷,数量为16个;
57.所述朝下喷嘴7的喷口中心与扩散锥帽8的尖顶两者之间净间距140mm。
58.具体的,所述升流式小阻力防堵塞厌氧布水器,在本实施例中的主要技术规格参数如下:
59.朝上大口径三通1的规格型号为等径dn450;进水口平均流速0.30m/s,最大流速0.52m/s;水平四通2的规格型号为:dn450
×
dn200;朝下小口径三通3 的规格型号为:dn200
×
dn150;同心异径管4的规格型号为:dn450
×
dn300;中等口径水平三通5的规格型号为:等径dn300;朝下中小口径三通6的规格型号为:dn300
×
dn150;朝下喷嘴7的规格型号为dn150
×
dn80;喷射口平均流速0.58m/s,最大流速1.03m/s;扩散锥帽8的规格型号为:φ100,h=85mm。
60.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运行中在持续布水时,污水通过进水管道垂直向下进入本实用新型布水器顶部的大口径三通1

向两侧分流至水平四通 2

一部分流向两侧的小口径三通3

另外大部分继续水平直线向前

经同心异径管4缩小后进入中等口径水平三通5

再向两侧水平分流进入中小口径三通 6

最后经全体喷嘴7

朝下喷向固定于水池底板的扩散锥帽8

水流冲击池底并四周扩散

最终在池内形成整体均匀上升流。
61.由于各水平管道中的流速相对较小,且内部无急弯,接近流线型,因此,离中心最近的朝下喷嘴7和最远的朝下喷嘴7两者之前的水头损失差值很小,故,各朝下喷嘴7喷出的流量与流速几乎完全相同,且喷嘴口处向下的流速相对最大,从而实现布水均匀,且不会出现布水器内部和喷嘴口堵塞的运行故障。
62.本实用新型布水器水平方向部件的中心线均处于同一水平面,因而可用支墩对水平管道或管件进行支撑。支撑固定后,朝下喷嘴7全都处于腾空状态。工作时,朝下喷嘴7将源源不断地喷射出待生化处理的污水或者活性污泥混合液,正是利用水流的冲击力搅拌处于池底部的厌氧活性污泥,实现污泥中厌氧微生物与污水中所含污染物的混合接触。同时,由于喷嘴7全部朝下,布水器内污水中的杂质(如毛发、泥沙、纤维、油脂块、纸巾布片、烟蒂、牙签、厨余物等)在重力和水流裹挟力的双重作用下,从朝下喷嘴7中滑落,因此明显降低了堵塞概率。
63.综上,本实用新型布水器的构造简洁,全部由不锈钢标准管件组成,在功能和性能特点上,既能避免布水死区死角现象发生,使底层厌氧污泥与污水中污染物充分接触,充分保障厌氧生化处理效果,又能从根本上有效防止堵塞故障发生。此外,本实用新型布水器因结构简单、整体性强、处于池底部、易于安装、水头损失小,因而具有普遍适用性。
64.如上所述,通过精巧构思、计算和详细设计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65.本实施例的厌氧布水器,与其他已知的厌氧布水器相比,厌氧布水能耗可节约50%或以上,厌氧生化反应效率可提高30%或以上,因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取得了良好的污水厌氧生化处理效果和技术经济效果。若广泛采用本实用新型运用到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不仅可节约数以亿元计的建设资金,还可每年节约可观的运
行电耗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都非常显著。
66.实施例二
67.请参阅附图2、图3、图4、图5,同时结合重庆市涪陵某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项目采用本实用新型布水器作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技术说明。因此,本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实际可行的已经成功运用的技术方案。
68.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规模为5000m3/d,为便于水池或设备检修时不停产,设计分为2座各2500m3/d的圆形升流式厌氧反应池,采用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图2即为单座2500m3/d的厌氧池第一格的底层布水器平面示意图,该池有效水深6.00m,内径4.30m,布水器布水面积14.52m2,设22个布水喷嘴,单个布水口的服务面积为0.66m2,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3

2012)规定的单个布水口负责的布水面积0.5~2m
2 (颗粒污泥)的规定,布水效果可以得到充分保障。
69.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布水器的平面俯视图(圆形池),图3为1

1横剖面图参考,图4为2

2总剖面图参考,图5为喷嘴和扩散锥帽详图。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升流式小阻力防堵塞厌氧布水器,包括朝上大口径三通1、水平四通2、朝下小口径三通3、同心异径管4,中等口径水平三通5,朝下中小口径三通6,朝下喷嘴7,以及固定于水池底板的扩散锥帽8。
70.上述部件材质均为耐污水腐蚀的不锈钢材质。
71.所述朝上大口径三通1位于水池中心,其上口与进水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朝上大口径三通1的水平两端头与水平四通2连接;朝上大口径三通1的数量为1个;所述水平四通2的数量为2个;
72.所述水平四通2的两侧连接朝下小口径三通3,水平四通2的另一端头连接同心异径管4;朝下小口径三通3的数量为4个;同心异径管4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其数量为2个;
73.所述朝下小口径三通3直接连接朝下喷嘴7,朝下小口径三通3的另一水平端头通向另外2个朝下喷嘴7,它们之间通过标准管件进行连接,如:同心异径管、短管、三通和90
°
弯头等标准管件,见图2,为避免啰嗦重复此处不再进行管件编号;
74.所述同心异径管4的小头在水平方向连接中等口径水平三通5,该中等口径水平三通5的数量为2个;
75.所述中等口径水平三通5的两端头连接朝下中小口径三通6;该朝下中小口径三通6的数量为4个,该中等口径水平三通5的背后开孔接水平短管、90
°
弯头和朝下喷嘴7;
76.所述朝下中小口径三通6直接连接朝下喷嘴7,该朝下中小口径三通6的另一水平端头亦通向另一个朝下喷嘴7,它们之间通过标准管件如同心异径管、短管和90
°
弯头等管件连接;
77.所述朝下喷嘴7均为相同规格的同心异径管,按流线型平滑设计且口径略大;该朝下喷嘴7的数量为22个;喷嘴7的方向均为垂直向下,且正对扩散锥帽8的尖顶中心;该朝下喷嘴7与扩散锥帽8一一对应;
78.所述扩散锥帽8牢牢固定于水池底板上,用于将冲击水柱水流的方向改向四周扩散,扩散锥帽8为不锈钢制作,耐腐蚀耐冲刷,数量为22个;
79.所述朝下喷嘴7的喷口中心与扩散锥帽8的尖顶两者之间净间距130mm。
80.具体的,所述升流式小阻力防堵塞厌氧布水器,在本实施例中的主要技术规格参
数如下:
81.朝上大口径三通1的规格型号为等径dn300;进水口平均流速0.31m/s,最大流速0.54m/s;水平四通2的规格型号为:dn300
×
dn200;朝下小口径三通3 的规格型号为:dn200
×
dn100;同心异径管4的规格型号为:dn300
×
dn250;中等口径水平三通5的规格型号为:等径dn250;朝下中小口径三通6的规格型号为:dn250
×
dn100;朝下喷嘴7的规格型号为dn100
×
dn50;喷射口平均流速0.62m/s,最大流速1.11m/s;扩散锥帽8的规格型号为:φ100,h=85mm。
82.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运行中在持续布水时,污水通过进水管道垂直向下进入本实用新型布水器顶部的大口径三通1

向两侧分流至水平四通 2

一部分流向两侧的小口径三通3

另外大部分继续水平直线向前

经同心异径管4缩小后进入中等口径水平三通5

再向两侧水平分流进入中小口径三通 6

最后经全体喷嘴7

朝下喷向固定于水池底板的扩散锥帽8

水流冲击池底并四周扩散

最终在池内形成整体均匀上升流。
83.由于各水平管道中的流速相对较小,且内部无急弯,接近流线型,因此,离中心最近的朝下喷嘴7和最远的朝下喷嘴7两者之前的水头损失差值很小,故,各朝下喷嘴7喷出的流量与流速几乎完全相同,且喷嘴口处向下的流速相对最大,从而实现布水均匀,且不会出现布水器内部和喷嘴口堵塞的运行故障。
84.本实用新型布水器水平方向部件的中心线均处于同一水平面,因而可用支墩对水平管道或管件进行支撑。支撑固定后,朝下喷嘴7全都处于腾空状态。工作时,朝下喷嘴7将源源不断地喷射出待生化处理的污水或者活性污泥混合液,正是利用水流的冲击力搅拌处于池底部的厌氧活性污泥,实现污泥中厌氧微生物与污水中所含污染物的混合接触。同时,由于喷嘴7全部朝下,布水器内污水中的杂质(如毛发、泥沙、纤维、油脂块、纸巾布片、烟蒂、牙签、厨余物等)在重力和水流裹挟力的双重作用下,从朝下喷嘴7中滑落,因此明显降低了堵塞概率。
85.从以上两个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布水器不仅可以处理城镇生活污水,还可以处理工业园区可生化的生产生活混合废水,不仅很容易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一级b标准,而且易于直接达到国家最高标准一级a标准,只需在项目设计时将其融入到aao工艺或其他工艺之中,并适当调整设计参数,无需另外增设复杂的处理构筑物,即可便捷地达到一级a标准。因此,本实用新型与其他厌氧布水器相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有益效果。
86.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内,则本实用新型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