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体式热脱附技术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04944发布日期:2022-02-09 01:43阅读:4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堆体式热脱附技术工艺。


背景技术:

2.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地球上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和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土壤中有机污染日益严重,土壤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包括苯系物、石油烃类、多环芳烃类、农药、多氯联苯和有机卤化物等,土壤环境中这些污染物质的存在可能会对附近人体和周边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目前本土化的热脱附技术及装备落后,从国外进口成本较高,且存在诸多限制,且现有的技术工艺安全性低、成本高,在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时,没有好的防护措施,导致其温度过高,使得工作人员无法靠近对其进行后续修复,也不能组织污染物逸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体式热脱附技术工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堆体式热脱附技术工艺,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对污染区域的土壤进行放线测量,确定待修复的土壤边界,将受污染区域划出,将污染区域内的土壤挖出,清挖土短驳后原址堆放至修复区域;s2:将污染的土壤筛分,取出里面的建筑垃圾;s3:修复区内铺设一定厚度的污染土壤,在其顶部铺设加热管、抽提管、测温测压传感器组件;s4:加热、抽提等组件上方继续铺设污染土;s5:重复s3和s5的步骤,分层铺设污染土壤与组件,直至铺设至设定高度;s6:对土壤体单元外壁四周及顶部进行水泥硬化处理;s7:对土壤体外壁进行管路设备的安装和相关配套系统的搭建。
5.优选的,所述加热方式可采用燃油燃烧加热、燃气燃烧加热或电加热,具体需根据土壤污染特征、修复时间、加热目标温度、能源供应条件等综合考虑选取,加热目标温度的设定应满足设定温度下所有目标污染物在抽提单元作用下均可挥发去除,目标加热温度、加热时长的确定,应综合小试试验效果、修复工期、经济性、安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6.优选的,所述加热管和抽提管工作时有效作用范围一般可根据同类项目资料经验、土壤渗透性能和导热性能综合确定获得,根据土壤体单元尺寸、加热管和抽提管工作有效范围、排布方式、土壤污染状况、修复处理目标效果以及加热时长等信息可确定加热管、抽提管的数量及分布位置,加热管与抽提管数量比例一般在1:1-4:1之间,加热管分布可采用正三角形或正六边形等形式布置,抽提管可布设在加热管为顶点构成的正三角形或正六边形中心位置,或紧邻加热管与加热管伴生存在,加热管与抽提管应均布整个土壤体单元,
需采用水平式进行布设,管件沿堆体长宽方向水平平行间隔排列,间隔距离应能确保所有土壤均在加热管与抽提管有效工作范围内。
7.优选的,所述根据安装方法、工作温度、污染土壤特性等因素来决定加热管采用的直径、厚度和材质。
8.优选的,所述抽提管包括管路、抽提动力设备,其高度受限于堆体高度,抽提管一般为水平形式,可与加热管平行放置,抽提管由井口保护装置、井管、滤网构成,将井管的管壁开设小孔,井管外包裹金属滤网,周边填充滤料,井管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污染物材质,抽提单元应维持一定温度水平,土壤体外部设置表面阻隔使土壤体完全密闭。
9.优选的,所述根据修复区域的大小、污染物性质、土壤渗透性等,确定抽提速率及抽提所需的真空度,并选取合适的真空设备。
10.优选的,所述抽提管应避免污染气体外泄至大气造成二次污染,应对土壤体采取表面阻隔防渗措施,对其进行负压设计以确保抽提管运行时土壤体内部均处于负压状态,要确保抽提动力设备可连续稳定运行,保证抽提管路全密闭,防止污染气体外泄漏,表面阻隔应覆盖包含整个土壤体外部,阻隔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渗隔热性能,混凝土隔热层厚度一般在10-60厘米,表面阻隔后应确保堆体外部温度不高于60度。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通过抽提管路的密闭处理,可有效防止污染气体外泄,可有效避免污染气体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通过对土壤体采取表面阻隔防渗措施,可有效将堆体进行保温,防止污染物的渗透,也可避免周边施工人员靠近后高温烫伤,通过选取适配的加热管和抽提管保证了修复土壤时的安全性和减少了成本,修复工程时,也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了能源的浪费,通过适用于高温条件下的污染物抽提系统包括抽提管形式及布置方式,实现了热脱附条件下土壤污染物的快速移除与二次污染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3.本发明涉及一种堆体式热脱附技术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对污染区域的土壤进行放线测量,确定待修复的土壤边界,将受污染区域划出,将污染区域内的土壤挖出,清挖土短驳后原址堆放至修复区域。
14.s2:将污染的土壤筛分,取出里面的建筑垃圾。
15.s3:修复区内铺设一定厚度的污染土壤,在其顶部铺设加热管、抽提管、测温测压传感器组件,根据安装方法、工作温度、污染土壤特性等因素来决定加热管采用的直径、厚度和材质。
16.s4:加热、抽提等组件上方继续铺设污染土,抽提管包括管路、抽提动力设备,其高度受限于堆体高度,抽提管一般为水平形式,可与加热管平行放置,抽提管由井口保护装置、井管、滤网构成,将井管的管壁开设小孔,井管外包裹金属滤网,周边填充滤料,井管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污染物材质,抽提单元应维持一定温度水平,土壤体外部设置表面阻隔
使土壤体完全密闭。
17.s5:重复s3和s5的步骤,分层铺设污染土壤与组件,直至铺设至设定高度,抽提管应避免污染气体外泄至大气造成二次污染,应对土壤体采取表面阻隔防渗措施,对其进行负压设计以确保抽提管运行时土壤体内部均处于负压状态,要确保抽提动力设备可连续稳定运行,保证抽提管路全密闭,防止污染气体外泄漏,表面阻隔应覆盖包含整个土壤体外部,阻隔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渗隔热性能,混凝土隔热层厚度一般在10-60厘米,表面阻隔后应确保堆体外部温度不高于60度。
18.s6:对土壤体单元外壁四周及顶部进行水泥硬化处理。
19.s7:对土壤体外壁进行管路设备的安装和相关配套系统的搭建,加热方式可采用燃油燃烧加热、燃气燃烧加热或电加热,具体需根据土壤污染特征、修复时间、加热目标温度、能源供应条件等综合考虑选取,加热目标温度的设定应满足设定温度下所有目标污染物在抽提单元作用下均可挥发去除,目标加热温度、加热时长的确定,应综合小试试验效果、修复工期、经济性、安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加热管和抽提管工作时有效作用范围一般可根据同类项目资料经验、土壤渗透性能和导热性能综合确定获得,根据土壤体单元尺寸、加热管和抽提管工作有效范围、排布方式、土壤污染状况、修复处理目标效果以及加热时长等信息可确定加热管、抽提管的数量及分布位置,加热管与抽提管数量比例一般在1:1-4:1之间,加热管分布可采用正三角形或正六边形等形式布置,抽提管可布设在加热管为顶点构成的正三角形或正六边形中心位置,或紧邻加热管与加热管伴生存在,加热管与抽提管应均布整个土壤体单元,需采用水平式进行布设,管件沿堆体长宽方向水平平行间隔排列,间隔距离应能确保所有土壤均在加热管与抽提管有效工作范围内,根据修复区域的大小、污染物性质、土壤渗透性等,确定抽提速率及抽提所需的真空度,并选取合适的真空设备。
20.本发明通过抽提管路的密闭处理,可有效防止污染气体外泄,可有效避免污染气体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通过对土壤体采取表面阻隔防渗措施,可有效将堆体进行保温,防止污染物的渗透,也可避免周边施工人员靠近后高温烫伤,通过选取适配的加热管和抽提管保证了修复土壤时的安全性和减少了成本,修复工程时,也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了能源的浪费,通过适用于高温条件下的污染物抽提系统包括抽提管形式及布置方式,实现了热脱附条件下土壤污染物的快速移除与二次污染控制。
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