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塔滤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84008发布日期:2021-10-24 14:27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水塔滤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与滤水装置有关,更详而言之,特别指一种装设于水塔中的滤水装 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民生、农业、工业用水主要为自来水及地下水二种。而基于建物楼层的水 压考虑,水源从低处引进,配合抽水马达抽至楼顶水塔存储,再以水管引入家 户室内以水龙头开关控制使用。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的缘故,水源亦受到直 接或间接的污染。为了确保用水安全,自来水需由净水厂预先进行洁净和消毒 处理后才供应使用,也因为化学消毒的缘故,自来水中存有浓厚化学物质的气 味。然而这只是初步的处理,自来水中仍存有诸多污染物和细菌,并不能直接 供饮用。而采用地水下的区域,未能经净水处理,因此含带了较高量的土质、 杂质、病菌、污染物等。而这些水均经由水塔存储后再提供予家户使用,水塔 内部容易积存沈淀许多污物,长期下来,对于家户用水安全角成了更大的隐忧。
3.若是供饮用,需于取用端安装具多道滤水器的过滤系统,虽可达到预期的滤 净效果,但是滤水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的浪费,且多道滤芯滤水,使出水量变 小且流速较慢,只适合小单位家户饮用使用,不适合用于盥洗、沐浴,亦无法 供餐厅、商场、农业水耕灌溉、渔业养殖、畜牧等需要大量用水的场域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提出全户型过滤系统方案,亦即从 水塔端即进行滤水作业,提升全户用水安全性。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水塔滤水装置,包括:
7.一脚架,该脚架包括一上套环和一下套环;该上套环铰接数个柱脚,该下 套环铰接数个支撑杆,该数个支撑杆分别铰接于该柱脚的中间部位;
8.一滤管,该滤管包括一筒体、设于该筒体外部的一上定位环和一下定位环; 该筒体为上端开口底部封闭,该筒体的筒壁区分为一孔隙筒壁和一实面筒壁; 该孔隙筒壁上布满细小孔;该孔隙筒壁位于该筒体的下段部及底部,该实面筒 壁位于该筒体的上段部;该筒体内部设有滤材;该上定位环安装于该筒体的上 段部,该上定位环的环径大于该上套环的环径;该上定位环之下于180度对应 位置分别设一上环穿套部;该下定位环固定于该筒体的下段部,该下定位环的 环径大于该下套环的环径;该下定位环之下的该筒体外壁于180度对应位置分 别固定一下环定位块;
9.该滤管以该筒体穿过该脚架的该上套环和该下套环,该滤管以该下定位环 卡止于该下套环之上,该下环定位块穿入该下套环中,该下环定位块接触该下 套环的内壁;该滤管以该上定位环卡止于该上套环之上,该上环穿套部穿入该 上套环中;
10.该水塔滤水装置安装于一水塔中,该脚架张开支立于该水塔的内部,该滤 管穿套于该脚架中,该滤管的顶部连接一进水管,该进水管将水引入该滤管中, 通过该滤材过滤
后从该滤管的该孔隙筒壁的小孔释出至该水塔内存储。
11.较佳的,该进水管的后端连接该滤管,该进水管的前端按进水方向设一第 一道滤芯和一第二道滤芯,将引入该滤管中的水预先过滤。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水进入水塔之前已预先经由第一道滤芯和第二道 滤芯进行预先过滤,第一道滤芯拦截和过滤水中的杂质、污物、泥沙、悬浮物、 水垢、铁锈、有机物、藻类

等;第二道滤芯帮助吸附过滤重金属、化学物质、 有机物(如余氯、异味、农药、铅、三卤甲烷

等。然后,再经由安装于水塔内 部的该滤管做第三道过滤,将水进行最后一道的纯净和优化,消除残氯、去除 异味、保留水中有机矿物质,滤除水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氯化 物、病原

等,并透过该过滤装置中的纳米量子破壁效应及离子交换反应作用, 打断水分子氢键,将水改质为带有高能量、高含氧量、高矿物质、水分子细致 化、超活性、超渗透力、不含有害物质的纳米量子能量水。
13.因为本发明过滤装置是安装于水塔内部,因此进入水塔中的水可经由本发 明过滤装置获得第三道过滤纯化之外,亦可经由浸泡、回流、交换等作用,使 水塔中的水获得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持续性优化改质。
14.经由本发明的滤水系统优化了存储于水塔中的水质,从水塔中释出至家户 的水,流量大且全户用水均获得过滤及优化,不仅适合小单位家户饮用、盥洗、 沐浴使用,更可以供应餐厅、商场、农业水耕灌溉、渔业养殖、畜牧等需要大 量用水的场域使用。特别是农业、渔业、畜牧等领域使用本发明滤水系统,可 优化、调节、稳定水质和土壤,增加土壤活性、平衡酸碱性,防止水病原传播, 提高作物和养殖物的健康和质量,增加产量。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过滤装置的脚架的前视图,描述脚架呈张开状态。
16.图2为本发明过滤装置的脚架的前视图,描述脚架呈收合状态。
17.图3为本发明过滤装置的滤筒的前视图。
18.图4为图3中iv

iv剖面图。
19.图5为本发明过滤装置的脚架与滤筒的组合前视图。
20.图6为图5中vi

vi剖面图。
21.图7为图5中vii

vii剖面图。
22.图8为图5中viii

viii剖面图。
23.图9为图5中ix

ix剖面图。。
24.图10为本发明过滤装置安装于水塔的示意图之一。
25.图11为本发明过滤装置安装于水塔的示意图之二。
26.图12为本发明过滤装置安装于水塔的示意图之三。
27.标号说明:
28.10、脚架
ꢀꢀꢀꢀꢀꢀꢀꢀꢀꢀꢀꢀꢀꢀꢀꢀꢀꢀꢀꢀꢀꢀꢀꢀꢀ
11、上套环
29.12、上铰接头
ꢀꢀꢀꢀꢀꢀꢀꢀꢀꢀꢀꢀꢀꢀꢀꢀꢀꢀꢀꢀꢀ
13、下套环
30.14、下铰接头
ꢀꢀꢀꢀꢀꢀꢀꢀꢀꢀꢀꢀꢀꢀꢀꢀꢀꢀꢀꢀꢀ
15、柱脚
31.16、脚身铰接头
ꢀꢀꢀꢀꢀꢀꢀꢀꢀꢀꢀꢀꢀꢀꢀꢀꢀꢀꢀ
17、支撑杆
32.20、滤管
ꢀꢀꢀꢀꢀꢀꢀꢀꢀꢀꢀꢀꢀꢀꢀꢀꢀꢀꢀꢀꢀꢀꢀꢀꢀ
21、筒体
33.22、法兰盘
ꢀꢀꢀꢀꢀꢀꢀꢀꢀꢀꢀꢀꢀꢀꢀꢀꢀꢀꢀꢀꢀꢀꢀ
23、孔隙筒壁
34.24、实面筒壁
ꢀꢀꢀꢀꢀꢀꢀꢀꢀꢀꢀꢀꢀꢀꢀꢀꢀꢀꢀꢀꢀ
25、滤材
35.251、纳米量子多孔隙能量石及多孔隙椰壳活性碳的混合
36.252、纳米量子四价元能量棉
ꢀꢀꢀꢀꢀꢀꢀ
253、纳米量子多孔隙能量石
37.26、入水缓冲器
ꢀꢀꢀꢀꢀꢀꢀꢀꢀꢀꢀꢀꢀꢀꢀꢀꢀꢀ
261、法兰盘
38.262、入水接头
ꢀꢀꢀꢀꢀꢀꢀꢀꢀꢀꢀꢀꢀꢀꢀꢀꢀꢀꢀ
263、缓冲筒
39.265、止水垫圈
ꢀꢀꢀꢀꢀꢀꢀꢀꢀꢀꢀꢀꢀꢀꢀꢀꢀꢀꢀ
266、缓冲棉。
40.30、上定位环
ꢀꢀꢀꢀꢀꢀꢀꢀꢀꢀꢀꢀꢀꢀꢀꢀꢀꢀꢀꢀ
31、止附螺丝
41.32、分离式定位环
ꢀꢀꢀꢀꢀꢀꢀꢀꢀꢀꢀꢀꢀꢀꢀꢀ
33、上环穿套部
42.34、上环定位块
ꢀꢀꢀꢀꢀꢀꢀꢀꢀꢀꢀꢀꢀꢀꢀꢀꢀꢀ
40、下定位环
43.42、下环定位块
44.50、水塔
ꢀꢀꢀꢀꢀꢀꢀꢀꢀꢀꢀꢀꢀꢀꢀꢀꢀꢀꢀꢀꢀꢀꢀꢀ
51、开口
45.52、进水管
ꢀꢀꢀꢀꢀꢀꢀꢀꢀꢀꢀꢀꢀꢀꢀꢀꢀꢀꢀꢀꢀꢀ
53、第一道滤芯
46.54、第二道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 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48.如图5,本发明水塔滤水装置,包括一脚架10和安装于该脚架10的一滤管 20。
49.如图1及图2,该脚架10包括一上套环11和一下套环13。该上套环11的 外环壁以等间隔角度设三个上铰接头12,每一上铰接头12分别铰接一柱脚15 的顶端,该柱脚15以该上铰接头12的铰接节点而得以开合活动,该三个柱脚 15张开时以其底端支撑于一实体面。该下套环13的外环壁以等间隔角度设三个 下铰接头14,每一下铰接头14分别铰接一支撑杆17的第一端。该柱脚15的中 间部位设一脚身铰接头16,用以铰接该支撑杆17的第二端。据此,将该下套环 13往远离该上套环11的方向推,该支撑杆17会将该柱脚15向外撑开,至该支 撑杆17呈水平,该柱脚15为张开的最大角度。通过张开的三柱脚15绘一大虚 拟圆,该大虚拟圆的直径约1.3公尺。反之,将该下套环13往该上套环11的方 向拉,该支撑会带动该柱脚15向内收合。通过收合的三柱脚15绘一小虚拟圆, 该小虚拟圆的直径约30公分。
50.如图3及图4,该滤管20包括一筒体21、设于该筒体21外部的一上定位 环和30一下定位环40。
51.该筒体21为上端开口底部封闭,该筒体21的顶端开口处设一法兰盘22, 该筒体21的筒壁区分为一孔隙筒壁23和一实面筒壁24。该孔隙筒壁23上布满 细小孔。该孔隙筒壁23位于该筒体21的下段部及底部,该实面筒壁24位于该 筒体21的上段部。该筒体21内部设有滤材25,该滤材25由上而下依序为纳米 量子多孔隙能量石及多孔隙椰壳活性碳的混合251、纳米量子四价元能量棉252、 纳米量子多孔隙能量石及多孔隙椰壳活性碳的混合251、纳米量子四价元能量棉 252、纳米量子多孔隙能量石253、纳米量子四价元能量棉252。该滤材25为本 案发明人的专门技术,但非本发明主要技术特征,在此不多加赘述。
52.该筒体21的法兰盘22结合一入水缓冲器26,该入水缓冲器26包括一法兰 盘261,该法兰盘261之上设一入水接头262,该法兰盘261之下设一缓冲筒263, 该缓冲筒263为内
部中空且其侧壁和底部为多孔分布,该缓冲筒263与该入水 接头262相通,该缓冲筒263的外围四周完全包覆缓冲棉266,该缓冲棉266兼 具缓冲和过滤的功能。该入水缓冲器26以法兰盘261配合止水垫圈265而锁紧 结合于该筒体21顶端的法兰盘22上,该缓冲筒263进入该筒体21顶端的预留 空间中,该入水接头262附螺纹用以连接进水管52(如图12)。
53.如图5至图8,该上定位环30采用习知以两个止附螺丝31控制对接紧合或 分离的分离式定位环32。该上定位环30的环径大于该上套环11的环径。该上 定位环30之下于180度对应位置分别设一上环穿套部33,该上环穿套部33的 外壁凸设一上环定位块34。该上定位环30安装于该筒体21的上段部并可沿着 该筒体21调整高度,至预期高度后锁紧止附螺丝31紧合该上定位环30。
54.该下定位环40为固定(焊接或烧结)于该筒体21下段部的一凸环状结构,该 下定位环40的环径大于该下套环13的环径。该下定位环40亦可为习知以两个 止附螺丝控制对接紧合或分离的分离式固定环。该下定位环40之下的该筒体21 外壁于180度对应位置分别固定(焊接或烧结)一下环定位块42。
55.如图5和图9,该滤管20以该筒体21穿过该上套环11和该下套环13。该 滤管20以该下定位环40卡止于该下套环13之上,该下环定位块42穿入该下 套环13中,该下环定位块42贴触该下套环13的内壁,据此使该滤管20的下 段套固于该下套环13中且无晃动间隙。该滤管20以该上定位环30卡止于该上 套环11之上,该上环穿套部33穿入该上套环11中,该上环定位块34贴触该 上套环11的内壁,据此使该滤管20的上段套固于该上套环11中且无晃动间隙。
56.如图10至图12,本发明水塔50滤水装置安装于水塔50中。方法步骤是, 将脚架10与滤管20分开为独立个体,将该脚架10的三个该柱脚15收合,使 该脚架10可以顺利的通过水塔50顶部的开口51而进入水塔50内。该脚架10 进入水塔50后,将该下套环13往下推,透过该支撑杆17将该柱脚15张开支 立于该水塔50的内底面。
57.接着,将该滤管20竖直的通过该水塔50的开口51,并按照如上所述的方 式穿套及定位于该上套环11和该下套环13,将滤管20与脚架10结合。
58.利用该入水缓冲器26的入水接头262连接进水管52。进水管52将水引入 该滤管20中,通过该缓冲筒263及缓冲棉266减缓水压及过滤,并导引进水向 滤管20内圆周分布,使进水能均匀的通过该滤材25过滤并成为纳米量子能量 水后,从该滤管20的孔隙筒壁23的孔释出至该水塔50内存储,从水塔50中 释出至家户的水,流量大且全户用水均获得过滤及优化。
59.进水管52将水引入该滤管20之前,另以第一道滤芯53和第二道滤芯54 进行预先过滤。第一道滤芯53拦截和过滤水中的杂质、污物、泥沙、悬浮物、 水垢、铁锈、有机物、藻类

等。第二道滤芯54帮助吸附过滤重金属、化学物 质、有机物(如余氯、异味、农药、铅、三卤甲烷

等。然后,再经由安装于水 塔50内部的该滤管20做的第三道过滤,将水进行最后一道的纯净和优化成纳 米量子能量水。
60.如下表,本发明纳米量子能量水的检测结果,大肠杆菌群为0个/100ml,亚 硝酸盐氮小于0.004mg/l,硝酸盐氮小于1.6mg/l,铁及氧化物小于0.03mg/l, 氯盐6.9mg/l,总硬度(钙&镁)96mg/l,总溶解固体量160mg/l,有机物(总有 机碳量)0.4mg/l,ph值7.4,味道无异常,臭度(初嗅数)无异常,色度(铂钴单 位)小于1,浊度(ntu)小于0.5,溶氧量7.2mg/l。
以上本发明检测结果均优于 日本、美国及欧盟的限量标准,可证明本发明纳米量子能量水的纯净及优化效 果。
[0061][006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 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 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