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8452发布日期:2021-12-04 12:5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厌氧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厌氧池。


背景技术:

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即为在厌氧状态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厌氧细菌分解、代谢、消化,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减少,同时产生沼气的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方式。厌氧处理作为生物处理的一个重要形式,正在陆续地开发出一系列新的厌氧处理工艺和构筑物,逐步克服了传统厌氧工艺的缺点,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3.在现有技术中,污水在进行厌氧消化前,需将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过滤,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通常采用过滤板对大颗粒物质进行隔绝,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留在过滤板上形成滤渣,但由于过滤往位于箱体中以方便进行过滤,则过滤板上的滤渣难以进行清理,容易导致滤渣过多使得过滤板的过滤效果减弱。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池,能够将过滤板取出进行清理。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厌氧池,包括过滤池以及与其底部连通的反应池,所述过滤池内竖向滑动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过滤板内横向滑动连接有封闭通孔的挡板,所述过滤池内固定连接有将过滤池底部贯穿的排污管,所述过滤板通过通孔滑动连接在排污管上,所述排污管上滑动连接有接触件,所述过滤板内滑动连接有抵紧组件,当过滤板在排污管上滑动时,所述抵紧组件朝向通孔的一端与排污管相抵,所述抵紧组件远离通孔的一端与接触件相抵,当过滤板不在排污管上滑动时,所述抵紧组件朝向通孔的一端与挡板相抵。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过滤池内的过滤板对污水进行过滤后将其通入反应池内进行厌氧反应,使得能够将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隔绝,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通过挡板封闭过滤板上的通孔使得在取出过滤板进行清洁的时候,过滤板上的大颗粒物质不会从通孔进入过滤池内,防止过滤后的污水再次被污染,排污管的管口位于过滤板上方使得从排污管内流出的污水都会经过过滤板的过滤,能够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通过排污管上的接触件使得安装过滤板时,抵紧组件推动挡板让排污管能够穿过过滤板进行排放污水的工作,方便了过滤板的安装。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内开设有呈倒l型的通槽,所述通槽的一端与通孔连通,所述通槽的另一端与过滤池的底部连通,所述抵紧组件包括竖向滑动的滑动件一和横向滑动的滑动件二,所述滑动件一通过连接件与滑动件二传动连接,所述滑动件一远离连接件的一端与接触件相抵,所述滑动件二远离连接件的一端与挡板相抵。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安装过滤板时,排污管上的接触件能够推动通槽
内的滑动件一,使其通过连接件带动滑动件二来推动挡板,从而方便排污管从通孔穿过过滤板,让过滤板的安装更方便快捷,无需手动移动挡板开启通孔,通过连接件使得接触件对滑动件一竖直向上的推力能够发生转向,从而达到让滑动件二推动挡板的效果,来方便进行过滤板的安装工作,无需工人进入过滤池内安装。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槽竖向滑动的内周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当过滤板不在排污管上滑动时,所述限位环与滑动件一的底面四周相抵,当过滤板在排污管上滑动时,所述接触件与滑动件一的底面中心相抵。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拆卸过滤板时,接触件不与滑动件一相抵,但是由于限位环的缘故,滑动件一并不会从过滤板内掉出,能够在过滤板安装时再次使用,安装过滤板时,限位环使得接触件能从其中心穿过,不会影响滑动件一的推动工作。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污管上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接触件朝向排污管的一端通过弹性件一滑动连接在固定件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当排污管穿过通孔完成安装过滤板时,接触件不会继续推动滑动件一,而是受到其反作用力通过弹性件一在固定件内滑动,避免持续大力推动抵紧组件导致排污管的管体损坏。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内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滑槽,所述挡板通过弹性件二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过滤板不在排污管上滑动时,滑槽内的挡板受到弹性件二的推力而进行滑动,将通孔封闭,防止过滤板上的大颗粒物从通孔进入过滤池内,影响过滤效果。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污管的管口呈倾斜设置,所述滑动件二朝向挡板的一端设置为斜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滑动件二推动挡板时会露出其斜面,方便排污管通过其倾斜设置的管口与斜面接触,从而穿过通孔。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池内固定连接有若干块厌氧菌板,相邻所述厌氧菌板交替设置在反应池的内周壁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过滤后的污水能够与厌氧菌板上的厌氧菌进行厌氧反应,对污水进行回收处理,交替设置的厌氧菌板能够使得厌氧反应更加充分。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污管远离过滤池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对过滤板进行拆卸清洁时能够通过水泵停止污水排放,防止污水进入过滤池的底部与过滤后的污水混合,降低污水处理的效率。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通过过滤板对排污管排放在过滤池内的污水进行过滤,方便后续对污水进行厌氧反应时反应更加彻底,在对过滤网进行拆卸时,通过挡板对通孔进行封闭防止大颗粒物质从通孔进入过滤池内,影响后续厌氧反应的效果,在安装时通过接触件来推动抵紧组件,让抵紧组件推动挡板从而使得排污管能够通过,方便了对过滤板进行安装,无需人力将挡板开启。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6.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中:1、过滤池;2、反应池;3、过滤板;4、通孔;5、挡板;6、排污管;7、接触件;8、通槽;9、滑动件一;10、滑动件二;11、连接件;12、限位环;13、固定件;14、弹性件一;15、滑槽;16、弹性件二;17、厌氧菌板;18、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9.实施例:
3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厌氧池,包括呈圆柱体的过滤池1以及与其底部连通同样呈圆柱体的反应池2,过滤池1内竖向滑动连接有与过滤池1内周壁相抵的过滤板3,过滤板3上开设有通孔4,过滤板3内横向滑动连接有封闭通孔4的挡板5,过滤池1内固定连接有将过滤池1底部贯穿的排污管6,排污管6远离过滤池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18,过滤板3通过通孔4滑动连接在排污管6上,排污管6上滑动连接有呈l型的接触件7,过滤板3内滑动连接有抵紧组件。
31.如图2和图3所示,过滤板3内开设有呈倒l型的通槽8,通槽8内部的转角处为斜面而非直角,通槽8横向的一端与通孔4连通,通槽8竖向的另一端与过滤池1的底部连通,抵紧组件包括竖向滑动的呈销轴状的滑动件一9和横向滑动的同样呈销轴状的滑动件二10,滑动件一9通过与通槽8的斜面相抵的连接件11与滑动件二10传动连接,连接件11呈柱状,滑动件一9远离连接件11的一端与接触件7相抵,滑动件二10远离连接件11的一端与挡板5相抵,通槽8竖向滑动的内周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2。
32.当过滤板3不在排污管6上滑动时,限位环12与滑动件一9的底面四周相抵,当过滤板3在排污管6上滑动时,接触件7与滑动件一9的底面中心相抵,使用时,过滤板3在过滤池1内向下滑动,然后接触件7的顶端与滑动件一9的底面中心接触相抵,受到接触件7的推力后滑动件一9在通槽8内向上进行位移,带动连接件11进行运动,使得连接件11发生偏移,从而带动滑动件二10在通槽8内横向滑动,推动与其相抵的挡板5,使得挡板5朝向滑槽15移动,方便排污管6穿过通孔4,当接触件7还未与滑动件一9相抵时,滑动件一9受到重力的影响在通槽8内向下滑动,其底面四周与限位环12相抵,使其不会从通槽8内掉出。
33.如图2和图3所示,排污管6上固定连接有呈圆环状的固定件13,接触件7朝向排污管6的一端通过为弹簧的弹性件一14滑动连接在固定件13内,过滤板3内开设有与通孔4连通的滑槽15,挡板5通过同样为弹簧的弹性件二16滑动连接在滑槽15内,排污管6的管口左高右低呈倾斜设置,滑动件二10朝向挡板5的一端设置为斜面,其斜面使得滑动件二10的上端与挡板5相抵,下端不与其相抵。
34.使用时,滑动件二10推动与其相抵的挡板5,使得滑动件二10的前端进入通孔4处,排污管6倾斜设置的管口与滑动件二10的斜面相抵,使得排污管6将挡板5挤压进滑槽15内让弹性件二16收缩,将滑动件二10挤压回通槽8内,带动连接件11进行运动,使得滑动件一9向下滑动挤压接触件7,进而使得接触件7挤压弹性件二16在固定件13上向下滑动。
35.如图1和图2所示,反应池2内固定连接有若干块呈优弧状的厌氧菌板17,相邻厌氧菌板17交替设置在反应池2的内周壁上,使用时,从过滤池1内完成过滤的污水流入反应池2,与反应池2内若干块交替设置的厌氧菌板17上的厌氧菌进行厌氧反应,再通过溢流的方式从反应池2内流出,完成污水的净化回收处理。
36.当人们将清洁完后的过滤板3安装复位时,过滤板3在过滤池1内向下滑动,使得接触件7与滑动件一9相抵,带动连接件11在通槽8内进行位移,连接件11也带动滑动件二10进行位移将挡板5朝向滑槽15内挤压,使得排污管6的管口与滑动件二10的斜面接触,将挡板5和滑动件二10分别挤入滑槽15和通槽8内,滑动件二10通过连接件11带动滑动件一9向下位移,向下挤压接触件7,使得接触件7在固定件13上向下位移,进而完成过滤板3的复位。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