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溶氧水制备系统

文档序号:29719146发布日期:2022-04-16 19:0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溶氧水制备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溶氧水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溶氧水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2.基于人们的传统认知观念,呼吸供氧是人体获得氧气的唯一途径。正是基于这种传统认知,早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霍尔就开创了面罩给氧法,此后相继采用了鼻导管、高压氧舱和机械通气等给氧方法,170多年来呼吸道是唯一的给氧途径,也是缺氧救治的重要手段。但对于严重的呼吸道烧伤、窒息性毒剂(光气、双光气等)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创伤性液气胸、海水引起的高渗性肺水肿、尘肺、煤肺、非典等肺弥散功能损害的病人,仅仅通过呼吸道给氧效果很不理想。另外对于运动性缺氧、用脑过度缺氧、高原缺氧和各种非健康状态,通过呼吸道氧疗,虽然效果好但使用不方便,而且维持时间短。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各种原因如高原、高空、矿井、坑道、呼吸功能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弥散功能障碍或长期用脑过度引起的缺氧的研究。科学家们希望在传统的呼吸供氧防治缺氧的途径外,再找到其他的辅助供氧途径。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几十年科学家的研究表明,除了呼吸供氧(吸氧,第一途径)外,还可能通过“输氧”(静脉输高氧液辅助供氧,第二途径)和“喝氧”(口服高氧液或富氧水通过消化道辅助供氧,第三途径)来改善缺氧状态。
3.高溶氧水即是基于第三供氧途径的产物。普通饮用水常温条件下的氧含量一般低于10mg/l,高溶氧水中的氧含量一般为40mg-100mg/l。parris m.kidd博士在《antioxidantadaption》一书中指出:缺氧会使免疫系统失调,导致毒素无法排出,是所有疾病形成的最大原因。氧在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运作里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尤其关系到疾病、细菌和病毒的全身抵抗力。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也表明,口服高氧水可明显改善缺氧反应、抗疲劳、提高运动能力、加速体内自由基清除、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加速酒精的清除等等。
4.高氧水生产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产生的,21世纪初在日本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制造方法包括旋回剪切、加压溶解、电化学、微孔加压、混合射流等方式,均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高氧水。
5.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6328202u公开了一种高氧水制备方法:利用气液混合泵负压作用吸入气体,高速旋转的泵叶轮将液体与气体混合搅拌并打碎气泡,制取微纳米气泡高浓度液体。该技术可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但气液比约为1:9(吸气量为8-10%),微纳米气泡浓度浓度不高(溶氧量约为15-20mg/l)。
6.中国发明专利cn102173498b公开了一种旋回切割法制备高氧水的生产方法及装置:是利用一个环状填料以轴心高速旋转进行气体切割,氧气与从填料小孔甩出的水相遇,在水流和氧气流两股流体相互对流强制传质交换实现水中加氧。该技术的氧气流量为200-400l/h,水流量为25-35l/h,溶氧率可达20-50mg/l。但该装置要求氧气供应量大,增加了成本,产能低,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7.因此,目前还没有一种低成本、高产能,可以满足医学医疗等有高超饱和气体溶解
浓度要求领域的,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高浓度高氧水(溶氧浓度大于100mg/l)的成熟技术和生产工艺。因此研究出一种氧气超饱和溶解浓度高、纳米气泡粒径更小、低成本、易维护、低能耗、可大规模工业化的高氧水技术和生产工艺,无论对于医学和医疗技术发展,还是对于国民身体素质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溶氧水制备系统,产生满足医用级溶氧度的高氧水且可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溶氧水制备系统,包括气泡细化溶氧单元、供氧单元和原水供水单元;
10.所述气泡细化溶氧单元,包括高压罐、低压罐和溶氧管路,所述溶氧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静态变螺旋切割器、旋流减压混合器和锯齿切割喷射器;所述供氧单元和所述原水供水单元分别为所述高压罐提供氧气和原水;
11.所述静态变螺旋切割器的输入端设有中心加气装置,所述中心加气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所述高压罐顶部,所述中心加气装置的进水端连接所述高压罐顶部;所述旋流减压混合器的输出端设在所述锯齿切割喷射器内,所述锯齿切割喷射器设在所述高压罐顶部一侧;
12.所述高压罐顶部连接所述低压罐顶部并连接有抽真空单元,所述高压罐底部连接所述低压罐底部。
13.优选的,所述供氧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医用级氧气源、氧气罐和供氧管路,所述氧气罐上设有气体压力调节阀、氧气罐内压力表和氧气罐出气口压力表,所述供氧管路上设有氧气流量计和氧气流量调节针阀,所述氧气罐通过所述供氧管路连接所述高压罐顶部。
14.优选的,所述原水供水单元包括原水罐、补水泵和补水管路,所述原水罐与所述补水泵之间、所述补水泵与所述高压罐底部均通过补水管路连接,所述补水管路上设有闸阀,所述原水中氧气含量低于1 mg/l。
15.优选的,所述气泡细化溶氧单元还包括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加气管路和加水管路,所述中心加气装置的进气口通过加气管路连接所述高压罐顶部,所述中心加气装置的进水管路通过加水管路连接所述高压罐底部,所述加气管路上设有止回阀,所述加水管路上设有循环泵。
16.优选的,所述中心加气装置包括管座、导气管、节流座和节流阀芯,所述管座中设置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连接所述加气管路,所述导气管与所述管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和密封块,所述密封块通过螺母和螺钉与所述管座紧固;所述导气管的内端安装节流座,所述节流座连接所述加水管路,所述节流座中设置所述节流阀芯,所述节流座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静态变螺旋切割器,所述出气口与所述中心加气装置的加气腔、所述静态变螺旋切割器的切割腔轴线同轴设置,同轴度小于0.1mm,所述溶氧管路设置有两个所述中心加气装置,分别连接一个所述静态变螺旋切割器。
17.优选的,所述旋流减压混合器包括旋流腔,所述旋流腔设有顶流口和底流口,所述顶流口设有密封盖,所述底流口通过导水管路连接所述静态变螺旋切割器的输出端,所述旋流腔的直径为所述导水管路之间的1-4倍,所述旋流腔的输出端设在所述锯齿切割喷射
器内。
18.优选的,所述锯齿切割喷射器包括定位套管,所述定位套管内设有进水腔和锯齿切割腔,所述定位套管穿设在所述高压罐顶部一侧,所述进水腔与所述旋流腔的出水口和所述锯齿切割腔连通,所述锯齿切割腔孔径从所述进水腔一侧逐渐呈阶梯状,所述锯齿切割腔内设有匹配的锥芯,所述锯齿切割腔的喷射口进入所述高压罐。
19.优选的,所述高压罐和所述低压罐之间设有高低压连接管路,所述高低压连接管路包括氧气进路和进水管路,所述高压罐顶部和所述低压罐顶部通过氧气进路连接,所述高压罐底部和所述低压罐底部通过进水管路连接,所述高压罐和所述低压罐的水位均保持在罐高度的1/4-2/3之间,所述抽真空单元包括真空泵、抽真空管路和控制阀门,所述真空泵和所述控制阀门分别设在所述抽真空管路上,所述抽真空管路连接至所述氧气进路。
20.优选的,所述低压罐上连接有排水管路。
21.优选的,所述高压罐和所述低压罐上均相应的设有安全阀、压力表、溶氧浓度在线检测仪、液位观察器。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四级气体纳米复合细化溶氧系统,依次通过静态变螺旋切割器的变螺距螺旋切割细化、旋流细化混合器的减压膨胀细化、锯齿切割喷射器的小间隙锯齿切割细化、高低压罐的缓慢减压膨胀细化溶氧,实现医用级高氧水的生产,溶氧浓度超过100ppm;本实用新型的制备医用级高溶氧水系统中,氧气始终处于封闭空间内,基本没有额外损耗,氧气的利用率高于98%;在高压罐气水循环系统中,由于采用了静态变螺旋切割器螺旋切割、旋流细化混合器突然减压膨胀细化、锯齿切割喷射器的小间隙锯齿切割三种复合纳米气泡细化装置,高氧水的生产时间比以往所有的纳米气泡/高氧水技术都要短,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静态变螺旋切割器与中心加气装置结合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旋流减压混合器与锯齿切割喷射器结合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说明:1、供氧管路;11、医用级氧气源;12、氧气罐;13、气体压力调节阀;14、氧气罐内压力表;15、氧气罐出气口压力表;16、氧气流量计;17、氧气流量调节针阀;2、补水管路;21、原水罐;22、补水泵;3、高压罐;4、低压罐;5、溶氧管路;51、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2、旋流减压混合器;521、旋流腔;522、底流口;523、顶流口;53、锯齿切割喷射器;531、定位套管;532、进水腔;533、锯齿切割腔;534、锥芯;54、中心加气装置;6、加气管路;61、止回阀;7、加水管路;71、循环泵;8、氧气进路;81、真空泵;9、进水管路;10、排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28.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了一种高溶氧水制备系统,包括包括气泡细化溶氧单元、供氧单元和原水供水单元;
29.气泡细化溶氧单元,包括高压罐3、低压罐4和溶氧管路5,溶氧管路5包括静态变螺
旋切割器51、旋流减压混合器52和锯齿切割喷射器53;供氧单元和原水供水单元分别为高压罐3提供氧气和原水
30.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的输入端设有中心加气装置54,中心加气装置54的进气口连接高压罐3顶部,中心加气装置54的进水端连接高压罐3顶部;旋流减压混合器52的输出端设在锯齿切割喷射器53内,锯齿切割喷射器53设在高压罐3顶部一侧;
31.高压罐3顶部连接低压罐4顶部并连接有抽真空单元,高压罐3底部连接低压罐4底部。
32.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将进入高压罐3的氧气和原水进行切割,得到一级气泡细化溶氧水;旋流减压混合器52对一级气泡细化溶氧水进行减压膨胀,得到二级气泡细化溶氧水;锯齿切割喷射器53对二级气泡细化溶氧水进行切割,得到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水;高压罐3中的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水与氧气进入低压罐4进行减压膨胀,得到高溶氧水。本实用新型通过四级气泡纳米级细化溶氧系统可产生数量更多、平均直径更小的纳米级氧气泡,纳米气泡含量更高,氧气超饱和溶解浓度超过100mg/l。四级气泡纳米级细化溶氧系统单元包括: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螺旋切割细化溶氧、旋流减压混合器52减压膨胀细化溶氧、锯齿状喷射器小间隙锯齿切割细化溶氧和高低压罐4缓慢减压膨胀细化溶氧。
33.具体的,医用级氧气源11为氧气瓶或者医用制氧机和氧气罐12,氧气罐12出气口装有气体压力调节阀13、氧气罐内压力表14和氧气罐出气口压力表15;供氧管路1上装有氧气流量计16和氧气流量调节针阀。氧气罐12出气口压力可在0.2-0.7mpa之间可调,气体流量计量程为5-100lpm,氧气罐12出气口经过气管与高压罐3顶部连接,即供氧管路1,高压罐3顶部出气口经过气管连接低压罐4顶部进气口,即氧气进路8。
34.原水罐21存放制作高氧水的原水,原水可以是经粗滤、精滤、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超滤的矿泉水或反渗透处理的纯净水。原水最好经过脱气工艺,使得原水中的氧气含量低于1 mg/l。脱气工艺采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真空脱气工艺。原水罐21通过补水泵22和补水管路2给高压罐3补水,使得高压罐3底部的水位始终处于安装在高压罐3高度2/3和1/4处的2个液位控制器之间。补水泵22出口压力要大于高压罐3内的设定压力。
35.高压罐3存放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水,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水经过前三级气泡细化溶氧装置产生,浓度为60-80 mg/l。前三级气泡细化溶氧装置分别为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旋流细化混合器、锯齿切割喷射器53。参考图2,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包括几千片切割片在芯轴上旋转叠加而成的螺旋芯子和切割管。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可采用同发明人发明专利zl201820438901.2。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前端装有中心加气装置54,中心加气装置54的进气口经过止回阀61、开关闸阀、气管与高压罐3顶部连接,即加气管路6;中心加气装置54一端通过管路与循环泵71出水口连接,两者之间装有压力表、开关闸阀,即加水管路7。中心加气装置54另一端连接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液体流量计、旋流细化混合器、液体流量调节阀、锯齿切割喷射器53和高压罐3,锯齿切割喷射器53固定在高压罐3上部。氧气和水在中心加气装置54的加气腔内混合生成气水混合物,然后进入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的四个阶梯状螺旋切割通道内继续被切割,产生大量微纳米级氧气泡,溶氧量在35-60 mg/l,此为一级气泡细化溶氧。参考图3,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排出的一级气泡细化溶氧水随后进入旋流细化混合器侧面的切向进液口,旋流细化混合器由气液旋流分离器改装而成,其顶流口523被闷盖密封,底流口522与导水管路连接,两者
连接管路直径相同。旋流腔521直径大于导水管路直径1-4倍,因此在旋流腔521内水压突然减小,水中未溶解的部分氧气突然膨胀,脱离水分子分子键能的约束,成为自由氧,溶入水中,形成二级气泡细化溶氧水。另外,旋流细化混合器还起到强化气液混合作用。
36.二级气泡细化溶氧水进入锯齿切割喷射器53,锯齿切割喷射器53由锥芯534、进水腔532、定位套管531、密封垫片和锯齿切割腔533组成。锥芯534左侧大致呈圆锥形(像栗子形状),左侧沿着孔径逐渐呈阶梯状扩大。此外,进水腔532右侧的喇叭口成段状,这样的交错设置的锯齿构造,能够使通过的气水混合物形成更有效的撞击和剪切。气水混合物在锯齿切割腔533内回旋,通过锯齿状凸起可使气水混合物通过流体通道时形成涡流,增大气水混合液的流速,形成更有效的剪切。形成的回旋流在进入高压罐3过程中被释放,微细气泡伴随漩涡的崩裂在扭曲拉伸的作用下被切断,生成了大量的微米级和纳米级的微气泡;此为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水,溶氧浓度可达60-80 mg/l。改变密封垫片厚度可以调节锥芯534、进水腔532之间形成的锯齿切割腔533切割间隙的大小。
37.高压罐3底部有两条水路,一条与补水泵22相连,当高压罐3水位低于高压罐3高度1/4时,补水泵22启动补水,至高压罐3高度2/3时停止工作。另一条水路与循环泵71相连,其间安装有压力表、开关闸阀。高压罐3下部安装有溶氧浓度在线检测仪,随时监控高压罐3中的溶氧浓度。高压罐3上部安装有压力表,检测高压罐3中的氧气压力变化。高压罐3中部安装有液位观察器,观察高压罐3中的液位变化。高压罐3顶部安装有全启封闭式安全阀,防止罐内气体压力过载。这样,高压罐3、循环泵71、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旋流细化混合器、锯齿切割喷射器53形成一个封闭水路循环系统,不断切割溶氧。这个循环系统的关键点是:循环泵71出水口的出水压力必须调节到与高压罐3上部空间的氧气压力相同,这个压力值的设定范围是0.3-0.6mpa。高压罐3的底部设有另外一条水路,依次连接高压罐3出水口压力表、中空球阀、球阀出水口压力表、液体流量计、开关闸阀和低压罐4底部进水口。
38.设置低压罐4的目的是实现第四级气泡细化溶氧水。低压罐4上部存放气体的空间通过气管与高压罐3上部气体空间连接,之间设有一个开关闸阀和一个气体流量计。低压罐4上部安装有气体压力表,观察低压罐4中气体压力变化。低压罐4中部安装有液位观察器,观察低压罐4中的液位变化。低压罐4顶部安装有全启封闭式安全阀,防止罐内气压过载。低压罐4下部安装有溶氧浓度在线检测仪,随时监控低压罐4中的溶氧浓度。低压罐4工作时,关闭关闭低压罐4底部的水路开关闸阀,使得低压罐4处于真空密闭状态。打开低压罐4的上部空间气路的开关闸阀,高压罐3内的高压氧气进入低压罐4,气体膨胀减压,压力逐渐降低,气压变化可在压力表上读出。当氧气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时,关闭低压罐4的上部空间气路的开关闸阀,然后依次打开高低压罐之间的水路,高压罐3中的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水进入低压罐4,在低压罐4上部空间氧气压力的作用下,处于高压状态的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水缓慢减压释放,直到低压罐4内气水压力平衡。此时,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水中的未溶解的氧气不会迅速从水中释放,而是不断脱离水分子分子键能的约束,成为自由氧气,溶入水中,形成高氧水,溶氧浓度可达100-160 mg/l。最后,关闭高低压罐之间水路的中空球阀和气路开关闸阀,打开低压罐4底部排水水路的闸阀,联通低压罐4与用水终端设备的进水管道,高氧水进入用水终端设备。低压罐4的设定压力值的范围是0-0.25mpa。低压罐4系统的关键点是:低压罐4的氧气必须始终存在,不能泄露。因此,随着排放低压罐4水位不断下降,低压罐4底部罐高度1/4处设有一个液位控制传感器,保证低压罐4排水水位到达液位控制(传感)
器安装位置时,关闭连接低压罐4底部排水管路10的球阀,终止低压罐4排水;同时打开高压罐3排水球阀和低压罐4底部的开关闸阀,高压罐3向低压罐4送水水路打开,即进水管路9打开,高压罐3中的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水进入低压罐4,在低压罐4上部空间氧气压力的作用下,处于高压状态的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水缓慢减压释放,直到低压罐4内气水压力平衡,产生高氧水。为了保证低压罐4上部的存气空间,在低压罐4高度2/3处出设有另一个液位控制器,高压罐3向低压罐4送水至低压罐4高度2/3处时停止送水,同时关闭高低压罐之间的水路中,打开低压罐4的排水水路,四级高氧水进入用水终端设备。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溶氧浓度100-160 mg/l的医用级高氧水的生产。
39.中心加气装置54包括管座、导气管、节流座和节流阀芯,管座中设置导气管,导气管与管座之间设置密封圈和密封块,密封块通过螺母和螺钉紧固;导气管的外端连接气管,导气管的内端安装节流座,节流座中设置节流阀芯,节流座上设置出气口,出气口与中心加气装置54加气腔、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切割腔的轴线同轴,同轴度小于0.1mm,可保证气体顺利散逸到水中。为了增加一级气泡细化溶氧水氧气超饱和浓度,可以设置2个中心加气装置54,分别连接一个右旋静态变螺旋切割器,一个左旋静态变螺旋切割器;也可以只设置1个中心加气装置54和一个右旋静态变螺旋切割器。
40.真空泵81的作用:1、系统工作前,抽出高低压罐中的空气,保证高低压罐中的真空度,保证进入高低压罐中的纯氧的纯度。2、保证进入高压罐3中的脱气原水(氧气含量低于1 mg/l)不会重新接触空气而升高气体含量,提高一级气泡细化溶氧水的氧含量。
41.具体使用方式:
42.1、系统工作前,关闭高低压罐、进气进水和排气排水阀门,使得高低压罐处于密闭状态,启动真空泵81,抽出高低压罐中的空气,当高低压罐中具有一定的真空度后,真空泵81停止工作,关闭真空泵81气路上的闸阀,高低压罐保持一定的真空度;
43.2、原水经粗滤、精滤、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超滤(或反渗透处理)和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真空脱气后,进入原水罐21中(原水中的氧气含量低于1 mg/l)。启动补水泵22给高压罐3供水,至高压罐3水位处于高压罐3高度2/3处补水泵22停止供水。补水泵22启停由安装在高压罐3高度1/4和2/3处的2个液位控制器控制,当高压罐3水位低于高压罐3高度1/4时,补水泵22启动补水,至高压罐3高度2/3时停止工作;
44.3、打开医用氧气瓶(或者启动医用制氧机)的气体压力调节阀13,将氧气罐12出气口压力调节到0.5mpa,用气体流量调节针阀将气体流量调节到20 lpm。氧气罐12出气口经过气管与高压罐3顶部连接,氧气进入高压罐3上部空间,当高压罐3上部气压达到0.5 mpa,打开循环泵71和高压罐3循环水路上的开关闸阀和液体流量调节阀,打开高压罐3顶部气路上的闸阀,启动循环泵71。高压罐3上部的氧气经过止回阀61进入中心加气装置54的加气腔内。高压罐3下部的水被循环泵71输送进入中心加气装置54,依次经过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旋流细化混合器、齿切割喷射器回到高压罐3内。液体流量调节阀可以调节循环泵71的输出水量和压力;
45.4、氧气和水在中心加气装置54的加气腔内混合生成气水混合物,然后进入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的四个阶梯状螺旋切割通道(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切割腔)内继续被切割,产生大量微纳米级氧气泡,溶氧量在35-60 mg/l,此为一级气泡细化溶氧水。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排出的一级气泡细化溶氧水随后进入旋流细化混合器侧面的切向进液口,旋流细化混
合器由气液旋流分离器改装而成,其顶流口523被闷盖密封,底流口522与导水管路连接,两者连接管路直径相同。旋流腔521直径大于导水管路直径1-4倍,因此在旋流腔521内水压突然减小,水中未溶解的部分氧气突然膨胀,脱离水分子分子键能的约束,成为自由氧,溶入水中,形成二级气泡细化溶氧水,此为二级气泡细化溶氧水。另外,旋流细化混合器还起到强化气液混合作用。然后,二级气泡细化溶氧水进入锯齿切割喷射器53,气水混合物在锯齿切割器的切割腔内回旋,通过锯齿状凸起可使气水混合物通过流体通道时形成涡流,增大气水混合液的流速,形成更有效的剪切。形成的回旋流在进入高压罐3过程中被释放,微细气泡伴随漩涡的崩裂在扭曲拉伸的作用下被切断,生成了大量的微米级和纳米级的微气泡;此为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溶氧浓度可达60-80 mg/l。改变密封垫片厚度可以调节锯齿切割腔533切割间隙的大小。
46.高压罐3下部安装有溶氧浓度在线检测仪,随时监控高压罐3中的溶氧浓度。高压罐3上部安装有压力表,检测高压罐3中的氧气压力变化。高压罐3中部安装有液位观察器,观察高压罐3中的液位变化。高压罐3顶部安装有全启封闭式安全阀,防止罐内气体压力过载。这样,高压罐3、循环泵71、中心加气装置54、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旋流细化混合器和锯齿切割喷射器53形成一个封闭水路循环系统,不断切割溶氧;
47.5、当高压罐3内的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水溶氧浓度达到设定值60-80 mg/l后,打开低压罐4的上部空间气路的开关闸阀,高压罐3内的高压氧气进入低压罐4,气体膨胀减压,压力逐渐降低,低压罐4内部气压变化可在压力表上读出。当低压罐4内氧气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0.1 mpa时,关闭低压罐4的上部空间气路的闸阀,然后依次打开高低压罐之间水路上的球阀,高压罐3中的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水进入低压罐4,在低压罐4上部空间氧气压力的作用下,处于高压状态的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水缓慢减压释放,直到低压罐4内气水压力平衡。此时,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水中的未溶解的氧气不会迅速从水中释放,而是不断脱离水分子分子键能的约束,成为自由氧气,溶入水中,形成高氧水,溶氧浓度可达100-160 mg/l。为了保证低压罐4上部的存气空间,在低压罐4高度2/3处出设有一个液位控制器,高压罐3向低压罐4送水至低压罐4高度2/3处时停止送水,同时关闭高低压罐4之间送水水路的中空球阀和气路开关闸阀,打开低压罐4底部排水水路的球阀,联通低压罐4与用水终端设备的进水管道,四级高氧水进入用水终端设备。
48.低压罐4上部空间的氧气必须始终存在,不能泄露。因此,随着排放低压罐4水位不断下降,低压罐4底部高度1/4处设有一个液位控制传感器,保证低压罐4排水水位到达液位控制(传感)器安装位置时,关闭连接低压罐4底部排水管路10,终止低压罐4排水;同时打开高压罐3排水球阀和低压罐4底部的开关闸阀,高压罐3向低压罐4送水水路打开,高压罐3中的三级气泡细化溶氧水进入低压罐4。低压罐4中部安装有液位观察器,观察低压罐4中的液位变化。低压罐4顶部安装有全启封闭式安全阀,防止罐内气压过载。低压罐4下部装有溶氧浓度在线检测仪,随时监控低压罐4中的溶氧浓度;
49.6、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溶氧浓度100-160 mg/l的医用级高氧水的生产。
实施例
50.一种高溶氧水制备系统,由静态变螺旋切割器51的螺旋切割细化、旋流细化混合器的减压膨胀细化、锯齿切割喷射器53的小间隙锯齿切割细化和高低压罐4缓慢减压膨胀
细化组成的四级纳米气泡细化生成系统。气源为医用制氧机,切割管内径为φ40mm。制氧机型号为snd-3y,氧气流量为3l/min,氧气罐12出气口氧气压力为0.5mpa,高压罐3的压力设定值为0.5 mpa,低压罐4的压力设定值为0.1 mpa,水流量3m3/h,水流切割线速度1.3m/s,用此四级气泡复合细化溶氧系统,可产生浓度120mg/l的高溶氧水。无旋流细化混合器、锯齿切割喷射器53、高低压罐缓慢减压膨胀细化,单纯采用文丘里管加气和静态螺旋切割溶氧工艺的系统只能产生浓度55mg/l的的高溶氧水。
5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