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284136发布日期:2021-12-31 21:5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及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含氰废水主要来源于选矿、有色金属冶炼、金属加工、炼焦、电镀、电子、化工、制革、仪表等工业生产。氰化物属于剧毒物质,严重威胁人、动物、水生生物的生命安全,破坏生态平衡。因此,亟待一种含氰废水处理方法出现。
3.中国专利cn207904106u公开了一种含氰废水处理系统,该方法采用次氯酸钠破氰预处理,然后采用a/o

mbr工艺,再利用生物处理法脱除氰化物。该方法需要在次氯酸钠破氰中需要加入大量药剂,加药量大,处理后废水增加含盐量增高,且预处理后即便是低浓度的含氰废水,细菌很难到达高的生物活性,生物法较易失活,运行不稳定。
4.中国专利cn106396205a公开了一种高浓度氰化物废水破氰除重金属的方法,包括高浓度氰化物废水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直流电电解,加入双氧水促进其反应速度,电解得到低浓度氰化物废水,再调节低浓度氰化物废水ph10~11,加入edta和催化剂反应,然后将反应得到的溶液加入双氧水进行深度破氰处理,最后将破氰彻底后的废水采用铁氧体法去除溶液中的重金属。该发明虽能处理游离态氰和络合态氰,但是加入的edta是一种十分稳定的有机物质,很难降解,极难生化处理。
5.目前传统的含氰废水处理大多数通过碱性氯化法,二氧化硫

空气法,臭氧氧化法,活性炭法,成本高,脱除效率有限,且产生二次污染,且产生的污染物多数不能重复利用,环保性很低。随着湿法冶金和重金属电镀的发展,含氰废水的处理量会越来越大,对传统的方法带来了一定的考验。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及其方法,实现对含氰废水的脱氰循环处理,降低了生物毒性,同时提高氰气脱除率,成本低,且安全可靠。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包括:含氰废水储存罐,所述含氰废水储存罐的输出口通过第一输送管道与电加热器的输入口连接,电加热器的输出口通过第二输送管道与脱氰模组的废液输入口连接,脱氰模组的废液输出口通过第三输送管道与含氰废水储存罐的输入口连接,碱液吸收罐的输出端通过第四输送管道与脱氰模组的碱液入口连接,脱氰模组的吸收液排出口通过氰气吸收管道与所述碱液吸收罐连接。
9.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及其方法,实现对含氰废水的脱氰循环处理,降低了生物毒性,同时提高了氰气脱除率,成本低,且安全可靠。
10.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输送管道上设有废水输送泵和第一保安过滤器,所
述含氰废水储存罐的输出口通过第一输送管道与所述废水输送泵连通,所述废水输送泵通过第一输送管道与第一保安过滤器连通,所述第一保安过滤器通过第一输送管道与电加热器的输入口连通。
11.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连接有第一压力开关,所述第一压力开关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电加热器开关控制器电连接,控制电加热器的打开或关闭。
12.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加热器上连接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电加热器开关控制器电连接,控制电加热器打开或关闭。
13.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碱液吸收罐的输入口通过第五输液管道与碱液罐的的输出口连通,所述第五输液管道上连接有加碱计量泵。
14.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碱液吸收罐上连接有ph探针,所述ph探针与加碱计量泵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加碱计量泵的打开或关闭。
15.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碱液吸收罐上连接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加碱计量泵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加碱计量泵的打开或关闭。
1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四输送管道上设有碱液循环泵和第二保安过滤器,所述碱液吸收罐的输出端通过第四输送管道与所述碱液循环泵连通,所述碱液循环泵通过第四输送管道与所述第二保安过滤器连通,所述第二保安过滤器通过第四输送管道与脱氰模组的碱液入口连通。
17.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s1含氰废水循环,将含氰废水储存罐中的含氰废水通过废水输送泵加压进入第一保安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含氰废水;启动电加热器将过滤后的含氰废水加热后输送至脱氰膜组中,加热后的含氰废水经过膜脱氰膜组脱出氰气后输送返回至含氰废水储存罐中;
19.s2含氰废水中的氰气吸收,当含氰废水循环后,碱液吸收罐中的碱液调节ph值后进入脱氰膜组中,调节ph值后的碱液对通过脱氰膜组脱出的氰气进行吸收后得到吸收氰气的碱液,将吸收氰气的碱液输送返回至碱液吸收罐中进行储存;
20.循环步骤s1和s2,直到含氰废水储存罐中的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将其排出。
21.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加热器的加热温度为38~42℃,调节ph值后的碱液的ph值为11~12。
22.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及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及其方法,通过采用脱氰膜组对含氰废水进行脱氰处理,不仅能够高效快速脱除含氰废水中的氰气,而且能够回收大量氰化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了成本;
24.2)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及其方法,通过电加热器对含氰废水进行加热,能够有效提高含氰废水的氰气脱除率,从而大大减少含氰废水中的含氰量,大幅减少氰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25.3)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及其方法,通过在电加热器部分加装液位计和压力开关,有效防止电加热器干烧的情况,降低了生产中的风险;
26.4)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及其方法,通过ph探针与加
碱计量泵相互配合,调节碱液吸收罐中的ph值,精确方便,同时自动化控制加碱计量泵的打开或关闭,提高了ph值的调节效率,减少了频繁的人工作业。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的结构图;
28.其中:1

含氰废水储存罐;2

第一输送管道;3

电加热器;4

第二输送管道;5

脱氰模组;6

第三输送管道;7

碱液吸收罐;8

第四输送管道;9

氰气吸收管道;10

废水输送泵;11

第一保安过滤器;12

第一压力开关;13

液位计;14

第五输液管道;15

加碱计量泵;16

ph探针;17

液位传感器;18

碱液罐;19

碱液循环泵;20

第二保安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30.可以理解,本发明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31.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包括:含氰废水储存罐1,所述含氰废水储存罐1的输出口通过第一输送管道2与所述废水输送泵10连通,所述废水输送泵10通过第一输送管道2与第一保安过滤器11连通,所述第一保安过滤器11通过第一输送管道2与电加热器3的输入口连通,所述电加热器3上连接有液位计13,所述液位计13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电加热器开关控制器电连接,控制电加热器3的打开或关闭,电加热器3的输出口通过第二输送管道4与脱氰模组5的废液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道4连接有第一压力开关12,所述第一压力开关12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电加热器开关控制器电连接,控制电加热器3的打开或关闭,脱氰模组5的废液输出口通过第三输送管道6与含氰废水储存罐1的输入口连接;碱液罐18的输出口通过第五输液管道14与碱液吸收罐7的输入口连通,所述第五输液管道14上连接有加碱计量泵15,所述碱液吸收罐7上连接有ph探针16,所述ph探针16与加碱计量泵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加碱计量泵15的打开或关闭,所述碱液吸收罐7上连接有液位传感器17,所述液位传感器17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加碱计量泵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加碱计量泵15的打开或关闭,所述碱液吸收罐7的输出端通过第四输送管道8与所述碱液循环泵19连通,所述碱液循环泵19通过第四输送管道8与所述第二保安过滤器20连通,所述第二保安过滤器20通过第四输送管道8与脱氰模组5的碱液入口连通,脱氰模组5的吸收液排出口通过氰气吸收管道9与所述碱液吸收罐7连接。
32.脱氰膜组5内设有膜系统,首先将含氰废水储存罐1中的含氰废水通过废水输送泵10加压进入第一保安过滤器11中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含氰废水,随后启动电加热器3对过滤后的含氰废水加热后通入脱氰膜组5内的膜系统外部,膜系统表面具有30

80nm的可选择性透气微孔,可选择性透气微孔能够允许含氰废水中的氰气气体以分子形式通过进入膜系统的内部,但是由于废水存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膜系统外部的废水不能通过膜系统表面的微孔,之后膜系统外部的废水含氰废水循环返回含氰废水储存罐1中,当含氰废水开始循环返回后,通过加碱计量泵15将碱液罐18中高浓度碱液(1mo l/l左右)输送至碱液吸收罐7中进行ph调节(ph可进行自动调节或人工调节),调节ph值达到要求(ph值为11~12)后,将调节ph后的碱液通过碱液循环泵19通入第二保安过滤器20中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
碱液,将过滤后的碱液通入膜系统内部,对脱氰膜组5中通过膜系统脱出的氰气进行吸收后得到吸收氰气后的碱液,将吸收氰气后的碱液输送返回碱液吸收罐7中进行储存。循环上述步骤,直到含氰废水储存罐1中的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将其排出,而碱液吸收罐7中收集到的氰化物经过后续处理后继续返厂使用。
33.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在运行过程中,电加热器3的加热温度范围为38~42℃,如果加热温度过高会降低脱氰膜组5寿命,过低则会降低脱除含氰废水中氰气的效率;为了避免电加热器3干烧而损坏,第二输送管道4连接有第一压力开关12,所述第一压力开关12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电加热器开关控制器电连接,控制电加热器3的打开或关闭,当含氰废水流过第二输送管道4时,第一压力开关12检测到第二输送管道4内有压力信号时,并对处理器发送第二输送管道4内有压力信号,所述处理器检测到信号,处理信号,传输第二输送管道4内有压力数据至电加热器开关控制器,电加热器开关控制器控制打开电加热器3进行加热;或为了避免电加热器3干烧而损坏,在所述电加热器3上连接有液位计13,所述液位计13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电加热器开关控制器电连接,控制电加热器3打开或关闭,当含氰废水通入电加热器3内时,液位计13检测到电加热器3内有含氰废水的信号时,并对处理器发送电加热器3内有含氰废水的信号,所述处理器检测到信号,处理信号,传输电加热器3内有含氰废水的信号数据至电加热器开关控制器,电加热器开关控制器控制打开电加热器3进行加热。
34.所述碱液吸收罐7上连接有ph探针16,所述ph探针16与加碱计量泵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加碱计量泵15的打开或关闭,碱液吸收罐7的中碱液的ph能够通过ph探针16反馈电信号给加碱计量泵控制器,当ph探针16反馈碱液吸收罐的中碱液的ph值小于11的电信号给加碱计量泵控制器,碱计量泵控制器控制打开加碱计量泵15进行加碱调节,当ph探针16反馈碱液吸收罐7的中碱液的ph值达到11~12的电信号给加碱计量泵控制器,加碱计量泵控制器控制关闭加碱计量泵15。
35.所述碱液吸收罐7上连接有液位传感器17,所述液位传感器17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加碱计量泵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加碱计量泵的打开或关闭,预设碱液吸收罐7中的碱液液位阈值,当碱液吸收罐7中的碱液液位超过碱液液位阈值时,液位传感器17检测到碱液吸收罐7中的碱液液位超过碱液液位阈值的信号时,并对处理器发送碱液吸收罐中的碱液液位超过碱液液位阈值的信号,所述处理器检测到信号,处理信号,传输碱液吸收罐7中的碱液液位超过碱液液位阈值的数据至加碱计量泵控制器,加碱计量泵控制器控制关闭加碱计量泵15以防止碱液吸收罐7中的碱液液位过高,给生产带来风险。
36.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7.s1含氰废水循环,将含氰废水储存罐1中的含氰废水通过废水输送泵10加压进入第一保安过滤器11中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含氰废水;启动电加热器3将过滤后的含氰废水加热后输送至脱氰膜组5中,加热后的含氰废水经过脱氰膜组5脱出氰气后输送返回至含氰废水储存罐1中;
38.s2含氰废水中的氰气吸收,当含氰废水循环后,碱液吸收罐7中的碱液调节ph值后进入脱氰膜组5中,调节ph值后的碱液对通过脱氰膜组5脱出的氰气进行吸收后得到吸收氰气的碱液,将吸收氰气的碱液输送返回至碱液吸收罐7中进行储存;
39.循环步骤s1和s2,直到含氰废水储存罐1中的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将其排出。
40.其中,电加热器的加热温度为38~42℃,调节ph值后的碱液的ph值为11~12。
41.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及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2.1)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及其方法,通过采用脱氰膜组对含氰废水进行脱氰处理,不仅能够高效快速脱除含氰废水中的氰气,而且能够回收大量氰化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了成本;
43.2)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及其方法,通过电加热器对含氰废水进行加热,能够有效提高含氰废水的氰气脱除率,从而大大减少含氰废水中的含氰量,大幅减少氰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44.3)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及其方法,通过在电加热器部分加装液位计和压力开关,有效防止电加热器干烧的情况,降低了生产中的风险;
45.4)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脱氰膜组处理含氰废水的结构及其方法,通过ph探针与加碱计量泵相互配合,调节碱液吸收罐中的ph值,精确方便,同时自动化控制加碱计量泵的打开或关闭,提高了ph值的调节效率,减少了频繁的人工作业。
46.可以理解,本发明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