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串联水下森林生态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6761发布日期:2022-07-01 22:3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串联水下森林生态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串联水下森林生态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均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一般情况下实际污水中常含有多种污染物质,仅采用单一的处理方法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以较低的处理成本获取较理想的处理效果,往往需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处理程度、回收有用物质的可能性以及资金场地条件等多种因素,将数种处理技术方法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和前后顺序进行合理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净化处理系统。
3.例如,申请号为2016101408996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物化-生化-植物联合水处理装置,包括水处理池,水处理池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进水段、污水处理段和出水段,污水处理段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布设的电解段和生化植物处理段,生化植物处理段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曝气层、微生物填料层和挺水植物床层。该专利文献提供的技术方案主要依靠生化植物处理,外界环境恶略时,需要设置温室、照明灯,这就提高了污水处理成本,可见,需要研发一种低成本且净化效果稳定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级串联水下森林生态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系统能耗大、净水效能不稳定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级串联水下森林生态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多级串联水下森林生态水处理系统,包括多级串联设置的复合水处理池,所述复合水处理池包括沿水流方向一侧设置的泥沙沉淀池、水下森林生态池、生化污水处理池,所述水下森林生态池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颗粒填料层、沉水植物层、辫带式纤维填料层、挺水植物层,所述颗粒填料层中铺设有用于对颗粒填料进行反冲洗的多用途穿孔管。
7.作为改进,所述颗粒填料层为陶粒、焦炭、石英砂、活性炭、膨胀硅铝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8.作为改进,相邻设置的两个复合水处理池呈向下排列的阶梯状。
9.作为改进,所述生化污水处理池包括相邻设置的沉淀池、曝气池,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用于将沉淀污泥排入曝气池中污泥排放通道。
10.作为改进,所述沉淀池的池底为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污泥排放通道设置在靠近池底最低处的沉淀池侧壁上。
11.作为改进,生化污水处理池的出水口设置有跌水水舌。所述沉淀池上部设有用于将上清液经由所述跌水水舌排入下一级复合水处理池的出水堰槽。
12.作为改进,所述颗粒填料层中铺设有用于向所述曝气池中输送污水的出水管。
13.作为改进,所述水下森林生态池的表面铺设有阳光板。
14.作为改进,所述水下森林生态池的表面设有人工浮岛。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级串联水下森林生态水处理系统,包括多级串联设置的复合水处理池,复合水处理池包括沿水流方向一侧设置的泥沙沉淀池、水下森林生态池、生化污水处理池,水下森林生态池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颗粒填料层、沉水植物层、辫带式纤维填料层、挺水植物层,颗粒填料层中铺设有用于对颗粒填料进行反冲洗的多用途穿孔管,采用生物膜法、水生植物污水处理法形成由下至上全面的覆盖,后采用生化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强化处理,再将出水排入串联设置的下一级中进行重复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多级串联体系,能够根据所需设置每一级的污水处理质量;水下森林生态池形成水下微生物自净循环系统,可实现集功能、景观一体的自然生态水处理系统;多用途穿孔管定期对颗粒填料进行反冲洗,有利于改善颗粒填料层度污水的处理效能。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级串联水下森林生态水处理系统的复合水处理池的夏季设置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级串联水下森林生态水处理系统的复合水处理池的冬季设置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级串联水下森林生态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级串联水下森林生态水处理系统的管道铺设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1、泥沙沉淀池,2、水下森林生态池,21、颗粒填料层,22、沉水植物层,23、辫带式纤维填料层,24、挺水植物层,25、多用途穿孔管,26、出水管,3、沉淀池,31、污泥排放通道,32、出水堰槽,4、曝气池,41、管式曝气器,42、汽提管,43、第一空气管,44、第二空气管,5、人工浮岛,6、跌水水舌,7、进水管,8、走道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基体实施的限制。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达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级串联水下森林生态水处理系统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多级串联水下森林生态水处理系统,包括多级串联设置的复合水处理池,复合水处理池包括沿水流方向一侧设置的泥沙沉淀池31、水下森林生态池2、生化污水处理池,水下森林生态池2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颗粒填料层21、沉水植物层22、辫带式纤维填料层23、挺水植物层24,颗粒填料层21中铺设有用于对颗粒填料进行反冲洗的多用途穿孔管25。多用途穿孔管25用于采用较高气量的空气或水力冲刷颗粒填料的表面,防止滤层堵塞,有利于提高滤层的处理效能;辫带式纤维填料可用于增大生物膜面积,增强系统的污水处理能力,具体设置时,由水面向水底倒挂设置;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优先选取四季植物,在进入泥沙沉淀池之前,污水(cod<100mg/l)或者首先经过粗细格栅,过滤掉大部分的悬浮物;然后过压力溶气气浮,去除悬浮物的同时,提高污水中的溶解氧。
28.在本实施例中,颗粒填料层21选取陶粒、焦炭、石英砂、活性炭、膨胀硅铝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沉水植物的根系由颗粒填料固定。颗粒填料表面附着生物膜进行生化处理,对进水悬浮物进行截留过滤。
29.为了提高水下森林生态池2的观赏性,水下森林生态池2中安放有特定造型的人工浮岛5,水下森林生态池2中养殖鱼类等水生动物。泥沙沉淀池31、生化污水处理池上设有走道板,可近距离观赏水下森林生态池2。
30.相邻设置的两个复合水处理池呈向下排列的阶梯状,依靠重力向下一级传递,无需设置水泵,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31.生化污水处理池包括相邻设置的沉淀池3、曝气池4,沉淀池3的底部设有用于将沉淀污泥排入曝气池4中污泥排放通道31,沉淀池中的污泥沉降,滑至生化池,生化池依靠活性污泥,强化脱氮除磷。在应用时,当外界环境温度、光照不足时,植物代谢慢,尤其是冬季挺水植物可种植的种类匮乏,且成活率低,可借助生化污水处理池辅助使用,强化污水处理的能力。
32.曝气池4中设置有管式曝气器、第一空气管43,第一空气管43与风机连接,向管式曝气器41输送气体,用于强化曝气,提高水中溶解氧;曝气池4中还设有汽提管,汽提管与第二空气管44连接,第二空气管44与风机连接,向汽提管输送气体,用于强化曝气,提高水中溶解氧。
33.作为改进,沉淀池3的池底为向下倾斜的斜面,污泥排放通道31设置在靠近池底最低处的沉淀池3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水下森林生态池、沉淀池、曝气池依次排布。
34.生化污水处理池的出水口设置有跌水水舌6,能够形成水舌瀑布景观,提高了观赏性,出水经过跌水,可使出水溶氧较高,不容易发臭;具体来讲,沉淀池3上部设有用于将上清液经由跌水水舌6排入下一级复合水处理池的出水堰槽32。
35.颗粒填料层21中铺设有用于向曝气池4中输送污水的出水管26,出水管26的设置高略高于多用途穿孔管25。
36.水下森林生态池2的表面铺设有阳光板,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双层阳光板,用于增强
光照,还可用于防止冬季结冰。
37.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级串联水下森林生态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包括以下步骤:(1)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去除水中杂物、过压力溶气气浮、沉淀泥沙;(2)将经过预处理后的出水送入水下森林系统,通过水下森林系统池底的颗粒填料、扎根于颗粒填料层中的水下植物、设置在池中的辫带式纤维填料层、设置在池面上的挺水植物根系对污水进行多维度的净化处理;(3)定期对颗粒填料进行空气或水力反洗,防止颗粒填料堵塞;(4)将经过步骤(2)处理的出水进行活性污泥曝气、沉淀处理;(5)沉淀后的上清液重复步骤(1)至(4),直至将污水处理至所需的质量标准后,对出水进行紫外消毒,排放水体或者作为中水利用,用于浇灌绿地或洗车。
3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