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残渣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75462发布日期:2021-09-08 02:4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残渣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工程残渣收集器。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
3.建筑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降低土壤和空气质量,污染水体和占用空间等等危害,因此,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也成了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中之重,需采用残渣收集器对建筑垃圾进行收集,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建筑工程残渣收集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处理效果差,使用时十分繁琐不方便,降低了垃圾处理效率,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残渣收集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建筑工程残渣收集器存在的处理效果差,使用时十分繁琐不方便,降低了垃圾处理效率,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工程残渣收集器,包括粉碎箱,所述粉碎箱上表面连接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方设有上料组件,所述粉碎箱内且位于进料口下方连接有粉碎组件,所述粉碎组件连接有通过轴承座与粉碎箱内壁固定连接的运料绞龙,所述运料绞龙下方设有与粉碎箱内壁固定连接的隔板,所述隔板右侧设有通孔,所述隔板下方设有倾斜的分类层,所述分类层两端与粉碎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类层下方若干个集料斗,所述集料斗连接有贯穿粉碎箱底部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连接有阀门。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碎箱底面四角固定连接有固定腿,所述固定腿底端连接有脚垫。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类层由若干个滤网连接而成,且滤网的网孔大小不同,所述滤网网孔由上往下依次增大。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位于进料口上方且倾斜安装的上料筒,所述上料筒下端外侧设有入料口,所述上料筒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有位于上料筒内的上料绞龙,所述上料筒上下两端外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共同固定连接有加强杆。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碎组件包括设置于粉碎箱上表面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下方延伸至粉碎箱内且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远离第一皮带轮一端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与粉碎箱内腔顶部固定连接的支撑
轴,所述第二皮带轮表面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第二皮带轮一端铰接有活动粉碎齿,所述活动粉碎齿上端通过固定座铰接有与粉碎箱内腔顶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柱,所述活动粉碎齿侧面设有与粉碎箱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粉碎齿,所述活动粉碎齿和固定粉碎齿位于进料口正下方且锯齿块相向设置,所述转轴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有与运料绞龙固定连接的第二锥齿轮。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工程残渣收集器存在的处理效果差,使用时十分繁琐不方便,降低了垃圾处理效率,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建筑垃圾进行粉碎且进行分类回收,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建筑工程残渣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中粉碎箱的内部剖视图。
14.图中:1、上料筒;2、入料口;3、第一驱动电机;4、上料绞龙;5、支撑架;6、加强杆;7、进料口;8、粉碎箱;9、固定腿;10、脚垫;11、第二驱动电机;12、转轴;13、第一锥齿轮;14、第一皮带轮;15、皮带;16、第二皮带轮;17、支撑轴;18、连杆;19、活动粉碎齿;20、固定柱;21、固定粉碎齿;22、运料绞龙;23、第二锥齿轮;24、隔板;25、通孔;26、分类层;27、集料斗;28、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17.实施例1
18.请参阅图1

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建筑工程残渣收集器,包括粉碎箱8,所述粉碎箱8上表面连接有进料口7,所述进料口7上方设有上料组件,所述粉碎箱8内且位于进料口7下方连接有粉碎组件,所述粉碎组件连接有通过轴承座与粉碎箱8内壁固定连接的运料绞龙22,所述运料绞龙22下方设有与粉碎箱8内壁固定连接的隔板24,所述隔板24右侧设有通孔25,所述隔板24下方设有倾斜的分类层26,所述分类层26两端与粉碎箱8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类层26下方若干个集料斗27,所述集料斗27连接有贯穿粉碎箱8底部的出料管28,所述出料管28上连接有阀门。
1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上料组件对建筑垃圾进行上料,垃圾从进料口7进入粉碎箱8内,粉碎组件对其进行粉碎,粉碎建筑垃圾同时带动运料绞龙22对粉碎后的建筑垃圾进行运输,建筑垃圾从隔板24中通孔25下落,通过分类层26对建筑垃圾进行筛分,建筑垃圾进入不同的集料斗27内,打开出料管28上阀门,建筑垃圾从出料管28进行排出,从而达到了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目的,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利于推广,设置分类层26为倾斜安装,起到了导向作用,便于
建筑垃圾沿着分类层26进行下落,对其进行更好地筛分。
20.实施例2
21.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粉碎箱8底面四角固定连接有固定腿9,所述固定腿9底端连接有脚垫10。
2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设置固定腿9,对粉碎箱8进行固定、支撑,设置脚垫10,增大了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粉碎箱8的稳定性,使得粉碎箱8更加稳固牢靠。
23.实施例3
24.请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分类层26由若干个滤网连接而成,且滤网的网孔大小不同,所述滤网网孔由上往下依次增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不同的滤网对粉碎后的建筑垃圾进行筛分,设置不同滤网的网孔由上往下依次增大,因分类层26为倾斜安装,避免体积较大的建筑垃圾混入体积较小的建筑垃圾内,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从而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费时费力。
26.实施例4
27.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位于进料口7上方且倾斜安装的上料筒1,所述上料筒1下端外侧设有入料口2,所述上料筒1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连接有位于上料筒1内的上料绞龙4,所述上料筒1上下两端外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两个所述支撑架5共同固定连接有加强杆6。
2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向入料口2中倒入建筑垃圾,通过第一驱动电机3驱动上料绞龙4转动,对建筑垃圾进行输送,将建筑垃圾从上料筒1送入进料口7内,设置支撑架5,对上料筒1进行固定、支撑,设置加强杆6,对支撑架5进行加固。
29.实施例5
30.请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粉碎组件包括设置于粉碎箱8上表面的第二驱动电机11,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1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下方延伸至粉碎箱8内且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4,所述第一皮带轮14连接有皮带15,所述皮带15远离第一皮带轮14一端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6,所述第二皮带轮16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与粉碎箱8内腔顶部固定连接的支撑轴17,所述第二皮带轮16表面铰接有连杆18,所述连杆18远离第二皮带轮16一端铰接有活动粉碎齿19,所述活动粉碎齿19上端通过固定座铰接有与粉碎箱8内腔顶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柱20,所述活动粉碎齿19侧面设有与粉碎箱8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粉碎齿21,所述活动粉碎齿19和固定粉碎齿21位于进料口7正下方且锯齿块相向设置,所述转轴12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3,所述第一锥齿轮13啮合有与运料绞龙22固定连接的第二锥齿轮23。
3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电机11驱动转轴12、第一锥齿轮13和第一皮带轮14转动,第一皮带轮14通过皮带15带动第二皮带轮16转动,支撑轴17对第二皮带轮16进行固定、支撑,第二皮带轮16通过连杆18带动活动粉碎齿19绕固定柱20进行往复转动,活动粉碎齿19和固定粉碎齿21对进行粉碎,第一锥齿轮13与第二锥齿轮23啮合,带动运料绞龙22运料绞龙22对粉碎后的建筑垃圾进行运输。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向入料口2中倒入建筑垃圾,通过第一驱动电机3驱动上料绞龙4转动,对建筑垃圾进行输送,将建筑垃圾从上料筒1送入进料口7内,垃圾从进料口7进入粉碎箱8内,第二驱动电机11驱动转轴12、第一锥齿轮13和第一皮带轮14转动,第一
皮带轮14通过皮带15带动第二皮带轮16转动,支撑轴17对第二皮带轮16进行固定、支撑,第二皮带轮16通过连杆18带动活动粉碎齿19绕固定柱20进行往复转动,活动粉碎齿19和固定粉碎齿21对进行粉碎,第一锥齿轮13与第二锥齿轮23啮合,带动运料绞龙22运料绞龙22对粉碎后的建筑垃圾进行运输,建筑垃圾从隔板24中通孔25下落,通过分类层26对建筑垃圾进行筛分,建筑垃圾进入不同的集料斗27内,打开出料管28上阀门,建筑垃圾从出料管28进行排出,从而达到了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目的,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利于推广。
33.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