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用人工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2549发布日期:2022-01-19 15:4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用人工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型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用人工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2.过多的有机营养物质进入缓流水体,使得水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体中的生物大量死亡,使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使得水体逐渐黑臭化;
3.生态浮床是一种水上种植用的漂浮载体,浮床上的植物可以吸收和吸附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供给自身生长,同时改善水质,提高水的透视度;植物根系可以增大水体接触氧化的表面积,并能分泌大量的酶,加速污染物质的分解;
4.然而,由于生态浮床漂浮于水体表面,将浮床上植物的根系限制在浅层水体,大多生态浮床仅能够对浅层水体进行净化。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用人工生态浮床,自带循环过滤功能,使得水体处理更加全面有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节能型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用人工生态浮床,包括浮床载体、植物容纳机构、循环过滤机构和脉冲曝气机构;
8.所述浮床载体包括六边形的浮床,所述浮床顶部边缘处固定设有多片太阳能电池板;
9.所述浮床顶部具有上下贯通的容纳通孔,所述植物容纳机构包括植物容纳筒,所述植物容纳筒放置在所述容纳通孔内,所述植物容纳筒底部具有根系通孔;
10.所述浮床侧面具有过滤容纳仓,所述循环过滤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过滤容纳仓内的过滤壳体,所述过滤容纳仓外侧面具有多个进水通槽;
11.所述过滤壳体内具有多个水平延伸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上下两侧互不相通,相邻所述分隔板之间固定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靠近所述浮床外侧面的一侧空间与所述进水通槽相连通,所述过滤壳体远离所述浮床外侧面的一侧具有多个出水通槽;
12.所述过滤板另一侧通过所述出水通槽与所述过滤容纳仓内部相连通,所述过滤容纳仓内靠近下端位置固定有输送泵容纳壳,所述输送泵容纳壳将所述过滤容纳仓上下分隔开,所述输送泵容纳壳内固定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输入口与所述过滤容纳仓内位于所述输送泵容纳壳上方的部分相连通,所述输送泵的输出口与所述过滤容纳仓内位于所述输送泵容纳壳下方的部分相连通,所述过滤容纳仓内底部具有多个向下贯通的排水孔;
13.所述浮床底部通过连杆连接设有设备容纳仓,所述脉冲曝气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设备容纳仓内的压气机和储气罐,所述储气罐的输出口上通过管道相连接有末端曝气机
构,所述末端曝气机构用于将所述储气罐内的压缩空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排入水体中;
14.优选地,所述末端曝气机构包括开口朝上的曝气外管,和转动配合在所述曝气外管内的控制内管,所述曝气外管外侧面具有多个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排气槽,所述曝气外管外侧固定有一层金属网;
15.所述曝气外管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盖,所述控制内管侧壁具有多个排气通孔,所述控制内管下端与所述曝气外管内底部之间连接有扭转弹簧,所述控制内管内侧壁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设有控制环柱;
16.所述密封盖内顶部固定设有固定环柱,所述固定环柱外侧壁上下滑动配合设有滑动环柱,所述滑动环柱固定设有滑动配合块,所述控制环柱侧壁具有螺旋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动配合块滑动配合在所述滑槽内;
17.所述滑动环柱外侧面固定有驱动环,所述驱动环下端固定设有多个永磁片,所述密封盖内侧壁上固定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端固定有多个电磁线圈;
18.所述密封盖顶部具有通气接口,所述通气接口上具有单向阀,所述通气接口与所述储气罐的输出口相连通。
19.说明:所述末端曝气机构将所述储气罐内的压缩空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排入水体中,增加空气与水体的接触表面积,氧溶解效率更高。
20.优选地,所述容纳通孔与所述植物容纳筒为六边形结构。
21.说明:所述容纳通孔与所述植物容纳筒为六边形结构,能够进行密铺,最大化利用空间。
22.优选地,所述浮床底部位于排水孔处具有多片导流板。
23.说明:所述导流板对从所述排水孔排出的水流具有导向作用。
24.优选地,所述浮床下方设有沉水植物支撑板,所述沉水植物支撑板通过多根固定连杆与所述浮床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沉水植物支撑板顶部具有多个植物固定圈;
25.所述沉水植物支撑板底部固定设有配重块。
26.说明:所述沉水植物支撑板上布置沉水植物,与所述植物容纳筒内的挺水植物共同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吸收,处理效果更好,所述配重块能够提高所述沉水植物支撑板在水体中的稳定性。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采用脉冲方式向水体中进行曝气增氧,氧溶解效率提高,能够进行模块化拼接,单个设备轻巧易搬运,利用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根系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吸收,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该浮床能够对水体进行循环过滤,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杂质。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9.图2是图1的右视图;
30.图3是图1的俯视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末端曝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33.图中,10-浮床载体、11-浮床、110-过滤容纳仓、1101-进水通槽、111-容纳通孔、
12-设备容纳仓、20-植物容纳机构、21-植物容纳筒、211-根系通孔、22-沉水植物支撑板、221-固定连杆、222-植物固定圈、223-配重块、30-循环过滤机构、31-过滤壳体、311-分隔板、312-过滤板、313-出水通槽、32-输送泵容纳壳、33-输送泵、34-排水孔、341-导流板、40-脉冲曝气机构、41-压气机、42-储气罐、43-末端曝气机构、431-曝气外管、4311-排气槽、4312-金属网、432-控制内管、4321-排气通孔、4322-扭转弹簧、4323-控制环柱、4324-滑槽、433-密封盖、4331-通气接口、4332-单向阀、434-固定环柱、435-滑动环柱、4351-滑动配合块、4352-驱动环、4353-永磁片、436-固定环、4361-电磁线圈、51-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35.实施例:
36.一种节能型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用人工生态浮床,如图1所示,包括浮床载体10、植物容纳机构20、循环过滤机构30和脉冲曝气机构40;
37.如图1所示,所述浮床载体10包括六边形的浮床11,如图3所示,所述浮床11顶部边缘处固定设有多片太阳能电池板51;
38.如图1所示,所述浮床11顶部具有上下贯通的容纳通孔111,所述植物容纳机构20包括植物容纳筒21,如图3所示,所述植物容纳筒21放置在所述容纳通孔111内,所述植物容纳筒21底部具有根系通孔211,所述容纳通孔111与所述植物容纳筒21为六边形结构;
39.所述浮床11下方设有沉水植物支撑板22,所述沉水植物支撑板22通过多根固定连杆221与所述浮床1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沉水植物支撑板22顶部具有多个植物固定圈222;
40.所述沉水植物支撑板22底部固定设有配重块223。
41.如图1所示,所述浮床11侧面具有过滤容纳仓110,所述循环过滤机构30包括固定在所述过滤容纳仓110内的过滤壳体31,如图2所示,所述过滤容纳仓110外侧面具有多个进水通槽1101;
42.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壳体31内具有多个水平延伸的分隔板311,所述分隔板311上下两侧互不相通,相邻所述分隔板311之间固定设有过滤板312,所述过滤板312靠近所述浮床11外侧面的一侧空间与所述进水通槽1101相连通,所述过滤壳体31远离所述浮床11外侧面的一侧具有多个出水通槽313;
43.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板312另一侧通过所述出水通槽313与所述过滤容纳仓110内部相连通,所述过滤容纳仓110内靠近下端位置固定有输送泵容纳壳32,所述输送泵容纳壳32将所述过滤容纳仓110上下分隔开,所述输送泵容纳壳32内固定有输送泵33,所述输送泵33的输入口与所述过滤容纳仓110内位于所述输送泵容纳壳32上方的部分相连通,所述输送泵33的输出口与所述过滤容纳仓110内位于所述输送泵容纳壳32下方的部分相连通,所述过滤容纳仓110内底部具有多个向下贯通的排水孔34;
44.所述浮床11底部位于排水孔34处具有多片导流板341。
45.如图1所示,所述浮床11底部通过连杆连接设有设备容纳仓12,所述脉冲曝气机构40包括固定在所述设备容纳仓12内的压气机41和储气罐42,所述储气罐42的输出口上通过管道相连接有末端曝气机构43,所述末端曝气机构43用于将所述储气罐42内的压缩空气以
微小气泡的形式排入水体中;
46.如图4所示,所述末端曝气机构43包括开口朝上的曝气外管431,和转动配合在所述曝气外管431内的控制内管432,所述曝气外管431外侧面具有多个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排气槽4311,所述曝气外管431外侧固定有一层金属网4312;
47.如图4所示,所述曝气外管431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盖433,所述控制内管432侧壁具有多个排气通孔4321,所述控制内管432下端与所述曝气外管431内底部之间连接有扭转弹簧4322,所述控制内管432内侧壁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设有控制环柱4323;
48.所述密封盖433内顶部固定设有固定环柱434,所述固定环柱434外侧壁上下滑动配合设有滑动环柱435,所述滑动环柱435固定设有滑动配合块4351,所述控制环柱4323侧壁具有螺旋延伸的滑槽4324,所述滑动配合块4351滑动配合在所述滑槽4324内;
49.如图4所示,所述滑动环柱435外侧面固定有驱动环4352,所述驱动环4352下端固定设有多个永磁片4353,所述密封盖433内侧壁上固定设有固定环436,所述固定环436上端固定有多个电磁线圈4361;
50.所述密封盖433顶部具有通气接口4331,所述通气接口4331上具有单向阀4332,所述通气接口4331与所述储气罐42的输出口相连通。
51.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浮床11漂浮在水面上,所述植物容纳筒21内放置有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的根系穿过所述根系通孔211浸没在水体中,所述植物固定圈222上固定有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完全浸没在水体中;
52.水体通过所述进水通槽1101进入到所述过滤壳体31内部,所述过滤壳体31内部的水体透过所述过滤板312然后从所述出水通槽313中排出,从所述出水通槽313中排出的水体进入到所述过滤容纳仓110中,在所述输送泵33的输送作用下,所述过滤容纳仓110中的水体最后从所述排水孔34中排出;
53.所述压气机41将空气压缩后存储到所述储气罐42中,所述储气罐42中的压缩空气通过管道的输送然后从所述通气接口4331进入到所述控制内管432中,初始状态下,所述排气通孔4321与所述排气槽4311错位不相通,所述电磁线圈4361通电后对所述永磁片4353具有吸引作用,使得所述驱动环4352带动所述滑动环柱435向下滑动,向下滑动环柱435上的所述滑动配合块4351通过所述滑槽4324带动所述控制环柱4323产生转动,所述控制环柱4323带动所述控制内管432在所述曝气外管431中产生转动,所述排气通孔4321与所述排气槽4311相连通后,所述控制内管432中的压缩空气在短时间内通过所述排气通孔4321与所述排气槽4311排出,压缩空气在碰撞到所述金属网4312后分裂成更小的微型气泡,增加空气与水体的接触表面积,氧溶解效率更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