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82153发布日期:2022-01-29 07:2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网箱养殖中污染物的附着问题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网箱作为常用的水产养殖工具被广泛使用,为了保证箱体内部的鱼苗不会从箱体网孔中钻出去,通常箱体的网孔孔径不会太大,在进行投食时,养殖人员从箱体上端向箱内直接抛洒鱼食,部分鱼食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沉或者随着水流从网箱侧壁网孔中流出,为了保证箱内的鱼能够吃到足够的食物,通常饲养员会向网箱内投放过量的鱼食,过多的鱼食无法被鱼及时吃掉,掺杂着鱼的排泄物吸附在网箱的底部,将网箱底部的网孔堵塞,长期沉积,容易对箱体内水质造成破坏,影响鱼的生长,因网箱沉在水中,网箱底部位置难以清理到。
3.传统网箱清理具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工下潜至网箱底部利用清洁工具对网箱底部进行清理,但该种方式对潜水员的身体损伤较大,尤其是在深水网箱进行清理时,由于水底水压较高,发生意外的风险急剧增加。另一种方式是结合分箱并箱,把网内的鱼全部倒入另外设置的网箱内,把网片拿出水面运到岸上堆积起来,等附着的藻类腐烂后摊开晒干,在岸上进行手搓、抽打等方法清洗,检查网箱无破损后再重新组装,这种方式较上一种清洗彻底,但相对劳动强度大,在分箱过程中网箱内的鱼群由于缺氧及水压的变化可能会造成大量鱼群大量死亡,导致养殖户经济损失。
4.此外,上述两种方式均无法对深水网箱底部长期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深水网箱底部无法长期进行清理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设计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包括:
8.能量收集装置,所述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壳体、输出轴、输入轴和连接轴,所述输出轴和所述输入轴均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与所述输入轴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9.所述输出轴一端上同轴线固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可转动的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连接套之间配合设置有第一内棘轮机构;
10.所述输入轴一端上固接有叶轮,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上固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可转动的安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安装座之间配合设置有第二内棘轮机构;
11.所述连接轴同轴线固接至所述安装座,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套之间配合设置有第三内棘轮机构,所述壳体内壁上可转动的安装有短轴,所述短轴上固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三锥齿轮三者相啮合;
12.蓄力装置,所述蓄力装置包括第一管件、第二管件、发条和连接板,所述第一管件与所述第二管件同轴线固接,所述第一管件固接在所述壳体外壁上,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管件内,所述第一管件的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管件内壁上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楔形的限位槽,所述输出轴上固接一连杆,所述连杆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可滑动的安装有楔形的滑块,所述滑块滑动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滑槽设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接至所述滑槽内壁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滑块上;
13.所述连杆的另一侧上固接有第一永磁体,所述连接板固接在所述第二管件端面上,所述连接板上可转动的安装有转轴,所述发条的一端固接在所述第一永磁体上,所述发条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端部上固接有圆环形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端部上固接有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永磁体滑动配合在所述盲孔内,所述第二永磁体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环形板上固接有毛刷。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内棘轮机构包括第一内棘轮和多个第一棘爪,所述第一内棘轮同轴线固接在所述第一锥齿轮远离所述输入轴的端面上,多个所述第一棘爪等间距铰接在所述连接条上,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第一内棘轮相匹配。
15.优选的,所述第二内棘轮机构包括第二内棘轮和多个第二棘爪,所述第二内棘轮同轴线固接在所述第二锥齿轮远离所述输出轴的端面上,多个所述第二棘爪等间距铰接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第二内棘轮相匹配。
16.优选的,所述第三内棘轮机构包括第三内棘轮和多个所述第三棘爪,所述第三内棘轮固接在所述连接套内部,所述连接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第三内棘轮内,多个所述第三棘爪铰接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第三棘爪与所述第三内棘轮相匹配。
17.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有益效果在于:该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利用能量收集装置对海水的流动产生的能量进行收集,并通过连接轴、连接套、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转换为输出轴单方向转动的动能,利用蓄力装置将输出轴产生的动能转化为发条的弹性势能,在发条的弹性势能蓄积到一定程度时,令发条的弹性势能释放并驱动毛刷对网箱的底部进行清理,本装置可长期固定在网箱底部,无需外接能源,适用于需要对网箱长期进行清理的养殖场所。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主视图。
21.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剖面图。
22.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23.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局部放大图一。
24.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一。
25.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二。
26.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输入轴的结构示意图一。
27.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输入轴的结构示意图二。
28.图1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局部放大图二。
29.图1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局部放大图三。
30.图1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图6的主视图。
32.图1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图14的俯视图。
33.图1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图14的上视图。
34.图1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局部剖面图。
35.图1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发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6.图1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图18的俯视图。
37.图2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图18的上视图。
38.图2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发条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a处放大图。
40.图2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的b处放大图。
41.图中:壳体1、输出轴2、输入轴3、连接套4、第一棘爪5、第三内棘轮6、第一锥齿轮7、第一内棘轮8、连接轴9、安装座10、第三棘爪11、第二棘爪12、第二锥齿轮13、第二内棘轮14、短轴15、第三锥齿轮16、叶轮17、第一管件18、连杆19、第一永磁体20、滑槽21、复位弹簧22、滑块23、第二管件24、转轴25、发条26、环形板27、毛刷28、连接板29、盲孔30、压缩弹簧31、第二永磁体32、定位孔33、限位槽34。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3.参照图1,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清理装置,其设置在深水养殖网箱底部,该装置由能量收集装置和蓄力装置组成,其中:
44.能量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海水流动时产生的能量,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壳体1、输出轴2、输入轴3和连接轴9,输出轴2和输入轴3均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1上,输出轴2的轴线与输入轴3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45.如图2-16所示,输出轴2一端上同轴线固接有连接套4,连接套4上可转动的安装有第一锥齿轮7,第一锥齿轮7与连接套4之间配合设置有第一内棘轮机构,第一内棘轮机构包括第一内棘轮8和多个第一棘爪5,第一内棘轮8同轴线固接在第一锥齿轮7远离输入轴3的端面上,多个第一棘爪5等间距铰接在连接条4上,第一棘爪5与第一内棘轮8相匹配。如图5-6所示的输出轴2:此状态下的输出轴2顺时针转动时,第一棘爪5与第一内棘轮8之间不会产生干涉,即输出轴2顺时针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一锥齿轮7转动;此状态下的第一锥齿轮7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内棘轮8会与第一棘爪5产生干涉,即第一锥齿轮7顺时针转动会带动输出轴2顺时针转动。
46.输入轴3一端上固接有叶轮17,叶轮17能够随水流的流动进行转动,输入轴3的另一端上固接有安装座10,安装座10上可转动的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3与安装座10之间配合设置有第二内棘轮机构,第二内棘轮机构包括第二内棘轮14和多个第二棘爪
12,第二内棘轮14同轴线固接在第二锥齿轮13远离输出轴2的端面上,多个第二棘爪12等间距铰接在安装座10上,第二棘爪12与第二内棘轮14相匹配。如图5-6所示的输入轴3:此状态下的输入轴3顺时针转动,第二棘爪12与第二内棘轮14之间不会产生干涉,即输入轴3顺时针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二锥齿轮13转动;此状态下的输入轴3逆时针转动,第二棘爪12与第二内棘轮14会产生干涉,即输入轴3逆时针转动时会带动第二锥齿轮13逆时针转动。
47.连接轴9同轴线固接至安装座10,连接轴9与连接套4之间配合设置有第三内棘轮机构,第三内棘轮机构包括第三内棘轮6和多个第三棘爪11,第三内棘轮6固接在连接套4内部,连接轴9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三内棘轮6内,多个第三棘爪11铰接在连接轴9上,第三棘爪11与第三内棘轮6相匹配。如图5-6所示的连接轴9:此状态下的连接轴9顺时针转动,第三棘爪11与第三内棘轮6之间会产生干涉,即连接轴9顺时针转动时会带动连接套4顺时针转动;此状下的连接轴9逆时针转动,第三棘爪11与第三内棘轮6之间不会产生干涉,即连接轴9逆时针转动不会带动连接套4转动。
48.壳体1内壁上可转动的安装有短轴15,短轴15上固接有第三锥齿轮16,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13与第三锥齿轮16三者相啮合;如图5-6所示,此状态下若第二锥齿轮13逆时针转动,第三锥齿轮16会驱动第一锥齿轮7顺时针转动。
49.由上述可知,在图5-6所示的状态下:
50.输入轴3顺时针转动时,输入轴3会带动连接轴9顺时针转动,连接轴9顺时针转动会带动连接套4顺时针转动,连接套4顺时针转动带动输出轴2顺时针转动;
51.输入轴3逆时针转动时,输入轴3逆时针转动带动连接轴9逆时针转动,连接轴9逆时针转动不会带动连接套4转动,输入轴3逆时针转动会带动第二锥齿轮13逆时针转动,第二锥齿轮13逆时针转动通过第三锥齿轮16会驱动第一锥齿轮7顺时针转动,第一锥齿轮7顺时针转动会带动输入轴2顺时针转动。
52.综上所述,在输入轴3转动时,输出轴2仅会沿着一个方向转动。
53.如图17-23所示,蓄力装置用于对能量收集装置收集的能量进行储存,蓄力装置包括第一管件18、第二管件24、发条26和连接板29,连接板29用于将本装置固定在养殖网箱上,第一管件18与第二管件24同轴线固接,第一管件18固接在壳体1外壁上,输出轴2的另一端位于第一管件18内,第一管件18的轴线与输出轴2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一管件18内壁上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楔形的限位槽34,输出轴2上固接一连杆19,连杆19一侧开设有滑槽21,滑槽21内可滑动的安装有楔形的滑块23,滑块23滑动配合在限位槽34内,滑槽21设有一复位弹簧22,复位弹簧22一端固接至滑槽21内壁上,复位弹簧22的另一端固接于滑块23上;如图19所示,在连杆19顺时针转动时,楔形的滑块23会沿着楔形的限位槽34的斜面滑动,在连杆19逆时针转动时,滑块23被限位槽34限位,使得连杆19无法逆时针转动,即连杆19受滑块23与限位槽34作用只能够进行顺时针转动。
54.连杆19的另一侧上固接有第一永磁体20,连接板29固接在第二管件24端面上,连接板29上可转动的安装有转轴25,发条26的一端固接在第一永磁体20上,发条26的另一端固接在转轴25上,转轴25端部上固接有圆环形的环形板27,环形板27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33,连接板29上开设有盲孔30,盲孔30内设有压缩弹簧31,压缩弹簧31端部上固接有第二永磁体32,第二永磁体32滑动配合在盲孔30内,第二永磁体32可滑动的连接在定位孔33内,环形板27上固接有毛刷28。第一永磁体20固接在连杆19上,在连杆19转动时第一永磁体20会
随之进行转动,第一永磁体20转动会对发条26施力,令发条26的弹性势能增加,由于第二永磁体32在压缩弹簧31的弹力作用下插装在定位孔33内,在发条26的弹性势能增加时,转轴25与环形板27受第二永磁体32限制不会发生转动;
55.当第一永磁体20移动至盲孔30下方时,第二永磁体32与第一永磁体20相互之间产生相吸的磁力,第二永磁体32受磁力作用压缩压缩弹簧31并从定位孔33脱离,转轴25与环形板27的限制解除,发条26蓄积的弹性势能会驱动转轴25与环形板27转动,环形板27转动带动毛刷28转动,毛刷28与网箱的网衣接触,在毛刷28转动会对网箱进行清理。
56.工作原理:本装置通过连接板29固定在网箱上,毛刷28与网衣接触,叶轮17位于水下,叶轮17随海水的流动而进行转动,叶轮17转动的方向也会随海水流动方向变化而发生变化,叶轮17转动会带动输入轴3转动,输入轴3转动时产生的能量通过连接轴9、连接套4、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13与第三锥齿轮16转换为输出轴2单方向转动的动能。
57.输出轴2的动能经连杆19转化为发条26的弹性势能,由于第二永磁体32在压缩弹簧31的弹力作用下插装在定位孔33内,在发条26的弹性势能增加时,转轴25与环形板27受第二永磁体32限制不会发生转动。
58.当第一永磁体20移动至盲孔30下方时,第二永磁体32与第一永磁体20相互之间产生相吸的磁力,第二永磁体32受磁力作用压缩压缩弹簧31并从定位孔33脱离,转轴25与环形板27的限制解除,发条26蓄积的弹性势能会驱动转轴25与环形板27转动,环形板27转动带动毛刷28转动,毛刷28与网箱的网衣接触,在毛刷28转动会对网箱进行清理。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