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废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658639发布日期:2021-06-29 22:40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危废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危废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危废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危险废物(简称危废)填埋场渗滤液是危废填埋场中由于填埋堆体挤压、雨水浸淋或地下水侵蚀产生的污水,其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
3.危废填埋场填埋的危险废物中往往含有来自电镀、农药、石化和精细化工等行业的各类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且浓度极高。
4.危废渗滤液中污染物包括:氨氮、重金属离子、高毒有机物、盐分和氰化物等。常用的渗滤液处理方法包括:生化处理、化学氧化处理、回灌处理、膜处理和蒸发浓缩处理。由于渗滤液可生化性极差,难以采用生化和回灌的方法进行处理;化学氧化法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如芬顿法中常用的双氧水价格昂贵,处理成本高;膜处理方法对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良好,但是对重金属离子更多、更复杂的危废渗滤液无法适用;常规蒸发浓缩法得到的冷凝液中常含有氨氮,需要进一步处理后才能达标排放,这无疑大大加重了处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危废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将危废填埋场的渗滤液收集后,使用机器挤压过滤,得到渗滤液第一产物和杂质滤饼第一产物;
7.s2.检测渗滤液第一产物的ph值,若检测结果ph>7,加入草酸进行调节,若检测结果ph<7,加入氨水进行调节,待ph达到7后,检测氨氮和高毒有机物的含量,得到渗滤液第二产物;
8.s3.向所述渗滤液第二产物中加入絮凝剂,搅拌2~4h后,静置8~18h,得到渗滤液第三产物;
9.s4.将渗滤液第三产物过滤膜处理,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渗滤液第四产物和杂质滤饼第二产物;
10.s5.检测渗滤液第四产物中污染物的含量是否符合相关检测标准的规定。
11.优选地,所述步骤s5得到的渗滤液第四产物中的污染物含量如若不达标,则依次重复进行s3和s4步骤,直到达标后即可排放。
12.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相关检测标准为gb 8978

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第一类污染物及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三级标准。
13.优选地,向所述杂质滤饼第一产物分散后加入第一复合微生物进行处理,所述第一复合微生物为氰细菌和藻类的菌绒按照重量比为2~5:1混合得到。
14.优选地,所述絮凝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渗滤液第二产物质量的1~10%。
15.优选地,所述絮凝剂由可生物降解的原料微晶纤维素、脂肪酸蔗糖聚酯和聚乙烯
亚胺制备得到。
16.优选地,向所述杂质滤饼第二产物加入第二复合微生物进行处理,第二复合微生物为纤维素木质素分解菌、光合细菌、嗜温性放线菌和酵母菌按照重量比为6~8:3~4:1.2~1.5:1混合得到。
17.优选地,所述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为:
18.(1)将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至乙醇中,搅拌至完全均匀,加入双氧水,于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5~10h,之后投入丙三醇,继续搅拌反应2~5h,过滤收集固体物,将固体物使用乙醇洗涤2~6次,得到可溶性脂肪酸蔗糖聚酯;
19.其中,脂肪酸蔗糖聚酯、双氧水、丙三醇与乙醇的质量比为1:0.02~0.1:0.3~0.5;
20.(2)将可溶性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聚乙烯亚胺和硼氢化钠,在室温和氮气作为保护气的条件下,搅拌反应10~15h,冷却至室温后,得到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
21.其中,可溶性脂肪酸蔗糖聚酯、聚乙烯亚胺、硼氢化钠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1~0.3:0.02~0.04:10~15;
22.(3)向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反应液的ph达到11.0~12.0,之后加入二巯基丙醇,在45~55℃条件下搅拌反应4~8h,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液倒入乙醇中,分散均匀后,在5~10℃条件下静置处理6~12h,过滤收集沉淀,将收集的沉淀减压干燥,得到二巯基螯合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即所述絮凝剂;
23.其中,二巯基丙醇与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的质量比为1:12~18,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3~5。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5.1.本发明通过对危废填埋场的渗滤液收集后,将渗滤液进行固液分离,将过滤出的液体,通过加入草酸和氨水进行调节过滤出的液体,以除去渗滤液中的氨氮化合物和部分有机化合物;之后加入絮凝剂将滤液中的有毒有机物和重金属吸附并沉淀出来,然后经过过滤膜处理后,将絮凝剂及其吸附物滤出,并检测过滤出的滤液中的污染物(氨氮、重金属离子、高毒有机物、盐分和氰化物等)的含量,如若滤液中污染物含量不达标,则根据需要继续增加絮凝剂,直到达到可排放标准为止。
26.2.本发明将渗滤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的杂质滤饼第一产物中加入氰细菌和藻类的菌绒微生物进行处理,以将大颗粒的固体进行降解分解;将杂质滤饼第二产物中加入第二复合微生物进行处理,第二复合微生物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分解菌、光合细菌、嗜温性放线菌和酵母菌,其中,滤出的杂质滤饼第二产物多数含量为絮凝剂,絮凝剂由于使用的是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备而成,因此能够充当第二复合微生物的碳源,最终使杂质滤饼得到降解。
27.3.本发明所使用的絮凝剂是采用可生物降解的原料微晶纤维素、脂肪酸蔗糖聚酯和聚乙烯亚胺制备得到,其中,先将脂肪酸蔗糖聚酯经过双氧水和丙三醇的作用生成可溶性脂肪酸蔗糖聚酯,然后将溶性脂肪酸蔗糖聚酯与聚乙烯亚胺交联反应,得到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之后向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中加入二巯基丙醇进行螯合反应,得到二巯基螯合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即所述絮凝剂。该絮凝剂因交联作用形成的二巯基螯合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团(比如
巯基、胺基以及含氧基团)能够对多数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作用,还能够对残留的有毒有机物进行吸附,且吸附量大,非常适合作为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28.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29.实施例1
30.一种危废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s1.将危废填埋场的渗滤液收集后,使用机器挤压过滤,得到渗滤液第一产物和杂质滤饼第一产物;
32.s2.检测渗滤液第一产物的ph值,若检测结果ph>7,加入草酸进行调节,若检测结果ph<7,加入氨水进行调节,待ph达到7后,检测氨氮和高毒有机物的含量,得到渗滤液第二产物;
33.s3.向所述渗滤液第二产物中加入絮凝剂,搅拌3h后,静置12h,得到渗滤液第三产物;
34.s4.将渗滤液第三产物过滤膜处理,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渗滤液第四产物和杂质滤饼第二产物;
35.s5.检测渗滤液第四产物中污染物的含量是否符合相关检测标准的规定。
36.所述步骤s5得到的渗滤液第四产物中的污染物含量如若不达标,则依次重复进行s3和s4步骤,直到达标后即可排放。
37.所述步骤s5中,相关检测标准为gb 8978

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第一类污染物及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三级标准。
38.所述絮凝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渗滤液第二产物质量的5%。
39.向所述杂质滤饼第一产物分散后加入第一复合微生物进行处理,所述第一复合微生物为氰细菌和藻类的菌绒按照重量比为3:1混合得到。
40.所述絮凝剂由可生物降解的原料微晶纤维素、脂肪酸蔗糖聚酯和聚乙烯亚胺制备得到。
41.向所述杂质滤饼第二产物加入第二复合微生物进行处理,第二复合微生物为纤维素木质素分解菌、光合细菌、嗜温性放线菌和酵母菌按照重量比为7:3.5:1.4:1混合得到。
42.所述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为:
43.(1)将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至乙醇中,搅拌至完全均匀,加入双氧水,于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5~10h,之后投入丙三醇,继续搅拌反应2~5h,过滤收集固体物,将固体物使用乙醇洗涤2~6次,得到可溶性脂肪酸蔗糖聚酯;
44.其中,脂肪酸蔗糖聚酯、双氧水、丙三醇与乙醇的质量比为1:0.06:0.4;
45.(2)将可溶性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聚乙烯亚胺和硼氢化钠,在室温和氮气作为保护气的条件下,搅拌反应10~15h,冷却至室温后,得到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
46.其中,可溶性脂肪酸蔗糖聚酯、聚乙烯亚胺、硼氢化钠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2:0.03:12;
47.(3)向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反应液的ph
达到11.0~12.0,之后加入二巯基丙醇,在45~55℃条件下搅拌反应4~8h,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液倒入乙醇中,分散均匀后,在5~10℃条件下静置处理6~12h,过滤收集沉淀,将收集的沉淀减压干燥,得到二巯基螯合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即所述絮凝剂;
48.其中,二巯基丙醇与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的质量比为1:16,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4。
49.实施例2
50.一种危废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s1.将危废填埋场的渗滤液收集后,使用机器挤压过滤,得到渗滤液第一产物和杂质滤饼第一产物;
52.s2.检测渗滤液第一产物的ph值,若检测结果ph>7,加入草酸进行调节,若检测结果ph<7,加入氨水进行调节,待ph达到7后,检测氨氮和高毒有机物的含量,得到渗滤液第二产物;
53.s3.向所述渗滤液第二产物中加入絮凝剂,搅拌2h后,静置8h,得到渗滤液第三产物;
54.s4.将渗滤液第三产物过滤膜处理,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渗滤液第四产物和杂质滤饼第二产物;
55.s5.检测渗滤液第四产物中污染物的含量是否符合相关检测标准的规定。
56.所述步骤s5得到的渗滤液第四产物中的污染物含量如若不达标,则依次重复进行s3和s4步骤,直到达标后即可排放。
57.所述步骤s5中,相关检测标准为gb 8978

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第一类污染物及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三级标准。
58.所述絮凝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渗滤液第二产物质量的1%。
59.向所述杂质滤饼第一产物分散后加入第一复合微生物进行处理,所述第一复合微生物为氰细菌和藻类的菌绒按照重量比为2~5:1混合得到。
60.所述絮凝剂由可生物降解的原料微晶纤维素、脂肪酸蔗糖聚酯和聚乙烯亚胺制备得到。
61.向所述杂质滤饼第二产物加入第二复合微生物进行处理,第二复合微生物为纤维素木质素分解菌、光合细菌、嗜温性放线菌和酵母菌按照重量比为6:3:1.2:1混合得到。
62.所述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为:
63.(1)将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至乙醇中,搅拌至完全均匀,加入双氧水,于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5~10h,之后投入丙三醇,继续搅拌反应2~5h,过滤收集固体物,将固体物使用乙醇洗涤2~6次,得到可溶性脂肪酸蔗糖聚酯;
64.其中,脂肪酸蔗糖聚酯、双氧水、丙三醇与乙醇的质量比为1:0.02:0.3;
65.(2)将可溶性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聚乙烯亚胺和硼氢化钠,在室温和氮气作为保护气的条件下,搅拌反应10~15h,冷却至室温后,得到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
66.其中,可溶性脂肪酸蔗糖聚酯、聚乙烯亚胺、硼氢化钠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1:0.02:10;
67.(3)向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反应液的ph
达到11.0~12.0,之后加入二巯基丙醇,在45~55℃条件下搅拌反应4~8h,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液倒入乙醇中,分散均匀后,在5~10℃条件下静置处理6~12h,过滤收集沉淀,将收集的沉淀减压干燥,得到二巯基螯合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即所述絮凝剂;
68.其中,二巯基丙醇与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的质量比为1:12,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3。
69.实施例3
70.一种危废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s1.将危废填埋场的渗滤液收集后,使用机器挤压过滤,得到渗滤液第一产物和杂质滤饼第一产物;
72.s2.检测渗滤液第一产物的ph值,若检测结果ph>7,加入草酸进行调节,若检测结果ph<7,加入氨水进行调节,待ph达到7后,检测氨氮和高毒有机物的含量,得到渗滤液第二产物;
73.s3.向所述渗滤液第二产物中加入絮凝剂,搅拌4h后,静置18h,得到渗滤液第三产物;
74.s4.将渗滤液第三产物过滤膜处理,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渗滤液第四产物和杂质滤饼第二产物;
75.s5.检测渗滤液第四产物中污染物的含量是否符合相关检测标准的规定。
76.所述步骤s5得到的渗滤液第四产物中的污染物含量如若不达标,则依次重复进行s3和s4步骤,直到达标后即可排放。
77.所述步骤s5中,相关检测标准为gb 8978

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第一类污染物及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三级标准。
78.所述絮凝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渗滤液第二产物质量的10%。
79.向所述杂质滤饼第一产物分散后加入第一复合微生物进行处理,所述第一复合微生物为氰细菌和藻类的菌绒按照重量比为2~5:1混合得到。
80.所述絮凝剂由可生物降解的原料微晶纤维素、脂肪酸蔗糖聚酯和聚乙烯亚胺制备得到。
81.向所述杂质滤饼第二产物加入第二复合微生物进行处理,第二复合微生物为纤维素木质素分解菌、光合细菌、嗜温性放线菌和酵母菌按照重量比为8:4:1.5:1混合得到。
82.所述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为:
83.(1)将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至乙醇中,搅拌至完全均匀,加入双氧水,于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5~10h,之后投入丙三醇,继续搅拌反应2~5h,过滤收集固体物,将固体物使用乙醇洗涤2~6次,得到可溶性脂肪酸蔗糖聚酯;
84.其中,脂肪酸蔗糖聚酯、双氧水、丙三醇与乙醇的质量比为1:0.1:0.5;
85.(2)将可溶性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聚乙烯亚胺和硼氢化钠,在室温和氮气作为保护气的条件下,搅拌反应10~15h,冷却至室温后,得到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
86.其中,可溶性脂肪酸蔗糖聚酯、聚乙烯亚胺、硼氢化钠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3:0.04:15;
87.(3)向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反应液的ph
达到11.0~12.0,之后加入二巯基丙醇,在45~55℃条件下搅拌反应4~8h,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液倒入乙醇中,分散均匀后,在5~10℃条件下静置处理6~12h,过滤收集沉淀,将收集的沉淀减压干燥,得到二巯基螯合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即所述絮凝剂;
88.其中,二巯基丙醇与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的质量比为1:18,聚乙烯亚胺/脂肪酸蔗糖聚酯交联溶液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5。
89.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3的处理方法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均处理一次,未重复进行s3和s4步骤),结果如表1所示。
90.取某危废填埋场的渗滤液,并对渗滤液进行检测:氨氮为3128.7mg/l,cod(需氧量)为4125mg/l,cr
6+
(铬)为56.2mg/l,as
3+
(砷)为21.7mg/l,pb
2+
(铅)为42.8mg/l,高毒有机磷(高毒有机物)为102mg/l。
91.表1渗滤液不同处理方法的结果对比
[0092][0093]
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3所使用的方法处理的渗滤液具有较为优异的效果,其中,实施例3的方法能够完全达到gb 8978

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第一类污染物及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三级标准。
[0094]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