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通常通过厌氧与好氧相耦合的方式进行,即依次通过厌氧处理装置与好氧处理装置来对污水进行处理;其中,为保证污水处理效果,厌氧处理装置以及好氧处理装置多设计为多级串联的结构形式。
现有的多级串联的好氧处理装置中,相邻的好氧处理单元均沿水平方向排布,导致污水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较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路相连的进水泵、至少一个过滤装置、至少一个好氧处理罐、排水泵,以及至少一个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好氧处理罐包括好氧罐体,设置于所述好氧罐体上方的布水结构,所述好氧罐体内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至少一个好氧处理段,以及好氧出水段;
所述布水结构为敞口结构,所述布水结构与所述好氧处理段相通,且所述布水结构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口;
所述好氧出水段内设置有曝气结构;
所述好氧出水段处的所述好氧罐体上设置有好氧出水口。
可选地,所述好氧处理段包括与所述好氧罐体相连的第三筛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三筛板上方的好氧填料。
可选地,所述好氧处理罐还包括布水段,所述布水段设置于所述好氧罐体内,且所述布水段位于所述好氧处理段与所述好氧出水段之间。
可选地,所述布水段包括好氧布水区,以及位于所述好氧布水区上方的好氧混流区;所述好氧布水区包括与所述好氧罐体相连的第四筛板以及第五筛板,所述第四筛板与所述第五筛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好氧填料。
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厌氧处理罐,所述厌氧处理罐位于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好氧处理罐,所述厌氧处理罐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过滤装置以及所述好氧处理罐相连。
可选地,所述厌氧处理罐包括厌氧罐体,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厌氧罐体内的厌氧进水段、至少一个厌氧处理段以及厌氧出水段;
位于所述厌氧进水段处的所述厌氧罐体上设置有厌氧进水口;
所述进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厌氧进水口相连;
位于所述厌氧出水段处的所述厌氧罐体上设置有厌氧出水口;
所述厌氧罐体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排放气体的第一排气口。
可选地,所述厌氧处理段包括第一厌氧处理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厌氧处理区下方的混流区;所述混流区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厌氧处理区包括第一筛板、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筛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的第一厌氧填料,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下方的第一溢流管;所述第一筛板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一筛板以及所述第一隔板均与所述厌氧罐体相连;所述第一溢流管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一筛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厌氧处理区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均与所述厌氧罐体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二隔板顶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溢流管顶端的高度;所述第一厌氧处理区的污水进口与污水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厌氧出水段包括第二厌氧处理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厌氧处理区下方的蓄水区;所述厌氧出水口设置于所述蓄水区外侧的所述厌氧罐体上;所述第二厌氧处理区包括第二筛板、第三隔板,位于所述第二筛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之间的第二厌氧填料,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三隔板下方的第二溢流管。
可选地,所述第一厌氧填料与所述第二厌氧填料均包括陶瓷颗粒,以及负载于所述陶瓷颗粒上的厌氧微生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如下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将好氧处理罐设计为立式设备,布水结构、好氧处理段以及好氧出水段于好氧罐体内依次沿竖直方向排布,在保证好氧处理效果的同时,使得好氧处理罐占用的空间向上延伸,有助于减小好氧处理罐的占地面积,进而有助于减小污水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图一;
图2为本发明中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图二;
图3为本发明中好氧处理罐的结构简图;
图4为本发明中布水结构的结构简图;
图5为本发明中厌氧处理罐的结构简图一;
图6为本发明中厌氧处理罐的结构简图二;
图7为本发明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水泵;2-厌氧处理罐;21-厌氧罐体;211-厌氧进水口;212-厌氧出水口;213-第一排气口;22-厌氧进水段;23-厌氧处理段;231-第一厌氧处理区;2311-第一筛板;2312-第一隔板;2313-第一厌氧填料;2314-第一溢流管;2315-第二隔板;232-混流区;2321-第二排气口;24-厌氧出水段;241-第二厌氧处理区;2411-第二筛板;2412-第三隔板;2413-第二厌氧填料;2414-第二溢流管;2415-第四隔板;242-蓄水区;3-好氧处理罐;31-好氧罐体;311-好氧出水口;32-布水结构;321-第二排气口;33-好氧处理段;331-第三筛板;332-好氧填料;34-好氧出水段;341-曝气结构;35-布水段;351-好氧布水区;3511-第四筛板;3512-第五筛板;352-好氧混流区;4-排水泵;5-过滤装置;51-过滤罐体;511-液体进口;512-液体出口;513-排气阀;52-移动过滤区;53-固定过滤区;54-过滤筛板;55-旋流器;56-螺旋输送设备;6-转运泵;7-净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表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简化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为“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为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参见图1~图3所示,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路相连的进水泵1、至少一个过滤装置5、至少一个好氧处理罐3、排水泵4,以及至少一个净化装置7;该污水处理装置工作过程中,通过进水泵1将待处理的污水输送至过滤装置5中,通过过滤装置5将污水中的固体杂质进行去除,然后将过滤后的污水经相应的管路输送至好氧处理罐3中,通过好氧处理罐3对污水进行好氧处理,在好氧处理过程中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去除污染物;好氧处理罐3的数量根据污水的污染程度以及排放要求而定;本申请优选好氧处理罐3的数量为两个;为保证污水处理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净化装置7,通过排水泵4将好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至净化装置7中,通过净化装置7来对好氧处理后的污水进一步进行净化,去除杂质后再进行排放,或进行二次回收利用。
本申请优选该净化装置7为过滤装置,并优选污水处理装置运行过程中向该净化装置7中添加絮凝剂,促使污水中的杂质絮凝后,通过过滤作用进行去除。
该净化装置7为过滤装置时,优选该净化装置7的结构与过滤装置5相同。
为减小污水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本申请优选好氧处理罐3为立式设备,具体的,本申请中的好氧处理罐3包括好氧罐体31,设置于好氧罐体31上方的布水结构32,好氧罐体31内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至少一个好氧处理段33,以及好氧出水段34;为促进好氧处理过程顺利进行,本申请优选布水结构32为敞口结构,以便于在对污水输送过程中增加污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污水中的含氧量;参见图4所示,布水结构32与好氧处理段33相通,且布水结构32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口321,一方面使得污水经该布水结构32进行均布后,进入好氧处理段33,另一方面通过该第二排气口321将好氧处理罐3内的气体排出;本申请优选第二排气口321与风机相连,以便于通过在风机作用下促进气体顺利排出,加速好氧处理罐3内气体与污水的混合,增加污水中的含氧量。
本申请中好氧出水段34内设置有曝气结构341,以便于通过该曝气结构341来对好氧处理罐3内补充氧气,促进好氧处理过程的进行;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中设置有过滤装置5,与传统的污水处理过程相比,使得好氧处理罐3内的污染物大大减少,从而好氧处理过程中的耗氧量也有所减少,本申请优选曝气结构341为微曝气装置。
本申请中的好氧出水段34处的好氧罐体31上设置有好氧出水口311,该好氧出水口311通过管路与排水泵4相连,以便于通过该好氧出水口311将好氧处理后的污水排出。
该污水处理装置工作过程中,首先将经过滤装置5对污水进行过滤后的污水输送至好氧处理罐3上方敞口的布水结构32中,在该布水结构32中污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增加污水中的含氧量,同时,经布水结构32底板上的布水孔进行均布后,进入好氧处理段33中;位于好氧出水段34处,即位于好氧处理罐3底部的曝气结构341向好氧处理罐3内补充氧气,氧气在好氧处理罐3内向上升,并在上升过程中与下落的污水充分接触,促进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实现对污水的好氧处理;进行反应后的气体经第二排气口321排出,好氧处理后的水从好氧出水口311处排出。
本申请优选布水结构32上还设置有刮板结构,以便于通过该刮板将布水结构32中产生的微生物进行刮除,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将好氧处理罐3设计为立式设备,布水结构32、好氧处理段33以及好氧出水段34于好氧罐体31内依次沿竖直方向排布,在保证好氧处理效果的同时,使得好氧处理罐3占用的空间向上延伸,有助于减小好氧处理罐3的占地面积,进而有助于减小污水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
具体的,本申请优选好氧处理段33包括与好氧罐体31相连的第三筛板331,以及位于第三筛板331上方的好氧填料332。
在污水经过好氧处理段33过程中,污水、补充的氧气与好氧填料332充分接触,促使好氧处理过程的进行。
本申请中的好氧填料332可以为活性污泥、颗粒污泥、塑料或者陶瓷基生物膜等,具体可根据水质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优选好氧填料332为陶瓷颗粒,以及负载于陶瓷颗粒上的好氧降解微生物;为保证好氧降解的处理效果,本申请污水处理装置工作前需要保证对好氧降解微生物进行着床处理。
为提高好氧处理效果,本申请优选好氧处理段33中设置有搅拌装置,以便于通过搅拌装置促使污水与好氧填料332充分混合接触;为避免搅拌过程中对好氧填料332的结构造成破坏,本申请优选通过设置循环泵使得污水在好氧处理段33中进行循环,提高混合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好氧处理罐3还包括布水段35,布水段35设置于好氧罐体31内,且布水段35位于好氧处理段33与好氧出水段34之间,以便于通过该布水段35对经好氧处理段33进行好氧处理后的污水进一步进行均布后,输送至好氧出水段34中,以提高污水与补充氧气的混合程度,保证好氧处理效果。
具体的,本申请优选该布水段35包括好氧布水区351,以及位于好氧布水区351上方的好氧混流区352;好氧布水区351包括与好氧罐体31相连的第四筛板3511以及第五筛板3512,第四筛板3511与第五筛板3512之间设置有好氧填料332,从而使得该好氧布水区351在对污水进行均布的同时,还能够对污水进行好氧降解处理,提高好氧处理效果。
进一步的,为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厌氧处理罐2;该厌氧处理罐2不是本申请中污水处理装置的必设结构,可根据污水的水质情况来选择是否设置;本申请优选该厌氧处理罐2位于过滤装置5与好氧处理罐3,厌氧处理罐2分别通过管路与过滤装置5以及好氧处理罐3相连,从而使得污水处理过程中,将经过滤装置5过滤后的污水输送至厌氧处理罐2中,经厌氧处理罐2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后,再将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至好氧处理罐3中,对污水进一步进行好氧处理,经好氧处理后,通过排水泵4将处理后的水输送至净化装置7中进一步进行净化,再将净化后的水输送至指定的位置,即可完成污水的处理过程。厌氧处理罐2的具体数量均可根据污水的性质、厌氧处理罐2的处理能力、对净化水的质量要求而定。
为减少污水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参见图5、图6所示,本申请优选该厌氧处理罐2为立式结构;具体的,本申请中的厌氧处理罐2包括厌氧罐体2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厌氧罐体21内的厌氧进水段22、至少一个厌氧处理段23以及厌氧出水段24;位于厌氧进水段22处的厌氧罐体21上设置有厌氧进水口211;进水泵1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厌氧进水口211相连;位于厌氧出水段24处的厌氧罐体21上设置有厌氧出水口212;厌氧出水口212通过管路与好氧处理罐3相连;厌氧罐体2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排放气体的第一排气口213,以便于通过该第一排气口213将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甲烷等气体排出;该第一排气口213可通过管路与集气单元相连,以便于将厌氧阶段产生的气体进行回收利用。
该污水处理装置工作过程中,进水泵1将待处理的污水通过厌氧进水口211输送至厌氧进水段22,进入厌氧进水段22中的污水向下流动进入厌氧处理段23,在厌氧处理段23中,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其中厌氧处理段23中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过程可选用现有技术中任意形式的厌氧处理过程;经厌氧处理后,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被分解、代谢、消化,有机物含量减少,同时,产生甲烷等气体;其中产生的甲烷等气体经第一排气口213排出,收集;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厌氧出水段24;厌氧出水段24中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一步被输送至好氧处理罐3中进行好氧处理;为便于对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输送,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设备布置方式为,参见图1所示,将厌氧处理罐2放置于高于好氧处理罐3的位置,使得厌氧出水段24中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好氧处理罐3中,无需增加动力输送设备;另一种实现方式为,参见图2所示,在厌氧处理罐2与好氧处理罐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转运泵6,在转运泵6的作用下,经厌氧出水口212将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至好氧处理罐3。
厌氧处理罐2中厌氧处理段2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多个,具体数量根据污水处理的需求而定;当厌氧处理段23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厌氧处理段23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过程中,污水依次从上至下穿过所有的厌氧处理段23,以便于对污水进行多级厌氧处理,提高厌氧处理效果。
两个或多个厌氧处理段23中进行厌氧处理的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根据污水处理需求而定。
本申请优选厌氧罐体21的材质为不锈钢,并进一步优选厌氧罐体21为圆柱形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将厌氧处理罐2设计为立式设备,厌氧进水段22、厌氧处理段23以及厌氧出水段24于厌氧罐体21内依次沿竖直方向排布,在保证厌氧处理效果的同时,使得厌氧处理罐2占用的空间向上延伸,有助于减小厌氧处理罐2的占地面积,进而有助于减小污水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
传统的厌氧处理装置中各厌氧处理单元均为沿水平方向布置,如该传统的厌氧处理装置中包括多个厌氧处理段时,多个厌氧处理段依次沿水平方向排列,从而使得传统的厌氧处理装置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增加,进而使得传统的厌氧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增加;而本申请提供的厌氧处理罐2,在需要增加厌氧处理段23的数量时,仅需增加厌氧处理罐2的高度,厌氧处理罐2的直径无需增加,因此不会导致厌氧处理罐2的占地面积增加,也就不会导致污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的增加。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厌氧处理段23包括第一厌氧处理区231,以及位于第一厌氧处理区231下方的混流区232;第一厌氧处理区231用于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位于第一厌氧处理区231下方的混流区232;其中,第一厌氧处理区231包括第一筛板2311、第一隔板2312,位于第一筛板2311与第一隔板2312之间的第一厌氧填料2313,以及连接于第一隔板2312下方的第一溢流管2314;第一筛板2311位于第一隔板2312的上方,第一筛板2311以及第一隔板2312均与厌氧罐体21相连。
本申请中第一筛板2311上设置有均匀排列的筛孔,以便于使位于第一筛板2311上方的污水经过该第一筛板2311上的筛孔后,进入位于第一筛板2311与第一隔板2312之间的第一厌氧填料2313中,在第一厌氧填料2313作用下,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一筛板2311上的筛孔向上运动,进而通过第一排气口213排出;同时,第一筛板2311上筛孔的内径小于第一厌氧填料2313的外径,从而避免第一厌氧填料2313通过第一筛板2311上的筛孔后产生流失,影响厌氧处理效果。
本申请中的第一隔板2312为不含有筛孔的板状结构,第一隔板2312通过第一溢流管2314与混流区232相通;污水在流经第一隔板2312上的第一厌氧填料2313进行厌氧处理后,通过第一溢流管2314流入混流区232,再进一步流入下一个厌氧处理段23或厌氧出水段24。
为避免污水通过第一溢流管2314进行输送时,对厌氧罐体21内的构件产生较大的冲击,本申请优选第一溢流管2314的下端延伸至下一第一筛板2311处,或第一溢流管2314的下端延伸至第一厌氧填料2313内,以保证污水能够进入第一厌氧填料2313中进行厌氧处理。
参见图5所示,本申请以厌氧处理段23的数量为两个为例来对厌氧处理过程进行说明。
待处理污水从厌氧进水口211进入厌氧进水段22后,首先通过位于最上方的第一个厌氧处理段23中的第一筛板2311,进入第一厌氧填料2313中,对污水进行第一次厌氧处理;第一次厌氧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一溢流管2314后,再通过第二个厌氧处理段23中的第一筛板2311,进入第二个第一厌氧填料2313中,对污水进行第二次厌氧处理;经过第二次厌氧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二个第一溢流管2314后,进入厌氧出水段24,再经厌氧出水口212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厌氧处理罐2。
由于通过第一厌氧填料2313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气体;产生的甲烷等气体穿过第一筛板2311后进入混流区232;为便于将汇聚于混流区232中的气体排出,本申请优选混流区23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排气口2321,再进一步将通过第二排气口2321排出的气体收集。
其中混流区232内可以同时有污水与气体,也可以只有气体,具体可以通过厌氧进水口211以及厌氧出水口212对厌氧罐体21内的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实现控制。
为保证污水在第一厌氧填料2313中的停留时间,保证厌氧处理效果,参见图6所示,本申请优选第一溢流管2314的顶端高于第一筛板2311,从而保证污水在第一厌氧填料2313中停留足够的时间的后再通过第一溢流管2314排入下一处理阶段。
进一步的,本申请第一厌氧处理区231还包括第二隔板2315,第二隔板2315垂直连接于第一隔板2312的上方,且第二隔板2315的两侧均与厌氧罐体21的内壁相连,第二隔板2315顶端的高度高于第一溢流管2314顶端的高度;该第一厌氧处理区231的污水进口与污水出口分别位于第二隔板2315的两侧。
通过第二隔板2315将位于第一隔板2312上方的第一厌氧填料2313分为两部分,并且,使得该第一厌氧处理区231上的污水进口与污水出口分别位于通过第二隔板2315隔开的两部分第一厌氧填料2313中,以免污水在第一厌氧填料2313中的停留时间过短而导致厌氧处理效果较差。
具体的,对于最上方的厌氧处理段23而言,第一厌氧处理区231的污水进口是设置于厌氧罐体21上的厌氧进水口211,污水出口是连接于第一隔板2312下方的第一溢流管2314;第一溢流管2314与厌氧进水口211分别设置于第二隔板2315的两侧,从而使得从厌氧进水口211输入的污水,需要先充满第二隔板2315一侧的第一厌氧填料2313,且液位达到第二隔板2315的顶端后,从第二隔板2315的顶端溢流至第二隔板2315另一侧的第一厌氧填料2313,再进一步通过另一侧的第一厌氧填料2313进行厌氧处理,当第二隔板2315另一侧的液位达到第一溢流管2314的顶端时,通过第一溢流管2314输送至下一厌氧处理段23或厌氧出水段24。
当厌氧处理段23的数量为两个时,对于位于下方的厌氧处理段23而言,第一厌氧处理区231的污水进口是位于上方的厌氧处理段23中的第一溢流管2314,污水出口是连接于位于下方的厌氧处理段23中第一隔板2312下方的第一溢流管2314;两个第一溢流管2314分别设置于第二隔板2315的两侧,从而使得从位于上方的第一溢流管2314输入的污水,需要先充满第二隔板2315一侧的第一厌氧填料2313,且液位达到第二隔板2315的顶端后,从第二隔板2315的顶端溢流至第二隔板2315另一侧的第一厌氧填料2313,再进一步通过另一侧的第一厌氧填料2313进行厌氧处理,当第二隔板2315另一侧的液位达到位于下方的第一溢流管2314的顶端时,通过位于下方的第一溢流管2314输送至厌氧出水段24。
本申请通过增加第二隔板2315,有助于增加污水在厌氧填料中的停留时间,提高厌氧处理效果。
本申请中的厌氧出水段24可以与位于下方的厌氧处理段23中的混流区232直接相通或重合,为提高厌氧处理效果,本申请优选厌氧出水段24包括第二厌氧处理区241,以及位于第二厌氧处理区241下方的蓄水区242;厌氧出水口212设置于蓄水区242外侧的罐体24上;第二厌氧处理区241包括第二筛板2411、第三隔板2412,位于第二筛板2411与第三隔板2412之间的第二厌氧填料2413,以及连接于第三隔板2412下方的第二溢流管2414。
进一步的,第二厌氧处理区241还包括第四隔板2415,第四隔板2415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三隔板2412的上方,且第四隔板2415的两侧均与厌氧罐体21的内壁相连;第四隔板2415顶端的高度高于第二溢流管2414顶端的高度;第二厌氧处理区241的污水进口与污水出口分别位于第四隔板2415的两侧。
第二厌氧处理区241中各构件的作用,以及第二厌氧处理区241的工作过程与工作原理,均于第一厌氧处理区231相同,具体可参见本文中第一厌氧处理区231中的相关记载。
本申请中通过厌氧填料来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各厌氧处理区中的厌氧填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根据污水处理的具体需求而定。
本申请优选第一厌氧填料2313与第二厌氧填料2413均包括陶瓷颗粒,以及负载于陶瓷颗粒上的厌氧微生物。
其中位于同一厌氧罐体21内的厌氧填料的粒径可以相同,也可以按照从上之下的顺序粒径依次减小,具体可根据污水处理需求而定。
本申请优选第一厌氧填料2313以及第二厌氧填料2413的比重范围为1.01~1.2,并进一步优选第一厌氧填料2313以及第二厌氧填料2413的比重均为1.1。
此外,为便于对厌氧处理罐2内的厌氧填料等进行更换或维修,厌氧罐体21上相应的位置还设置有检修孔或人孔,具体检修孔或人孔的位置等可根据厌氧罐体21的结构进行确定。
本申请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将厌氧处理罐2以及好氧处理罐3均设计为立式结构,同时,使得污水通过上进下出的方式通过厌氧处理罐2以及好氧处理罐3,与传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下进上出的进水方式相比,充分利用污水自流,有助于减少动力输入设备的使用,在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同时,有助于减少设备数量,减小污水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本申请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预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设置于进水泵1与厌氧处理罐2之间的管路上;在将污水输送至厌氧罐2之前,根据污水的性质,对污水进行相应的预处理,以降低厌氧处理的难度,减少对厌氧处理罐2的损坏,延长厌氧处理罐2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优选该预处理单元包括过滤装置5,以便于通过过滤装置5来对污水中的固体杂质进行初步去除,避免厌氧处理罐2中产生大量污泥,提高厌氧处理效果。
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在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之前,不对污水进行过滤,导致化学需氧量(cod)较高;本申请通过增加过滤装置5,有助于降低cod。
其中,该过滤装置5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根据污水的种类、性质以及污水处理需求而进行选择。
作为优选,参见图7所示,本申请优选该过滤装置5包括过滤罐体51,至少一个设置于过滤罐体51内的移动过滤区52,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过滤罐体51内的固定过滤区53;其中,过滤罐体5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移动过滤区52相通的液体进口511,通过该液体进口511向过滤罐体51内输送待处理的污水;以及与固定过滤区52相通的液体出口512,通过该液体出口512将过滤处理后的净化水从过滤装置5输送至厌氧处理罐2中;移动过滤区52与固定过滤区53中均设置有滤料,以便于使得污水经过移动过滤区52与固定过滤区53时,通过滤料来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去除,实现对污水的过滤;相邻过滤区之间设置有过滤筛板54,即相邻的移动过滤区52之间,移动过滤区52与固定过滤区53之间,以及相邻的固定过滤区53之间,均设置有过滤筛板54,以便于使得污水经过过滤筛板54依次穿过设置于过滤罐体51内的各个过滤区;本申请优选移动过滤区52与固定过滤区53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从而使得待处理的污水从设置于过滤罐体51的侧壁上的液体进口511进入过滤罐体51中后,依次经过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移动过滤区52、固定过滤区53后,从设置于过滤罐体51的侧壁上的液体出口512,流出该过滤装置5。
本申请中的固定过滤区53具体是指,在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时,该过滤区中由滤料组成的滤层处于静置状态,无输入动力来对该过滤区内的滤料进行移动,与传统意义上的过滤层类似;相反,本申请中的移动过滤区52具体是指,在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时,该过滤区中由滤料组成的滤层处于移动状态,从而使得污水经过处于移动状态的滤层进行过滤,通过移动实现对滤层的更新,进而保证始终通过较为清洁的滤料来对污水进行处理,保证污水处理效果。
具体的,为实现移动过滤区52中滤层的移动,本申请中过滤罐体51的上方设置有与移动过滤区52相通的旋流器55,通过该旋流器55向移动过滤区52中输送清洁的滤料;过滤罐体51的下方设置有与移动过滤区52相通的螺旋输送设备56,通过该螺旋输送设备56将过滤后夹杂有杂质的滤料从移动过滤区52中移走;螺旋输送设备56适于与旋流器55相配合,以使移动过滤区52内的滤料形成移动过滤层,进而在对污水进行过滤的同时,实现对移动过滤区52内滤料的更换。
该过滤装置5工作过程中,待处理的污水从液体进口511进入移动过滤区52,在移动过滤区52内沿水平方向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经过移动过滤区52内的滤料;同时,通过与移动过滤区52内相通的旋流器55,持续的向移动过滤区52内输送清洁的滤料;具体的,该旋流器55工作过程中,将清洁的滤料与水形成的混合物输送至旋流器55的进口,通过该旋流器55,将水与滤料进行分离,并通过旋流器55的排固口将分离出来的滤料输送至移动过滤区52中,通过旋流器55的排液口将分离出来的水排出;与此同时,在重力作用以及与移动过滤区52相通的螺旋输送设备56的作用下,将移动过滤区2内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后的滤料排出,进而在旋流器55以及螺旋输送设备56的作用下,使得移动过滤区52内由滤料形成的滤层,持续的从上向下移动,形成移动滤层。
由此,本申请提供的过滤装置5工作过程中,待处理的污水首先进入移动过滤区52内,在移动过滤区52中,污水沿水平方向流动,同时,移动过滤区52内由滤料构成的滤层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污水在流经移动的滤层时,污水中的杂质被移动滤层中的滤料过滤去除;污水经过移动滤料区52后,穿过过滤筛板54,继续沿水平方向流动,穿过固定过滤区53中的滤层,通过该固定过滤区53滤层中的滤料进一步对污水进行过滤后,将过滤后的水通过与固定过滤区53相通的液体出口512排入厌氧处理罐2中,进一步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过滤装置5,通过设置移动过滤区52,一方面在过滤过程中,通过旋流器55与螺旋输送设备56的协同作用,实现对移动过滤区52内滤料的更换,避免在过滤时间较长后由于滤层中沉积的杂质太多而影响过滤效果;另一方面,使得污水通过处于移动状态的滤层进行过滤,有助于增加污水在滤层中的停留时间,增加污水与滤层中滤料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过滤效果。
其中移动过滤区52以及固定过滤区53的数量均可根据待处理污水的性质而定,本申请优选移动过滤区52的数量为两个,固定过滤区53的数量为一个;当移动过滤区52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移动过滤区53相邻,且沿水平方向分布,且每一移动过滤区52均对应设置有一旋流器55以及一螺旋输送设备56,从而在对污水进行过滤过程中,污水首先沿水平方向依次流过各移动过滤区52后,进入固定过滤区53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净化。
其中移动过滤区52以及固定过滤区53中的滤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滤料的类型可根据待处理污水的性质而定;该滤料的材质可以为玻璃、未烧结的陶瓷、活性炭、交换树脂、吸附重金属的吸附剂等,本申请优选滤料为泡沫砂,利用泡沫砂有较多内孔的特性,提高过滤效果。
本申请中的过滤罐体51可以为任意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结构,本申请优选该过滤罐体51为方形结构,即该过滤罐体51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型结构。
通过将过滤罐体51设置为方形结构,与传统的圆柱形过滤器相比,有助于在增加过滤装置5容量的基础上,提高过滤装置5结构的稳定性,使得该5过滤装置5可通过车载等方式进行移动,便于扩大该过滤装置5的使用范围。
为增加污水在过滤装置5中的停留时间,保证过滤效果,本申请优选液体出口512的高度高于液体进口511的高度。
为实现对滤料的再生利用,本申请提供的过滤装置5还包括洗沙池,通过该洗沙池来对从过滤罐体51中排出的滤料进行清洗;螺旋输送设备56的出口以及旋流器55的进口均与洗沙池相连。
洗沙池中连接有水循环系统以及清洗装置等,以便于对排出的滤料进行清洗,本申请不对洗沙池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过滤装置5工作过程中,通过螺旋输送设备56将夹杂有杂质的滤料输送至洗沙池中,在洗沙池中对滤料进行清洗后,进一步通过旋流器55将清洁的滤料输送至移动过滤区52中,实现移动过滤区52中滤料的更换。
其中洗沙池的数量根据移动过滤区52的数量而定,即每一移动过滤区52均对应于一洗沙池,以免因不同的移动过滤区52共用一个洗沙池而造成滤料的二次污染以及滤料的混杂等问题。
进一步的,为便于对过滤罐体51内的液位进行限定,本申请优选过滤罐体51的上方设置有与过滤罐体51内部相通的排气阀513,以便于通过该排气阀513来对过滤罐体51内的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对过滤罐体51内的液位进行调节。
由于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经过的过滤区的数量越多,则污水的清洁度就越高,因此,本申请优选移动过滤区52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时,位于上游的移动过滤区52中的滤料的移动速度,大于位于下游的移动过滤区52中的滤料的移动速度。
本申请进一步优选过滤区中的滤料的粒径,沿污水的流动方向依次减小,从而使得位于上游的过滤区能够对污水中较大粒径的杂质进行去除,实现对污水中不同粒径的杂质进行去除;具体的,本申请优选按照污水于罐体1内的流动方向,第一级过滤区中滤料的粒径为0.2mm以上,第二级过滤区中滤料的粒径范围为0.05mm~0.15mm,并优选为0.1mm;第三级过滤区中的滤料为功能性滤料,该功能性滤料的类型等根据污水的性质而定。
为避免滤料穿过过滤筛板54而造成不同过滤区中滤料的混合,本申请优选过滤筛板54上的筛孔的内径小于与过滤筛板54相邻的滤料的粒径,即每一过滤筛板54上筛孔的内径,均小于位于该过滤筛板54两侧的两个过滤区中滤料的内径,从而使得过滤过程中,仅能使污水通过该过滤筛板54,保证过滤效果。
本申请优选净化装置7的结构与过滤装置5相同,本文不再对净化装置7的具体结构进行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过滤装置5、厌氧处理罐2、好氧处理罐3以及净化装置7的单独使用,或相互结合,能够适用于对工业污水、生活污水、自来水、工业用循环水、泳池水,农业用水、养鱼用水等多种污水进行处理,占地面积小,且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与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相比,设备向高度方向延伸,通过增加过滤装置5,减小了污染负荷,同时,好氧处理过程中,通过好氧处理罐3与净化装置7相结合,取消了二沉池,从而有助于减小占地面积。
同时,本申请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空气利用率高,污染负荷小,并且由于污水处理装置为组合装置,拆装方便、灵活,能够实现对污水的原位处理,从而能够减少对污水的输送过程,进而在扩大该污水处理装置使用范围的同时,有助于节电,实现节能降耗。
本申请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属于装配式、移动式设备,建设周期短,能够输送至需要污水处理的地点来实现对污水的原位处理,不仅适用于各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对于污水难以实现远距离输送,或难以将污水抽出的场合同样适用。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