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水回流泡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1064发布日期:2022-03-30 11:5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纯水回流泡膜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纯水回流泡膜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饮用水健康的日益关注,净水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净水设备常用到膜滤芯,主要是反渗透膜,也称ro膜滤芯。膜滤芯通过反渗透原理,通过膜对原水进行过滤形成纯水。其中,膜滤芯内膜前水为浓水,膜后水为纯水。在膜滤芯处于静置状态时,膜前的浓水会因为渗透作用离子扩散到膜后,导致停留在膜后的纯水收到污染,其tds值增高。用户在下一次取水使用时,会得到tds值高的首杯水,影响用户饮水健康。
3.现有的泡膜系统,用于解决首杯水tds值高的问题,这些泡膜系统一般是将制得的纯水进行储存,而后将储存的纯水回流到原水管路中,纯水从原水端进入膜滤芯内将浓水排出进行纯水泡膜。而由于纯水进入原水管路后,会与停留在原水管路内的原水发生混合,则需要较多的纯水进行冲洗,完成纯水泡膜动作的时间较长,有时会出现冲洗不完全而导致残留一定量的浓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纯水回流泡膜系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纯水回流泡膜系统,包括:
7.膜滤芯,其设有原水端、纯水端和废水端;
8.原水管路,与所述原水端连接,所述原水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进气装置和第一增压装置,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进气装置、所述第一增压装置上游;
9.纯水管路,与所述纯水端连接,所述纯水管路的出水端设有取水开关;
10.废水管路,与所述废水端连接,所述废水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废水流通量的废水阀;
11.纯水回流组件,与所述纯水管路连接,纯水可控的往返流动于所述纯水回流组件与所述纯水管路之间;其中,
12.所述纯水管路上的纯水可通入所述纯水回流组件内进行储存;
13.当所述纯水回流组件内储存的纯水回流至所述纯水管路,纯水往所述纯水端方向流动且回流至所述膜滤芯内。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纯水回流泡膜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进气装置的配合下,将原水管路和停留在膜滤芯内浓水(原水和废水)全部过滤排出,清空膜滤芯内的浓水,通过纯水回流组件的储水功能和纯水回流功能,将纯水回流到膜滤芯内进行泡膜,从根本上解决膜滤芯内部膜前浓水浓度高经过渗透作用导致膜后tds值高的问题。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纯水回流组件包括储水装置、以及从所述储
水装置分流出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第二通路分别连接至所述纯水管路,所述第一通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控制所述第一通路的水流往所述储水装置方向流动,所述第二通路上设有压力控制装置,所述储水装置内储存的纯水利用外部或内部动力结构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单向回流至所述纯水管路。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水装置内设有压力腔和体积可变的纯水腔,所述纯水腔位于所述压力腔内,所述压力腔作为内部动力结构,对所述纯水腔具有气压式或水压式的挤压作用,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从所述纯水腔分流而出。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力腔为水压式腔体,所述压力腔与外接水路连通,通过所述外接水路对所述压力腔进行注水或排水。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接水路与所述原水管路连接于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增压装置上游。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水装置上设有第二增压装置,所述第二增压装置作为外部动力结构将所述储水装置内的水经过所述第二通路通入所述纯水管路。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装置为往所述原水管路内单向通气的气阀,且所述气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增压装置之间。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一增压装置下游,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注气元件,所述注气元件可对所述原水管路进行注气。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位于所述纯水回流组件与所述纯水管路的连接处,与所述取水开关之间的所述纯水管路上设有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单向阀,流经所述第二单向阀的纯水往所述取水开关方向单向导通。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原水管路上设有复合滤芯,所述纯水管路上设有后置碳滤芯。
2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路其中种连接示例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路另一种连接示例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膜滤芯100;原水端101;纯水端102;废水端103;
30.原水管路200;第一控制阀210;进气装置220;第一增压装置230;复合滤芯240;
31.纯水管路300;取水开关310;压力检测装置320;第二单向阀330;后置碳滤芯340;
32.废水管路400;废水阀410;
33.纯水回流组件500;储水装置510;压力腔511;纯水腔512;第一通路520;第二通路530;第二控制阀531;第一单向阀540;压力控制装置550;
34.外接水路600;第一接口610;减压阀620。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水回流泡膜系统,包括膜滤芯100、原水管路200、纯水管路300、废水管路400和纯水回流组件500。膜滤芯100为具有反渗透膜的滤芯。
37.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膜滤芯100设有原水端101、纯水端102和废水端103,原水端101与原水管路200连接,纯水端102与纯水管路300连接,废水端103与废水管路400连接。原水管路200的进水端a接通自来水(原水)或其他供水装置。具体的,在原水管路200上设有第一控制阀210、进气装置220和第一增压装置230,第一控制阀210位于进气装置220和第一增压装置230的上游。进气装置220与第一增压装置230两者在原水管路200上位置的先后顺序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第一控制阀210可选用电磁阀,用于控制原水管路200上的水路通断。第一增压装置230可选用增压泵,用于增加进入原水端101的水压。原水流经原水管路200和原水端101进入到膜滤芯100内进行过滤,过滤得到的纯水通过纯水端102流入到纯水管路300,产生的废水则通过废水端103进入废水管路400。在废水管路400上设有废水阀410,该废水阀410可以控制废水管路400上的废水流通量,进入废水管路400的废水从其出水端b排出。纯水管路300的出水端c处安装有取水开关310,该取水开关310可选用水龙头或是接通其他用水装置的开关构件。纯水回流组件500与纯水管路300连接。纯水可在纯水管路300和纯水回流组件500之间进行流动,且纯水的流动方向受纯水回流组件500控制。
38.本实用新型纯水回流泡膜系统主要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取水制水模式和泡膜模式。如下:
39.取水制水模式:用户开启取水开关310,系统控制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一增压装置230启动,原水进入原水管路200,从原水端101进入膜滤芯100内进行过滤,过滤得到的废水从废水端103排到废水管路400经由出水端b排出。过滤得到的纯水经过纯水端102进入纯水管路300,流向取水开关310排出供用户使用。在该模式下,纯水管路300的部分纯水可以流入纯水回流组件500内进行储存,较优的,在取水开关310开启时纯水不进入纯水回流组件500,而是当取水开关310关闭,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一增压装置230继续开启一段时间,此时制得的纯水通过纯水管路300进入纯水回流组件500内进行储存,纯水回流组件500储存一定纯水量时,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一增压装置230关闭,此时结束取水制水模式。
40.泡膜模式,该模式可以在取水制水模式结束后立即启动,或系统设定用户在一段时间不进行取水时启动泡膜模式。当系统进入泡膜模式,此时取水开关310、第一控制阀210处于关闭状态,进气装置220启动,外界空气通过进气装置220进入到原水管路200内,气体在原水管路200内往原水端101方向进行输送,将原水管路200内以及残留在膜滤芯100内的原水全部在气压推动下经过膜滤芯100进行过滤,废水排出,纯水通过纯水管路300进入纯水回流组件500内。设定一段时间后,进气装置220停止往原水管路200送气,此时纯水回流组件500工作,纯水回流组件500内的纯水回流至纯水管路300上,且往纯水端102方向流动。纯水流入膜滤芯100内,纯水透过膜滤芯100流到膜前,以此实现膜滤芯100内纯水泡膜。
41.在进气装置220的配合下,将原水管路200和停留在膜滤芯100内浓水(原水和废
水)全部过滤排出,清空膜滤芯100内的浓水,通过纯水回流组件500的储水功能和纯水回流功能,将纯水回流到膜滤芯100内进行泡膜,从根本上解决膜滤芯100内部膜前浓水浓度高经过渗透作用导致膜后tds值高的问题。
42.其中,进气装置220主要有两种实现元件,一种为无动力元件,另一种为动力元件。
43.其中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无动力元件可选用单向通气气阀,较优的,该气阀安装在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一增压装置230之间的原水通路上,且该气阀只允许外界空气通过气阀进入原水管路200,而原水管路200内的水无法通过气阀喷出原水管路200。当进气装置220选用气阀时,泡膜模式开启时,气阀开启,第一增压装置230同步开启,第一增压装置230将停留在第一控制阀210下游处原水管路200内的原水往原水端101方向推送,此时外界空气通过气阀单向进入原水管路200,从而使得第一控制阀210和原水端101之间的原水在第一增压装置230的增压作用下进行流动。
44.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进气装置220为动力元件时,其设有注气元件如气泵,较优的,气泵位于第一增压装置230下游,泡膜模式开启时,气泵开启,通过气泵将外界空气通入原水管路200内,利用气压将停留在原水管路200内的水推送至膜滤芯100内进行过滤。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纯水回流组件500主要包括储水装置510、第一通路520和第二通路53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通路520和第二通路530从储水装置510中分流而出,第一通路520与纯水管路300连接于接口d,第二通路530与纯水管路300连接于接口e,还可以为接口d与接口e共用一个端口连接到纯水管路300上(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通路520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540,第一单向阀540控制第一通路520的水流只能往储水装置510方向流动。第二通路530上设有压力控制装置550,该压力控制装置550可选用稳压阀,该压力控制装置550用于控制第二通路530的水流压力,储水装置510通过内部动力结构或外部动力结构将储存的纯水第二通路530回流到纯水管路300内。较优的,如图2所示,在第二通路530上安装第二控制阀531,利用第二控制阀531控制第二通路530的水流通断。经检验,压力控制装置550需要将第二通路530流出的水压降低到较小的水压值,较低水压的水流回流到膜滤芯100内时能降低膜的损耗。其中,储水装置510
46.储水装置510具有多种实施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储水装置510内部设有压力腔511和纯水腔512,纯水腔512体积随其内部储水量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纯水腔512可使用弹性水囊,也可以为在储水装置510内部利用可移动的隔板分隔为压力腔511和纯水腔512,利用隔板的移动使得纯水腔512的体积发生变化,体积可变的纯水腔512的具体实施结构不限于上述方式。第一通路520和第二通路530从纯水腔512分流而出。纯水通过第一通路520流入到纯水腔512内储存。压力腔511可为气压式或水压式腔体,利用水压或气压对纯水腔512进行挤压,纯水腔512体积缩小使得其内储存的纯水通过第二通路530回流到纯水管路300,此时压力腔511则作为储水装置510的内部动力结构。
47.当压力腔511为气压式腔体时,可以在储水装置510内部设置一个密封的腔室,在腔室内注入气体,以此形成压力腔511,压力腔511的构成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48.当压力腔511为水压式腔体时,压力腔511连接一外接水路600,外接水路600可连接供水装置,通过外接水路600对压力腔511进行注水或排水,以此控制纯水腔512的体积变化。本实施例中,该外接水路600连接到原水管路200上于第一接口610,第一接口610位于第
一控制阀210上游。较优的,在第一接口610上游的原水管路200上安装减压阀620。当纯水往纯水腔512注水时,压力腔511内的水会回流到原水管路200内,降低对纯水腔512的挤压作用。当进入泡膜模式时,自来水通过外接水路600流入到压力腔511内,压力腔511通过水压对纯水腔512进行挤压,使得纯水从第二通路530排出。
4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储水装置510可为一个储水罐体,可在第二通路530上安装第二增压装置(图中未示出)如增压泵,利用第二增压装置将储水装置510内的纯水抽到第二通路530。此时第二增压装置则作为外部动力结构。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纯水回流组件500与纯水管路300的连接处(接口e、接口d)的下游,纯水管路300上设有压力检测装置320和第二单向阀330。第二单向阀330的作用是保证流经第二单向阀330的水流方向是往取水开关310方向单向流动,较优的压力检测装置320位于第二单向阀330下游。当取水开关310从打开切换到关闭状态后,系统继续制取纯水,纯水进入纯水回流组件500储存,当纯水储满后,纯水管路300上的压力增大,达到压力检测开关的设定值,压力检测开关将信号反馈给系统的控制终端,系统进入泡膜模式。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原水管路200上设有复合滤芯240,在原水进入膜滤芯100前进行一次过滤,降低对膜滤芯100的损耗;在纯水管路300上设有后置碳滤芯340,对纯水进行二次净化,提高口感。较优的,复合滤芯240安装在第一控制阀210的上游,后置碳滤芯340安装在接口e、接口d下游,第二单向阀330和压力检测装置320上游。
5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