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3437发布日期:2022-03-30 12:1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城市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城市污水即城市地区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一般由城市管渠汇集并应经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入水体。城市污水中除含有大量有机物及病菌、病毒外,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工业废水的水量(约占城市污水总量的60~80%)水质日趋复杂和径流污水的污染日趋严重,使城市污水含有各种类型、不同程度的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城市污水的处理涉及很多方面,必须对下水道体制,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和处理工艺,处理后污水的利用和排放要求等进行综合规划。
3.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装置在利用药物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处理效率和效果较差,同时在对过滤网等部件进行清理或更换时,需要停止工作,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城市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对称安装有支撑腿,所述箱体顶面为开口设计,所述箱体内部上方横向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箱体内壁,所述固定板上对称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对称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和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电机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搅动装置和第二搅动装置,所述箱体的出水口与导水管的一端连接,导水管上安装有第三阀门,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与进药管一端连接的进药口,进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漏斗且相互连通,所述箱体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开关,所述箱体正上方横向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两端为封闭设计,所述出水管的进水口与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上对应第二过滤装置的位置开设有与导水管一端连接的出水口,导水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导水管的另一端正对第二过滤装置,所述出水管上对应第一过滤装置的位置开设有与导水管一端连接的出水口,导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导水管的另一端正对第一过滤装置,所述出水管上对称套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在箱体顶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槽、出水孔、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过滤槽穿过第二卡槽且顶端为折弯设计,所述过滤槽和第二卡槽的尺寸相适配,所述过滤槽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过滤槽内部上方横向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固定安装在过滤槽内壁,所述过滤槽内部位于第二过滤网下方的位置填充有活性炭。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的结构和各
部件规格均相同。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搅动装置包括搅拌转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转轴竖向贯穿箱体底部,所述箱体底部开设有用于搅拌转轴穿过的通孔,通孔内壁通过轴承与搅拌转轴转动连接,通孔内壁和轴承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圈,所述搅拌转轴伸入箱体内的部分位于第二过滤装置和第一过滤装置下方,所述搅拌转轴伸入箱体内的部分固定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的齿轮与搅拌转轴底端连接的齿轮相啮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搅动装置和第一搅动装置的结构和各部件规格均相同。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开关电连接,所述开关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设置第二过滤网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过滤槽内填充的活性炭实现对污水的进一步过滤,通过活性炭的污水进一步通过出水孔排出,设置第一过滤网用于对污水进行进一步过滤,进一步将消毒剂和除味剂等药剂投入进料漏斗内并进一步通过进药管进入箱体内,从而实现对污水的消毒和除味处理;
14.2、利用电机转动进而带动搅拌转轴上的搅拌叶片转动,从而实现对污水的搅动,实现污水和药剂的充分混合,提高了污水消毒和除味处理的效果和效果,设置第一搅动装置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和药剂混合的效果;
15.3、当需要对第一过滤网、活性炭和第二过滤网进行清理或更换时,关闭第二阀门,进一步打开第一阀门,从而使污水进入第二过滤装置内,实现对污水的持续处理,保证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城市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城市污水处理装置的正视图。
18.图3为城市污水处理装置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城市污水处理装置中第一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所示:固定套1、出水管2、进水管3、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第一过滤装置6、进料漏斗7、进药管8、第三阀门9、第一搅动装置10、电机11、支撑腿12、第二搅动装置 13、搅拌转轴14、搅拌叶片15、箱体16、第二过滤装置17、固定板18、开关19、第一卡槽 20、第二卡槽21、过滤槽22、出水孔23、第一过滤网24和第二过滤网25。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城市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套1、出水
管2、进水管3、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第一过滤装置6、进料漏斗7、进药管8、第三阀门9、第一搅动装置10、电机11、支撑腿12、第二搅动装置13、搅拌转轴14、搅拌叶片15、箱体16、第二过滤装置17、固定板18、开关19、第一卡槽20、第二卡槽21、过滤槽22、出水孔23、第一过滤网24和第二过滤网25,所述箱体16底部对称安装有支撑腿12,所述箱体16顶面为开口设计,所述箱体16内部上方横向设置有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固定安装在箱体16内壁,所述固定板18上对称开设有第一卡槽20和第二卡槽 21,所述第一卡槽20和第二卡槽21内对称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17和第一过滤装置6,所述第一过滤装置6包括过滤槽22、出水孔23、第一过滤网24和第二过滤网25,所述过滤槽22穿过第二卡槽21且顶端为折弯设计,所述过滤槽22和第二卡槽21的尺寸相适配,所述过滤槽22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23,所述出水孔2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 24,所述过滤槽22内部上方横向设置有第二过滤网25,所述第二过滤网25固定安装在过滤槽22内壁,所述过滤槽22内部位于第二过滤网25下方的位置填充有活性炭,所述第一过滤装置6和第二过滤装置17的结构和各部件规格均相同,所述箱体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电机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搅动装置10和第二搅动装置13,所述第二搅动装置13包括搅拌转轴14和搅拌叶片15,所述搅拌转轴14竖向贯穿箱体16底部,所述箱体16底部开设有用于搅拌转轴14穿过的通孔,通孔内壁通过轴承与搅拌转轴14转动连接,通孔内壁和轴承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圈,所述搅拌转轴14伸入箱体16内的部分位于第二过滤装置17和第一过滤装置6下方,所述搅拌转轴14伸入箱体16内的部分固定安装有搅拌叶片15,所述搅拌转轴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上连接的齿轮与搅拌转轴14底端连接的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搅动装置13和第一搅动装置10的结构和各部件规格均相同,所述箱体16 的出水口与导水管的一端连接,导水管上安装有第三阀门9,所述箱体16的一侧开设有与进药管8一端连接的进药口,进药管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漏斗7且相互连通,所述箱体16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开关19,所述箱体16正上方横向设置有出水管2,所述出水管 2的两端为封闭设计,所述出水管2的进水口与进水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2 上对应第二过滤装置17的位置开设有与导水管一端连接的出水口,导水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4,导水管的另一端正对第二过滤装置17,所述出水管2上对应第一过滤装置6的位置开设有与导水管一端连接的出水口,导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5,导水管的另一端正对第一过滤装置6,所述出水管2上对称套设有固定套1,所述固定套1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在箱体16顶部,所述电机11通过导线与开关19电连接,所述开关19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4.当需要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时,首先使污水通过进水管3进入出水管2内,进一步打开第二阀门5,污水进一步通过导水管排出并进入过滤槽22内,设置第二过滤网22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过滤槽22内填充的活性炭实现对污水的进一步过滤,通过活性炭的污水进一步通过出水孔23排出,设置第一过滤网24用于对污水进行进一步过滤,进一步将消毒剂和除味剂等药剂投入进料漏斗7内并进一步通过进药管8进入箱体16内,从而实现对污水的消毒和除味处理,进一步利用电机11转动进而带动搅拌转轴14上的搅拌叶片 15转动,从而实现对污水的搅动,实现污水和药剂的充分混合,提高了污水消毒和除味处理的效果和效果,设置第一搅动装置10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和药剂混合的效果,污水处理完成后,进一步打开第三阀门9,从而使污水通过导水管排出,当需要对第一过滤网24、活性炭和第二过滤网
25进行清理或更换时,关闭第二阀门5,进一步打开第一阀门4,从而使污水进入第二过滤装置17内,实现对污水的持续处理,保证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2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