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屏的贴合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3699发布日期:2021-11-24 23:3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屏的贴合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贴合冶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屏的贴合治具。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器件的发展,柔性屏体由于其体积上更加轻薄、功耗低、提升设备的续航能力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目前绝大多数的柔性屏贴合治具缺乏贴屏之前对贴板的清洁,导致贴屏和柔性屏体之间有异物甚至导致柔性屏体贴合失效的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屏的贴合治具,用以解决目前绝大多数的柔性屏贴合治具缺乏贴屏之前对贴板的清洁,导致贴屏和柔性屏体之间有异物甚至导致柔性屏体贴合失效的情况的发生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上滑动连接有贴板夹具和柔性屏抓具,所述支架主体底部固定连接有t型气缸升降台,所述t型气缸升降台上设有贴合治具主体,所述柔性屏抓具用于装夹柔性屏体,所述贴合治具主体用于将所述柔性屏体粘贴于贴板上;
5.所述贴板夹具包括夹具主体和贴板清洁机构,所述夹具主体用于夹装所述贴板,所述贴板清洁机构用于对所述夹装贴板进行表面清洁。
6.优选的,所述t型气缸升降台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的支撑板上,所述气缸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贴合治具主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板上。
7.优选的,所述支架主体底部设有万向移动轮。
8.优选的,所述柔性屏抓具包括两对称布置的抓具主体,所述抓具主体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的抓具滑槽内,所述抓具主体上开设有柱塞孔和柱塞滑槽,所述柱塞孔内滑动连接有柱塞,所述柱塞包括柱塞杆和柱塞头,所述柱塞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柱塞沿所述柱塞孔滑动,所述抓具主体上设有柔性屏抓具驱动机构,所述柔性屏抓具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抓具主体沿所述抓具滑槽滑动。
9.优选的,所述柔性屏抓具驱动机构包括两对称布置的安装耳,所述安装耳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安装耳上铰链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安装耳的一端铰链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有升降滑块,所述升降滑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抓具主体底部,所述抓具滑槽内设有升降滑块导槽,所述升降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滑块导槽内,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绕其在所述安装耳上的铰链连接点转动。
10.优选的,所述贴板夹具包括贴板夹具壳体,所述贴板夹具壳体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导向杆,所述支架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相对应的夹具壳体导向槽,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在所述夹具壳体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杆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
所述导向杆沿所述夹具壳体导向槽滑动。
11.优选的,所述贴板夹具壳体内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夹具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
12.所述夹具主体包括夹具滑台,所述夹具滑台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夹具滑台上设有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夹具滑台沿所述第一安装腔滑动,所述夹具滑台底部固定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啮合齿条,所述贴板夹具壳体内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齿条滑槽,两所述第一啮合齿条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齿条滑槽内,两所述第一齿条滑槽之间开设有连通槽,垂直于所述连通槽开设有第二齿条滑槽,所述第二齿条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啮合齿条,所述第二啮合齿条为双面齿条,所述连通槽内转动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啮合齿轮和第二啮合齿轮,所述第一啮合齿轮和所述第二啮合齿轮均与所述第二啮合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啮合齿轮和所述第二啮合齿轮远离所述第二啮合齿条的一侧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啮合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啮合齿条贯穿所述夹具滑台,且位于所述夹具滑台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支撑套,所述丝杆支撑套内套设有滑动导杆,所述滑动导杆上套设有两对称布置的导杆滑套,所述导杆滑套与所述滑动导杆滑动连接,所述导杆滑套上铰链连接有滑套连杆,所述滑套连杆远离所述导杆滑套的一端铰链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壁,所述滑套连杆上固定连接有缓冲海绵体。
13.优选的,所述贴板夹具壳体内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贴板清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14.所述贴板清洁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六驱动件,所述第六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的一端键连接有主清洁锥齿轮,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还转动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的一侧键连接有第一中间清洁锥齿轮和第二清洁锥齿轮,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还转动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的一端键连接有副清洁锥齿轮,所述主清洁锥齿轮与所述第一中间清洁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清洁锥齿轮与所述副清洁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三转轴上键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平行于所述第三转轴轴线方向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键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之间设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摩擦连接,所述第四转轴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的一端套设有风扇安装套,所述风扇安装套与所述第四转轴螺纹连接,所述风扇安装套上转动连接有清洁风扇,所述清洁风扇上设有第七驱动件,所述第七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清洁风扇转动,所述第二安装腔包括两对称布置的出风口,所述第二安装腔靠近所述出风口处设有风尘网。
15.优选的,所述贴合治具主体包括冶具壳体,所述冶具壳体内转动连接有冶具主轴,所述冶具主轴上设有第八驱动件,所述第八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冶具主轴转动,所述冶具主轴上开设有抵具滑槽,所述抵具滑槽内通过滑键连接有中心抵具,所述滑键上设有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键沿所述抵具滑槽移动,所述中心抵具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通过弹性件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冶具壳体上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相对应的第二电磁铁,所述
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上均设有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供电;
16.所述冶具主轴上键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冶具锥齿轮,所述冶具壳体内壁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冶具转轴,所述第一冶具转轴远离所述冶具壳体内壁的一端键连接有第一啮合冶具锥齿轮,所述第一冶具锥齿轮与所述第一啮合冶具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冶具转轴上键连接有铺平滚刷;
17.所述冶具主轴上键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二冶具锥齿轮,所述冶具壳体内壁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二冶具转轴,所述第二冶具转轴远离所述冶具壳体内壁的一端键连接有第二啮合冶具锥齿轮,所述第二啮合冶具锥齿轮与所述第二冶具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冶具转轴上设有抚板连接螺纹,所述第二冶具转轴通过所述抚板连接螺纹螺纹连接有扶板,所述冶具主轴两端均键连接有圆柱抵块,所述圆柱抵块底面为斜面,所述冶具主轴两端部均开设有套孔,所述套孔内滑动连接有抚块连接杆,所述抚块连接杆上设有安装槽载体和抚块,所述安装槽载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滑动连接有触杆,所述触杆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端设有接触球,所述触杆上所述接触球到所述安装槽载体表面之间套设有缓冲弹性件,所述接触球与所述圆柱抵块底面相接触。
18.优选的,所述冶具壳体上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辅助贴合热风扇,所述辅助贴合热风扇上设有风扇驱动件,所述风扇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辅助贴合热风扇转动,所述辅助贴合热风扇的风向可调节。
1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图1局部放大图。
23.图3为本发明贴板夹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贴板夹具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的贴合治具主体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贴合治具主体侧视图。
27.图中:1、支架主体;2、贴板夹具;200、夹具主体;2000、夹具滑台;2001、第一啮合齿条;2002、第一齿条滑槽;2003、连通槽;2004、第二齿条滑槽;2005、第二啮合齿条;2006、第一啮合齿轮;2007、第二啮合齿轮;2008、丝杆支撑套;2009、滑动导杆;201、贴板清洁机构;2010、第一转轴;2011、主清洁锥齿轮;2012、第一中间清洁锥齿轮;202、贴板夹具壳体;2020、导向杆;2021、夹具壳体导向槽;2022、第一安装腔;2023、第二安装腔;2024、第二转轴;2025、第三转轴;2026、副清洁锥齿轮;2027、第一带轮;2028、第四转轴;2029、第二带轮;203、导杆滑套;2030、滑套连杆;2031、缓冲海绵体;2032、传动带;2033、风扇安装套;2034、清洁风扇;2035、出风口;2036、风尘网;2037、第二清洁锥齿轮;3、柔性屏抓具;300、抓具主体;301、抓具滑槽;302、柱塞孔;303、柱塞滑槽;304、柱塞;305、柔性屏抓具驱动机构;3050、安装耳;3051、第一连杆;3052、第二连杆;3053、升降滑块;3054、升降滑块导槽;306、柔性屏
体;4、t型气缸升降台;400、气缸;401、支撑板;402、承载板;5、贴合治具主体;500、冶具壳体;501、冶具主轴;502、中心抵具;503、抵具滑槽;504、第一冶具锥齿轮;5040、第一冶具转轴;5041、第一啮合冶具锥齿轮;5042、铺平滚刷;5043、触杆;5044、接触球;5045、缓冲弹性件;505、第二冶具锥齿轮;5050、第二冶具转轴;5051、第二啮合冶具锥齿轮;5052、抚板连接螺纹;5053、扶板;5054、圆柱抵块;5055、套孔;5056、抚块连接杆;5057、安装槽载体;5058、抚块;5059、安装槽;506、辅助贴合热风扇;6、贴板;7、万向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9.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31.实施例1
3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如图1

6所示,包括支架主体1,所述支架主体1上滑动连接有贴板夹具2和柔性屏抓具3,所述支架主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t型气缸升降台4,所述t型气缸升降台4上设有贴合治具主体5,所述柔性屏抓具3用于装夹柔性屏体306,所述贴合治具主体5用于将所述柔性屏体306粘贴于贴板6上;
33.所述贴板夹具2包括夹具主体200和贴板清洁机构201,所述夹具主体200用于夹装所述贴板6,所述贴板清洁机构201用于对所述夹装贴板6进行表面清洁。
3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将所述贴板6装夹在所述贴板夹具2之间,之后将所述柔性屏体306装夹在两所述柔性屏抓具3之间,最后所述t型气缸升降台4带动所述贴合治具主体5向上运动将所述柔性屏体306贴合于所述贴板6上,在所述贴合治具主体5工作之前所述贴板清洁机构201可对所述贴板6表面进行清洁,本发明能解决目前绝大多数的柔性屏贴合治具缺乏贴屏之前对贴板的清洁,导致贴屏和柔性屏体之间有异物甚至导致柔性屏体贴合失效的情况的发生的技术问题。
35.实施例2
36.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t型气缸升降台4包括气缸400,所述气缸400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1上的支撑板401上,所述气缸400远离所述支撑板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402,所述贴合治具主体5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板402上;
37.所述支架主体1底部设有万向移动轮7。
3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所述气缸400伸缩带动所述承载板402上下运动,所述承载板402上下运动带动所述贴合治具主体5上下运动,使得所述贴合治具主体5的高度得以调节,所述万向移动轮7的设计使得所述柔性屏贴合冶具的移动更加
便捷。
39.实施例3
40.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柔性屏抓具3包括两对称布置的抓具主体300,所述抓具主体300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1上的抓具滑槽301内,所述抓具主体300上开设有柱塞孔302和柱塞滑槽303,所述柱塞孔302内滑动连接有柱塞304,所述柱塞304包括柱塞杆3040和柱塞头3041,所述柱塞304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柱塞304沿所述柱塞孔302滑动,所述抓具主体300上设有柔性屏抓具驱动机构305,所述柔性屏抓具驱动机构305用于驱动所述抓具主体300沿所述抓具滑槽301滑动;
41.所述柔性屏抓具驱动机构305包括两对称布置的安装耳3050,所述安装耳3050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1上,所述安装耳3050上铰链连接有第一连杆3051,所述第一连杆3051远离所述安装耳3050的一端铰链连接有第二连杆3052,所述第二连杆3052远离所述第一连杆3051的一端铰链连接有升降滑块3053,所述升降滑块3053固定连接在所述抓具主体300底部,所述抓具滑槽301内设有升降滑块导槽3054,所述升降滑块3053滑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滑块导槽3054内,所述第一连杆3051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3051绕其在所述安装耳3050上的铰链连接点转动。
4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连杆3051绕其在所述安装耳3050上的铰链连接点转动,所述第一连杆3051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连杆3052转动,所述第二连杆3052转动带动所述抓具主体300沿所述抓具滑槽301移动,所述抓具滑槽301移动到合适位置之后将所述柔性屏体306两端分别置于两所述抓具主体300的所述柱塞滑槽303内,之后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柱塞304沿所述柱塞孔302滑动使得两所述柱塞304将所述柔性屏体306两端夹紧,此时所述柔性屏体306中线向上顶起,所述柔性屏体306呈弧形状态。
43.实施例4
4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贴板夹具2包括贴板夹具壳体202,所述贴板夹具壳体202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导向杆2020,所述支架主体1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2020相对应的夹具壳体导向槽2021,所述导向杆2020滑动连接在所述夹具壳体导向槽2021内,所述导向杆2020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导向杆2020沿所述夹具壳体导向槽2021滑动;
45.所述贴板夹具壳体202内设有第一安装腔2022,所述夹具主体200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2022内;
46.所述夹具主体200包括夹具滑台2000,所述夹具滑台2000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腔2022内,所述夹具滑台2000上设有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夹具滑台2000沿所述第一安装腔2022滑动,所述夹具滑台2000底部固定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啮合齿条2001,所述贴板夹具壳体202内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齿条滑槽2002,两所述第一啮合齿条2001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齿条滑槽2002内,两所述第一齿条滑槽2002之间开设有连通槽2003,垂直于所述连通槽2003开设有第二齿条滑槽2004,所述第二齿条滑槽2004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啮合齿条2005,所述第二啮合齿条2005为双面齿条,所述连通槽2003内转动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啮合齿轮2006和第二啮合齿轮2007,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006和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007均与所述第二啮合齿条2005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啮合齿轮
2006和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007远离所述第二啮合齿条2005的一侧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啮合齿条2001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啮合齿条2005贯穿所述夹具滑台2000,且位于所述夹具滑台2000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支撑套2008,所述丝杆支撑套2008内套设有滑动导杆2009,所述滑动导杆2009上套设有两对称布置的导杆滑套203,所述导杆滑套203与所述滑动导杆2009滑动连接,所述导杆滑套203上铰链连接有滑套连杆2030,所述滑套连杆2030远离所述导杆滑套203的一端铰链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腔2022内壁,所述滑套连杆2030上固定连接有缓冲海绵体2031;
47.所述贴板夹具壳体202内设有第二安装腔2023,所述贴板清洁机构201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2023内;
48.所述贴板清洁机构201包括第一转轴2010,所述第一转轴2010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腔2023内壁,所述第一转轴2010上设有第六驱动件,所述第六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2010转动,所述第一转轴2010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2023内壁的一端键连接有主清洁锥齿轮2011,所述第二安装腔2023内壁还转动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二转轴2024,所述第二转轴2024与所述第一转轴2010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转轴2024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2023内壁的一侧键连接有第一中间清洁锥齿轮2012和第二清洁锥齿轮2037,所述第二安装腔2023内壁还转动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三转轴2025,所述第三转轴2025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2023内壁的一端键连接有副清洁锥齿轮2026,所述主清洁锥齿轮2011与所述第一中间清洁锥齿轮2012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清洁锥齿轮2037与所述副清洁锥齿轮2026相互啮合,所述第三转轴2025上键连接有第一带轮2027,所述第二安装腔2023内壁平行于所述第三转轴2025轴线方向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2028,所述第四转轴2028上键连接有第二带轮2029,所述第一带轮2027和所述第二带轮2029之间设有传动带2032,所述传动带2032与所述第一带轮2027和所述第二带轮2029摩擦连接,所述第四转轴2028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2023内壁的一端套设有风扇安装套2033,所述风扇安装套2033与所述第四转轴2028螺纹连接,所述风扇安装套2033上转动连接有清洁风扇2034,所述清洁风扇2034上设有第七驱动件,所述第七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清洁风扇2034转动,所述第二安装腔2023包括两对称布置的出风口2035,所述第二安装腔2023靠近所述出风口2035处设有风尘网2036。
4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导向杆2020沿所述夹具壳体导向槽2021滑动,所述导向杆2020滑动调节所述贴板夹具壳体202的高度,当所述贴板夹具壳体202的高度调节到位后将所述贴板6放置在两所述贴板夹具壳体202之间,之后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所述夹具滑台2000沿所述第一安装腔2022向远离所述贴板6中线方向滑动,所述夹具滑台2000滑动带动所述第一啮合齿条2001移动,所述第一啮合齿条2001移动带动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006和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007转动,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006和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007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啮合齿条2005向所述贴板6中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啮合齿条2005移动带动所述滑动导杆2009移动,所述滑动导杆2009带动所述滑套连杆2030运动,所述滑套连杆2030运动使得所述缓冲海绵体2031挤压所述贴板6将所述贴板6夹紧,在所述滑套连杆2030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导杆滑套203沿所述滑动导杆2009滑动,所述缓冲海绵体2031的设计避免了所述贴板6在被挤压过程中的损坏;
50.当所述贴板6夹紧完毕之后,所述贴板清洁机构201启动,所述第六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转轴2010转动,所述第一转轴2010转动带动所述主清洁锥齿轮2011转动,所述主清
洁锥齿轮2011转动带动两所述第一中间清洁锥齿轮2012转动,所述第一中间清洁锥齿轮2012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转轴2024转动,所述第二转轴2024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清洁锥齿轮2037转动,所述第二清洁锥齿轮2037转动带动所述副清洁锥齿轮2026转动,所述副清洁锥齿轮2026转动带动所述第三转轴2025转动,所述第三转轴2025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带轮2027转动,所述第一带轮2027转动带动所述传动带2032传动,所述传动带2032传动带动所述第二带轮2029转动,所述第二带轮2029转动带动所述第四转轴2028转动,所述第四转轴2028转动带动所述风扇安装套2033向前伸出,当所述风扇安装套2033伸出到位后,所述第七驱动件驱动所述清洁风扇2034转动,所述清洁风扇2034转动对所述贴板6表面的灰尘进行清洁,所述贴板6表面的清洁保证了所述柔性屏体306粘贴的有效性,同时所述风尘网2036的设计避免了外界灰尘进入所述第二安装腔2023,保证了所述第二安装腔2023内部的洁净,所述贴板夹具2的设计可很好的控制夹装所述贴板6的力度,避免夹装力度过大造成所述贴板6断裂或弯曲,所述贴板6弯曲造成的贴合效果差,圆弧区和平面区贴合气泡残留严重的问题。
51.实施例5
5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贴合治具主体5包括冶具壳体500,所述冶具壳体500内转动连接有冶具主轴501,所述冶具主轴501上设有第八驱动件,所述第八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冶具主轴501转动,所述冶具主轴501上开设有抵具滑槽503,所述抵具滑槽503内通过滑键连接有中心抵具502,所述滑键上设有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键沿所述抵具滑槽503移动,所述中心抵具502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收纳槽5020,所述收纳槽5020通过弹性件5021固定连接有定位杆5022,所述定位杆5022远离所述弹性件5021的一端设有第一电磁铁5023,所述冶具壳体500上与所述第一电磁铁5023相对应的第二电磁铁5024,所述第一电磁铁5023和所述第二电磁铁5024上均设有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第一电磁铁5023和所述第二电磁铁5024供电;
53.所述冶具主轴501上键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冶具锥齿轮504,所述冶具壳体500内壁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冶具转轴5040,所述第一冶具转轴5040远离所述冶具壳体500内壁的一端键连接有第一啮合冶具锥齿轮5041,所述第一冶具锥齿轮504与所述第一啮合冶具锥齿轮5041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冶具转轴5040上键连接有铺平滚刷5042;
54.所述冶具主轴501上键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二冶具锥齿轮505,所述冶具壳体500内壁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二冶具转轴5050,所述第二冶具转轴5050远离所述冶具壳体500内壁的一端键连接有第二啮合冶具锥齿轮5051,所述第二啮合冶具锥齿轮5051与所述第二冶具锥齿轮505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冶具转轴5050上设有抚板连接螺纹5052,所述第二冶具转轴5050通过所述抚板连接螺纹5052螺纹连接有扶板5053,所述冶具主轴501两端均键连接有圆柱抵块5054,所述圆柱抵块5054底面为斜面,所述冶具主轴501两端部均开设有套孔5055,所述套孔5055内滑动连接有抚块连接杆5056,所述抚块连接杆5056上设有安装槽载体5057和抚块5058,所述安装槽载体5057上开设有安装槽5059,所述安装槽5059内滑动连接有触杆5043,所述触杆5043远离所述安装槽5059的一端设有接触球5044,所述触杆5043上所述接触球5044到所述安装槽载体5057表面之间套设有缓冲弹性件5045,所述接触球5044与所述圆柱抵块5054底面相接触;
55.所述冶具壳体500上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辅助贴合热风扇506,所述辅助贴合热风
扇506上设有风扇驱动件,所述风扇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辅助贴合热风扇506转动,所述辅助贴合热风扇506的风向可调节。
5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所述t型气缸升降台4使所述贴合治具主体5上升至合适位置,之后所述第五驱动件驱动所述中心抵具502对应的所述滑键沿所述抵具滑槽503移动,使得所述中心抵具502位于所述柔性屏体306中线正下方,之后所述第八驱动件驱动所述冶具主轴501转动,所述冶具主轴501转动使得所述定位杆502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远离所述中心抵具502中心的方向移动,同时,所述供电组件给所述第一电磁铁5023和所述第二电磁铁5024供电,所述第一电磁铁5023在离心力和所述第一电磁铁5023和所述第二电磁铁5024之间的电磁力的共同作用下与所述冶具壳体500相抵实现所述中心抵具502的定位,之后所述t型气缸升降台4上升,使得所述中心抵具502与所述柔性屏体306相抵,所述冶具主轴501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冶具锥齿轮504转动,所述第一冶具锥齿轮504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啮合冶具锥齿轮5041转动,所述第一啮合冶具锥齿轮5041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冶具转轴5040转动,所述第一冶具转轴5040转动带动所述铺平滚刷5042转动,所述铺平滚刷5042转动使得所述铺平滚刷5042表面扫过所述柔性屏体306使得所述柔性屏体306与所述贴板6相贴,所述第一冶具转轴5040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啮合冶具锥齿轮5051转动,所述第二啮合冶具锥齿轮5051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冶具转轴5050转动,所述第二冶具转轴5050转动带动所述扶板5053沿所述第二冶具转轴5050移动将所述柔性屏体306与所述贴板6相贴,同时所述第一冶具转轴5040转动带动所述圆柱抵块5054转动,所述圆柱抵块5054转动在所述圆柱抵块5054底面斜面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抚块连接杆5056沿所述套孔5055滑动,所述抚块连接杆5056沿所述套孔5055滑动使得所述抚块5058沿所述柔性屏体306移动使得所述柔性屏体306与所述贴板6相贴,在所述柔性屏体306与所述贴板6相贴的过程中,所述辅助贴合热风扇506工作对所述柔性屏体306表面吹热风加快所述柔性屏体306与所述贴板6贴合的过程,所述贴合治具主体5的设计相较于人为粘贴柔性屏体306提高了粘贴效率的同时避免了人为粘贴过程中将污物携带到所述柔性屏体306和所述贴板6之间,降低了所述柔性屏体306粘贴失效的几率。
57.实施例6
58.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还包括:
59.临界报警系统,所述临界报警系统设置在所述柔性屏抓具3上,所述临界报警系统用于对所述柔性屏体306在与所述贴板6贴合前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两所述柔性屏抓具3挤压所述柔性屏体306两端使得所述柔性屏体306呈弧形,如图1所示)对所述柔性屏体306的形变进行监测,并在所述柔性屏体306形变达到形变临界点时进行报警;
60.控制器,报警器,所述控制器、所述临界报警系统和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临界报警系统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基于以下步骤:
61.步骤一:计算所述柔性屏体306在形变过程中的最大形变振动频率:
[0062][0063]
其中,f
max
为形变过程中的最大形变振动频率,π为圆周率,取值为3.14,ρ为所述柔性屏体306的实际最小弯曲半径,m
max
为所述柔性屏体306的惯性矩,a为所述柔性屏体306的长度,b为所述柔性屏体306的宽度,h为所述柔性屏体306的厚度,t为所述柔性屏抓具3对所
述柔性屏体306作用的时间,为所述柔性屏体306弯曲的理论极限弯曲半径;
[0064]
步骤二:计算所述柔性屏体306的实际综合形变速率:
[0065][0066]
其中,μ为所述柔性屏体306的实际综合形变速率,为所述柔性屏体306的材料弹性模量,σ为所述柔性屏体306的材料密度,f为所述柔性屏体306弯曲状态时两端的水平距离,e为所述柔性屏体306弯曲状态时最高点到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f
max
为形变过程中的最大形变振动频率,为所述柔性屏体306的横向形变速率,为所述柔性屏体306的纵向形变速率;
[0067]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柔性屏体306的实际综合形变速率和所述柔性屏体306的预设综合形变速率,若所述柔性屏体306的实际综合形变速率大于所述柔性屏体306的预设综合形变速率则所述报警器报警。
[006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假设所述柔性屏体306的实际最小弯曲半径ρ=0.5m,所述柔性屏体306的惯性矩m
max
=1958.53*103m4,所述柔性屏体306的长度a=3m,所述柔性屏体306的宽度b=2m,所述柔性屏体306的厚度h=2*103m,得形变过程中的最大形变振动频率f
max
=2.8hz;
[0069]
假设所述柔性屏体306的材料弹性模量所述柔性屏体306的材料密度σ=3900kg/m3,所述柔性屏体306弯曲状态时两端的水平距离f=1m,所述柔性屏体306弯曲状态时最高点到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e=1.5m,计算得所述柔性屏体306的实际综合形变速率μ=266.5m/s,假设所述柔性屏体306的预设综合形变速率为230m/s,则此时的所述柔性屏体306正常,若计算出的所述柔性屏体306的实际综合形变速率为300m/s,则所述报警器报警,此时证明所述柔性屏抓具3对所述柔性屏体306挤压过渡,很可能导致所述柔性屏体306断裂,所述临界报警系统的设计避免了所述柔性屏体306被压断裂情况的发生。
[0070]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