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旋流截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06829发布日期:2021-06-04 14:4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水力旋流截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力旋流截污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城市初期雨水对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城市初期雨水的截流和处理工程也在各大城市中有序的展开。在雨水收集与利用过程中,去除沉积物、可悬浮垃圾是一个必须的工艺单元。为了除掉混入雨水中的沉积物、可悬浮垃圾等,必须在雨水进入雨水储存装置之前设置沉淀池。沉淀池的作用就是对径流中携带的大量的推移质泥砂和悬浮垃圾进行处理。
3.公告号为cn20450249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旋流式截污装置,其包含:井体;位于井体顶部的检查孔;切线进水口,其位于井体的上部;出水管,其位于井体上部与切线进水口相对的一侧,且略高于切线进水口;悬浮垃圾存储空间,其位于出水管的上方;导流板,其中心具有中轴,该中轴的底部连接有中心锥;导砂板,其位于导流板的下方;以及沉积物存储区,其位于导砂板下方的井体底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对井体底部的沉积物进行清理时,部分沉积物容易沉积并粘连在井底,工作人员在清理时往往因工作空间受限,无法有效的对井体底部的进行彻底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对井底底部的沉积物进行清理,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力旋流截污装置。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力旋流截污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力旋流截污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且呈圆筒形的井体、连接在井体中的中轴和导砂板,所述导砂板位于中轴的下方,所述中轴的底端连通有抽泥管,所述抽泥管与中轴同轴设置,所述抽泥管的底端靠近井体底部设置,所述井体内腔底部呈斗状设置,所述抽泥管外侧壁转动连接有刮泥叶片,刮泥叶片呈螺旋状设置且抵触井体内腔底部的侧壁,所述井体内还设有用于驱动刮泥叶片进行旋转的驱动结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体内腔底部呈斗状设置能够方便沉积物聚集在井底中央,同时,驱动结构能够驱动刮泥叶片进行旋转,刮泥叶片旋转的时候能够对井体内腔底部的侧壁起到刮除并向井体底部输送的作用,减小沉积物粘连在井底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了方便工作人员对井体底部的沉积物进行清理的目的。
8.可选的,所述抽泥管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和刮泥叶片之间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和转动筒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和刮泥叶片相连,所述转动筒的上端位于导砂板的低端处,所述驱动结构连接在转动筒的上端,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呈倾斜设置,所述旋转叶片的倾斜面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旋流的同时能够推动旋转叶片,旋转叶片能够通过转动筒带动刮泥叶片进行转动,从而利用水的动能进行驱动,无需外接动力源,从而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10.可选的,所述抽泥管的底端设有承托环,所述承托环的外径大于抽泥管的外径,所述转动筒支撑在承托环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托环能够对转动筒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小转动筒从抽泥管上脱落的可能性。
12.可选的,所述承托环的上表面嵌设有滚珠,所述滚珠关于承托环的轴线呈环状均匀分布设置,所述转动筒抵触在滚珠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的设置能够将承托环与转动筒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珠和转动筒之间的滚动摩擦,从而减小承托环与转动筒之间的摩擦力,使转动筒转动时更将顺畅。
14.可选的,所述旋转叶片沿转动筒的周向分布有多个。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旋流的同时能够推动多个旋转叶片,从而使转动筒能够更容易地转动起来。
16.可选的,所述中轴的上端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斗装设置,所述导流板的上端与井体的内腔上端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的设置能够减小工作人员在清理沉积物时,沉积物掉落到中轴外侧,从而再经历一遍旋流沉淀的可能性。
18.可选的,所述导流板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覆盖导流板的上端开口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人员清理悬浮物时,关闭盖板,盖板能够减小悬浮物落入中轴中,造成悬浮物混入沉积物的可能性。
20.可选的,所述井体内腔底部的侧壁上设有聚四氟乙烯层。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四氟乙烯层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可以较好的应对井底的复杂环境,同时具有高润滑不粘性,使得沉积物不易粘连在井体底部的侧壁上,聚四氟乙烯层也具有良好的抗老化耐力,从而提升井体的使用寿命。
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井体内腔底部呈斗状设置能够方便沉积物聚集在井底中央,同时,驱动结构能够驱动刮泥叶片进行旋转,刮泥叶片旋转的时候能够对井体内腔底部的侧壁起到刮除并向井体底部输送的作用,减小沉积物粘连在井底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了方便工作人员对井体底部的沉积物进行清理的目的;2.水旋流的同时能够推动旋转叶片,旋转叶片能够通过转动筒带动刮泥叶片进行转动,从而利用水的动能进行驱动,无需外接动力源,从而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3.在工作人员清理悬浮物时,关闭盖板,盖板能够减小悬浮物落入中轴中,造成悬浮物混入沉积物的可能性;4.聚四氟乙烯层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可以较好的应对井底的复杂环境,同时具有高润滑不粘性,使得沉积物不易粘连在井体底部的侧壁上,聚四氟乙烯层也具有良好的抗老化耐力,从而提升井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3.图1是用于体现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用于体现本申请中井体与导流筒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3是用于体现本申请中导砂板与旋转叶片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井体;11、检修孔;12、井盖;13、进水管;2、中轴;21、中心锥;22、导流板;221、盖板;3、导砂板;41、连接梁;42、导流筒;421、出水管;5、抽泥管;61、转动筒;611、连接杆;62、刮泥叶片;63、旋转叶片;64、承托环;641、滚珠;7、抽泥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力旋流截污装置。参照图1和图2,水力旋流截污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且呈圆筒形的井体1、连接在井体1中的中轴2和导砂板3。井体1顶部开设有检修孔11,检修孔11上连接有井盖12。井体1上部的侧壁上连通有进水管13,进水管13沿井体1横截面的切线方向设置。井体1中通过连接梁41连接有导流筒42,导流筒42顶部封闭,底部开口设置,导流筒42的侧壁上连通有出水管421,出水管421贯穿井体1侧壁并连通至外界。中轴2和导流筒42同轴设置,中轴2穿设在导流筒42上,中轴2的底端一体成型有与中轴2同轴设置的中心锥21,中心锥21位于导流筒42的下方,导砂板3位于中心锥21的下方。
27.参照图2和图3,中轴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抽泥管5,抽泥管5与中轴2同轴设置,抽泥管5的底端靠近井体1底部设置,井体1内腔底部呈斗状设置。抽泥管5外侧壁转动连接有刮泥叶片62,刮泥叶片62呈螺旋状设置且抵触井体1内腔底部的侧壁,井体1内还设有用于驱动刮泥叶片62进行旋转的驱动结构。驱动结构能够带动刮泥叶片62旋转,使刮泥叶片62刮除井体1内腔底部侧壁上的沉积物并输送到井体1的斗状底部。工作人员定期打开井盖12,将抽泥软管7依次通过检修孔11、中轴2和抽泥管5伸入到井体1的斗状底部进行清淤作业,因为刮泥叶片62能够刮除井体1内腔底部侧壁上的沉积物并输送到井体1的斗状底部,从而实现方便工作人员对井体1底部的沉积物进行清理的目的。
28.参照图2和图3,抽泥管5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筒61,转动筒61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杆611和刮泥叶片62固定连接,连接杆611的一端和转动筒6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刮泥叶片62固定连接。转动筒61的上端位于导砂板3的底端处。
29.参照图2和图3,驱动结构固定连接在转动筒61上端,驱动结构包括旋转叶片63,旋转叶片63呈倾斜设置,旋转叶片63的倾斜面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旋转叶片63沿转动筒61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旋转流动的水流能够推动旋转叶片63带动转动筒61转动,转动筒61能够带动刮泥叶片62转动,刮泥叶片62能够将刮除井体1内腔底部侧壁上的沉积物并输送到井体1的斗状底部,为了减小沉积物粘附在井体1内腔底部侧壁上的可能性,井体1内腔底部的侧壁上设有聚四氟乙烯层,因为聚四氟乙烯层具有良好的不粘连性,使刮泥叶片62能够轻松地将沉积物刮除下来。
30.参照图3和图4,抽泥管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托环64,承托环64的外径大于抽泥管5的外径,承托环64对转动筒61起到支撑作用。为了减小承托环64和转动筒61之间的摩擦,承托环64的上表面嵌设有多个滚珠641,多个滚珠641关于承托环64的轴线呈环状均匀分布
设置,转动筒61抵触在滚珠641上。
31.参照图2和图3,中轴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22,导流板22呈斗装设置,导流板22的上端与井体1的内腔上端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斗状设置的导流板22能够减小抽泥软管7从井体1中取出时,将抽泥软管7中残留的沉积物漏到导流筒42外侧的可能性。清理浮在井体1中的轻质杂质时,为了减小轻型杂质落入中轴2内部的可能性,在导流板22的上端开口处铰接有盖板221。
32.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水力旋流截污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污水通过进水管13流到井体1中,因为进水管13沿井体1横截面的切线方向设置,污水在井体1中产生旋流,污水中的杂质受重力影响顺着导砂板3沉到井体1底部,较轻的漂浮杂质浮在井体1内腔的上部,经过分离后的污水在中轴2和导流筒42之间的空间旋流而上并通过出水管421流至外界,旋流的水流带动旋转叶片63转动,旋转叶片63通过转动筒61带动刮泥叶片62转动,刮泥叶片62刮除井体1内腔底部侧壁上的沉积物并输送到井体1的斗状底部,使用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只需打开井盖12和盖板221,将抽泥软管7依次穿过检修孔11,中轴2和抽泥管5伸入到井体1的斗状底部即可进行清淤作业。清淤作业完成后,关闭盖板221,将清理工具从导流板22的上端与井体1的内腔上端内壁之间的间隙伸入,对浮在上方的较轻杂质进行清理,因为盖板221遮挡住导流板22的上端开口,操作人员无需担心较轻杂质掉入中轴2中的可能性,进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清淤作业。
33.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