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糖末端排放中水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28722发布日期:2021-11-29 15:4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制糖末端排放中水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制糖末端排放中水回收利用装置,属于制糖污水回收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传统甘蔗制糖过程中需要大量用水导致排出大量污水,如果处理达标的废水不加以循环利用,采用直供水则每吨甘蔗消耗干净水达30~40m3,对处理后的水进行循环使用则能成倍降低耗水和排水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制糖末端排放中水回收利用装置。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糖末端排放中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清水收集池、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第四排水管,污水处理池与清水收集池管路连通;清水收集池的顶部两端面上分别设置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第一排水管连通设置于地面的总排口与清水收集池;第二排水管连通设置于地面的循环水沟于清水收集池;
5.第三排水管设置于清水收集池中部侧壁上并连通清水收集池和脱泥机进水口;
6.第四排水管的第一端设置于清水收集池底部侧壁上,第四排水管的第二端分别连通清水收集池与消防管道、绿化用水管道、生活中水管道、二类水输送管、除尘用水输送管。
7.优选的,污水处理池包括:厌氧处理池、曝气处理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厌氧处理池设置于曝气处理池一侧,厌氧处理池底部侧壁与曝气处理池底部侧壁相连通;曝气处理池设置于第一沉淀池的一侧边,曝气处理池的顶部侧壁与第一沉淀池的顶部侧壁相连通;
8.第一沉淀池设置于第二沉淀池的一侧边,第一沉淀池的顶部侧壁与第二沉淀池的顶部侧壁相连通;第二沉淀池的顶部侧壁与清水收集池顶部相连通。
9.优选的,包括:污水预沉淀池,污水预沉淀池设置于厌氧处理池进水侧并与厌氧处理池管路连通。
10.优选的,第一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斜壁,第一沉淀池的池底内侧壁上环绕设置第一沉淀斜壁。
11.优选的,第二沉淀池包括:第二沉淀斜壁,第二沉淀池的池底内侧壁上环绕设置第二沉淀斜壁。
12.优选的,曝气处理池包括:曝气管、曝气喷头、曝气泵,曝气管的第一端上设置曝气喷头,曝气管的第一端伸入曝气处理池池底设置;
13.曝气管的第二端伸出曝气处理池顶面敞口设置,并与曝气泵相连通。
14.优选的,包括:回流泵,回流泵设置于第四排水管上。
15.优选的,包括:多个阀门,消防管道、绿化用水管道、生活中水管道、二类水输送管、除尘用水输送管上分别设置阀门;
16.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第四排水管上分别设置阀门。
17.本技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18.1)本技术所提供的制糖末端排放中水回收利用装置,通过对糖厂排出污水依序进行厌氧池、曝气池、二次沉淀处理后,能有效降低污水中的cod值、总磷、总氮、悬浮物含量,并对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回用水进行分流至厂区的消防管道、绿化用水管道、生活中水管道、二类水池、除尘装置用水池,从而减少糖厂总用水量,降低生产成本。
19.2)本技术所提供的制糖末端排放中水回收利用装置,通过对排放的废水“清污分流,冷热分路,充分利用”的改造,清洁水循环利用,改变“上游取水,下游排水,敞开取,敞开排”的开放式供排水方式为“循环利用水回收方式”。基本思路就是把排放的水按水质不同分别加以处理后实现再利用,从而降低整个生产过程及厂区的用水量,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制糖末端排放中水回收利用装置示意图;
21.图例说明:
22.10、污水预沉淀池;11、厌氧处理池;12、曝气处理池;121、曝气喷头;13、第一沉淀池;131、第一沉淀斜壁;14、第二沉淀池;141、第二沉淀斜壁;20、清水收集池;201、第一排水管;202、第二排水管;21、总排口;22、循环水沟;203、第三排水管;204、第四排水管;31、回流泵;311、消防管道;312、绿化用水管道;313、生活中水管道;314、二类水输送管;315、除尘用水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24.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制糖末端排放中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清水收集池20、第一排水管201、第二排水管202、第三排水管203、第四排水管204,污水处理池与清水收集池20管路连通;清水收集池20的顶部两端面上分别设置第一排水管201和第二排水管202,第一排水管201连通设置于地面的总排口21与清水收集池20;第二排水管202连通设置于地面的循环水沟22于清水收集池20;
25.第三排水管203设置于清水收集池20中部侧壁上并连通清水收集池20和脱泥机进水口;
26.第四排水管204的第一端设置于清水收集池20底部侧壁上,第四排水管204的第二端分别连通清水收集池20与消防管道、绿化用水管道312、生活中水管道313、二类水输送管314、除尘用水输送管315。
27.通过按此设置能将经过污水处理后的清水根据储水量进行分渠道分流,底部水可以通过第四排水管204分别进入产区内的各类管道作为消防用水、绿化用水、生活中水冲洗下水道、二次生产冷却用水、降尘用水进行分别使用,提高处理后水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其他渠道的新鲜水用量,降低整体用水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8.同时通过设置于中部的第三排水管203将清水收集池20中部经过沉淀、静置后相对较纯净的处理水排入脱泥机作为脱泥机用水,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减少了新鲜水的用量。
29.同时通过第一、第二排水管202对于其他渠道无法用完的处理水排入循环水沟22或总排水口进行排放,便于根据污水产量进行调节,避免清水储存池外溢。
30.优选的,污水处理池包括:厌氧处理池11、曝气处理池12、第一沉淀池13、第二沉淀池14,厌氧处理池11设置于曝气处理池12一侧,厌氧处理池11底部侧壁与曝气处理池12底部侧壁相连通;曝气处理池12设置于第一沉淀池13的一侧边,曝气处理池12的顶部侧壁与第一沉淀池13的顶部侧壁相连通;
31.第一沉淀池13设置于第二沉淀池14的一侧边,第一沉淀池13的顶部侧壁与第二沉淀池14的顶部侧壁相连通;第二沉淀池14的顶部侧壁与清水收集池20顶部相连通。
32.按此设置能对污水进行全面清理处理后排放,提高进入其他用水渠道的用水纯净程度。经过上述结构的污水处理池处理后,由制糖厂排出的污水,可达到直接运用于厂区内上述各渠道的用水要求。同时采用该结构进行污水处理,处理步骤较少,处理后污水中cod、ph值等均能达到所需标准。
33.优选的,包括:污水预沉淀池10,污水预沉淀池10设置于厌氧处理池11进水侧并与厌氧处理池11管路连通。
34.通过在污水排放口增设污水预沉淀池10能对进入厌氧处理池11的污水进行预沉淀处理,减少进入后续处理池中杂质含量,便于统一清理污水中固体杂质,提高后续处理段中对污水cod值降低的处理效果。
35.优选的,第一沉淀池13包括:第一沉淀斜壁131,第一沉淀池13的池底内侧壁上环绕设置第一沉淀斜壁131;通过设置第一沉淀斜壁131能对沉积于池底的杂质进行挤压,进一步加强沉淀处理效果。
36.优选的,第二沉淀池14包括:第二沉淀斜壁141,第二沉淀池14的池底内侧壁上环绕设置第二沉淀斜壁141;通过设置第二沉淀斜壁141能对沉积于池底的杂质进行挤压,进一步加强沉淀处理效果。
37.优选的,曝气处理池12包括:曝气管、曝气喷头121,曝气管的第一端上设置曝气喷头121,曝气管的第一端伸入曝气处理池12池底设置;曝气管的第二端伸出曝气处理池12顶面敞口设置,并与曝气泵相连通。
38.按此设置能提高曝气处理池12中气体分布均匀性,尤其有利于增强池底氧气含量,有利于好氧细菌繁殖生长,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39.优选的,包括:回流泵31,回流泵31设置于第四排水管204上。通过设置回流泵31能将清水收集池20中多余的处理后清水及时排入不同渠道。
40.优选的,包括:多个阀门,消防管道、绿化用水管道312、生活中水管道313、二类水输送管314、除尘用水输送管315上分别设置阀门;第一排水管201、第二排水管202、第三排水管203、第四排水管204上分别设置阀门。
41.通过设置阀门能便于控制清水池中水向不同渠道排放,提高对水排放的管控效果。
42.该装置能有效减少整个厂区及生产过程中用水量,减少新鲜水的耗用;减少污水的排放;降低糖厂生产成本,每年节约废水排放20万立方米。
43.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技术概括性描述的至少
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技术的范围内。
44.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