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造纸废水处理好氧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37882发布日期:2022-02-16 16:2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新型造纸废水处理好氧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造纸废水处理好氧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好氧曝气是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而曝气装置是降低cod的有效手段。而在现有生产中,采用是微孔曝气技术,使用几年以后,橡胶老化,若进行更换必须排空废水,这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很不现实。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设计一种拆卸方便,不影响生产,而又能达到曝气目的的新型造纸废水处理好氧曝气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造纸废水处理好氧曝气装置,包括悬挂杆和曝气器,其特征是:呈圆管状的悬挂杆顶端设置有法兰,曝气器通过带螺母堵头可拆卸悬挂于悬挂杆底端,设置在悬挂杆底端的出气孔置于曝气器内,使从悬挂杆顶端的进气孔进入的气流从出气孔排入曝气器内。
5.进一步的,曝气器包括相同直径,且呈圆环状的固定圈和破碎圈,固定圈和破碎圈的圆心处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并供悬挂杆进行贯穿的中间圆孔,且连接于破碎圈上的连接杆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不同朝向的尖锐毛刺。
6.进一步的,破碎圈为至少两个,且在固定圈上叠摞放置,使中间圆孔与固定圈和破碎圈之间的空间相互连通形成套在进气孔上的曝气腔。
7.进一步的,出气孔为四个,且均匀设置在悬挂杆底端。
8.进一步的,悬挂杆上套装有与破碎圈交替叠摞,并与固定圈结构相同的旋转圈,且连接于旋转圈上的连接杆为提供旋转力的叶片。
9.进一步的,悬挂杆上焊接有与堵头配合,对固定圈、破碎圈和旋转圈进行夹持固定的固定挡圈。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悬挂杆把曝气器可拆卸的悬挂在池中,当曝气头堵塞或出现故障时,可拆下连接法兰的条螺丝,随时将悬挂杆拆下,并通过带螺母堵头将曝气器取下,进行清理或更换后,再装上去,无需排出曝气池废水,操作维护十分方便,而又不影响曝气效果。
12.2、本实用新型带螺母堵头螺接在悬挂杆底部的孔口上,并将孔口堵塞,使进入悬挂杆中的气流从出气孔排出,同时,并对曝气器进行固定限位,当悬挂杆(进气管道)堵塞时,能够拆掉带螺母堵头进行疏通。
13.3、本实用新型呈圆环状的固定圈和破碎圈的直径相同,固定圈和破碎圈相互叠摞放置,悬挂杆贯穿固定圈和破碎圈上的中间圆孔,使破碎圈放置在固定圈上,从出气孔排出
的气流从中间圆孔和固定圈及破碎圈之间的间隙上升,连接杆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不同朝向的尖锐毛刺,当气流冲出时,可打碎空气泡,提高气流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曝气效果,气流从出气孔排出时形成射流作用,气流向上移动,在底部形成抽吸作用,曝气池底部无污泥堆积现象。
14.4、本实用新型破碎圈为至少两个,在固定圈上叠摞放置,增加了破碎圈的高度,增大曝气腔,其内叠摞设置的尖锐毛刺,能够刺破上升的气泡,使大气泡变成小气泡,使曝气池内的小气泡泥充分混合,提高气泡的破碎度,进一步提高曝气效果。
15.5、本实用新型出气孔为四个,且均匀设置在悬挂杆底端,增加气流进入曝气腔的均匀度,提高曝气效果。
16.6、本实用新型至少两个旋转圈悬挂杆上与破碎圈交替叠摞,中间圆孔与旋转圈之间通过能提供旋转力的叶片连接,上升的气流通过叶片形成一定的旋转能力,使气流向上螺旋浮升,增加气流在曝气腔内通过的距离,在尖锐毛刺的作用下使气流与水的接触更加均匀,同时,形成的漩涡增加固定盘底部的吸力,防止曝气池底部污泥的堆积。
17.7、本实用新型固定挡圈敢接在悬挂杆上,其与堵头配合对固定圈、破碎圈和旋转圈进行夹持固定,防止在气流的冲击下旋转圈和破碎圈发生移位,造成曝气腔内的气流移位造成的缝隙中流出,降低曝气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悬挂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固定圈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破碎圈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旋转圈的结构示意图。
23.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中,1-悬挂杆,2-法兰,3-曝气器,4-堵头,5-出气孔,6-进气孔,7-固定挡圈;31-固定圈、32-破碎圈、33-连接杆、34-中间圆孔、35-毛刺、36-旋转圈、37-叶片。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26.实施例一:
27.呈圆管状的悬挂杆1顶端设置有法兰2(悬挂杆1为直径30mm的不锈钢管,钢管既是悬挂杆1又是气流进气管),曝气器3通过带螺母堵头4可拆卸悬挂于悬挂杆1底端,设置在悬挂杆1底端的出气孔5置于曝气器3内,使从悬挂杆1顶端的进气孔6进入的气流从出气孔5排入曝气器3内。
28.通过悬挂杆1把曝气器3可拆卸的悬挂在池中,当曝气头堵塞或出现故障时,可拆下连接法兰2的条螺丝,随时将悬挂杆1拆下,并通过带螺母堵头4将曝气器3取下,进行清理或更换后,再装上去,无需排出曝气池废水,操作维护十分方便,而又不影响曝气效果。
29.带螺母堵头4螺接在悬挂杆1底部的孔口上,并将孔口堵塞,使进入悬挂杆1中的气流从出气孔5排出,同时,并对曝气器3进行固定限位,当悬挂杆1(进气管道)堵塞时,能够拆掉带螺母堵头4进行疏通。
30.其中,出气孔5为四个,且均匀设置在悬挂杆1底端。
31.新型出气孔5为四个,且均匀设置在悬挂杆1底端,增加气流进入曝气腔的均匀度,提高曝气效果。
32.实施例二:
3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曝气器3等技术特征进行详细描述获得的,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均相同,相同之处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增加技术特征的详细描述为:曝气器3包括相同直径,且呈圆环状的固定圈31和破碎圈32,固定圈32和破碎圈32的圆心处通过连接杆33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并供悬挂杆1进行贯穿的中间圆孔34,且连接于破碎圈32上的连接杆3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不同朝向的尖锐毛刺35。
34.呈圆环状的固定圈31和破碎圈32的直径相同,固定圈31和破碎圈32相互叠摞放置,悬挂杆1贯穿固定圈31和破碎圈32上的中间圆孔34,使破碎圈32放置在固定圈31上,从出气孔5排出的气流从中间圆孔34和固定圈31及破碎圈32之间的间隙上升,连接杆3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不同朝向的尖锐毛刺35,当气流冲出时,可打碎空气泡,提高气流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曝气效果,气流从出气孔5排出时形成射流作用,气流向上移动,在底部形成抽吸作用,曝气池底部无污泥堆积现象。
35.实施例三:
3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改变破碎圈32的数量等技术特征获得的,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二均相同,相同之处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增加技术特征的详细描述为:破碎圈32为至少两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4-6个),且在固定圈31上叠摞放置,使中间圆孔34与固定圈31和破碎圈32之间的空间相互连通形成套在进气孔6上的曝气腔。
37.破碎圈32为至少两个,在固定圈31上叠摞放置,增加了破碎圈32的高度,增大曝气腔,其内叠摞设置的尖锐毛刺35,能够刺破上升的气泡,使大气泡变成小气泡,使曝气池内的小气泡泥充分混合,提高气泡的破碎度,进一步提高曝气效果。
38.实施例四:
39.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增加旋转圈36等技术特征获得的,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三均相同,相同之处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增加技术特征的详细描述为:悬挂杆1上套装有与破碎圈32交替叠摞,并与固定圈31结构相同的旋转圈36(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4-6个),且连接于旋转圈36上的连接杆33为提供旋转力的叶片37(风扇扇叶)。
40.至少两个旋转圈36悬挂杆1上与破碎圈32交替叠摞,中间圆孔34与旋转圈36之间通过能提供旋转力的叶片37连接,上升的气流通过叶片37形成一定的旋转能力,使气流向上螺旋浮升,增加气流在曝气腔内通过的距离,在尖锐毛刺35的作用下使气流与水的接触更加均匀,同时,形成的漩涡增加固定盘底部的吸力,防止曝气池底部污泥的堆积。
41.实施例五:
4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增加固定挡圈7等技术特征获得的,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四均相同,相同之处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增加技术特征的详细描述为:进一步的,悬挂杆1上焊接有与堵头4配合,对固定圈31、破碎圈32和旋转圈36进行夹持固定的固定挡圈7。
43.固定挡圈7敢接在悬挂杆1上,其与堵头4配合对固定圈31、破碎圈32和旋转圈36进行夹持固定,防止在气流的冲击下旋转圈36和破碎圈32发生移位,造成曝气腔内的气流移
位造成的缝隙中流出,降低曝气效果。
44.使用时,通过法兰2和悬挂杆1把曝气器3悬挂在废水中,高压气流从法兰2处的进气孔6进入悬挂杆1,气流从悬挂杆1底部的出气孔5进入曝气腔,气流在固定盘处与抽吸过来的泥水混合,由于旋转圈36的设计,使气体通过旋转圈36形成一定的旋转能力,使气流向上螺旋浮升,当流体(气流与泥水混合)到达破碎盘位置,由于毛刺35设计使大气泡破碎成小气泡,提高气流与泥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曝气效果。
45.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