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断头河水质提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94995发布日期:2021-11-25 13:2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断头河水质提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河流水质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型断头河水质提升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截污不彻底,致使河道中的水质受到污染。
3.尤其是小型断头河,一般小河道宽 5~15m,小型断头河的河水不流通且上游无水源,导致整条河道的水动力不充足,从而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较弱,进而致使水体出现黑臭现象且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小型断头河的水质,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型断头河水质提升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小型断头河水质提升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小型断头河水质提升系统,包括过滤件、生态植物浮床、生态滤床与水体循环装置,所述过滤件设在河道的上游端,所述生态滤床设在河道的下游端,所述生态植物浮床设在过滤件与生态滤床之间或过滤件所对应的区域内,所述水体循环装置用于抽取河道下游端中的水并排入河道上游端。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件用于使河流中的垃圾不易流动至河道下游端,生态植物滤床可以吸收河水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以实现对河水的水质初步净化;且植物的根系为网状结构,当水流通过时,植物的根系可以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进一步过滤、吸附;生态滤床使得河水中的微生物可以依附在生态滤床中进行生长形成生物膜,以减少河水中漂浮的微生物;水体循环装置使河道中的水进行流动,以便于对水体进行净化。
8.可选的,所述过滤件包括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与生态植物浮床沿河流方向依次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网将河水中大于第一过滤网网孔的垃圾阻隔在第一过滤网远离生态植物浮床的一侧,以减少河水中垃圾对生态植物浮床上植物生长的影响。
10.可选的,所述过滤件包括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滤孔小于第一过滤网的滤孔,所述第一过滤网、生态植物浮床与第二过滤网沿河流方向依次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网将河水中大于第一过滤网网孔的垃圾阻隔在第一过滤网远离生态植物浮床的一侧,以减少河水中垃圾对生态植物浮床的影响;第二过滤网使河水中大于第二过滤网网孔的垃圾阻隔在第二过滤网远离河道下游端的一侧,以对于第一过滤网与生态植物浮床过滤后的河水进行再次过滤,以提高水质提升系统对河水的过滤效果。
12.可选的,所述生态滤床包括尼龙网箱、生物填料与砾石块,所述生物填料与砾石块均设在尼龙网箱中。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砾石块用于对河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生物填料用于河水中的微生物依附生长形成生物膜,以减少河水中的微生物;尼龙网箱用于固定砾石与生物填料,使得砾石与生物填料不易被河水带走。
14.可选的,所述生态滤床靠近河底的一侧设有微纳米曝气机构,所述微纳米曝气机构包括微纳米曝气机与微纳米曝气出气管,所述微纳米曝气机设在河岸上,所述微纳米曝气出气管铺设在生态滤床靠近河底的一侧,所述微纳米曝气出气管与微纳米曝气机相连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纳米曝气机通过微纳米曝气出气管释放出微纳米气泡,从而微纳米气泡对生态滤床进行冲刷,以清除从生物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且还可以对水体进行增氧。
16.可选的,所述微纳米曝气出气管靠近河底的一侧铺设有土工布。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微纳米曝气出气管释放微纳米气泡时,土工布使得河底的土石不易被气流带起,致使生态微纳米曝气出气管堵塞;且土工布抵接在河底处,使得河底的结构更加稳定。
18.可选的,所述水体循环装置包括抽水机构与出水管,所述抽水机构设置在河道下游端,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抽水机构相连通,出水管的另一端设在河道上游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水机构抽取河道下游端的水,再通过出水管排出至河道的上游端,从而达到河道水体进行流动的目的。
20.可选的,所述抽水机构包括潜水泵,所述河道的下游端设有进水池,所述进水池与河道相连通,所述潜水泵设在进水池中。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潜水泵放入进水池中,使得潜水泵不易将河道中的泥土碎石吸入潜水泵内,致使潜水泵损坏。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过滤件、生态植物滤床、生态滤床相配合,以实现对河水水质进行净化的目的;水体循环装置使河道中的水进行流动,以达到水体自我净化的目的。
24.2.微纳米曝气机通过微纳米曝气出气管释放出微纳米气泡,从而微纳米气泡对生态滤床进行冲刷,以清除从生物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且还可以对水体进行增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小型断头河水质提升系统整体的结构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小型断头河水质提升系统的纵向剖视图。
27.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过滤件;11、第一过滤网;12、第二过滤网;2、生态植物浮床;3、生态滤床;31、尼龙网箱;32、生物填料;33、砾石块;4、水体循环装置;41、进水池;42、潜水泵;43、出水管;5、微纳米曝气机构;51、微纳米曝气机;52、微纳米曝气出气管; 6、土工布。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小型断头河水质提升系统。参照图1,小型断头河水质提升
系统包括过滤件1、生态植物浮床2、生态滤床3与水体循环装置4。
31.过滤件1、生态植物浮床2与生态滤床3均设在河道中,过滤件1用于对河水进行初步过滤。生态植物浮床2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的同时,并初步改善河水的水质。生态滤床3用于河水中的微生物吸附生长并形成生物膜,以减少河水中漂浮的微生物。水体循环装置4设在河道的下游端,水体循环装置4用于将河道中的水抽取并排放到河道的上游端,以使得河道中的水进行流动。
32.过滤件1包括第一过滤网11。第一过滤网11与生态植物浮床2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生态植物浮床2用于种植芦苇、美人蕉、香蒲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的同时净化河水的水质,且该类水生植物的根系在水面下形成密集的过滤层。当水流通过时,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进一步过滤、吸附。水生植物的根系还可以用来减缓水流的速度,以使得过滤和吸附的泥沙颗粒、有机微粒沉淀至河底,从而提高生态植物浮床2的过滤效果。第一过滤网11使得河流中大于第一过滤网11网孔大小的垃圾阻隔在第一过滤网11远离生态植物浮床2的一侧,以减少水流中的垃圾对生态植物浮床2上植物生长的影响。
33.过滤件1还可以包括第二过滤网12,第二过滤网12设在生态植物浮床2远离第一过滤网11的一侧,且第二过滤网12网孔大小小于第一过滤网11网孔大小。第二过滤网12对第一过滤网11与生态植物浮床2过滤后的河水再次过滤,第二过滤网12使得大于第二过滤网12网孔大小的垃圾被阻隔在第二过滤网12远离河道下游端的一侧,从而提高水质提升系统对河水的过滤效果。
34.参照图2与图3,生态滤床3设在第二过滤网12远离生态植物浮床2的一侧。生态滤床3包括尼龙网箱31、生物填料32与砾石块33。生物填料32与砾石块33均固定在尼龙网箱31中,生物填料32可以采用悬浮球形生物填料。河流中的微生物可以吸附在生物填料32上生长,进而形成生物膜包覆在生物填料32上,从而减少河水中漂浮的微生物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且砾石块33对河水中的碎石、泥土或垃圾进一步过滤,以改善河流的水质。
35.参照图2,生态滤床3靠近河底的一侧设有微纳米曝气机构5,微纳米曝气机构5包括微纳米曝气机51与微纳米曝气出气管52。微纳米曝气机51可以固定在河岸边。微纳米曝气出气管52铺设在生态滤床3靠近河底的一侧,微纳米曝气出气管52与微纳米曝气机51的输出端相连通。打开微纳米曝气机51时,微纳米曝气机51通过微纳米曝气出气管52释放出微纳米气泡,通过微纳米气泡中的氧原子与河水的充分混合,以提高河水中的氧含量,从而达到改进河水水质的目的;微纳米气泡还可以用于清除生物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
36.参照图2,微纳米曝气出气管52靠近河底的一侧铺设有土工布6,土工布6固定在河底。通过土工布6对河底进行加固,使得微纳米曝气出气管52释放微纳米气泡时,河底的泥土不易被带起,致使生态滤床3与微纳米曝气出气管52被堵塞。
37.参照图1,生态滤床3远离第二过滤网12的一侧设有进水池41,进水池41设在小型断头河的岸边。进水池41与河道之间设有通槽,通槽用于连通进水池41与河道,使得河道中的水可以流入进水池41中。通槽靠近河道的一端可以设有第三过滤网,通过第三过滤网使得河水中的垃圾不易进入进水池41中。
38.水体循环装置4包括抽水机构与出水管43。抽水机构可以为潜水泵42,潜水泵42设在进水池41中。出水管43的一端与潜水泵42的出水口相连接,出水管43的另一端设在第一
过滤网11远离生态植物浮床2的一侧。打开潜水泵42后,潜水泵42将进水池41中的河水通过出水管43泵至第一过滤网11远离生态植物浮床2的一侧,以使得河道上下游中的水循环流动,从而以便于对河水进行净化。抽水机构还可以设置为固定在河岸的抽水泵,抽水泵通过进水管与河道的下游端相连通。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小型断头河水质提升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对小型断头河进行净化时,先启动潜水泵42,潜水泵42将河道下游端的水通过出水管43泵至河道的上游端,以使得河道上下游中的水循环流动,再通过第一过滤网11将河水中大于第一过滤网11网孔大小的垃圾阻隔在第一过滤网11远离生态植物浮床2的一侧。河水经过第一过滤网11后到达生态植物浮床2,生态植物浮床2吸收河水中的河水中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的同时初步净化河水的水质,且该类水生植物的根系在水面下形成密集的过滤层。当水流通过时,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吸附。
40.河水通过生态植物浮床2后再进过第二过滤网12进行再次过滤,以使得河水中大于第二过滤网12网孔的垃圾被阻隔在第二过滤网12远离生态滤床3的一侧。河水经过第二过滤网12后,到达生态滤床3。河水中的微生物可以依附在生物填料32上进行生长以形成生物膜。且生态滤床3中的砾石块33对河水进一步过滤。
41.微纳米曝气机51通过微纳米曝气出气管52朝生态滤床3的方向释放微纳米气泡,通过微纳米气泡中的氧原子与河水的充分混合,以提高河水中的氧含量,从而达到改进河水水质的目的;微纳米气泡还可以用于清除生物填料32上脱落的生物膜。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