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反应器浮渣提取结构

文档序号:29275097发布日期:2022-03-16 15:50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反应器浮渣提取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反应器浮渣提取结构。


背景技术:

2.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地球上部分地方被水所覆流,然而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少。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需水量的激增,加上水的浪费和水资源的污染,污水处理设施的滞后和非点源污染控制不够得力,使全球淡水资源正面临两大问题:水坏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这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愈益严重并有加剧的趋势。
3.相对于水资源短缺,更是迫切的是水资源污染问题。洁净的水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废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自然水资源遭受各类有机物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化学、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其浓度高、色度大、毒性强,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生物难降解的成分,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水体污染。于是人们对污水的处理净化和回用就变得很重要,如果能很好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那么将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
4.在污水处理中,电化学絮凝法又称作电恕凝法,即利用可溶性电极(一般为铁电极或者铝电极)作为正极,在电流的作用下溶解于污水中,产生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沉淀,用其凝聚性聚集水中的胶体物质与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电恕凝技术涉及了水污染物与强电场的反应以及电化学产生的氧化和还原反应,这一过程可去除水中重金属阳离子,还可杀死水中的微生物,该过程可沉淀带电胶体状物质并可显著去除其它离子、胶体、乳状物。电絮凝技术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已被实践所证实,电恕凝技术不仅可应用在各种工业废水处理中,在农业和注重生活质量的农村,可应用在去除饮用水中的病原体、重金属和食物生产中清洗水的污染物。
5.污水在通电后会形成絮体与气体,比重较大的絮体会向下沉淀,比重较小与携带气泡的絮体会上浮在液面上,中间部分的液体杂质较少,将中间部分的液体取出后可得到处理完成的清水。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上浮在液面上的浮渣不易排出,若采用管道直接排出则需要大量液体携带浮渣,将浮渣冲出,间接的减少了完成净化排出的清水的总量,间接的降低的污水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反应器浮渣提取结构,具有协助浮渣排出的优点。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反应器浮渣提取结构,包括外筒和内胆,所述外筒上连通设置有污水进管,外筒的上端口设置有用于封闭端口的端盖;
8.所述内胆设置在外筒内,且内胆上连通设置有出浮渣管、出沉淀管和出水管,所述
内胆的上半部分设置有将内胆内分为两个区域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浮渣进口,所述出浮渣管与内胆的连通处位于隔板的上方且靠近隔板设置,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转轴端传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端盖、内胆顶壁及隔板且与内胆同轴设置,所述隔板与转动杆间通过密封轴承连接,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用于将浮渣推入浮渣进口的第一刮片,所述出水管与内胆的中部位置连接,所述出沉淀管与内胆的连接处靠近内胆的底部设置;
9.所述出浮渣管、出沉淀管和出水管贯穿外筒的侧壁与外筒固定连接,所述内胆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外筒内的水运送进内胆的进水件,所述内胆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电极,外筒的内侧设置有分别与每个第一电极配对的第二电极。
10.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在竖直方向上的截断面呈z型设置,浮渣进口位于竖直的壁上,所述浮渣进口的最低端高于出浮渣管与内胆的连通处的设置。
11.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上还连接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将浮渣向出浮渣管与内胆的连通处推送的第二刮片。
12.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上套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位于隔板的上方且第一套筒的底壁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顶端通过密封轴承与转动杆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顶端高于内胆与出浮渣管的连接处设置。
13.优选的,所述转动杆贯穿内胆设置,所述转动杆与内胆的底壁间通过密封轴承连接,所述转动杆位于内胆下方的端部设置有粉碎刀。
14.优选的,所述粉碎刀呈等腰三角形设置,与转动杆的连接连接处为三角形的中心点。
15.优选的,所述污水进管与外筒的连通处位于粉碎刀的正下方。
16.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搅拌件,所述搅拌件位于内胆的下方。
17.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上套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底壁与内胆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顶端通过密封轴承与转动杆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顶端高于内胆与出沉淀管的连接处设置。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9.一、有效的减少随浮渣排出的清水含量;
20.二、隔板能够及时的将浮渣与清水分开,减少浮渣对清水取出造成的干扰;
21.三、第一刮片能够有效的辅助浮渣达到隔板上方;
22.四、第二刮片能够有效的将浮渣向出浮渣管处推送;
23.五、粉碎刀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少出出浮渣管和出沉淀管被堵塞的可能性;
24.六、搅拌件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少沉淀在外筒内的存积。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28.图4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施例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外筒;11、污水进管;12、第二电极;2、内胆;21、出浮渣管;22、出水管;23、出沉淀管;24、第一电极;3、端盖;4、隔板;41、浮渣进口;5、电机;51、转动杆;511、第一刮片;512、从动杆;513、第二刮片;52、第一套筒;53、粉碎刀;54、搅拌件;55、第二套筒;6、进水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2.实施例:
33.如图1、2所示,一种污水反应器浮渣提取结构,包括外筒1和内胆2,外筒1上连通设置有污水进管11,外筒1的上端口设置有端盖3。
34.内胆2设置在外筒1内,且内胆2上连通设置有出浮渣管21、出沉淀管23和出水管22,在出浮渣管21、出沉淀管23和出水管22的支撑作用下,内胆2悬空设置在外筒1内,在本实施例中内胆2与外筒1同轴设置,内胆2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主要为电凝絮后的水提供静置区域,使得清水与杂质及浮渣分层清晰,方便清水的取出。
35.如图2、5所示,本实施中整个电凝絮过程在外筒1内完成,内胆2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电极24,外筒1内还设置有多个与第一电极24配对的第二电极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4与第二电极12均设置为六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第一电极24与第二电极12的数量,为了便于对第一电极24位置的定位,内胆2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一电极24位于内胆2的棱边处。当污水在外筒1内完成电凝絮后,由进水件6将外筒1内的水运送进内胆2进行沉降,在本实施例中进水件6整体为z型设置,总长度与内胆2的总高度基本相同,进水件6的进水端靠近内胆2的顶部设置,出水端靠近内胆2的底部设置,且位于出沉淀管23管口的上方,以避免对冲沉淀出的杂质,干扰杂质的排出。
36.如图2、3、4所示,为了达到对浮渣的分区收集与排出的目的,内胆2的上半部分设置有将内胆2内分为两个区域的隔板4,隔板4上方为隔板4围成的暂存浮渣区,隔板4上开设有浮渣进口41。在本实施例中隔板4的在竖直方向上的截断面为z型设置,浮渣进口41位于竖直的壁上,且靠近隔板4的顶部设置。浮渣进口41的最低端高于出浮渣管21与内胆2连通处的最高端设置,以确保浮渣能够在隔板4上方存积,并且在排出过程中不会反涌进隔板4围成的区域外。
37.为了辅助浮渣向浮渣进口41处涌动,端盖3上设置有电机5,电机5的转轴端传动连接有转动杆51,转动杆51贯穿端盖3、内胆2顶壁及隔板4且与内胆2同轴设置,隔板4与转动杆51间通过密封轴承连接,转动杆51上设置有用于将浮渣推入浮渣进口41的第一刮片511。在电机5驱动转动杆51转动时,第一刮片511带动浮渣移动,使浮渣聚集在隔板4较高的底壁与液面间形成的空腔内,在不断的堆积下,浮渣最终上升达到浮渣进口41处,当浮渣到达浮渣进口41处时在浮力的作用下浮渣穿过浮渣进口41到达隔板4的上方与液体分离,随着浮渣的不断产生,隔板4上的浮渣在相互推挤下的作用下最终从出浮渣管21排出。此处密封轴承的作用在于防止浮渣与液体从转动杆51与隔板4之间的间隙上涌或下漏,同时对转动杆51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转动杆51在转动时出现形变的现象。
38.为了防止隔板4上的浮渣从转动杆51与隔板4间的间隙下漏,同时防止在转动杆51转动时,浮渣随转动杆51运动,集中在转动杆51周围,导致浮渣不能顺利的从出浮渣管21排出,转动杆51上套设有第一套筒52,第一套筒52位于隔板4的上方且第一套筒52的底壁与隔
板4固定连接,第一套筒52的顶端通过密封轴承与转动杆51连接,第一套筒52的顶端高于内胆2与出浮渣管21的连接处设置,有效的减少浮渣与转动杆51间的接触,使浮渣能够被静置最终被排出。为了辅助浮渣的排出,转动杆51上还连接有从动杆512,从动杆5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刮片513,在转动杆51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刮片513推动浮渣移动,位于第二刮片513推动侧的浮渣明显较厚,此时在推挤力的作用下部分浮渣会向内胆2边缘处移动,增加边缘处浮渣的厚度,当浮渣被推动至出浮渣管21管口位置时也能更快的被排出。
39.通入外筒1的污水当中往往存在一些较大的杂质,在处理过程可能会使得进水件6、出浮渣管21和出沉淀管23被堵塞,因此转动杆51贯穿内胆2设置,转动杆51与内胆2的底壁间通过密封轴承连接,以防止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内胆2当中。转动杆51位于内胆2下方的端部设置有粉碎刀53,污水进管11与外筒1的连通处位于粉碎刀53的正下方且与粉碎刀53间的距离为5~10cm,使污水进入外筒1内后杂质能够及时的被粉碎刀53打碎。在本实施例中粉碎刀53呈等腰三角形设置(此设置:既可以搅碎污水杂质又可以形成稳定的涡旋水流)与转动杆51的连接连接处为三角形的中心点,是通过多次试验后得到的最优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取其他形状的粉碎刀53。
40.在当污水在外筒1内处理时部分沉淀会直接在外筒1内进行沉降,长时间后外筒1内积存的沉淀会越来越多,并且不易排出,影响后续的污水处理过程。为了使得处理后的污水、沉淀以及浮渣能够最大化的进入内胆2当中,转动杆51上设置有搅拌件54,搅拌件54位于内胆2的下方,在搅拌件54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污水运动并且以内胆2为中心形成涡漩,在涡漩当中沉淀与浮渣均向上移动,最终随进水件6进入内胆2中进行沉降,有效的减少外筒1内沉淀的存积。至本实施中搅拌件54由三个倾倒的t型搅拌杆组成,以圆周方向均匀的焊接在转动杆5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取其他形状的搅拌叶片。
41.虽然转动杆51的延长解决了杂质过大以及外筒1中沉淀存积的问题,但是内胆2中转动杆51的转动也会使得沉淀向转动杆51处集中,绕转动杆51运动,无法进行较好的沉积与排出,因此转动杆51上套设有第二套筒55,第二套筒55的底壁与内胆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二套筒55的顶端通过密封轴承与转动杆51连接,第二套筒55的顶端高于内胆2与出沉淀管23的连接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筒55的顶端可位于内胆2的中部位置,以确保沉淀能够不与转动杆51接触,使得沉淀能够静置沉降,减小对清水取出造成的干扰,最终沉淀从与内胆2底部连通的出沉淀管23处被排出。
42.工作过程:
43.首先污水从污水进管11通入外筒1内,由粉碎刀53将污水中携带的杂质打碎,随后污水达到第一电极24与第二电极12之间进行处理,进行电凝絮后的污水携带产生的沉淀与浮渣由进水件6运送进内胆2进行沉降,内胆2中沉淀下沉,浮渣上浮,中间区域的水为处理后的清水由出水管22排出。上浮的浮渣由第一刮片511辅助推送往隔板4上方,在由第二刮片513辅助推往出浮渣管21被排出。整个出浮渣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少液体的排出,减少对完成净化的液体的消耗,间接的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
44.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对本实用新型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构思和范围,综上所述,本
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