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自动化投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8893发布日期:2022-02-09 14:5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自动化投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自动化投加装置。


背景技术:

2.絮凝剂主要是带有正(负)电性的基团和水中带有负(正)电性的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或者颗粒相互靠近,降低其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利用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并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分离出来。一般为达到这种目的而使用的药剂,称之为絮凝剂。絮凝剂主要应用于给水和污水处理领域。
3.絮凝剂的品种繁多,从低分子到高分子,从单一型到复合型,总的趋势是向廉价实用、无毒高效的方向发展。无机絮凝剂价格便宜,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虽然用量少,浮渣产量少,絮凝能力强,絮体容易分离,除油及除悬浮物效果好,但这类高聚物的残余单体具有“三致”效应(致畸、致癌、致突变),因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微生物絮凝剂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方便,应用前景诱人。微生物絮凝剂将可能在未来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的无机高分子和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和应用方兴未艾,其特性和优势为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4.在污水的处理中,经常需要使用到絮凝剂粉体或溶液对污水进行反应,从而使得杂质成团,便于后续整体沉降清除,由于污水量大,如果不对絮凝剂溶液的添加量加以准确的投加控制,就有可能造成絮凝剂溶液的浪费或者污水处理不到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自动化投加装置,实现絮凝剂溶液的自动化添加,而不需要人工参与处理,大大的节省人工成本,且通过实际的各方面数据来实时计算添加量和速度,相比于人工处理,能够更加精确,减少絮凝剂溶液的浪费,节约资源,更适合于实际的使用。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自动化投加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罐、絮凝剂投加机构、电子液位计以及负电荷浓度测量器;
7.所述污水处理罐的顶部设置有污水进水口,所述污水处理罐的底部设置有污水出水口,所述污水出水口设置有电动出水阀门;
8.所述絮凝剂投加机构包括溶液存放箱、溶液泵、排放管以及电动排放阀门,所述溶液存放箱和溶液泵设置于所述污水处理罐的外部,所述污水处理罐的顶板设置有管道开口,所述溶液存放箱的出口端与所述溶液泵的进水端连通连接,所述排放管的顶端穿过所述管道开口与所述溶液泵的出水端连通连接,所述电动排放阀门设置在所述排放管和所述溶液泵的出水端的连接处,所述排放管的出口设于所述污水处理罐的内部;
9.所述电子液位计与所述污水处理罐的内壁连接,所述负电荷浓度测量器设于所述
污水处理罐内部;所述负电荷浓度测量器、所述电子液位计、所述电动出水阀门以及所述电动排放阀门共同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有处理器。
10.具体的,所述絮凝剂投加机构还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连接于所述排放管的底端,所述雾化喷头设于所述污水处理罐的顶部中部。
11.具体的,所述污水处理罐内还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旋转电机、联轴器、搅拌轴、连接杆以及若干搅拌杆,所述旋转电机的固定部与所述污水处理罐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污水处理罐的侧面设置有搅拌孔,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搅拌孔配置连接,所述搅拌电机的旋转部和所述搅拌轴的一端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一侧中部连接,若干所述搅拌杆的一端分别均匀的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侧。
12.具体的,所述污水处理罐的底部为漏斗形罐底,所述污水出水口设于所述漏斗形罐底的中部底部。
13.具体的,所述污水处理罐内部还设置有若干扰流棒。
14.具体的,所述扰流棒包括第一扰流棒和若干第二扰流棒,所述第一扰流棒的一端与所述污水处理罐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扰流棒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搅拌杆之间,所述第二扰流棒设于所述搅拌杆和所述污水出水口之间。
15.具体的,所述负电荷浓度测量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扰流棒和所述第二扰流棒外侧。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时,有污水进水口向污水处理罐内部通入待处理的污水,此时电子液位计和负电荷浓度测量器工作,由于控制器中包含了处理器,就能够通过液位得到待处理污水的体积,通过负电荷浓度测量器得到污水中负电荷的浓度,综合污水的体积和负电荷的浓度就能够得到需要处理的负电荷的量,从而得出要添加的絮凝剂溶液的量,这时就能够通过控制电动排放阀门排放出对应量的絮凝剂溶液,当絮凝剂溶液和污水反应完成后,就能够控制电动出水阀门对经过絮凝处理的污水进行排放了;根据上述过程,由于电子液位计和负电荷浓度测量器是实时工作的,在处理器的作用下,能够实时的测量出要处理的负电荷的量,通过对电动排放阀门的控制,就能够控制进入污水处理罐的量,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反馈过程,通过处理器的计算,就能够实现絮凝剂溶液的自动化添加,而不需要人工参与处理,大大的节省人工成本,且通过实际的各方面数据来实时计算添加量和速度,相比于人工处理,能够更加精确,减少絮凝剂溶液的浪费,节约资源,更适合于实际的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污水处理罐;2、负电荷浓度测量器;3、污水进水口;4、污水出水口;5、电动出水阀门;6、溶液存放箱;7、溶液泵;8、排放管;9、雾化喷头;10、旋转电机;11、搅拌轴;12、连接杆;13、搅拌杆;14、第一扰流棒;15、第二扰流棒。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自动化投加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罐1、絮凝剂投加机构、电子液位计以及负电荷浓度测量器2;
21.污水处理罐1的顶部设置有污水进水口3,污水处理罐1的底部设置有污水出水口4,污水出水口4设置有电动出水阀门5;
22.絮凝剂投加机构包括溶液存放箱6、溶液泵7、排放管8以及电动排放阀门,溶液存放箱6和溶液泵7设置于污水处理罐1的外部,污水处理罐1的顶板设置有管道开口,溶液存放箱6的出口端与溶液泵7的进水端连通连接,排放管8的顶端穿过管道开口与溶液泵7的出水端连通连接,电动排放阀门设置在排放管8和溶液泵7的出水端的连接处,排放管8的出口设于污水处理罐1的内部;
23.电子液位计与污水处理罐1的内壁连接,负电荷浓度测量器2设于污水处理罐1内部;负电荷浓度测量器2、电子液位计、电动出水阀门5以及电动排放阀门共同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设置有处理器。
24.本实用新型的絮凝剂自动化投加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为:在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时,有污水进水口3向污水处理罐1内部通入待处理的污水,此时电子液位计和负电荷浓度测量器2工作,由于控制器中包含了处理器,就能够通过液位得到待处理污水的体积,通过负电荷浓度测量器2得到污水中负电荷的浓度,综合污水的体积和负电荷的浓度就能够得到需要处理的负电荷的量,从而得出要添加的絮凝剂溶液的量,这时就能够通过控制电动排放阀门排放出对应量的絮凝剂溶液,当絮凝剂溶液和污水反应完成后,就能够控制电动出水阀门5对经过絮凝处理的污水进行排放了;根据上述过程,由于电子液位计和负电荷浓度测量器2是实时工作的,在处理器的作用下,能够实时的测量出要处理的负电荷的量,通过对电动排放阀门的控制,就能够控制进入污水处理罐1的量,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反馈过程,通过处理器的计算,就能够实现絮凝剂溶液的自动化添加,而不需要人工参与处理,大大的节省人工成本,且通过实际的各方面数据来实时计算添加量和速度,相比于人工处理,能够更加精确,减少絮凝剂溶液的浪费,节约资源,更适合于实际的使用。
25.具体的,絮凝剂投加机构还设置有雾化喷头9,雾化喷头9连接于排放管8的底端,雾化喷头9设于污水处理罐1的顶部中部,以便于絮凝剂溶液与污水接触面积更大,反应速度更快。
26.具体的,污水处理罐1内还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旋转电机10、联轴器、搅拌轴11、连接杆12以及若干搅拌杆13,旋转电机10的固定部与污水处理罐1的外侧固定连接,污水处理罐1的侧面设置有搅拌孔,联轴器与搅拌孔配置连接,搅拌电机的旋转部和搅拌轴1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轴11的另一端与连接杆12的一侧中部连接,若干搅拌杆13的一端分别均匀的连接在连接杆12的另一侧,能够加快絮凝剂溶液与污水的混合接触,从而加快凝结反应速度。
27.具体的,污水处理罐1的底部为漏斗形罐底,污水出水口4设于漏斗形罐底的中部底部,方便污水从污水处理罐1中排出。
28.具体的,污水处理罐1内部还设置有若干扰流棒,扰流棒包括第一扰流棒14和若干第二扰流棒15,第一扰流棒14的一端与污水处理罐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扰流棒14的另一端伸入连接杆12和搅拌杆13之间,第二扰流棒15设于搅拌杆13和污水出水口4之间,使得搅拌污水和絮凝剂溶液时,两者混合的更快,提高反应速度。
29.具体的,负电荷浓度测量器2连接于第一扰流棒14和第二扰流棒15外侧,能够深入到污水水体的各个部位,以便于测试污水中负电荷浓度更加准确。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