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箔片生产领域,具体是环保型中水回用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2.铝箔(化成箔)通常为铝制薄片,主要应用于包装、电解电容器、绝热等,常覆盖一层透明物,在箔片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中水,人们通常通过一级石英砂过滤、二级活性炭过滤、三级反渗透过滤对产生的中水进行过滤处理。
3.但是石英砂有效使用寿命仅为半年左右,活性炭通过吸附作用起到过滤的作用,但其反冲洗寿命短,运行成本高,人工维护成本也高。反渗透过滤换膜成本高,无法保障连续生产化成箔。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环保型中水回用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环保型中水回用处理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一侧设有陶瓷过滤器,支架的内部另一侧设有反渗透膜过滤器,反渗透膜过滤器的外侧设有超滤膜过滤器,超滤膜过滤器与陶瓷过滤器之间设有对称设置的过滤箱,过滤箱的内侧设有高密度滤芯,过滤箱的进液口外侧设有第一三通管,过滤箱的出液口外侧设有第二三通管,第一三通管的一端与陶瓷过滤器的出液口固定连接,第一三通管的另外两端分别与对应过滤箱的进液口固定连接且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阀门,第二三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第二三通管的另外两端分别与对应过滤箱的出液口固定连接且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阀门,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超滤膜过滤器的进液口固定连接,超滤膜过滤器的出液口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反渗透膜过滤器的进液口固定连接,高密度滤芯与过滤箱之间设有固定机构,过滤箱相对与高密度滤芯位置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外侧设有封闭机构;所述陶瓷过滤器、反渗透膜过滤器、超滤膜过滤器和过滤箱均与支架固定连接,陶瓷过滤器的进液口通过管道和增压水泵与外界中水水槽连接,反渗透膜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箔片生产线连接,陶瓷过滤器、反渗透膜过滤器和超滤膜过滤器上均设有排污口,且排污口通过管道与外界废水槽连通。
6.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支撑板、承接盘、限位板、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弹簧。
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设在高密度滤芯的下方,支撑板与过滤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上开设有透水孔,限位板设在高密度滤芯的上方,限位板与过滤箱的内壁固定连接,限位板与高密度滤芯进水口对应处开设有穿孔。
8.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接盘设在支撑板的上方,承接盘与高密度滤芯对应且适配,第一管体固定连接在承接盘的底面,第二管体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底面,第
二管体的一端插入第一管体内且与第一管体滑动连接,弹簧设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内侧,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板的顶面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承接盘的底面固定连接。
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封闭机构包括有箱门、滑槽、拉手和螺纹柄。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门设在过滤箱的开口外侧,滑槽对称设在箱门的顶底两侧,滑槽固定套设在过滤箱的外侧,滑槽为环状,滑槽的截面为l形,箱门的顶底两侧插入滑槽内,箱门同时与滑槽和过滤箱滑动连接,螺纹柄与滑槽螺纹连接,螺纹柄的一端穿过滑槽的侧壁与箱门的外壁碰触,滑槽上开设有用于螺纹柄螺纹连接螺纹孔,拉手固定连接在箱门的外壁上,箱门与过滤箱之间设有密封条,密封条镶嵌在箱门内。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陶瓷过滤器、反渗透膜过滤器、超滤膜过滤器、过滤箱和高密度滤芯的设置,经过陶瓷过滤器对50μm的絮状沉淀物质、颗粒过滤,并根据压差变化自动反冲洗,再次经过高密度滤芯对5μm~50μm颗粒进行过滤,再次经过超滤膜过滤器对1μm~5μm颗粒进行过滤,最后经过反渗透膜过滤器对水中电解质经过彻底清除,此时,中水被彻底过滤成满足电导率在10us/cm以下的高纯水,从而可以方便的对中水进行过滤,其中陶瓷过滤器:可根据过滤压力或定期自动实现反冲洗,高密度滤芯仅需每12小时清洗一次,同时中水的过滤是逐级过滤,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对反渗透膜过滤器和超滤膜过滤器内的反渗透膜和超滤膜的损害,延长其使用时间,避免了石英砂和活性炭寿命短的问题。
12.2、本发明通过第一三通管、第二三通管、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的配额很实用,使得对高密度滤芯更换时可以对过滤箱进行切换,避免更换高密度滤芯时无法进行过滤,通过支撑板、承接盘、限位板、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弹簧、箱门、滑槽、拉手和螺纹柄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高密度滤芯可以方便的进行更换和固定,从而使得本环保型中水回用处理系统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方便的对高密度滤芯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13.图1为环保型中水回用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环保型中水回用处理系统中过滤箱位置的立体图。
15.图3为环保型中水回用处理系统中过滤箱的正面剖视图。
16.图4为环保型中水回用处理系统中过滤箱的侧面破视图图中:1支架、2陶瓷过滤器、3反渗透膜过滤器、4超滤膜过滤器、5过滤箱、6高密度滤芯、7第一三通管、8第二三通管、9第一阀门、10第一连接管、11第二阀门、12第二连接管、13固定机构、14封闭机构、15支撑板、16承接盘、17限位板、18第一管体、19第二管体、20弹簧、21箱门、22滑槽、23拉手、24螺纹柄。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环保型中水回用处理系统,包括支架1,支架1的
内部一侧设有陶瓷过滤器2,支架1的内部另一侧设有反渗透膜过滤器3,反渗透膜过滤器3的外侧设有超滤膜过滤器4,超滤膜过滤器4与陶瓷过滤器2之间设有对称设置的过滤箱5,过滤箱5的内侧设有高密度滤芯6,过滤箱5的进液口外侧设有第一三通管7,过滤箱5的出液口外侧设有第二三通管8,第一三通管7的一端与陶瓷过滤器2的出液口固定连接,第一三通管7的另外两端分别与对应过滤箱5的进液口固定连接且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阀门9,第二三通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0,第二三通管8的另外两端分别与对应过滤箱5的出液口固定连接且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阀门11,第一连接管10的一端与超滤膜过滤器4的进液口固定连接,超滤膜过滤器4的出液口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2,第二连接管12的一端与反渗透膜过滤器3的进液口固定连接,高密度滤芯6与过滤箱5之间设有固定机构13,过滤箱5相对与高密度滤芯6位置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外侧设有封闭机构14;陶瓷过滤器2、反渗透膜过滤器3、超滤膜过滤器4和过滤箱5均与支架1固定连接,陶瓷过滤器2的进液口通过管道和增压水泵与外界中水水槽连接,反渗透膜过滤器3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箔片生产线连接,陶瓷过滤器2、反渗透膜过滤器3和超滤膜过滤器4上均设有排污口,且排污口通过管道与外界废水槽连通。
19.固定机构13包括有支撑板15、承接盘16、限位板17、第一管体18、第二管体19和弹簧20。
20.支撑板15设在高密度滤芯6的下方,支撑板15与过滤箱5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15上开设有透水孔,限位板17设在高密度滤芯6的上方,限位板17与过滤箱5的内壁固定连接,限位板17与高密度滤芯6进水口对应处开设有穿孔。
21.承接盘16设在支撑板15的上方,承接盘16与高密度滤芯6对应且适配,第一管体18固定连接在承接盘16的底面,第二管体19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5的底面,第二管体19的一端插入第一管体18内且与第一管体18滑动连接,弹簧20设在第一管体18和第二管体19的内侧,弹簧20的一端与支撑板15的顶面固定连接,弹簧20的另一端与承接盘16的底面固定连接。
22.封闭机构14包括有箱门21、滑槽22、拉手23和螺纹柄24。
23.箱门21设在过滤箱5的开口外侧,滑槽22对称设在箱门21的顶底两侧,滑槽22固定套设在过滤箱5的外侧,滑槽22为环状,滑槽22的截面为l形,箱门21的顶底两侧插入滑槽22内,箱门21同时与滑槽22和过滤箱5滑动连接,螺纹柄24与滑槽22螺纹连接,螺纹柄24的一端穿过滑槽22的侧壁与箱门21的外壁碰触,滑槽22上开设有用于螺纹柄24螺纹连接螺纹孔,拉手23固定连接在箱门21的外壁上,箱门21与过滤箱5之间设有密封条,密封条镶嵌在箱门21内。
2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使用时中水从陶瓷过滤器2的进水口进入,此时陶瓷过滤器2对中水中对50μm的絮状沉淀物质、颗粒过滤,并根据压差变化自动反冲洗,然后过滤的中水通过第一三通管7流入到一过滤箱5内,中水在过滤箱5内通过高密度滤芯6过滤,将5μm~50μm颗粒滤除,然后过滤后的中水通过第二三通管8和第一连接管10进入超滤膜过滤器4,超滤膜过滤器4对1μm~5μm颗粒进行过滤,然后过滤后的中水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反渗透膜过滤器3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洁净水从反渗透膜过滤器3的出水口排出再次利用,当使用12小时后,通过第一阀门9和第二阀门11对过滤箱5进行切换,使得中水经过另一过滤箱5进行过滤,然后
转动螺纹柄24解除箱门21与滑槽22的固定,然后通过拉手23将箱门21打开,然后将高密度滤芯6向下压,然后将高密度滤芯6取下,然后对高密度滤芯6进行清洗,然后将清洗后的高密度滤芯6放入过滤箱5内,使得高密度滤芯6的底部抵在承接盘16上,然后向下挤压,使得承接盘16延第一管体18和第二管体19向下移动,使得高密度滤芯6可以放入过滤箱5内,然后松开高密度滤芯6,在弹簧20的作用下,承接盘16复位,从而带动高密度滤芯6的顶部抵在限位板17上,然后将箱门21重新关闭,完成高密度滤芯6的更换工作,一段时间后重复操作,对另一过滤箱5内的高密度滤芯6进行维护,从而使得在维护过程中系统始终保持运行,避免影响生产。
2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