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板结构及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98171发布日期:2022-04-06 16:1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水路板结构及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净水器走线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路板结构及净水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饮用水和厨房用水的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净水器也变得越来越普及。净水器是一种按对水的使用要求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净水器的功能就是过滤水中的漂浮物、重金属、细菌、病毒、余氯、泥沙、铁锈、微生物等都去除掉,从而实现高精度过滤。
3.由于净水器内部有进水电磁阀、废水电磁阀、稳压泵、及高压开关等各种电气元件,且均需要配线才能与控制主板连接,故机身内合理的走线变得尤为重要。
4.杂乱的走线会造成配线从主板上下方穿过产生与主板的端子接触等风险,不仅会影响电气安规,而且会降低装配效率。
5.申请内容
6.基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净水器走线杂乱造成影响净水器的电气安规及装配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水路板结构及净水器,该水路板结构及净水器具有走线整齐装配效率高的技术效果。
7.一种水路板结构,包括:
8.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及连接于顶面和所述底面之间的侧面,所述主框架内装配有所述净水装置且所述净水装置具有配线的一端设于所述顶面上,所述底面上设有贯穿开设的穿设孔;
9.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顶面上;
10.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侧面上;
11.其中,每一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每一所述第二限位部均能够连通形成一条走线路径,且每条走线路径均与所述穿设孔连接。
12.如此,避免了机身内配线的杂乱现象,净水装置所自带的配线能够沿任意一条走线路径走线且被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同时限位,并且沿着走线路径从顶面延伸到侧面后从底面上开设的穿设孔穿出主框架,保证配线直接沿着设定的走线路径进行走线而不会经过其他位置,避免配线杂乱容易和其他电性原件接触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使得走线规律合理化,在涉及配线拆装时能够方便快捷,提高装配效率。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在所述顶面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在所述侧面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穿设孔设于底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均设于所述顶面在第二方向上靠近所述侧面的一端,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路板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限位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限位部设于所述顶面且位于所述顶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侧面的一端;
16.其中,所述每一第三限位部、每一所述第一限位部、每一所述第二限位部均能够连通形成一条所述走线路径。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两个第一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界定形成第一限位槽及与所述第一限位槽连通的开口;
18.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允许所述配线穿过所述开口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块;
20.每个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侧面界定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顶面指向所述底面的方向即为所述第三方向。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路板结构还包括抵接件,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的每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抵接件;
22.且,每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所述配线均抵接于所述抵接件的一侧。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设孔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穿设孔用于将所述走线路径内的配线分流穿出所述底面。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路板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对接孔,且每一所述对接孔、每一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每一所述第二限位部均连通形成一条所述走线路径。
2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净水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水路板结构。
26.上述水路板结构,具体包括主框架、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主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及形成于顶面和底面之间的侧面,主框架内装配有净水装置且净水装置具有配线的一端设于顶面上,底面12上设有贯穿开设的穿设孔。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设于顶面上,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设于侧面上。其中,每一第一限位部和每一第二限位部均能够连通形成一条走线路径,且每条走线路径均与穿设孔连接。如此,避免了机身内配线的杂乱现象,净水装置所自带的配线能够沿任意一条走线路径走线且被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同时限位,并且沿着走线路径从顶面延伸到侧面后从底面上开设的穿设孔穿出主框架,保证配线直接沿着设定的走线路径进行走线而不会经过其他位置,避免配线杂乱容易和其他电性原件接触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使得走线规律合理化,在涉及配线拆装时能够方便快捷,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提供的水路板结构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1中提供的水路板结构搭载有配线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图1中提供的水路板结构的第三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00、水路板结构;10、主框架;11、顶面;12、底面;121、穿设孔;a:第一穿设孔;b:第二穿设孔;c:第三穿设孔;13、侧面;20、第一限位部;21、第一限位块;22、第一限位槽;23、开口;30、第二限位部;31、第二限位块;32、第二限位槽;40、第三限位部;50、抵接件;60、对接孔;200、控制主板;300、净水装置;310、配线。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8.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路板结构100,一般应用于净水器中,净水器一般包括水路板结构100、滤芯及相应的水管路,水路板结构100是水路导通枢纽,会有很多的净水装置300如废水电磁阀、进水电磁阀、滤芯、高压开关等结构装配于水路板结构100上。
39.具体地,水路板结构100包括主框架10、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20和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30,主框架10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11和底面12及形成于顶面11和底面12之间的侧面13,主框架10内装配有净水装置300且净水装置300具有配线310的一端设于顶面11上,底面12上设有贯穿开设的穿设孔121。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20设于顶面11上,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30设于侧面13上。其中,每一第一限位部20和每一第二限位部30均能够连通形成一条走线路径,且每条走线路径均与穿设孔121连接。如此,避免了机身内配线310的杂乱现象,净
水装置300所自带的配线310能够沿任意一条走线路径走线且被第一限位部20和第二限位部30同时限位,并且沿着走线路径从顶面11延伸到侧面13后从底面12上开设的穿设孔121穿出主框架10,保证配线310直接沿着设定的走线路径进行走线而不会经过其他位置,避免配线310杂乱容易和其他电性原件接触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使得走线规律合理化,在涉及配线310拆装时能够方便快捷,提高装配效率。
40.具体地,当第一限位部20和第二限位部30均包括一个时,则只形成一条走线路径,装配在水路板结构100上的净水装置300所自带的配线310,沿着第一限位部20和第二限位部30形成的走线路径规范的走线,在装配时,只需沿着配线310的延伸方向将其限位装配于第一限位部20和第二限位部30内,从而对其进行规范装配,一致性强且装配效率得到了提高。
41.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限位部20包括两个,第二限位部30包括两个时,正常状况下会形成四条走线路径。在实际装配中,多根配线31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就近的第一限位部20穿过后,再选择就近的第二限位部30穿过,从而形成两条互不重叠的走线路径。避免拉伸配线310,且不同位置的配线310都能够寻找到合适的走线路径,进而规范走线。
42.可以理解地,本技术并不限定第一限位部20和第二限位部30的具体数量,在实际设置中,可根据配线310的排布情况和多少进行适应性的设置。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一限位部20包括两个第一限位块21,两个第一限位块21界定形成第一限位槽22及与第一限位槽22连通的开口23。每个第一限位部20允许配线310穿过开口23限位于第一限位槽22内。从而在涉及配线310拆装时,将配线310通过开口23限位于第一限位槽22内或者将第一限位槽22内的配线310通过开口23取出,从而方便快捷,提高了装配效率。
4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20在顶面11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30在侧面13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穿设孔121设于底面12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如此,将装配在水路板结构100上的净水装置300所自带的配线310沿第一方向进行划分。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顶面11上存在的所有配线310沿第一方向分为三束,每一束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限位部20,在将被第一限位部20限位后的三束配线310穿过一个或依次就近穿过多个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限位部30,从而最终由底面12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穿设孔121穿过底面12,从而保证走线的规范化且使得走线整齐且路径简单,不会在主框架10内大范围盘绕。
45.具体地,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20均设于顶面11在第二方向上靠近侧面13的一端,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如此,顶面11上存在的所有配线310能够从靠近侧面13的一端被第一限位部20引导到靠近侧面13的方向进行走线。从而使得走线路径更加的简单。
46.可以理解地,在常规的净水器设备中,水路板结构100的主框架10一般为长方体状,则底面12和顶面11之间至少围设形成四个侧面13,在实际操作中,可任选其中一个侧面13设置第二限位部30即可。从而使得配线310只从一个侧面13经过,而不影响其他侧面13的结构装配。
47.进一步地,当将所有的第一限位部20均设置在顶面11在第二方向上靠近侧面13的一端,则顶面11上远离侧面13的一端的配线310需要横跨整个顶面11进行走线。如此,当配线310较多时,配线310容易产生浮高从而造成走线凌乱。
48.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水路板结构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限位部40,至少一个第三限位部40设于顶面11且位于顶面11在第二方向上远离侧面13的一端。其中,每一第三限位部40、每一第一限位部20、每一第二限位部30均能够连通形成一条走线路径。如此,靠近侧面13的配线310直接从第一限位部20穿出,而远离侧面13的配线310从第三限位部40穿过之后整齐的在顶面11走线之后再穿过第一限位部20,从而保证顶面11的走线整齐,避免顶面11的配线310浮高的现象发生。
49.具体地,第三限位部40可以根据顶面11的实际布置情况进行设置,可以设置成与第一限位部20相似的具有开口结构和限位槽的结构,也可设置成其他结构,从而将配线310限位于第三限位部40内部。
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实际工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需要和顶面11上的配线310对接的情况,而配线310的对接会存在对接端子,对接端子放置在顶面11上不美观且容易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51.为了解决此问题,水路板结构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对接孔60,且每一对接孔60、每一第一限位部20和每一第二限位部30均连通形成一条走线路径。如此,若配线310存在对接端子,可以在对接孔60中实现对接,对接端子被放置在对接孔60中被保护且使得被配接后的配线310沿着对接孔60的出孔方向进行走线,同样也能够保证对接端子连接的稳定性,避免配线310在对接之后直接拐弯从而对对接端子造成影响。
52.具体地,对接孔60可以呈“l”型延伸设置,或者呈直线型设置形成隧道状结构,从而引导配线310进行对接。
5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二限位部30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块31。每个第二限位块31与侧面13界定形成第二限位槽32,顶面11指向底面12的方向即为第三方向。如此,位于第一限位部20的第一限位槽22内的配线310在穿过第二限位部30后沿第二方向延伸走线之后延伸至靠近底面12的一侧从而从穿设孔121穿出。
54.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第二限位块31与第二限位块31之间的配线310浮高,水路板结构100还包括抵接件50,每个第二限位部30包括的每两个第二限位块31之间均设有至少一个抵接件50。每两个第二限位块31之间的配线310均抵接于抵接件50的一侧。从而抵接件50对两个第二限位块31之间的配线310进行限位,避免配线310产生浮高导致侧面13上走线混乱的情况。
5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穿设孔121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穿设孔121用于将走线路径内的配线310分流穿出底面12。当配线310较多时实现走线的分流,避免因配线310太多造成安装困难。且同时,配线310从穿设孔121穿出后会与其他结构实现对接,根据安装距离设置多个不同位置的穿设孔121,使得多根配线310能够从最近的穿设孔121抵达自己的对接位置,避免配线310从底面12穿出之后位置不合适从而还需要进行长距离穿线的操作,从而避免配线310杂乱容易和其他电性原件接触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使得走线规律合理化。
5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参阅上述实施例及图4,提供一种净水器,包括控制主板20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水路板结构100,控制主板200设于底面12背离净水装置300的一端,多条走线路径通过穿设孔121与控制主板200连通。如此,走线路径内的配线310穿过穿设孔121插接于位于底面12背离净水装置300的一端的主板上实现接线,从而对净水装置300实现电性控制。如此,使得走线整齐,避免配线310从主板上下方穿过产生与主板的端
子接触等安全风险。
57.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穿设孔121包括第一穿设孔a、第二穿设孔b和第三穿设孔c,第一穿设孔a、第二穿设孔b和第三穿设孔c可以围绕控制主板200的四周设置,以便于从穿设孔121穿出的配线310与主板进行插接。避免配线310从主板上方经过后再进行插接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5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