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46129发布日期:2022-01-19 15:05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轮机异物清理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工业设备及管道经常发生落入异物的现象,极大的影响运行安全性,当机组停机时,如发现设备和管道内部有异物,便必须进行异物抓取,异物抓取工作一般是使用机械臂等设备进行。
3.例如,当汽轮机高压进汽滤网破损时,很可能会有异物被冲进高压进汽室,进而造成汽轮机内部损伤。若异物较大,一般发现后均采取开缸解体检修内部损伤程度;若异物较小,一般采用内窥镜检查内部损伤程度,如损伤较轻,则不考虑采取开缸解体这种高成本方法,而是采用打捞或抓取等方式,将异物从进汽室取出。由于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处于汽缸中心位置,而离它最近的开口在解体后的高压调阀阀座处,距离近7米,且开口圆圈仅有60公分。同时,由此开口进入进汽室的路径为先直线后向下半弧,一般装置根本无法伸入进汽室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清理异物的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包括内窥镜和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窥镜的内窥软管和吸尘器的异物吸取软管分别穿设在呈条形的导向体的内窥镜软管通孔和异物吸取软管通孔内,所述的内窥镜软管通孔和异物吸取软管通孔轴向贯穿导向体且互相平行,所述的导向体上还轴向贯穿有分别位于异物吸取软管两侧的第一控制孔和第二控制孔,所述的第一控制孔和第二控制孔内分别穿有第一控制索和第二控制索,所述的第一控制索和第二控制索内端与异物吸取软管内端相连。
6.在上述的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中,所述的导向体为柔性材料制成。
7.在上述的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中,所述的导向体为硬质材料制成。
8.在上述的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中,所述的异物吸取软管内端上套设有与其固定相连的导向环,所述的导向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耳体和第二耳体,所述的第一控制索和第二控制索分别与第一耳体和第二耳体相连,所述的第一控制索和第二控制索与导向体之间均分别设有复位组件。
9.在上述的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中,所述的第一控制索和第二控制索外端均分别设有控制环。
10.在上述的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中,所述的复位组件包括套设在各自第一控制索和第二控制索上的复位弹簧,所述的复位弹簧一端抵靠在各自的第一耳体和第二
耳体上,另一端抵靠在导向体上。
11.在上述的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中,所述的导向体为柔性聚四氟乙烯制成。
12.在上述的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中,所述的导向体为硬质聚四氟乙烯制成。
13.在上述的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中,所述的导向体外端上设有防滑套。
14.在上述的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中,所述的防滑套内端上设有推环,所述的推环设置在推环座上,所述的推环座套设在导向体外端上,所述的防滑套设置在推环座上。
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的优点在于:1、便于清理异物,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2、操控简单,能够精确的清除异物。3、降低了汽轮机的维护成本,避免了高压缸开缸检修。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内窥镜1、吸尘器2、内窥软管11、异物吸取软管21、导向体3、内窥镜软管通孔31、异物吸取软管通孔32、第一控制孔33、第二控制孔34、第一控制索4、第二控制索5、第一耳体61、导向环6、第二耳体62、复位组件7、控制环8、复位弹簧71、防滑套9、推环91、推环座92。
具体实施方式
19.实施例一:
20.如图1、2所示,本汽轮机高压进汽室异物抓取装置,包括内窥镜1和吸尘器2,内窥镜1为常见的市面采购设备,吸尘器2为常见的负压吸尘设备,因此,内窥镜1和吸尘器2的具体结构不再详细阐述,内窥镜1的内窥软管11和吸尘器2的异物吸取软管21分别穿设在呈条形的导向体3的内窥镜软管通孔31和异物吸取软管通孔32内,内窥镜软管通孔31和异物吸取软管通孔32轴向贯穿导向体3且互相平行,导向体3上还轴向贯穿有分别位于异物吸取软管21两侧的第一控制孔33和第二控制孔34,第一控制孔33和第二控制孔34内分别穿有第一控制索4和第二控制索5,第一控制索4和第二控制索5内端与异物吸取软管21内端相连,导向体3为柔性材料制成。通过第一控制索4和第二控制索5可调节异物吸取软管21内端的朝向,便于接近异物,从而提高抓取精度。
21.作为优选地,导向体3为柔性聚四氟乙烯制成。
22.作为优选地,内窥软管11内端略微伸出内窥镜软管通孔31,异物吸取软管21内端略微伸出异物吸取软管通孔32。
23.更具体的说,异物吸取软管21内端上套设有与其固定相连的导向环6,导向环6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耳体61和第二耳体62,第一控制索4和第二控制索5分别与第一耳体61和第二耳体62相连,第一控制索4和第二控制索5与导向体3之间均分别设有复位组件7
24.为了方便控制后的复位,复位组件7包括套设在各自第一控制索4和第二控制索5
上的复位弹簧71,复位弹簧71一端抵靠在各自的第一耳体61和第二耳体62上,另一端抵靠在导向体3上。
25.为了便于操控第一控制索4和第二控制索5,第一控制索4和第二控制索5外端均分别设有控制环8。
26.为了便于对导向体3进行操控,导向体3外端上设有防滑套9,防滑套9内端上设有推环91,推环81设置在推环座92上,推环座92套设在导向体3外端上,防滑套9设置在推环座92上。
27.使用时,将导向体3由开口进入进汽室内,通过内窥镜1观察内部情况,然后调节导向体3使异物吸取软管21位于异物大致范围内,最后通过调节第一控制索4和第二控制索5精确调节使得异物吸取软管21内端接近异物,最后打开吸尘器2对异物进行吸取。
28.实施例二
29.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以及实施例步骤与实施例1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导向体3为硬质材料制成,导向体3为硬质聚四氟乙烯制成。采用该结构时,内窥软管11内端需伸出内窥镜软管通孔31外较长的距离,以便内窥软管11进入进汽室后向下弯曲,异物吸取软管21内端伸出异物吸取软管通孔32外较长的距离,以便异物吸取软管21进入进汽室后向下弯曲。
3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31.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内窥镜1、吸尘器2、内窥软管11、异物吸取软管21、导向体3、内窥镜软管通孔31、异物吸取软管通孔32、第一控制孔33、第二控制孔34、第一控制索4、第二控制索5、第一耳体61、导向环6、第二耳体62、复位组件7、控制环8、复位弹簧71、防滑套9、推环91、推环座9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