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土壤渗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40332发布日期:2021-12-29 16:2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活污水土壤渗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土壤渗滤系统。


背景技术:

2.生活污水通常采用化粪池作必要的腐化、沉淀等处理,然后通过管道外排进入地下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作进一步净化处理,净化后的生活污水可作农田灌溉用水,也可作为城市浇灌花草树木用水,大中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比较完善,大部分生活污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而一些小城市及集镇的地下管网建设不完善,居民生活污水经化粪地简单处理之后,便直接排放至地表。
3.现实中针对直接排放至地表的污水一般采用土壤浸润式处理污水法处理,例如申请号为“97201524.8”,名称为“防堵塞的土壤高度处理污水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土壤浸润式处理污水法处理污水的系统,包括处理槽,所说的处理槽可在地下挖掘而成,槽中从上到下分设有上部土壤层,扩散层,浸润a层,浸润b层,下部土壤层,砂砾集水层,在所述的扩散层中安置有散水管,待处理的污水通过散水管送到扩散层,通过扩散层扩散到第三、第四层的污水由于该层地透水性可使其均匀地扩散进入第五层下部土壤层,也即其是在地表下方挖设一个处理槽,处理槽内具有污水预处理层和土壤层,污水经过污水预处理层后进入到土壤层内完成深度过滤,当该装置土壤层的土质不佳导致其过滤效果较差时,由于整体的处理槽设置在地表下方且土壤层下方为地下水时,土壤层的高度被大大压缩,导致污水过滤效果差的问题。
4.因此人们亟需一种在土壤过滤效果差的地区能够保证污水的过滤效果的生活污水土壤渗滤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土壤渗滤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土壤过滤效果差的地区能够保证污水的过滤效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土壤渗滤系统,包括化粪池、设置在地表上的人工沙丘以及布水管道,所述人工沙丘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土壤层、砾石层以及沙层,所述布水管道包括主管道和若干个支管道,所述主管道与若干个所述支管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所述支管道依次排列在所述主管道的两侧,所述主管道一端连接所述化粪池,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砾石层内,所述支管道一端连接所述主管道,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砾石层内,所述沙层的底部与地下土壤相连通。
7.优选的,所述主管道与所述支管道在所述砾石层内延伸,位于所述砾石层内的所述主管道与所述支管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
8.优选的,所述沙层的下表面与地下水之间的距离大于1.5m。
9.优选的,所述砾石层与所述沙层的厚度均不低于20cm。
10.优选的,所述沙层内粒径大于2cm的沙子含量少于20%,粒径小于0.053cm的沙子含量少于5%,粒径为0.053

2cm之间的沙子含量不少于75%。
11.优选的,所述化粪池包括池体、进水管道以及出水管道,所述池体的内腔被竖向隔板分为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隔板中部设置有流通孔,所述进水管道的一端与生活污水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水腔连接,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水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管道连接,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出水管道的水平高度均高于所述流通孔的水平高度,且所述进水管道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出水管道的水平高度。
12.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道位于所述进水腔内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竖向进水口,所述出水管道位于所述出水腔内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竖向出水口。
13.优选的,所述出水管道的进口处设置有过滤器。
14.优选的,所述池体上方对应所述进水腔以及所述出水腔的位置设置有检查口。
15.优选的,所述主管道通过一个储液罐与所述化粪池连接,储液罐内设置有用于向主管道内定时定量排放污水的抽污泵。
16.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中在地表上方设置人工沙丘,并利用人工沙丘内的砾石层和沙层完成对污水的初步过滤,然后污水会从沙层的底部通过地表进入到土壤内,经过土壤深度过滤后的处理水会进入到地下河中,由于人工沙丘是建立在地表上方的,相较于设置在地表下方的处理槽,延长了污水在土壤中移动的距离,在土壤过滤效果差的地区,能够保证土壤对污水的过滤效果,避免了由于土壤处理能力差且污水在土壤中移动距离较短引起的污水过滤效果差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主管道与若干个支管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支管道依次排列在主管道的两侧,主管道以及支管道布置的方式不仅仅能够较为均匀、分散的将污水输送至人工沙丘内进行过滤,提高污水的过滤效果,而且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在实际设计时有利于减少人工沙丘的高度,避免沙丘高度太高,进而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的问题。
18.2、本实用新型中主管道与支管道在砾石层内延伸,位于砾石层内的主管道与支管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若干个出水孔的设置使得污水能够更加均、分散的进入到砾石层内,以充分利用砾石层的不同位置去过滤污水,避免污水集中导致砾石层局部通水量过大,污水中的杂物集中在该部位,容易造成局部砾石层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活污水土壤渗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化粪池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人工沙丘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房屋;2、化粪池;3、储液罐;4、主管道;5、支管道;6、土壤层;7、砾石层;8、沙层;9、池体;10、进水管道;11、检查口;12、出水管道;13、过滤器;14、流通孔;15、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土壤渗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土壤过滤效果差的地区能够保证污水的过滤效果。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7.请参考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土壤渗滤系统,包括化粪池2、设置在地表上的人工沙丘以及布水管道,人工沙丘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土壤层6、砾石层7以及沙层8,砾石层7和沙层8作为初步过滤污水的处理层,上方的土壤层6能够优先保护砾石层7和沙层8,避免外界污染物进入到砾石层7或砂层内,布水管道包括主管道4和若干个支管道5,主管道4与若干个支管道5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支管道5依次排列在主管道4的两侧,主管道4一端连接化粪池2,另一端设置在砾石层7内,支管道5一端连接主管道4,另一端设置在砾石层7内,沙层8的底部与地下土壤相连通,主管道4与支管道5的排列方式可以是支管道5与主管道4的朝向相同,与主管道4组合形成叉形结构,支管道5一端通过辅助管道与主管道4连接,或者是支管道5与主管道4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与主管道4组合形成扇形结构,支管道5直接与主管道4连接或者通过辅助管道与主管道4连接,亦或者是支管道5的朝向与主管道4的朝向垂直,支管道5直接与主管道4连接且支管道5沿主管道4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将人工沙丘建立在地表上方,相较于设置在地表下方的处理槽,延长了污水在土壤中移动的距离,在土壤过滤效果差的地区,能够保证土壤对污水的过滤效果,避免了由于土壤处理能力差且污水在土壤中移动距离较短引起的污水过滤效果差的问题,而且设置主管道4与若干个支管道5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支管道5依次排列在主管道4的两侧,主管道4以及支管道5布置的方式不仅仅能够较为均匀、分散的将污水输送至人工沙丘内进行过滤,提高污水的过滤效果,而且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在实际设计时有利于减少人工沙丘的高度,避免沙丘高度太高,进而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的问题。
28.为了使污水更加均匀、分散的流向砾石层7的各个点位,设置主管道4与支管道5在砾石层7内延伸,位于砾石层7内的主管道4与支管道5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15,保证砾石层7的各处均有污水流入,出水孔15设置在主管道4与支管道5的下表面上,也可以在主管道4与支管道5的其他面上额外开设出水孔15,从而在污水量较大时,缓解管道的压力。
29.为了确保过滤效果差的土壤对污水的过滤效果,应保证沙层8的下表面与地下水之间的距离大于1.5m,必要时可在沙层8下方增添土壤层6,以保证污水在土壤中的移动距离。
30.本实用新型中砾石层7与沙层8的厚度均不低于20cm,也可以根据污水的杂物含量以及污水排量等适当调整砾石层7与沙层8的厚度。
31.为了确保沙层8对污水的过滤效果,沙层8内粒径大于2cm的沙子含量少于20%,粒径小于0.053cm的沙子含量少于5%,粒径为0.053

2cm之间的沙子含量不少于75%,也可以根据污水的杂物粒径大小适当调整沙子的粒径大小。
32.化粪池2包括池体9、进水管道10以及出水管道12,池体9的内腔被竖向隔板分为进水腔和出水腔,隔板中部设置有流通孔14,进水管道10的一端与房屋1的生活污水出口连接,另一端与进水腔连接,出水管道12的一端与出水腔连接,另一端与主管道4连接,进水管道10与出水管道12的水平高度均高于流通孔14的水平高度,且进水管道10的水平高度高于出水管道12的水平高度,确保污水从出水管道12流出,生活污水通过进水管道10进入到进水腔内后,大部分固体会沉淀至进水腔的底部,油渣、菜叶等杂质会漂浮在水面上,随着进水腔内水面的上升,污水通过流通孔14进入到出水腔内,实现了大部分固体的去除,可有效避免后续流程中砾石层7的堵塞问题,进入到出水腔内的污水会通过出水管道12流入到主管道4内。
33.进水管道10位于进水腔内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竖向进水口,避免水流横向冲入进水腔,可能出现污水直接通过流通孔14冲入出水腔内的问题,有利于减少进入到出水腔内的杂质的量,出水管道12位于出水腔内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竖向出水口,当出水腔内的水位高于出水管道12管道口的底面后,出水管道12出水,此时,污水是从出水腔的水面下方的部位进入到出水管道12中,避免了出水腔内的表层污水直接进入到出水管道12中(出水腔内的表层污水也会漂浮部分油渣、菜叶等,原因是进水腔内水位上升至流通孔14位置后,其表层水会携带漂浮物进入到出水腔内),减少了通过主管道4以及支管道5流入到砾石层7内杂质的量,进一步避免砾石层7的堵塞问题。
34.为了进一步减少进入到砾石层7内杂质的量,可在出水管道12的进口处设置有过滤器13。
35.池体9上方对应进水腔以及出水腔的位置设置有检查口11,便于对化粪池2进行检修,或者检查内部沉淀物情况,以及时导出积蓄的沉淀物。
36.本实用新型中布水管道通过一个储液罐3与化粪池2连接,储液罐3内设置有用于向主管道4内定时定量排放污水的抽污泵,储液罐3可单独设置或者与化粪池2设置为一体,形成三格化粪池。
37.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污水从房屋1中排出,通过进水管道10进入到化粪池2内,化粪池2对污水进行初步除杂后,污水从出水管道12进入到储液罐3内,进入到储液罐3内的污水被抽污泵输送至主管道4内,主管道4内的污水分流一部分进入到支管道5内,然后污水从主管道4与支管道5上的出水孔15进入到砾石层7内,并向下运动至沙层8内,砾石层7与沙层8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初步过滤完成后的污水会从沙层8的底部直接渗透入土壤中,经过土壤的深度过滤后进入到地下水中。
38.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9.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0.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
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