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钢构件的智能化除锈设备。
背景技术:2.目前,一般用钢材制成的工件,倘若长时间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下,钢材的外表面容易生锈,而生锈的工件一般无法直接投入使用,此时就需要操作人员利用除锈装置来对其进行去锈处理,然而现有的除锈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除锈效率低,而且除锈的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工件的使用,并且在除锈的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废气,这些废气不仅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对周围的空气造成污染。
3.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专利号:cn201920368154.4)提出了一种钢结构加工用除锈装置,该装置是通过电机带动运动块左右移动,继而带动除锈辊在钢构件表面左右移动从而实现除锈功能,以及通过抽气系统配合活性炭吸附网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然,由于除锈辊仅能在x轴上横向移动而无法在y轴上横向移动,故此,针对一些宽度较大的钢构件势必会有部分区域无法被除锈作业,需要二次甚至三次将钢构件未除锈部分送到除锈辊下面,这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4.有鉴于此,本技术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钢构件除锈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更换除锈辊而采用多次重复加工而导致加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智能化钢构件除锈系统,包括机架、料台、除锈辊、与除锈辊固定连接的支承组件和带动支承组件左右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料台固定在机架内,料台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除锈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轴和带动转轴转动的电机组件,所述转轴的壁面设有外螺纹,所述支承组件包括支架和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贯穿设有能与转轴外螺纹适配的螺纹孔,所述滑动件通过螺纹孔套装于转轴;所述除锈辊可转动的固定在支架底部,所述支架与滑动件可拆卸连接。
8.具体的,所述支架与滑动件的可拆卸连接为燕尾榫连接。
9.更具体的,所述燕尾榫连接包括能够相互适配的第一燕尾榫槽和燕尾榫扣件,所述第一燕尾榫槽和燕尾榫扣件其中之一设于滑动件,另一设于支架,使得支架和滑动件可拆卸连接。
10.更具体的,所述第一燕尾榫槽设于滑动件底部,所述第一燕尾榫槽内可拆卸设置有防脱件。
11.更具体的,所述防脱件设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第一燕尾榫槽的槽壁适配,使得限位面与第一燕尾榫槽壁拼接形成第二燕尾榫槽。
12.更具体的,所述防脱件设有固定面,所述固定面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滑动件对应
第一螺纹孔的位置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防脱件与滑动件通过螺栓旋入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固定连接。
13.具体的,所述支架与滑动件的可拆卸连接为卡扣连接。
14.更具体的,所述滑动件设有卡槽,所述卡扣连接包括能够相互配合的卡件和防脱槽,所述卡件和防脱槽其中之一设于卡槽内,另一设于支架,使得通过卡件与防脱槽的扣合实现滑动件与支架的可拆卸连接。
15.更具体的,所述卡件设有若干个,相邻卡件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防脱槽设有若干滑槽,相邻滑槽的间距等于或大于卡件的长度。
16.优选地,所述第一燕尾榫槽或/和卡槽的槽底设有橡胶层。
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钢构件除锈系统,通过滑动件与支架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钢构件来选择合适的支架及其除锈辊,以实现一次加工即可完成对整个钢构件顶面及底面的除锈加工,避免了现有技术需要多次重复加工所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装配以及拆卸都是可以上方或者下方实现,无论是多长的除锈辊,都不需要除锈系统占用较大的空间,极大降低了成本。
19.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支承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支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支承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支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5中a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27.实施例1
28.如图1-3所示的一种智能化钢构件除锈系统,包括机架1、料台2、除锈辊3、与除锈辊3固定连接的支承组件4和带动支承组件4左右移动的驱动组件5;所述料台2固定在机架1内,料台2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除锈辊3;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转轴50和带动转轴50转动的电机组件,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是在转轴50的端部设有传动件51,该传动件51可以是齿轮也可以是皮带轮,电机组件与传动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直接传动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变速结构传动连接,由此实现电机带动转轴转动;所述转轴50的壁面设有外螺纹,所述支承组件4包括支架41和滑动件40,所述滑动件40贯穿设有能与转轴50外螺纹适配的螺纹孔400,所述滑动
件50通过螺纹孔400套装于转轴50,由此随着转轴50的转动能够带动滑动件40发生横向位移;所述除锈辊3可转动的固定在支架41底部,所述支架41与滑动件40可拆卸连接。
29.具体的,所述支架41与滑动件40的可拆卸连接为燕尾榫连接;采用燕尾榫结构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支架从滑动件的上方或下方进行安装或拆卸,相比从侧面安装或拆卸的方式,不用要求除锈系统的侧面留有空间,无论长度多长的除锈辊及其支架,都能直接从上方或下方进行安装,不仅安装难度低,稳定性好,且能够极大的降低除锈系统的占地面积,降低生产成本。
30.更具体的,所述燕尾榫6连接包括能够相互适配的第一燕尾榫槽60和燕尾榫扣件61,所述第一燕尾榫槽60和燕尾榫扣件61其中之一设于滑动件40,另一设于支架41,使得支架41和滑动件40可拆卸连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燕尾榫槽60是设于滑动件40上,燕尾榫扣件61是设于支架41上;通过这样的设置,利用第一燕尾榫槽和燕尾榫扣件的配合就能够简单的将滑动件与支架固定连接,降低安装和拆卸难度。
31.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燕尾榫槽60与滑动件40一体成型,所述燕尾榫扣件61与支架41一体成型;通过这样的设置,即使是多套支架,也不需要过多的开模,降低生产成本。
32.更具体的,所述第一燕尾榫槽60设于滑动件40底部,所述第一燕尾榫槽60内可拆卸设置有防脱件62;通过这样的设置,安装时利用第一燕尾榫槽能够将支架一定程度上定位在滑动件内,再利用防脱件固定在滑动件上,能够能为稳固的将支架固定在滑动件内,防止其晃动。
33.更具体的,所述防脱件62设有限位面620,所述限位面620与第一燕尾榫槽60的槽壁适配,使得限位面620与第一燕尾榫60槽壁拼接形成第二燕尾榫槽63;由此,第二燕尾榫槽具有更大的限位面积,能够更为稳定的限制支架脱出。
34.更具体的,所述防脱件62设有固定面621,所述固定面621设有第一螺纹孔622,所述滑动件40对应第一螺纹孔622的位置设有第二螺纹孔623,所述防脱件62与滑动件40通过螺栓63旋入第一螺纹孔622和第二螺纹孔623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防止防脱件脱离于滑动件,同时也能便于安装。
35.优选地,所述第一燕尾榫槽60的槽底设有橡胶层42;通过这样的设置,利用橡胶层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性。
36.实施例2
3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架41’与滑动件40’的可拆卸连接还可以采用另一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38.具体的,如图4-6所示,所述支架41’与滑动件40’的可拆卸连接为卡扣7连接。
39.更具体的,所述滑动件40’设有卡槽70,所述卡扣7连接包括能够相互配合的卡件71和防脱槽72,所述卡件71和防脱槽72其中之一设于卡槽70内,另一设于支架41’,使得通过卡件71与防脱槽72的扣合实现滑动件与支架的可拆卸连接。
40.更具体的,所述卡件71设于支架41’上,所述防脱槽72设于卡槽70内,支架41’插入卡槽70内,利用卡件与防脱槽配合,即可防止支架脱离滑动件。
41.更具体的,所述卡件71设有若干个,相邻卡件7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防脱槽72设有若干滑槽73,相邻滑槽73的间距等于或大于卡件71的长度,使得卡件71能够从滑槽73滑出防脱槽72;通过这样的设置,在需要拆装时仅需要将支架向侧方移动一定距离,使卡件脱离
防脱槽而与滑槽相对应,即可将支架拆下滑动件。
42.优选地,所述卡槽70的槽底设有橡胶层72’;通过这样的设置,利用橡胶层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性。
43.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需要先将两个防脱块贴住支架的燕尾榫扣件的底部,再连同三者一起送入燕尾榫槽内,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燕尾榫槽的主要作用为在安装时为支架提供一定的悬挂力,以降低安装难度,故此该沟槽的大小以及材质优选采用弹性材料或者具有抗弯能力较低的材料,以确保安装时能够克服两个第一燕尾槽槽壁的强度强制支架插入或脱离。
44.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