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电解液配置设备

文档序号:28280168发布日期:2021-12-31 21:2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电解液配置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电解液配置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锂电池电解液的配置设备基本采用多个泵以一定的比例同时向集液装置中注液,从而实现配液。这种配液方式泵的数量比较多,标定复杂,并且泵之间的管路较复杂,维护难度增加,同时管路容易结晶。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电解液配置设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锂电池电解液配置设备,包括基液罐、储液组件、清洗液罐、混液组件以及取液组件,所述取液组件上设有三轴移动模块;
6.所述取液组件包括第一取液针和第二取液针以及第一柱塞泵和第二柱塞泵,所述第一取液针与所述第一柱塞泵连接,所述第一柱塞泵、所述集液罐以及所述清洗液罐之间通过三通阀连接,所述第二取液针、所述第二柱塞泵以及所述清洗液罐之间通过三通阀连接;
7.所述三轴移动模块包括x、y轴滑道以及连接在x、y轴滑道上的z轴活动模块,所述z轴活动模块上设有外框架,所述第一取液针与所述外框架连接,所述第二取液针与所述z轴活动模块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z轴活动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x、y轴滑道的一侧的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的转轴相连的长条花键,所述z轴活动模块还包括在z方向上与外框架滑动连接的齿条,所述第二取液针连接在所述齿条上,所述齿条啮合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长条花键键连接装配。
9.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组件包括储液罐放置箱,所述储液罐放置箱上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上放置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开口处螺纹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的顶部为橡皮塞。
10.进一步地,所述混液组件包括集液罐以及设置在集液罐下方的第一超声震头。
11.进一步地,所述集液罐的底部设有电子秤。
12.进一步地,所述集液罐的顶部开口处设有开关阀。
13.进一步地,所述混液组件还包括第三柱塞泵,所述第三柱塞泵与所述集液罐连接,用于排出混液完成的液体。
14.进一步地,还包括废液排放组件,所述废液排放组件包括废液槽,所述废液槽设有废液排口,所述废液排口处连接有排废阀。
15.进一步地,所述废液槽的底部设有第二超声震头。
16.进一步地,所述清洗液罐内的清洗液采用dmc清洗液。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8.本技术的取液针与清洗液罐通过柱塞泵相连,并且取液针通过三轴移动模块驱动控制其位置,从而能够根据基液罐、储液罐、集液罐的位置,准确定位完成取液、出液等动作,降低管路的复杂程度,而在取液、出液完成后,可通过柱塞泵抽取清洗液对取液针以及管道内壁进行清洗,能够有效避免管路结晶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锂电池电解液配置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锂电池电解液配置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锂电池电解液配置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基液罐;2、清洗液罐;3、储液组件;31、储液罐放置箱;32、放置槽;33、储液罐;34、封盖;4、混液组件;5、三轴移动模块;51、x、y轴滑道;511、x轴滑道;512、y轴滑道;52、z轴活动模块;521、驱动电机;522、长条花键;523、齿轮;524、齿条;53、外框架;6、取液组件;61、第一取液针;62、第二取液针;71、第一柱塞泵;72、第二柱塞泵;73、第三柱塞泵;74、放置架;81、废液槽;82、第二超声震头;9、设备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4.实施例
25.如图1所示,一种锂电池电解液配置设备,包括基液罐1、储液组件3、清洗液罐2、混液组件4以及取液组件6,取液组件6上设有三轴移动模块5;取液组件6包括第一取液针61和第二取液针62以及第一柱塞泵71和第二柱塞泵72,第一取液针61与所述第一柱塞泵71连接,第一柱塞泵71、集液罐以及清洗液罐2之间通过三通阀连接,第二取液针62、第二柱塞泵72以及所述清洗液罐2之间通过三通阀连接;三轴移动模块5包括x、y轴滑道51以及连接在x、y轴滑道51上的z轴活动模块52,z轴活动模块52上设有外框架53,第一取液针61与所述外框架53连接,第二取液针62与所述z轴活动模块52连接,清洗液罐2内的清洗液采用dmc清洗液。。
26.具体地,整体设备包括有设备底座9,基液罐1、清洗液罐2、储液组件3、混液组件4以及取液组件6和三轴移动模块5均设置在设备底座9上,底座上还设有用于放置柱塞泵的放置架74,第一柱塞泵71和第二柱塞泵72均安装设置在放置架74上。
27.第二取液针62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柱塞泵72,通过z轴活动模块52运动至储液组件3内,利用第二柱塞泵72抽取储液组件3内的电解液,再移动至混液组件4上方将电解液注射喷入;第一取液针61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一柱塞泵71,第一柱塞泵71与基液罐1连接,从而利用第一柱塞泵71将基液罐1内的基液抽取出直接注射至混液组件4中。由于第一取液针61与第二取液针62的活动方式不同,因此第一取液针61仅设置在z轴活动模块52的外框架53上,而第二取液针62则与z轴活动模块52连接,以上下运动伸入储液组件3中抽取电解液。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取液针62设置有两根,因而第二柱塞泵72亦同样设置有两根,从而能够更有效提高注液取液的效率。
28.在某一实施例中,z轴活动模块52包括设置在x、y轴滑道51的一侧的驱动电机521以及与驱动电机521的转轴相连的长条花键522,z轴活动模块52还包括在z方向上与外框架53滑动连接的齿条524,第二取液针62连接在齿条524上,齿条524啮合有驱动齿轮523,驱动齿轮523与长条花键522键连接装配。
29.具体地,x、y轴滑道51包括x轴滑道511以及y轴滑道512,x轴滑道511连接至设备底板上,而y轴滑道512则设置在x轴滑道511上,z轴活动模块52设置在y轴滑道512上,从而能够驱动第一取液针61、第二取液针62移动至所需位置的水平坐标位置处。驱动电机521连接在y轴滑道512的一侧,长条花键522则一端与驱动电机521的转轴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在y轴滑道512的另一侧,齿轮523与花键装配传动,再将转动通过齿轮523齿条524的传动转换为线性运动,利用齿条524在外框架53上的滑动驱动第二取液针62在z轴方向上上下运动。由于第二取液针62设置有两根,因而该z轴活动模块52设置有两组,并列设置在y轴滑道512上,从而分别对两根第二取液针62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
30.在某一实施例中,储液组件3包括储液罐放置箱31,储液罐放置箱31上设有放置槽32,放置槽32上放置有储液罐33,储液罐33的开口处螺纹连接有封盖34,封盖34的顶部为橡皮塞。
31.具体地,储液罐放置箱31为方形,放置槽32设置在储液罐放置箱31的中部,储液罐放置箱31的顶面开设有与放置槽32位置对应的孔洞,从而使得储液罐33能够更加稳定地放置在储液罐放置箱31上,放置槽32具体设置为4
×
4的方阵。储液罐33的容量具体设置为50ml,储液罐33的开口利用封盖34进行封闭,封盖34顶部的橡皮塞能够使得第二取液针62能够刺入储液罐33内部进行抽取电解液,而取出第二取液针62的时候,能够通过橡皮塞自身的形变作用封闭开口。
32.在某一实施例中,混液组件4包括集液罐以及设置在集液罐下方的第一超声震头。集液罐用于装电解液与基液,装好电解液与基液后,即可启动第一超声震头对集液罐内的液体进行充分的震动混合。
33.在该实施例中,集液罐的底部还可设有电子秤。从而利用电子秤准确地对注液进行定量,提高电解液配置混合的比例精准度。
34.在该实施例中,集液罐的顶部开口处可设有开关阀。从而在注液完成后,可关闭开关阀后再进行震动混合,能够有效避免液体溅出,同时关闭集液罐顶部的开口还能够保持集液罐内部的压力,以及避免内部液体的蒸发。
35.在该实施例中,混液组件4还可包括第三柱塞泵73,第三柱塞泵73与集液罐连接,用于排出混液完成的液体。混液完成后,可通过第三柱塞泵73将集液罐内的液体排出,第三柱塞泵73的放置位置可以与第一柱塞泵71、第二柱塞泵72一样,放置在放置架74上。
36.具体地,混液组件4的底部设置有基座,基座设有电子秤,而集液罐以及超声震头则设置在电子秤上方,电子秤与超声震头之间连接有上升气缸,集液罐、超声震头以及上升气缸设置有两组,从而可一组进行混液,一组进行排液,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37.在某一实施例中,废液排放组件,废液排放组件包括废液槽81,废液槽81设有废液排口,废液排口处连接有排废阀,废液槽81的底部设有第二超声震头82。
38.具体地,废液槽81主要用于装清洗液,当第一取液针61、第二取液针62需要清洗的时候,三通阀则连通清洗液罐2,将清洗液利用柱塞泵抽取至管道内,对管道内壁进行清洗,
并从取液针的端部注射喷出至废液槽81中。由于第一取液针61无法上下运动,同时第一取液针61的外部并不会沾有电解液,因而不用清洗,而第二取液针62由于需要刺入储液组件3中进行抽取电解液,因而外部会沾有电解液,因而在清洗第二取液针62的时候,除了需要利用第二柱塞泵72抽取清洗液清洗管道以及第二取液针62内壁,第二取液针62还需要伸入废液槽81内,并启动第二超声震头82震动清洗液,对第二取液针62的外部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废液槽81内的废液通过排液口以及排液阀进行排出。
39.具体在使用的时候,通过三轴移动模块5驱动第二取液针62至储液组件3处抽取电解液,然后再利用三轴移动模块5移动第一取液针61、第二取液针62至集液罐的上部,将第一柱塞泵71、第二柱塞泵72内的电解液与基液注入集液罐内,并根据电子秤的示数进行控制注液量,注液完成后再利用第一超声震头对集液罐内的液体进行混液,混液完成即可利用第三柱塞泵73将内部混合完成的液体排出。而每一次注液工序前,都需要对第一取液针61、第二取液针62进行清洗,以确保不会产生交叉污染的情况。
40.本技术的取液针与清洗液罐2通过柱塞泵相连,并且取液针通过三轴移动模块5驱动控制其位置,从而能够根据基液罐1、储液罐33、集液罐的位置,准确定位完成取液、出液等动作,降低管路的复杂程度,而在取液、出液完成后,可通过柱塞泵抽取清洗液对取液针以及管道内壁进行清洗,能够有效避免管路结晶的情况出现。
41.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