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预臭氧接触池与机械混合池合建的组合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19026发布日期:2022-01-22 13:1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将预臭氧接触池与机械混合池合建的组合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处理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预臭氧接触池与机械混合池合建的组合池结构。


背景技术:

2.在目前水环境污染加剧以及水质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净水厂为了保证后续净化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通过臭氧氧化来有效地分解原水中的大分子污染物和难降解物质。实际工程中往往分别建造预臭氧接触池和机械混合池两个单体,以实现各自的功能。但是,净水厂中一般情况下用地较为紧张,分别建造通常会导致占地面积较大、土地利用率较低、工程投资较高、运行维护成本较高等诸多问题。
3.为此,本技术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省工程投资、降低运行维护成本的将预臭氧接触池与机械混合池合建的组合池结构。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将预臭氧接触池与机械混合池合建的组合池结构,包括:
7.组合池本体,所述组合池本体的内部被间隔为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臭氧接触区、进出水区、管道安装区和机械混合区;所述臭氧接触区的内部被间隔为臭氧扩散池、第一臭氧接触池和第二臭氧接触池,所述臭氧扩散池与第一臭氧接触池之间的共用池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臭氧接触池与第二臭氧接触池之间的共用池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二通孔;所述进出水区的内部被间隔为进水池和出水池,所述进水池与臭氧扩散池之间的共用池壁上构筑有用于将所述进水池内的水体引流至所述臭氧扩散池内的淹没堰,所述出水池与第二臭氧接触池之间的共用池壁上构成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臭氧接触池内的水体引流至所述出水池内的溢流堰;所述机械混合区的内部被间隔为集水渠、第一机械混合池和第二机械混合池,所述集水渠与第一机械混合池之间的共用池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三通孔,所述集水渠与第二机械混合池之间的共用池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第四通孔;
8.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进水池的池壁上并与所述进水池连通;
9.第一、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机械混合池的池壁上并与所述第一机械混合池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连接至第二机械混合池的池壁上并与所述第二机械混合池连通;以及
10.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安装在所述管道安装区内,其一端连接至所述出水池的池壁上并与所述出水池连通,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集水渠的池壁上并与所述集水渠连通。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超越管,所述超越管的一端连接至所
述连接管上,其另一端与进厂原水连接,在所述连接管上位于所述超越管与出水池之间安装有第一截止阀,在所述超越管上安装有第二截止阀。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臭氧扩散池内安装有臭氧扩散器。
13.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将预臭氧接触池与机械混合池进行合建,共用多处池壁,显著地节省占地面积,尤其适合在原厂中进行净水系统的改造。
15.2.本实用新型免去了池与池之间的长距离连接管道,减少了水头损失,节约能耗。
16.3.本实用新型节省连接管道长度和建筑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有利于一站式运行管理。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1.参见图1至图2,图中给出的是一种将预臭氧接触池与机械混合池合建的组合池结构,包括组合池本体100、进水管200、出水管300a、300b、连接管400和超越管500。
22.组合池本体100的内部被间隔为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臭氧接触区110、进出水区120、管道安装区130和机械混合区140。臭氧接触区110的内部被间隔为臭氧扩散池111、第一臭氧接触池112和第二臭氧接触池113,臭氧扩散池111与第一臭氧接触池112之间的共用池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臭氧扩散池111内的水体通过第一通孔流入第一臭氧接触池112内;第一臭氧接触池112与第二臭氧接触池113之间的共用池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二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一臭氧接触池112内的水体通过第二通孔流入第二臭氧接触池113内。在臭氧扩散池111内安装有臭氧扩散器111a。
23.进出水区120的内部被间隔为进水池121和出水池122,进水池121与臭氧扩散池111之间的共用池壁上构筑有淹没堰150,淹没堰150用于将进水池120内的水体引流至臭氧扩散池111内,出水池122与第二臭氧接触池113之间的共用池壁上构成有溢流堰160,溢流堰160用于将第二臭氧接触池113内的水体引流至出水池122内。
24.机械混合区140的内部被间隔为集水渠141、第一机械混合池142和第二机械混合池143,集水渠141位于第一机械混合池142与第二机械混合池143之间,集水渠141与第一机械混合池142之间的共用池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三通孔(图中未示出),集水渠141内的水体通过第三通孔流入第一机械混合池142内,集水渠141与第二机械混合池143之间的共用池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第四通孔(图中未示出),集水渠141内的水体通过第四通孔流入第二机
械混合池143内。
25.进水管200的一端连接至进水池121的池壁上并与进水池121连通,其另一端与进场原水连接,其用于将进场原水引流至进水池121内。
26.出水管300a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机械混合池142的池壁上并与第一机械混合池142连通,其另一端与下一道工艺的池体连接,其用于将处理后的水体引流至后续池体内。出水管300b的一端连接至第二机械混合池143的池壁上并与第二机械混合池143连通,其另一端与下一道工艺的池体连接,其用于将处理后的水体引流至后续池体内。
27.连接管400安装在管道安装区130内,其一端连接至出水池122的池壁上并与出水池122连通,其另一端连接至集水渠141的池壁上并与集水渠141连通,其用于将出水池122内的水体引流至集水渠141内。
28.超越管500的一端连接至连接管400上,其另一端与进厂原水连接。在连接管400上位于超越管500与出水池122之间安装有第一截止阀600a,在超越管500上安装有第二截止阀600b。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较好地使得净水厂臭氧预处理和混合工艺紧密结合,并可实现超越功能,即当预臭氧接触池检修时,关闭第一截止阀600a,打开第二截止阀600b,进场原水直接经由集水渠141进入第一机械混合池142和第二机械混合池143,有利于一站式运行管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29.本实用新型将预臭氧接触池与机械混合池合建在一起,池与池之间采用钢筋混凝土墙相隔,较小的空间里同时布置了超越管,水流通过钢筋混凝土墙之间的钢管进出。这种组合池型节约空间,共用多处池壁,还省略了池与池之间的长距离连接管道。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