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粪便污水生物处理循环回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8813发布日期:2021-11-25 09:0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粪便污水生物处理循环回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粪便污水生物处理循环回用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除去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方法,亦称废水生物化学处理法,简称废水生化法,分需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两种。
3.传统的需氧生物处理法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定时的注入空气,以保证微生物有充足的氧气能够正常进行工作,然现有技术中都是直接将氧气注入到处理罐内,无法使得氧气快速的分散在处理罐内,从而降低了微生物的处理效率,同时现有技术中对污水处理之后无法对水质进行检测,进而无法保证处理之后的水质是否已经达到了排放标准。
4.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粪便污水生物处理循环回用装置。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粪便污水生物处理循环回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粪便污水生物处理循环回用装置,包括第一处理罐、第二处理罐、检测罐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处理罐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箱,所述第一电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减速机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安装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处理罐的顶端还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管,所述气泵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一处理罐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二处理罐,所述第二处理罐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箱,所述第二电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二减速机的底端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处理罐的一侧安装有所述检测罐,所述检测罐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水质检测仪,所述检测罐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四水管,所述水泵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五水管,所述第五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处理罐相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罐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管。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减速机内转轴的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上安装有多组第一搅拌叶。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罐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上安
装有第一阀门,且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处理罐相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处理罐的顶端设有注料口,所述第二电机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二减速机内转轴的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二减速机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上安装有多组第二搅拌叶。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处理罐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且所述第三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检测罐相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罐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第六水管,所述第六水管上安装有第三阀门,所述检测罐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所述控制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气泵能够将外界的空气注入到第一处理罐内,然后启动第一电机,由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减速机进行转动,第一减速机带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搅拌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搅拌叶可以对污水进行搅动,进而使得空气能够快速的全面的扩散在污水中,以此来增强微生物的处理效果。
16.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二减速机进行转动,第二减速机带动第二转轴进行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二搅拌杆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二搅拌叶能够将污水与处理药剂进行充分的混合,进而增强处理效果。
17.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水质检测仪能够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检测,当检测结果合格的时候,其将结果传输给控制器,由控制器开启第三阀门,使得水直接通过第六水管排走,若检测结果不合格,其将结果传输给控制器,由控制器启动水泵,由水泵将检测罐内的水再次输送到第二处理罐内进行再次处理。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处理罐平面结构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处理罐平面结构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罐平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图。
24.附图标记:
25.1、第一处理罐;101、第一水管;102、第一电机箱;103、第一电机;104、第一减速机;105、第一转轴;106、第一搅拌杆;107、第一搅拌叶;108、气泵;109、第一气管;110、第二气管;111、第二水管;112、第一阀门;2、第二处理罐;201、注料口;202、第二电机箱;203、第二电机;204、第二减速机;205、第二转轴;206、第二搅拌杆;207、第二搅拌叶;208、第三水管;209、第二阀门;3、检测罐;301、水质检测仪;302、水泵;303、第四水管;304、第五水管;305、第六水管;306、第三阀门;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27.请参阅图1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粪便污水生物处理循环回用装置,包括第一处理罐1、第二处理罐2、检测罐3和控制器4,所述第一处理罐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箱102,所述第一电机箱1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03,所述第一电机10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速机104,所述第一减速机104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转轴105,所述第一转轴105的底端安装有第一搅拌杆106,所述第一处理罐1的顶端还固定安装有气泵108,所述气泵10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管109,所述气泵108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管110,所述第一处理罐1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二处理罐2,所述第二处理罐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箱202,所述第二电机箱2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03,所述第二电机20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减速机204,所述第二减速机204的底端安装有第二转轴205,所述第二转轴205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搅拌杆206,所述第二处理罐2的一侧安装有所述检测罐3,所述检测罐3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水质检测仪301,所述检测罐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泵302,所述水泵3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四水管303,所述水泵30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五水管304,所述第五水管30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处理罐2相连接。
28.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第一处理罐1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管101;所述第一电机103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减速机104内转轴的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104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转轴105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106上安装有多组第一搅拌叶107;所述第一处理罐1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管111,所述第二水管111上安装有第一阀门112,且所述第二水管1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处理罐2相连接;所述第二处理罐2的顶端设有注料口201,所述第二电机203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二减速机204内转轴的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二减速机204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二转轴205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206上安装有多组第二搅拌叶207;所述第二处理罐2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水管208,所述第三水管208上安装有第二阀门209,且所述第三水管208的一端与所述检测罐3相连接;所述检测罐3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第六水管305,所述第六水管305上安装有第三阀门306,所述检测罐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所述控制器4。
29.在具体应用时,污水通过第一水管101注入到第一处理罐1内,当需要对第一处理罐1内注入空气的时候,启动气泵108,气泵108将空气注入到第一处理罐1内,同时启动第一电机103,由第一电机103带动第一减速机104进行转动,第一减速机104带动第一转轴105进行转动,第一转轴105带动第一搅拌杆106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搅拌杆106能够对污水进行搅动,进而使得空气能够快速的扩散在水中,当第一处理罐1内的污水处理完之后,开启第一阀门112,使得水可以通过第二水管111注入到第二处理罐2内,然后将二氧化氯通过注料口201注入到第二处理罐2内,并启动第二电机203,由第二电机203带动第二减速机204进行转动,第二减速机204带动第二转轴205进行转动,第二转轴205带动第二搅拌杆206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搅拌叶207可以对污水与二氧化氯进行搅拌,使其能够充分的进行混合,进而增强污水处理效率,然后打开第二阀门209,使得水可以通过第三水管208注入到检测罐3内,通过水质检测仪301能够对水质进行检测,当检测的结果合格之后,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4,由控制器4开启第三阀门306,使得水可以通过第六水管305直接排走,若水质检
测仪301的检测结果不合格,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4,由控制器4启动水泵302,由水泵302将检测罐3内的水在抽送回第二处理罐2内进行再次处理。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