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资源再利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进境粮食下脚料无害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
进境粮食下脚料指进口粮谷等物质经过工业加工和运输后产生的无法直接利用的部分,包括石块、铁器、植物残体、粮谷碎粒、粉尘、土壤、杂草种子等。
目前进境粮食下脚料的处理主要采取锅炉焚烧的方式,从而实现高温杀死下脚料中携带的有害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细菌、杂草种子等,且进境粮食下脚料的常规处理方式是需要通过货车运输到100公里外的焚烧场进行,长途运输增加了粮食洒漏及有害生物扩散的风险。
新沙口岸作为全国进境粮食的大口岸,进口量名列全国前列,需处理的下脚料批次多,目前的处理方式是运输到异地进行焚烧处理,需要昂贵的人工成本、时间成本、运输成本以及经济成本,且目前下脚料的处理方式(焚烧)不符合持续发展理念,不利于节能减排、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碳社会建设。下脚料异地处理也扩大了相关的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需投入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增加了监管部门的负担。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进境粮食下脚料无害化处理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进境粮食下脚料无害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01:对进境粮食下脚料进行筛选,将进境粮食下脚料分为植物性下脚料和非植物性下脚料,为分类无害处理做准备;s002:植物性下脚料无害处理:采用锤片粉碎机将植物性下脚料粉碎为颗粒状,再将颗粒状的植物性下脚料汇入压榨生产线,然后送到浸出器中用正己烷浸提脂肪30min,再送到粗粕脱溶蒸脱机中经100℃以上高温热处理30分钟,使得植物性下脚料中包含的种子、细菌、病毒失去活性,后续再进行干燥、冷却、粉碎,得到合格的粕料;s003:非植物性下脚料无害处理:将非植物性下脚料投入蒸煮锅中,在超过90℃的高温条件下蒸煮10分钟,然后晾干回填下沉地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s001中,通过去石器的重力风选和除铁器的吸附将粮食下脚料分离形成植物性下脚料与非植物性下脚料。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植物性下脚料至少包括豆荚、豆杆、检疫性杂草、种子;所述非植物性下脚料至少包括石块、铁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s002中,植物性下脚料经过锤片粉碎机粉碎成颗粒状后,其大小不大于3毫米的颗粒;并且实时取样检查颗粒大小,确保颗粒状的植物性下脚料不大于3毫米。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s002中,压榨生产线将颗粒状的植物性下脚料压制形成厚度为0.3mm的薄片,以破坏种子细胞壁,使种子失去活性;同时,实时对薄片进行取样检查厚度,确保薄片厚度为0.3mm。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s002中,植物性下脚料经过粗粕脱溶蒸脱机中经100℃以上高温热处理30分钟后,控制植物性下脚料水分含量16%以上,同时蒸煮后使抗营养因子降低到安全水平。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s002中,实时监测粗粕脱溶蒸脱机出料温度,确保出料温度大于或等于100℃,如果检测到出料温度小于100℃,则控制粗粕脱溶蒸脱机停止出料。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s002中,采用热风烘干、冷风干燥冷却粗粕脱溶蒸脱机出料的湿热粕。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进境粮食下脚料无害化处理方法先通过筛选以将进境粮食下脚料分为植物性下脚料和非植物性下脚料,为分类无害处理做准备;后期通过3重破坏、灭活工序对植物性下脚料进行无害处理,确保处理过后的下脚料不存在活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并且得到合格的粕料,以便重复利用;并且对非植物性下脚料采用超过90℃的高温条件下蒸煮10分钟,然后晾干回填下沉地面。本发明进境粮食下脚料无害化处理方法无需运输到异地进行焚烧处理,以致不需要昂贵的人工成本、时间成本、运输成本以及经济成本,且符合持续发展理念,利于节能减排、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碳社会建设。同时不会扩大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减少了监管部门的负担,降低监管部门的执法成本,加快通关效率。另外,还保证了设备投资的相关回报,可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为一种进境粮食下脚料无害化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001:对进境粮食下脚料进行筛选,将进境粮食下脚料分为植物性下脚料和非植物性下脚料,为分类无害处理做准备;s002:植物性下脚料无害处理:采用锤片粉碎机将植物性下脚料粉碎为颗粒状,再将颗粒状的植物性下脚料汇入压榨生产线,然后送到浸出器中用正己烷浸提脂肪约30min,再送到粗粕脱溶蒸脱机中经100℃以上高温热处理约30分钟,使得植物性下脚料中包含的种子、细菌、病毒失去活性,后续再进行干燥、冷却、粉碎,得到合格的粕料;s003:非植物性下脚料无害处理:将非植物性下脚料投入蒸煮锅中,在超过90℃的高温条件下蒸煮10分钟,然后晾干回填下沉地面。本发明进境粮食下脚料无害化处理方法先通过筛选以将进境粮食下脚料分为植物性下脚料和非植物性下脚料,为分类无害处理做准备;后期通过3重破坏、灭活工序对植物性下脚料进行无害处理,确保处理过后的下脚料不存在活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并且得到合格的粕料,以便重复利用;并且对非植物性下脚料采用超过90℃的高温条件下蒸煮10分钟,然后晾干回填下沉地面。本发明进境粮食下脚料无害化处理方法无需运输到异地进行焚烧处理,以致不需要昂贵的人工成本、时间成本、运输成本以及经济成本,且符合持续发展理念,利于节能减排、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碳社会建设。同时不会扩大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减少了监管部门的负担,降低监管部门的执法成本,加快通关效率。另外,还保证了设备投资的相关回报,可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所述植物性下脚料至少包括豆荚、豆杆、检疫性杂草、种子;所述非植物性下脚料至少包括石块、铁器。
在步骤s001中,通过去石器的重力风选和除铁器的吸附将粮食下脚料分离形成植物性下脚料与非植物性下脚料。具体而言,该去石器的重力风选能够将进境粮食下脚料中的石块分离出来,该除铁器能够将进境粮食下脚料中的铁器吸附,以达到分离的目的,以此即可将粮食下脚料分离形成植物性下脚料与非植物性下脚料。
在步骤s002中,植物性下脚料经过锤片粉碎机粉碎成颗粒状后,其大小不大于3毫米的颗粒,达到一重破坏的目的;并且实时取样检查颗粒大小,确保颗粒状的植物性下脚料不大于3毫米,保证一重破坏效果,以致为下脚料不存在活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做保障。
在步骤s002中,压榨生产线将颗粒状的植物性下脚料压制形成厚度为0.3mm的薄片,以破坏种子细胞壁,使种子失去活性,达到二重破坏的目的;同时,实时对薄片进行取样检查厚度,确保薄片厚度为0.3mm。
在步骤s002中,厚度为0.3mm的薄片被正己烷浸约30min,以提出大部分脂肪,达到三重破坏的目的,以致使下脚料不存在活性检疫性有害生物。
在步骤s002中,植物性下脚料经过粗粕脱溶蒸脱机中经100℃以上高温热处理约30分钟后,控制植物性下脚料水分含量16%以上,同时蒸煮后使抗营养因子降低到安全水平,达到灭活的目的,以致使下脚料不存在活性检疫性有害生物。
在步骤s002中,实时监测粗粕脱溶蒸脱机出料温度,确保出料温度大于或等于100℃,如果检测到出料温度小于100℃,则控制粗粕脱溶蒸脱机停止出料。
在步骤s002中,采用热风烘干、冷风干燥冷却粗粕脱溶蒸脱机出料的湿热粕,其干燥冷却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本发明进境粮食下脚料无害化处理方法先通过筛选以将进境粮食下脚料分为植物性下脚料和非植物性下脚料,为分类无害处理做准备;后期通过3重破坏、灭活工序对植物性下脚料进行无害处理,确保处理过后的下脚料不存在活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并且得到合格的粕料,以便重复利用;并且对非植物性下脚料采用超过90℃的高温条件下蒸煮10分钟,然后晾干回填下沉地面。本发明进境粮食下脚料无害化处理方法无需运输到异地进行焚烧处理,以致不需要昂贵的人工成本、时间成本、运输成本以及经济成本,且符合持续发展理念,利于节能减排、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碳社会建设。同时不会扩大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减少了监管部门的负担,降低监管部门的执法成本,加快通关效率。另外,还保证了设备投资的相关回报,可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