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尘机抽拉盒限位缓冲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2881发布日期:2021-12-04 12:35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尘机抽拉盒限位缓冲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粘尘机,尤其涉及一种粘尘机抽拉盒限位缓冲机构。


背景技术:

2.板材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经常会涉及灰尘去除工艺,常见的除尘办法是将板材工件从粘尘机中穿出,通过粘尘滚轮带走板材表面的附着的灰尘。实际应用中,粘尘机的上下粘尘滚轮和上下纸卷可通过滚轮盒和两个纸卷盒安装于粘尘机的机架上,其中,滚轮盒和两个纸卷盒均采用抽屉方式与机架相互配合。当抽拉所述滚轮盒和两个纸卷盒时,由于缺少对抽拉行程的限制,导致滚轮盒和两个纸卷盒很容易从机架上抽出、掉落,进而造成不必要的器材损伤,甚至会带来人员伤害,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滚轮盒和两个纸卷盒起到滑动行程限制作用,可防止滚轮盒和两个纸卷盒脱出、损坏,有助于提高粘尘机安全性与可靠性的粘尘机抽拉盒限位缓冲机构。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粘尘机抽拉盒限位缓冲机构,所述粘尘机包括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滚轮盒和两个纸卷盒,两个纸卷盒分设于所述滚轮盒的上下两侧,且所述滚轮盒和所述纸卷盒均与所述机架滑动配合,所述滚轮盒的两侧和所述纸卷盒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滑轨,所述机架上固定有多个横向滑座,所述横向滑轨与所述横向滑座一一对应,所述横向滑轨穿过所述横向滑座且二者滑动配合,所述横向滑轨的末端固定有尾部限位块,所述机架上固定有多个缓冲块,且所述缓冲块与所述尾部限位块一一对应,当所述滚轮盒和所述纸卷盒向外拉出预设长度时,所述尾部限位块与所述缓冲块相互抵接。
6.优选地,所述机架上固定有滑座承载板,所述横向滑座和所述缓冲块均固定于所述滑座承载板上。
7.优选地,所述缓冲块的端部形成有胶块,所述胶块与所述尾部限位块相对设置。
8.优选地,所述滑座承载板上固定有滑轨托板,所述滑轨托板上设有凸轮螺杆随动轴承,所述横向滑轨承载于所述凸轮螺杆随动轴承上。
9.优选地,所述机架上固定有上纸卷气缸和下纸卷气缸,所述上纸卷气缸和下纸卷气缸分设于两个纸卷盒的上下两侧,两个纸卷盒内分别设有粘尘纸卷,所述上纸卷气缸和所述下纸卷气缸分别用于驱使两个粘尘纸卷升降运动。
10.优选地,所述滚轮盒的端部和所述纸卷盒的端部分别形成有拉手。
1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粘尘机抽拉盒限位缓冲机构中,在所述滚轮盒和纸卷盒的侧部设置横向滑轨,并且在横向滑轨上设置尾部限位块,同时在机架的相应位置安装缓冲块,并使得所述缓冲块与所述尾部限位块一一对应,当抽拉所述滚轮盒和纸卷盒时,所述横向滑轨相对所述横向滑座滑动,当所述滚轮盒和纸卷盒向外抽拉至一定长度时,所述尾部限位
块与所述缓冲块相互抵接,进而对所述滚轮盒和纸卷盒起到滑动行程限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滚轮盒和两个纸卷盒脱出、损坏,大大提高了粘尘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粘尘机的立体图;
13.图2为粘尘机的侧向结构图;
14.图3为滚轮盒的结构图;
15.图4为滚轮盒的内部结构图;
16.图5为图4中f部分的放大图;
17.图6为粘尘机的内部结构图;
18.图7为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
19.图8为滚轮盒和两个纸卷盒的结构图;
20.图9为横向滑轨和横向滑座的结构图;
21.图10为纸卷盒的内部结构图;
22.图11为中b部分的放大图;
23.图12为纸卷盒的分解图一;
24.图13为图12中c部分的放大图;
25.图14为图13中d部分的放大图;
26.图15为纸卷盒的分解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28.实施例一
29.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粘尘机抽拉盒限位缓冲机构,结合图6至图9所示,所述粘尘机包括有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滚轮盒10和两个纸卷盒20,两个纸卷盒20分设于所述滚轮盒10的上下两侧,且所述滚轮盒10和所述纸卷盒20均与所述机架1滑动配合,所述滚轮盒10的两侧和所述纸卷盒20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滑轨200,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多个横向滑座201,所述横向滑轨200与所述横向滑座201一一对应,所述横向滑轨200穿过所述横向滑座201且二者滑动配合,所述横向滑轨200的末端固定有尾部限位块202,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多个缓冲块203,且所述缓冲块203与所述尾部限位块202一一对应,当所述滚轮盒10和所述纸卷盒20向外拉出预设长度时,所述尾部限位块202与所述缓冲块203相互抵接。
30.上述结构中,在所述滚轮盒10和纸卷盒20的侧部设置横向滑轨200,并且在横向滑轨200上设置尾部限位块202,同时在机架1的相应位置安装缓冲块203,并使得所述缓冲块203与所述尾部限位块202一一对应,当抽拉所述滚轮盒10和纸卷盒20时,所述横向滑轨200相对所述横向滑座201滑动,当所述滚轮盒10和纸卷盒20向外抽拉至一定长度时,所述尾部限位块202与所述缓冲块203相互抵接,进而对所述滚轮盒10和纸卷盒20起到滑动行程限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滚轮盒和两个纸卷盒脱出、损坏,大大提高了粘尘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1.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滑座承载板204,所述横向滑座201和所述缓冲块203均固定于所述滑座承载板204上。
32.为了避免出现刚性碰撞,本实施例增设了用于实现进一步缓冲的胶块,具体是指,所述缓冲块203的端部形成有胶块2030,所述胶块2030与所述尾部限位块202相对设置。
33.为了保证所述横向滑轨200较好地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座承载板204上固定有滑轨托板205,所述滑轨托板205上设有凸轮螺杆随动轴承206,所述横向滑轨200承载于所述凸轮螺杆随动轴承206上。
34.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上纸卷气缸210和t211,所述上纸卷气缸210和下纸卷气缸211分设于两个纸卷盒20的上下两侧,两个纸卷盒20内分别设有粘尘纸卷300,所述上纸卷气缸210和所述下纸卷气缸211分别用于驱使两个粘尘纸卷300升降运动。
35.为了方便施加推拉操作,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盒10的端部和所述纸卷盒20的端部分别形成有拉手212。
36.实施例二
37.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快拆式粘尘滚轮组机构,图1至图5所示,其包括有滚轮盒10,所述滚轮盒10内固定有内支架100,所述内支架100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下粘尘滚轮101,且所述下粘尘滚轮101与所述内支架100转动连接,所述下粘尘滚轮101的上方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上粘尘滚轮102,所述上粘尘滚轮102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滚轮安装板103,两个上粘尘滚轮102的端部分别穿设于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内,且所述上粘尘滚轮102与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转动连接,所述内支架100上开设有两个竖向卡口104,两个上滚轮安装板103分别设于两个竖向卡口104内,且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能够相对所述竖向卡口104上下滑动。
38.上述结构中,将两个上粘尘滚轮102安装于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上,并保证两个上粘尘滚轮102能够自由转动,同时在所述内支架100上开设两个竖向卡口104,安装时,将两个上滚轮安装板103分别设于两个竖向卡口104内,在拆卸时,可将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连同两个上粘尘滚轮102一并拆卸,然后将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和两个上粘尘滚轮102组成的模块移到便于操作的位置进行后续处理,或者直接更换备用模块,从而实现了上粘尘滚轮部分的模块化拆装,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粘尘滚轮拆装速度,有助于提高粘尘机工作效率,较好地满足了生产要求。
39.为了更好地与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卡接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卡口104的两侧内壁均呈“l”形。
40.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呈长方形,且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的四个拐角处分别形成有圆角部1030。
41.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粘尘滚轮10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下轴承105,所述下轴承105嵌设于所述内支架100内。
42.进一步地,所述上粘尘滚轮102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上轴承106,所述上轴承106嵌设于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内。
43.为使得上下粘尘滚轮较好地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粘尘滚轮102与所述下粘尘滚轮101上下对齐。
44.实施例三
45.实际应用中,粘尘机的上下粘尘滚轮一般是相互抵接或者仅具有较小间隙,从而将板材工件夹紧于上下粘尘滚轮之间,使得粘尘滚轮与工件表面充分接触,但是在板材工
件来料时,板材工件的端部与粘尘滚轮之间很容易发生撞击,从而造成板材工件边缘变形或者粘尘滚轮受损等等,不仅影响工作质量,而且会对粘尘机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46.对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避免板材工件与粘尘滚轮发生碰撞,从而保证粘尘机整体性能以及提高粘尘质量粘尘滚轮组跳跃机构,结合图1至图5所示,其包括有滚轮盒10,所述滚轮盒10内固定有内支架100,所述内支架100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下粘尘滚轮101,所述下粘尘滚轮101与所述内支架100转动连接,所述内支架100上设有两个上滚轮安装板103,且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能够相对所述竖向卡口104上下滑动,两个上滚轮安装板103之间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上粘尘滚轮102,所述上粘尘滚轮10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滚轮安装板103转动连接,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的侧部形成有向外延伸的气缸冲击块1031,所述内支架100上设有两个竖直设置的跳跃气缸107,所述跳跃气缸107的伸缩杆与所述气缸冲击块1031一一对齐,入料时,通过所述跳跃气缸107向上顶升所述气缸冲击块1031,以令所述上粘尘滚轮102与所述下粘尘滚轮101之间产生间隙。
47.上述结构中,将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安装于所述内支架100上,并保证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能够相对所述竖向卡口104上下滑动,同时在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的侧部设置气缸冲击块1031,在所述内支架100上设置跳跃气缸107,当板材工件来料时,可通过所述跳跃气缸107向上顶升所述气缸冲击块1031,使得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上升,所述上粘尘滚轮102与所述下粘尘滚轮101之间产生适当间隙,待板材工件进入该间隙后控制所述气缸冲击块1031回退,从而将板材工件夹紧于所述上粘尘滚轮102与所述下粘尘滚轮101之间并执行粘尘工序。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避免板材工件在来料时与粘尘滚轮发生碰撞,不仅能保证粘尘机的整体性能,还有助于提高粘尘质量。
48.为使得上滚轮安装板103更好地竖向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架100上开设有两个竖向卡口104,两个上滚轮安装板103分别设于两个竖向卡口104内,且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与所述竖向卡口104滑动配合。
49.为了更好地向所述气缸冲击块1031施加推力,本实施例中,所述跳跃气缸107的伸缩杆上设有顶块1070,所述顶块1070与所述气缸冲击块1031对齐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顶块1070可以是橡胶块、塑胶块等等。
50.实际应用,所述上粘尘滚轮102与所述下粘尘滚轮101之间最好设置有初始间隙,该初始间隙应当小于板材工件的厚度,具体是指,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上开设有两个竖向螺孔1032,所述竖向螺孔1032内螺合有机米螺丝1033,所述机米螺丝1033的下端部向所述上滚轮安装板103的下方伸出,且所述机米螺丝1033的下端部与所述内支架100相抵接。
51.实施例四
52.实际应用中,粘尘机的纸卷需通过纸卷盒安装于机架上,现有技术中,粘尘纸卷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轮安装于纸卷盒内,在更换纸卷时,需要将固定轮拆卸,才能实现粘尘纸卷的更换操作,这种更换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53.对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提高粘尘纸卷更换操作效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满足生产要求的粘尘纸卷快速拆装机构,图10至图15所示,其包括有纸卷盒20,所述纸卷盒20内设有第一轴杆安装板220和第二轴杆安装板221,所述第一轴杆安装板220上穿设有第一轴杆222,所述第一轴杆222的外侧套设有第一轴承223,所述第一轴承223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固定盘224和第一纸卷固定轮225,所述第一固定盘224与所述第一纸卷固定轮225固
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杆安装板221上固定有弹簧筒罩226,所述弹簧筒罩226内穿设有第二轴杆227,所述第二轴杆227与所述第二轴杆安装板221之间夹设有弹簧228,借由所述弹簧228施加的弹力驱使所述第二轴杆227向所述弹簧筒罩226的外侧伸出,所述第二轴杆227的端部形成有端轴229,所述端轴229上套设有第二轴承230,所述第二轴承230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固定盘231和第二纸卷固定轮232,所述第二固定盘231与所述第二纸卷固定轮232固定连接,所述粘尘纸卷300夹设于所述第一纸卷固定轮225和所述第二纸卷固定轮232之间。
54.上述结构中,在安装所述粘尘纸卷300时,可将粘尘纸卷300的一端开口对准并套设于所述第二纸卷固定轮232上,然后施加压力使得所述弹簧228压缩,直至所述粘尘纸卷300推入所述第一纸卷固定轮225和所述第二纸卷固定轮232之间,操作完成后,利用所述弹簧228施加的弹力,驱使所述第二纸卷固定轮232和所述第一纸卷固定轮225将所述粘尘纸卷300夹紧而二者之间。在拆卸所述粘尘纸卷300时,可通过所述粘尘纸卷300向所述弹簧228施加压力以令其压缩,然后将所述粘尘纸卷300从所述第一纸卷固定轮225和所述第二纸卷固定轮232之间取出。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在更换所述粘尘纸卷300时,无需对所述粘尘纸卷300两端的机械机构进行拆卸,大大提高了粘尘纸卷的更换操作效率,较好地满足了生产要求。
55.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纸卷固定轮225和所述第二纸卷固定轮232均为锥形轮。安装过程中,令锥形轮的小圆端卡入所述粘尘纸卷300的端部开口内,在两端锥形轮的配合作用,能够更加紧密地将所述粘尘纸卷300卡紧,使得所述粘尘纸卷300更加稳定可靠地转动。
56.为了更好地与弹簧相互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杆227的端部形成有弹簧套2270,所述弹簧228卡设于所述弹簧套2270内。
57.本实施例中,所述纸卷盒20的内壁固定有第一竖直滑轨234和第二竖直滑轨235,所述第一竖直滑轨234上设有第一竖向滑座236且二者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竖直滑轨235上设有第二竖向滑座237且二者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轴杆安装板220和所述第二轴杆安装板221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竖向滑座236和所述第二竖向滑座237上。基于上述滑轨与滑座的配合,有助于实现所述粘尘纸卷300的上下运动,从而更好地与上下纸卷气缸相互配合。
58.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