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雨水资源利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寒旱区人工水景与农灌两用雨水净化储水系统。
背景技术:2.寒旱区由于年降水量稀少,时空分布差异显著,蒸发强烈,地区地表径流较少,地下水资源匮乏,水资源总量明显短缺,水量型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人们对天然水资源的雨水利用,越来越重视,雨水资源的广泛利用是节约用水、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缓解排水管道负担、减少污染负荷、改善水环境状态的有效措施。
3.人工水景多用于小区或公园,用于美化和改善局部气候条件;人工水景用水量大,将雨水应用于人工水景则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使雨水得到合理利用。
4.现有人工水景虽然使用了雨水,但在建造上不能实现大范围的雨水收集,雨水收集仅能利用现有沟地漏来实现,降低了雨水的收集量和利用效率,如果将人工水景改造成可实现雨水收集结构,则可以提升雨水收集量,增加雨水的利用量。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寒旱区人工水景与农灌两用雨水净化储水系统,旨在改善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寒旱区人工水景与农灌两用雨水净化储水系统,包括地基、净化储水机构和循环利用机构。
7.所述净化储水机构包括储水池、净化件、农灌水泵和井盖,所述储水池嵌设于所述地基内,所述储水池顶部的一侧连通设置有内井,所述净化件通过固定环固定挂设于所述内井内壁,所述井盖盖设于所述内井顶部,所述井盖上开设有环形排水槽,所述农灌水泵安装于所述井盖一侧的所述地基,所述农灌水泵进水端通过吸水管连通于所述储水池,所述农灌水泵出水端连通设置有灌注管。
8.所述循环利用机构包括景观基坑、湿地介质、循环水泵、输水管和喷头,所述景观基坑设置于所述储水池顶部的所述地基内,所述湿地介质铺设于所述景观基坑内,所述景观基坑与所述储水池之间连通设置有漏水孔,所述循环水泵安装于所述储水池内底部,所述输水管一端连通于所述循环水泵出水端,所述输水管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储水池与所述地基延伸至上部,所述喷头连通于所述输水管另一端,所述喷头朝向所述景观基坑设置。
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丰水期,雨水经井盖上的环形排水槽排入内井内,通过净化件对雨水进行沉淀净化处理,净化后的雨水流入至储水池内储存,该种收集方式可实现更加快速方便的雨水收集,且结构简洁、建造成本低;同时,雨水降落景观基坑内,通过湿地介质将流入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并经漏水孔流入至储水池内,通过循环水泵和输水管将储水池内的雨水重新抽至地基上方并通过喷头喷向景观基坑,从而造出人工水景,落入景观基坑内的雨水经湿地介质第二次净化,然后经漏水孔回流入储水池内,从而实现将雨水循
环运用于人工水景,景观基坑的改造设计增加了雨水收集途径和方式,集过滤合收集于一体,雨水收集面积大,增加了雨水收集量,利于在枯水期,使农灌水泵通过吸水管泵取储水池内储存的雨水,经灌注管输送进行农业灌溉,从而实现将储水池储存的雨水用于农灌,进而将人工水景与农灌两用融合在一起,使雨水得到更加有效且合理的利用。
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净化件包括框体、连接环和水质净化层,所述连接环一体成型设置于所述框体顶部,所述连接环上固定有提耳,所述水质净化层铺设于所述框体内,所述水质净化层包括依次由上向下设置的粗砂层和碎石过滤层组成。
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连接环和固定环将框体固定挂接在内井内,提耳的设置,便于将提耳吊起取出进行清洗更换,通过粗砂层和碎石过滤层对流入框体内的雨水进行沉淀净化处理。
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框体周侧壁上均匀开设有第一滤孔,所述框体底部均匀开设有第二滤孔,所述第二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碎石过滤层中碎石的粒径。
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的设置,便于经水质净化层净化后的雨水流入至储水池内储存。
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内井顶部连通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径尺寸大于所述内井内径尺寸。
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凹槽,方便井盖的安装。
1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凹槽内固定设置有支撑环板,所述支撑环板内嵌设于第二滤网。
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支撑环板能够对井盖进行稳固的支撑,所述第二滤网能够过滤出雨水中的较大颗粒物。
1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井盖盖设于所述支撑环板顶部,所述环形排水槽倾斜设置,且所述环形排水槽内嵌设有第一滤网,所述井盖还开设有提拉槽,所述提拉槽呈l形。
1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倾斜设置环形排水槽,能够引导雨水朝向净化件流淌,第一滤网能够过滤雨水中的大块杂物或泥土,通过设置提拉槽,便于工作人员借助工具打开井盖。
2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湿地介质包括依次由上向下设置的软土层、纤维布、活性炭层和鹅卵石层组成。
2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软土层、纤维布、活性炭层和鹅卵石层将景观基坑内多余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保证储水池内储存的雨水的洁净度。
2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喷头通过调节支架转动设置于所述景观基坑一侧的顶部,所述调节支架包括铰接座和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转动设置于所述铰接座顶部,所述喷头通过管卡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台。
2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管卡将喷头固定卡接在支撑台上,通过铰接座和支撑台的配合,能够调节喷头的喷洒角度。
2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漏水孔两侧的所述储水池内顶部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安装有紫外杀菌灯,所述密封槽底部的开口处盖设有玻璃板。
2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紫外杀菌灯能够对储水池内的雨水进行杀菌和进一步的净
化,玻璃板能够保证紫外杀菌灯正常照射并对其进行密封保护。
2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储水池一侧连通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通过三通连接有排水管和通气管,所述排水管连通于所述地基内的下水道,所述通气管延伸至所述地基上部。
2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溢流管能在储水池中的雨水量超过其高度时,多余的雨水经溢流管和排水管流出排至下水道内,通气管能保证储水池中的雨水不会变质,空气流通能延长雨水的存放时间。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寒旱区人工水景与农灌两用雨水净化储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净化储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净化件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井盖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井盖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循环利用机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0-地基;110-下水道;20-净化储水机构;210-储水池;211-内井;212-凹槽;213-密封槽;214-玻璃板;220-净化件;221-框体;2211-第一滤孔;2212-第二滤孔;222-连接环;2221-提耳;223-水质净化层;2231-粗砂层;2232-碎石过滤层;230-固定环;240-农灌水泵;241-吸水管;242-灌注管;250-井盖;251-环形排水槽;252-提拉槽;253-第一滤网;260-支撑环板;261-第二滤网;270-紫外杀菌灯;280-溢流管;281-排水管;282-通气管;30-循环利用机构;310-景观基坑;311-漏水孔;320-湿地介质;321-软土层;322-纤维布;323-活性炭层;324-鹅卵石层;330-循环水泵;340-输水管;350-喷头;360-调节支架;361-铰接座;362-支撑台;363-管卡。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7.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
保护的范围。
3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4.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寒旱区人工水景与农灌两用雨水净化储水系统,包括地基10、净化储水机构20和循环利用机构30。
45.请参阅图2,净化储水机构20包括储水池210、净化件220、农灌水泵240和井盖250,储水池210嵌设于地基10内,储水池210整体呈l型,储水池210顶部的一侧连通设置有内井211,净化件220通过固定环230固定挂设于内井211内壁,固定环230螺栓连接或焊接于内井211内壁,井盖250盖设于内井211顶部,井盖250上开设有环形排水槽251,便于雨水排入内井211,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农灌水泵240安装于井盖250一侧的地基10,农灌水泵240螺栓连接或焊接于地基10,农灌水泵240进水端通过吸水管241连通于储水池210,吸水管241埋设于地基10内,农灌水泵240出水端连通设置有灌注管242,在枯水期,农灌水泵240通过吸水管241泵取储水池210内储存的雨水,经灌注管242输送进行农业灌溉,从而实现将储水池210储存的雨水用于农灌。
46.请参阅图3,净化件220包括框体221、连接环222和水质净化层223,连接环222一体成型设置于框体221顶部,连接环222卡接于固定环230,通过连接环222和固定环230将框体221固定挂接在内井211内,连接环222上固定有提耳2221,便于将提耳2221吊起取出进行清洗更换,水质净化层223铺设于框体221内,水质净化层223包括依次由上向下设置的粗砂层2231和碎石过滤层2232组成,通过粗砂层2231和碎石过滤层2232对流入框体221内的雨水
进行沉淀净化处理,框体221周侧壁上均匀开设有第一滤孔2211,框体221底部均匀开设有第二滤孔2212,第一滤孔2211和第二滤孔2212的设置,便于经水质净化层223净化后的雨水流入至储水池210内储存,第二滤孔2212的孔径小于碎石过滤层2232中碎石的粒径,防止碎石经第二滤孔2212漏出。
47.请参阅图4和5,内井211顶部连通开设有凹槽212,凹槽212内径尺寸大于内井211内径尺寸,通过设置凹槽212,方便井盖250的安装,凹槽212内固定设置有支撑环板260,支撑环板260预埋于凹槽212内,支撑环板260内嵌设于第二滤网261,第二滤网261能够过滤出雨水中的较大颗粒物,井盖250盖设于支撑环板260顶部,支撑环板260能够对井盖250进行稳固的支撑,环形排水槽251倾斜设置,且环形排水槽251内嵌设有第一滤网253,井盖250还开设有提拉槽252,提拉槽252呈l形,通过倾斜设置环形排水槽251,能够引导雨水朝向净化件220流淌,第一滤网253能够过滤雨水中的大块杂物或泥土,通过设置提拉槽252,便于工作人员借助工具打开井盖250。
48.请参阅图6,循环利用机构30包括景观基坑310、湿地介质320、循环水泵330、输水管340和喷头350,景观基坑310设置于储水池210顶部的地基10内,湿地介质320铺设于景观基坑310内,具体的,湿地介质320顶部栽培有水生植物,湿地介质320包括依次由上向下设置的软土层321、纤维布322、活性炭层323和鹅卵石层324组成,景观基坑310与储水池210之间连通设置有漏水孔311,雨水降落景观基坑310内,通过软土层321、纤维布322、活性炭层323和鹅卵石层324将流入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并经漏水孔311流入至储水池210内。
49.在本技术中,循环水泵330安装于储水池210内底部,储水池210内底部固定有支撑架,循环水泵330卡接在支撑架内,输水管340一端连通于循环水泵330出水端,输水管340另一端依次贯穿储水池210与地基10延伸至上部,喷头350连通于输水管340另一端,喷头350朝向景观基坑310设置,在丰水期,通过循环水泵330和输水管340将储水池210内的雨水重新抽至地基10上方并通过喷头350喷向景观基坑310,从而造出人工水景,落入景观基坑310内的雨水经湿地介质320第二次净化,然后经漏水孔311回流入储水池210内,从而实现将雨水循环运用于人工水景,在具体设置时,喷头350通过调节支架360转动设置于景观基坑310一侧的顶部,调节支架360包括铰接座361和支撑台362,支撑台362转动设置于铰接座361顶部,喷头350通过管卡363固定设置于支撑台362,通过管卡363将喷头350固定卡接在支撑台362上,通过铰接座361和支撑台362的配合,能够调节喷头350的喷洒角度。
5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漏水孔311两侧的储水池210内顶部开设有密封槽213,密封槽213内安装有紫外杀菌灯270,通过紫外杀菌灯270能够对储水池210内的雨水进行杀菌和进一步的净化,提高水体质量,延长雨水的保存时间,密封槽213底部的开口处盖设有玻璃板214,玻璃板214能够保证紫外杀菌灯270正常照射并对其进行密封保护,储水池210一侧连通设置有溢流管280,溢流管280通过三通连接有排水管281和通气管282,排水管281连通于地基10内的下水道110,通气管282延伸至地基10上部,溢流管280能在储水池210中的雨水量超过其高度时,多余的雨水经溢流管280和排水管281流出排至下水道110内,通气管282能保证储水池210中的雨水不会变质,空气流通能延长雨水的存放时间。
51.该寒旱区人工水景与农灌两用雨水净化储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在丰水期,雨水经井盖250上的环形排水槽251排入框体221内,通过粗砂层2231和碎石过滤层2232对流入框体221内的雨水进行沉淀净化处理,净化后的雨水流入至储水池210内储存;该种雨水收集
方式更加集中、快速、高效,设置的过滤结构直接实施雨水净化,蓄水池的水可直接进行再利用,同时结构设计简洁易于施工、且建造成本低;雨水降落景观基坑310内,通过软土层321、纤维布322、活性炭层323和鹅卵石层324将流入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并经漏水孔311流入至储水池210内,通过循环水泵330和输水管340将储水池210内的雨水重新抽至地基10上方并通过喷头350喷向景观基坑310,从而造出人工水景,落入景观基坑310内的雨水经湿地介质320第二次净化,然后经漏水孔311回流入储水池210内,从而实现将雨水循环运用于人工水景,由于景观基坑310具有雨水收集、过滤功能且收集面积大,可有效提升雨水收集量;在枯水期,农灌水泵240通过吸水管241泵取储水池210内储存的雨水,经灌注管242输送进行农业灌溉,从而实现将储水池210储存的雨水用于农灌,进而将人工水景与农灌两用融合在一起。
52.需要说明的是,农灌水泵240、紫外杀菌灯270和循环水泵33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
53.农灌水泵240、紫外杀菌灯270和循环水泵33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5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