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厌氧氨氧化的独立反硝化“耦合”的系统和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732309发布日期:2021-07-06 18:4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基于厌氧氨氧化的独立反硝化“耦合”的系统和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厌氧氨氧化的独立反硝化“耦合”的污、废水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自1977年,奥地利理论化学家engelbertbroda推断世界上存在着厌氧氨氧化现象以后,20世纪90年代,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开始了利用厌氧氨氧化细菌(aaob)进行水处理脱氮工艺技术的研究。到目前,所形成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各种高氨氮污、废水如污泥消化液、垃圾渗沥液等脱氮处理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在各种应用中无不显示出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目前最为经济的生物脱氮途径。

近十几年,包括荷兰和我国水处理工作者在内,都立志将该技术方法应用于相对“低浓度”(相对于几百甚至上千ppm氮含量)和相对“低温”(相对于anammox反应所适应的34℃)的污、废水脱氮处理中。在这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过程中,anammox相对于传统的全程生物脱氮技术显示了一定的能力优势和不依赖于外加碳源的优势,但是,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也显现出目前难以跨越的技术障碍,导致采用anammox技术针对低温、低氨氮污废水进行生物脱氮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和较大范围的成功应用。

围绕这些研究尤其是应用研究总结存在如下问题:

(1)早期以荷兰为代表的anammox技术应用,形成了oland、canon、sharon-anammox。这些技术在国际上和我国国内针对污泥消化液、垃圾渗沥液等高浓度含氮废水处理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在应用过程中采用悬浮颗粒污泥法,存在着严重的细菌流失,针对厌氧氨氧化细菌(aaob)这一增长速率低,整体生长速度慢的细菌无疑这是一个致命的缺点。近些年国内应用了附着生长方式,使细菌流失现象有所缓解,在反应系统稳定性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针对上述三种工艺,在anammox系统建设上,在亚硝化控制阶段,均采用低溶解氧控制方式。oland工艺直接采用低溶解氧控制亚硝化过程;canon工艺由于氨氧化细菌(aob)存在于anammox颗粒污泥的外表面,为了不影响内部aaob所需的厌氧环境和控制氨氮氧化过程中硝态氮的生成,在反应体系中要严格控制低溶解氧状态的保持;sharon-anammox工艺为了控制氨氮氧化过程中硝态氮的生成,不但控制了低溶解氧,同时也利用了反应体系中的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对氨氮氧化过程中的亚硝酸氧化细菌(nob)的抑制,以期控制氨氧化过程的硝态氮的生成。上述过程由于低溶解氧技术方法的采用,导致了anammox生化过程的高效率难以发挥,形成了目前整个anammox脱氮体系的低效率(许多在0.5kg/m3.d左右)。

(3)第三点也是最为关键的,在anammox脱氮体系中,进入anammox反应过程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比例(1:1.32),由氨氮氧化或原水存在的硝酸盐氮,以及由anammox反应过程中每氧化1mol氨氮生成0.26mol比例的硝酸盐氮的问题。这些硝态氮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反应体系的出水总氮达标排放的问题。在这一方面,研究者在十年前就想到,在anammox颗粒污泥或系统中利用反硝化菌(dnb)针对这部分硝态氮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思路为:利用混合在厌氧氨氧化颗粒菌群中的反硝化细菌利用反硝化反应进行这部分氮的脱除,这一反硝化过程可以考虑让硝态氮经历整个反硝化过程转化为氮气脱除,也可以考虑利用这一反硝化过程使硝态氮还原为亚硝态氮,使这部分氮参与到anammox反应中,在流程运行上采用使氨氮氧化为亚硝氮过程中降低亚硝态氮形成比例使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比例(1:1.0~1.2),从而满足anammox反应所需的最佳比例(如短程反硝化技术)。上述这些工作,在系统总氮出水控制工作中起到了较有成效的作用。但是,系统稳定性很难控制,因为混合在厌氧氨氧化颗粒菌群中的反硝化细菌活性表达在现有工艺条件下很难精准控制,经常会受到系统进水有机物(cod)不稳定、anammox体系中细菌死亡释放的cod影响(在有大量cod存在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很容易使anammox体系中的亚硝态氮还原形成氮气,反之cod不够用的条件下反硝化菌很难实现硝态氮的还原和脱除。),致使这种aaob+dnb混合的直接结合很难控制dnb的(短程反硝化和全程反硝化)生化活性表达,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尤其如此。

(4)再有就是aaob细菌的最佳反应温度是34℃左右,经过驯化和适应“低温”的如candidatusbrocadiafulgida筛选,现有anammox体系可以较为高效的适应至20℃左右,但是,针对广谱范围的污、废水处理,由于季节变化低于20℃的水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这也限制了anammox技术的大规模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尽管anammox存在着上述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是,它仍然是目前高效脱氮和能够摆脱生物脱氮要依赖外加碳源最有效的技术。那么,如何建立一种以厌氧氨氧化技术为主体,又有较强适应性同时又能够保障最终出水总氮控制的技术体系?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技术建立的思想:

(1)控制(或有效利用)原水cod,减少进入anammox反应过程;

(2)建立能够控制反硝化(dnb)生化反应进行量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通过建立独立的反硝化单元,以碳源投加量控制的方式,实现对dnb反应强度的控制。);

(3)为了适应“低温”季节脱氮需要,利用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体系拟补低温条件下anammox反应脱氮生化效率低下的能力缺陷。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依据技术建立思想,依托我们研发的水解酸化生物活性填料、短程硝化生物活性填料、反硝化生物活性填料、厌氧氨氧化(少存在或者不存在反硝化细菌,相对“纯”的厌氧氨氧化细菌)生物活性填料,以及依托活性污泥法所建立的独立的生物除磷单元技术,建立以厌氧氨氧化为核心的污、废水脱氮除磷处理流程,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所提及的各种技术问题,从而实现深度脱氮除磷。技术装置及流程见附图1。

基于厌氧氨氧化的独立反硝化“耦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原水(1)与水解酸化装置(a)连接,作为水解酸化装置(a)的进水,其中水解酸化装置(a)填有水解酸化包埋生物活性填料,用于水解酸化,水解酸化装置(a)的水解酸化出水(2)与一级反硝化装置(b1)连接,作为一级反硝化装置(b1)进水,一级反硝化中填有反硝化包埋生物活性填料,用于一级反硝化,一级反硝化装置(b1)的一级反硝化出水(3)与短程硝化装置(c)连接作为短程硝化装置(c)的进水,短程硝化装置中填有短程硝化包埋生物活性填料,用于短程硝化,短程硝化装置(c)的短程硝化出水(4)与厌氧氨氧化装置(d)连接,厌氧氨氧化装置中填有厌氧氨氧化包埋生物活性填料,用于厌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装置(d)的厌氧氨氧化出水(5)与二级反硝化装置(b2)连接,二级反硝化中填有反硝化包埋生物活性填料,用于二级反硝化,二级反硝化装置(b2)的二级反硝化出水(6)与生物除磷装置(e)连接,生物除磷装置中为生物除磷活性污泥,用于生物除磷,生物除磷装置(e)的出水(9)与沉淀污泥装置(f)连接,沉淀污泥装置(f)用于沉淀污泥;沉淀污泥装置(f)中沉淀的污泥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一部分经由除磷污泥回流管路(11)回流与二级反硝化出水(6)合并进入生物除磷装置(e);第一外加碳源(g1)与厌氧氨氧化出水(5)连接,用于给厌氧氨氧化出水(5)外加碳源;第二外加碳源(g2)与二级反硝化出水(6)连接用于生物除磷单元的外加碳源投加;同时二级反硝化出水(6)还设有二级反硝化出水回流管路(8)与短程硝化出水(4)连接;短程硝化出水(4)设有短程硝化出水回流管路(7)与水解酸化出水(2)连接。

由上述各反应单元组成的系统,通过短程硝化出水回流管路(7)、二级反硝化回流管路(8),再结合后面的生物除磷装置(e)和沉淀污泥装置(f)组成的独立生物除磷系统,使全系统具有了更好的灵活性,从而就能够解决上述所提及的厌氧氨氧化技术应用所存在的四大类问题。

采用上述系统进行水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第一种工况:水温在20℃及以上,系统绝大部分依赖于厌氧氨氧化反应脱氮;

原水依次经水解酸化装置(a)、一级反硝化装置(b1)、短程硝化装置(c)、厌氧氨氧化装置(d)、二级反硝化装置(b2)、生物除磷装置(e)与沉淀污泥装置(f),进行水解酸化、一级反硝化、短程硝化(部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二级反硝化、生物除磷;该工况主要依托厌氧氨氧化进行脱氮,一级反硝化通过短程硝化液的部分回流利用原水中的可生物利用有机物(cod),用以减少可生化cod在下一个短程硝化过程中对有机物氧化的浪费,以及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该过程还可以消除由原水带来的硝酸盐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部分短程硝化后的反应液(理论上严格控制氨氮和亚硝态氮的比例1:1.32,在核算时要考虑二级反硝化回流回来的亚硝酸盐氮量)进入厌氧氨氧化装置进行脱氮,厌氧氨氧化过程形成的硝酸盐可以通过二级反硝化进行还原,二级反硝化过程考虑控制为短程反硝化阶段(该反硝化过程由于独立反硝化单元(b2)的设置,通过第一外加碳源(g1)外加碳源投加量的控制就可以实现短程反硝化的有效控制),然后通过二级反硝化出水回流管路(8)回流至厌氧氨氧化装置,实现较为彻底的脱氮;二级反硝化装置(b2)的二级反硝化出水(6)与生物除磷装置(e)连接,进行生物除磷,在此需要按照二级反硝化出水(6)的含磷量,通过第二外加碳源(g2)进行二次碳源投加;生物除磷装置(e)的生物除磷单元(含有污泥的混合液)出水(9)与沉淀污泥装置(f)连接,沉淀污泥装置(f)用于沉淀污泥;沉淀污泥装置(f)中沉淀的污泥一部分排出,一部分经由除磷污泥回流管路(11)回流至二级反硝化出水(6)进入生物除磷装置(e),实现除磷活性污泥的循环。

该系统尽管仍然存在外加碳源的投加,但是,真正实现了充分利用anammox脱氮的高效率,又实现了系统出水总氮的有效控制,拟补了单纯应用anammox脱氮,难以深度脱氮的目前本行业追求的理想指标性能。在碳源投加上远远小于目前应用脱氮系统的碳源投加量。系统运行上通过检测仪表和控制系统的加设完全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

第二种工况:水温低于20℃,系统部分依靠厌氧氨氧化反应脱氮,主要依赖短程硝化反硝化进行脱氮。

原水经依次经水解酸化装置(a)、一级反硝化装置(b1)、短程硝化装置(c)、厌氧氨氧化装置(d)、二级反硝化装置(b2)、生物除磷装置(e)与沉淀污泥装置(f),进行水解酸化、一级反硝化、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二级反硝化、生物除磷;同时短程硝化出水(4)部分经短程硝化回流管路(7)与一级反硝化装置(b1)进水即水解酸化出水(2)连接;虽然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都是生化反应,但是两个反应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差别很大;

该工况主要依托短程硝化、反硝化(一级反硝化和二级反硝化)进行脱氮,一级反硝化通过短程硝化液的部分回流(7)利用原水中的可生物利用有机物(cod),用以减少可生化cod在短程硝化过程中对有机物氧化的浪费;该工艺状态对于短程硝化就要求将氨氮绝大部分氧化(该部分氨氮氧化量根据厌氧氨氧化由于低温存留的生化能力适当保留部分氨氮)后的反应液即对应的为短程硝化出水(4)剩余的部分,首先进入厌氧氨氧化装置(d)进行部分脱氮(所谓的部分脱氮就是利用在“低温”条件下anammox存留的生化脱氮能力能够脱除的氮量),厌氧氨氧化出水(5)(该状态下的(5)出水中含有anammox(d)反应后剩余的大部分亚硝酸盐和由于anammox(d)反应生成的少部分硝酸盐)全部进入二级反硝化装置(b2)进行脱氮,二级反硝化过程需要第一外加碳源(g1);二级反硝化装置(b2)的出水(6)与生物除磷装置(e)连接,进行生物除磷;此时的二级反硝化装置(b2)实施的是将所有的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全部还原为氮气进行脱除,该工况下不考虑利用二级反硝化回流管(8)进行回流。同时利用第二外加碳源(g2)进行除磷所需要的碳源投加。生物除磷装置(e)的生物除磷单元出水(9)与沉淀污泥装置(f)连接,沉淀污泥装置(f)用于沉淀污泥;沉淀污泥装置(f)中沉淀的污泥一部分排出,一部分经由除磷污泥回流管路(11)回流至二级反硝化出水(6)进入生物除磷装置(e),实现除磷活性污泥的循环。

该工况条件相对于第一种工况系统脱氮需要相对较多的第一外加碳源(g1)依赖。但是,由于可以实现以第二种工况(相对“低温”)运行,使整个系统就能够适应低温状态下的稳定脱氮,从而拟补了单纯依靠厌氧氨氧化脱氮而存在的低温不适应的缺陷;

在第二种工况中,第一外加碳源g1主要考虑针对低碳氮比污(如城市污水)、废水,如果废水碳源不缺乏,主要依托一级反硝化,就可以实现理想的脱氮;系统外加碳源就不用实施。

采用上述装置,对污、废水中的三大类污染物质(c、n、p)按照流程先后顺序进行处理的方法:

第一:利用水解酸化装置(a)建立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工艺过程,使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进行水解,使长链、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并且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释放有机氮,为后续流程氨氮氧化及去除,提供较好的氨氮氧化条件和尽可能多的小分子有机物电子受体。

第二:利用一级反硝化装置(b1)建立一级反硝化反应工艺过程;该反应过程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下一阶段短程硝化生物过程回流(7)回来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结合水解酸化出水(cod),在该阶段进行反硝化,主要目的是利用厌氧水解酸化出水中的可被生物利用的有机物,从而保障后续生物过程尽量少受或不受有机物(cod)的影响,从而为厌氧氨氧化创造良好的反应条件;

第三:利用短程硝化装置(c)建立好氧短程硝化反应工艺过程;该部分进行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的硝化生化过程;针对下一部的厌氧氨氧化,该部分硝化将按照后续工艺需求进行氨氮的部分亚硝化(氨氮的氧化比例将按照后续工艺要求可调);

第四:利用厌氧氨氧化装置(d)建立厌氧氨氧化反应工艺过程;该部分利用短程硝化过程出水(4)中的氨氮和亚硝酸氮进行氨氮氧化和亚硝酸盐氮的还原过程,产生氮气实现脱氮;在该过程中厌氧氨氧化要求进水即短程硝化过程出水(4)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比例(第一种工况要求出水的比例为1:1.32;第二种“低温”工况要根据后续厌氧氨氧化生化能力进行调整),在此反应中每氧化1mol氨氮将产生0.26mol比例的硝酸盐氮,这部分硝酸盐氮,利用单纯的厌氧氨氧化过程是无法去除的,因此建立了二级反硝化生物过程。

第五:利用二级反硝化装置(b2)建立二级反硝化反应工艺过程;在该二级反硝化过程中,生化反应的核心主体是反硝化包埋填料中的反硝化细菌,反应底物是上一级厌氧氨氧化装置(d)中厌氧氨氧化脱氮过程所产生的硝酸盐,经过前序厌氧氨氧化装置(d)各反应过程后,到该二级反硝化阶段,水中的可生化有机物几乎被完全利用完成,所以该部分的反硝化需第一外加碳源(g1);该二级反硝化生物过程,可实现两种反硝化控制通过选择不同的反硝化控制进而计算二级反硝化前的第一外加碳源(g1)量:一是针对该段厌氧氨氧化出水(5)的硝酸盐进行完全脱氮,这样就需要投加相对较多的有机物;另一种控制就是使这部分硝酸盐氮仅完成短程反硝化,之后出水通过二级反硝化出水回流管路(8)回流至厌氧氨氧化反应工艺段,使产生的这部分亚硝酸盐参与到厌氧氨氧化脱氮过程,这样所需投加碳源相对就可以节省一部分;

第六:独立的生物除磷单元,该部分依托生物除磷装置(e)中活性污泥建立而成,还包括后续沉淀污泥装置(f),由缺氧、好氧和沉淀三部分组成;在该部分可以通过聚磷菌或者聚磷菌和反硝化除磷菌构建,具有稳定的生物除磷功能。由于是完成脱氮后的生物除磷系统,可以实现深度除磷。该部分需要在生物除磷单元进水加设第二外加碳源(g2)投加。整个污、废水经过上述五个脱氮过程后,出水总氮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系统体现出的优点:

1.通过上述系统设计,建立了在短程硝化后的两套系统的“耦合”工作形式,在充分利用anammox(d)的优势同时,使系统能够实现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为厌氧氨氧化技术更为广泛的应用开辟了技术途径;

2.通过纯粹的anammox(d)和纯粹的二级反硝化装置(b2)过程的耦合设计,通过(8)流量的调整和第一外加碳源(g1)的投加量控制就可以完全实现二级反硝化(b2)对硝酸盐还原程度的控制,从而使这部分反硝化程度实现了可控(这一点完全超越了目前anammox和反硝化细菌混合在同一反应器中,而难以控制反硝化作用强度或程度的技术。);该技术体系的建立也只有在利用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建立纯粹的anammox(d)和纯粹的二级反硝化装置(b2)的条件下才能够简洁的实现;

3.二级反硝化装置(b2)的设置,对整个脱氮部分系统出水(6)的总氮实现了主动的总量控制,为深度脱氮起到了最后把关作用;

4.独立第一外加碳源(g1)和第二外加碳源(g2)的分开设置,可以实现二级反硝化(b2)反硝化程度的有效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装置及工艺流程图:

其中:水解酸化装置(a),其中装填水解酸化包埋生物活性填料,用于水解酸化;一级反硝化装置(b1)中装填反硝化包埋生物活性填料,用于一级反硝化;短程硝化装置(c),装置中装填短程硝化包埋生物活性填料,用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装置(d)中装填厌氧氨氧化包埋生物活性填料,用于厌氧氨氧化;二级反硝化装置(b2)中装填反硝化包埋生物活性填料,用于二级反硝化;生物除磷装置(e)中装填生物除磷活性污泥,用于生物除磷;沉淀污泥装置(f),用于活性污泥的沉淀;第一外加碳源(g1),用于二级反硝化外加碳源的实施和控制;第二外加碳源(g2),用于生物除磷所需碳源的投加。

(1)原水、(2)水解酸化出水、(3)一级反硝化出水、(4)短程硝化出水、(5)厌氧氨氧化出水、(6)二级反硝化出水、(7)短程硝化出水回流管路、(8)二级反硝化出水回流管路、(9)生物除磷单元出水、(10)系统出水、(11)除磷污泥回流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发明所依托的厌氧氨氧化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反硝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氨氧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水解酸化包埋生物活性填料为现有技术,如采用zl201410137209.2、zl201410137270.7、zl201410137401.1、cn111470625a等中的技术或类似的技术。

实施例1(城市污水水温20~25℃)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基于厌氧氨氧化的独立反硝化“耦合”技术流程设置参数,具体的装置连接,见附图1。

厌氧水解酸化装置(a):水解酸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填充率15-20%,反应时间hrt:2-4h;

一级反硝化装置(b1):反硝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填充率15-20%,反应时间hrt:1-2h;

短程硝化装置(c):亚硝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填充率10-20%,反应时间hrt:2-4h;

厌氧氨氧化装置(d):厌氧氨氧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填充率10-20%,反应时间hrt:3-4h;

二级反硝化装置(b2):反硝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填充率15-20%,反应时间hrt:1-2h;

生物除磷(e)(厌氧+好氧装置):活性污泥浓度mlss:3000-5000mg/l,反应时间hrt:1-1.5h;

沉淀池:污泥龄:0.5d。

运行调控:

a:依据水解酸化出水的cod值减去生物难降解cod(如:城市污水为30-50mg/l),用该数值以及短程硝化出水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量确定短程硝化回流水量(7);

b:依据二级反硝化出水的亚硝态氮含量及总出水要求的总含氮量确定二级反硝化回流水量(8);依据该回流水量计算控制短程硝化出水的氨氮与亚硝态氮的比例(也即短程硝化对氨氮的氧化量);

c:依据厌氧氨氧化出水(5)的硝态氮含量计算二级反硝化前的第一外加碳源(g1)量(该部分计算考虑全部硝态氮还原为亚硝态氮的计算量。)

d:依据生物除磷系统的所需除磷量,确定第二外加碳源(g2)的投加量。

在该参数条件下,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出水的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50mg/l、5(8)mg/l、15mg/l和0.5mg/l的要求。在运行良好状态下,出水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890-2012一级a标准: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为≤20mg/l、≤1mg/l、≤10mg/l、≤0.2mg/l。

实施例2(城市污水水温13~20℃)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基于厌氧氨氧化的反硝化旁路“耦合”技术流程设置参数,具体的装置连接,见附图1。

厌氧水解酸化装置(a):水解酸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填充率15-20%,反应时间hrt:2-4h;

一级反硝化装置(b1):反硝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填充率15-20%,反应时间hrt:1-2h;

短程硝化装置(c):亚硝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填充率10-20%,反应时间hrt:2-4h;

厌氧氨氧化装置(d):厌氧氨氧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填充率10-20%,反应时间hrt:3-4h;

二级反硝化装置(b2):反硝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填充率15-20%,反应时间hrt:1-2h;

生物除磷(e)(厌氧+好氧装置):活性污泥浓度mlss:3000-5000mg/l,反应时间hrt:1-1.5h;

沉淀池:污泥龄:0.5d。

运行调控:

a:依据水解酸化出水的cod值减去生物难降解cod(如:城市污水为30-50mg/l),用该数值以及短程硝化出水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量确定短程硝化出水(4)经短程硝化回流管路(7)返回一级反硝化装置(b1)的水量;

b:依据厌氧氨氧化装置(d)“低温”状态下存留的生化能力,计算控制短程硝化出水(4)的氨氮与亚硝态氮的比例(也即确定短程硝化对氨氮的氧化量,此时,氨氮在短程硝化的出水(4)的剩余量为厌氧氨氧化装置(d)能够去除氨氮的能力量);

c:依据厌氧氨氧化出水(5)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计算二级反硝化前的外加碳源量(该部分计算考虑全部亚硝态氮、硝态氮彻底还原为氮气所需的碳源计算量。)

d:依据生物除磷系统的所需除磷量,确定第二外加碳源(g2)的投加量。。

在该参数条件下,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出水的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50mg/l、5(8)mg/l、15mg/l和0.5mg/l的要求。在运行良好状态下,出水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890-2012一级a标准: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为20mg/l、1mg/l、10mg/l和0.2mg/l。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