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白腐真菌耦合难溶性磷灰石钝化底泥中重金属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利用白腐真菌和难溶性磷灰石对底泥中的重金属铅进行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难溶性磷灰石、含铅底泥与白腐真菌溶液混合,静置,完成对底泥中重金属铅的钝化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难溶性磷灰石与含铅底泥的质量比为1~3∶10;所述难溶性磷灰石与白腐真菌溶液的比例为0.01g~0.03g∶1m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难溶性磷灰石与含铅底泥的质量比为0.3~0.5∶2;所述难溶性磷灰石与白腐真菌溶液的比例为0.015g~0.025g∶1ml。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腐真菌溶液中白腐真菌孢子浓度为2.5
×
105个/ml~5.0
×
106个/ml;所述白腐真菌溶液中白腐真菌为黄孢原毛平革菌、彩绒草盖菌、变色栓菌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腐真菌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白腐真菌置于pd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得到白腐真菌孢子溶液;(2)将步骤(1)中的白腐真菌孢子溶液转移至kirk液体培养基中,调节溶液中白腐真菌的孢子浓度,得到白腐真菌溶液。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培养的时间为7天;步骤(2)中,利用浊度仪调节溶液中白腐真菌的孢子浓度。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难溶性磷灰石的平均粒径为20μm~40μm;所述难溶性磷灰石为羟基磷灰石、氯磷灰石、溴磷灰石、氟磷灰石中的至少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铅底泥的粒径≤150μm;所述含铅底泥的ph值为7.5~8.0;所述含铅底泥中重金属铅的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的质量分别为13.8~15.3%、9.9~11.6%、53.5~56%、18.7~21.1%。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在温度为20℃~30℃下进行;所述静置的时间为35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白腐真菌耦合难溶性磷灰石钝化底泥中重金属铅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白腐真菌和难溶性磷灰石对底泥中的重金属铅进行处理,通过白腐真菌和难溶性磷灰石的联合作用实现对底泥中的重金属铅的钝化/稳定化处理。本发明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稳定化效果好、处理效率高、对环境无毒无害等优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合成材料,在实现难溶性磷灰石对底泥中重金属铅的有效稳定的前提下,也能够确保无二次环境污染,对于有效修复重金属铅污染底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铅污染底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铅污染底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胡亮 何妮 贺治国 李梦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8.16
技术公布日:202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