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干化厂废水处理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0631发布日期:2022-04-06 22:5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干化厂废水处理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泥干化厂废水处理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脱水污泥干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污染废水,这类高污染废水来源主要包括污泥蒸发冷凝液、臭气冷却废水、污泥脱水压滤废水、冲洗废水等,主要污染物包括ss、氨氮、总氮、总磷、cod、色度、臭味等,从而无法直接将废水排入市政管网,而是需要进行预处理,达到当地污水厂的接收标准后,才能纳管排放。
3.由于污泥干化厂本身平时也需要用水,因此完全可以针对污泥干化厂高污染废水的水质特点,设计一套专门用于污泥干化厂的废水处理及回用设施,除了能够稳定将废水处理至达标后排入市政管网,还能将处理后的达标水储存并进行车间回用,实现资源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满足上述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干化厂废水处理回用系统。
5.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污泥干化厂废水处理回用系统,包括由污泥蒸发冷凝器、臭气冷却器、污泥脱水压滤器、冷凝废水池和冲洗废水池的污泥干化车间,所述污泥蒸发冷凝器、所述臭气冷却器通过污水管道分别与所述冷凝废水池连接,所述污泥脱水压滤器、所述冷凝废水池、所述冲洗废水池通过污水管道分别与主废水池连接,所述主废水池通过进水泵、进水管连接混凝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通过污水管道分别与第一a/o生化处理池和第二a/o生化处理池连接,所述第一a/o生化处理池和所述第二a/o生化处理池通过污水管道分别与排放水池连接,所述排放水池通过回用水泵、回用水管与所述污泥干化车间连接,所述排放水池通过排水泵、排水管连接有排放桶。
7.进一步的,所述主废水池中安装有若干台潜水搅拌器,所述潜水搅拌器均匀分布在所述主废水池中。
8.进一步的,所述主废水池中安装有第一液位开关,所述第一液位开关包括高液位开关和低液位开关,所述进水泵分别与所述第一液位开关的高液位开关和低液位开关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混凝沉淀池包括通过污水管道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反应池、混凝池、絮凝池、第一沉淀池及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与所述第二沉淀池分别设置有排泥口,所述ph调节池上开设有原水口,所述主废水池通过进水泵、进水管与所述原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污水管道连接有配水桶,所述出水口通过所述配水桶向所述第一a/生化处理池和所述第二a/生化处理池配送废水,所述混凝沉淀
池的一侧放置有配药桶。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a/o生化处理池和所述第二a/o生化处理池分别包括通过污水管道依次连接的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好氧池、第四好氧池和第三沉淀池,所述第三沉淀池设置有排水口和回泥口,所述第三沉淀池的回泥口通过回泥泵、回泥管与所述缺氧池连接,所述第三沉淀池的排水口与第一排水管连接;所述缺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所述第二好氧池和所述第三好氧池内投放有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的填料,所述第四好氧池内设置有mbr模组;所述mbr模组由固定支架、mbr膜单体、出水主管、曝气装置和自吸泵组成,所述固定支架上并排插设有若干个所述mbr膜单体,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mbr膜单体的底部,所有所述mbr膜单体的出水支管均与所述出水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水主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排水管连接,所述自吸泵设置在所述出水主管上;第四好氧池上设置有回硝化液口,所述第四好氧池的回硝化液口通过回液泵、回液管与所述缺氧池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分为上下两层,所述mbr膜单体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上层横板上,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下层横板上。
12.进一步的,所述mbr膜单体的膜形式采用外压式中空纤维帘式膜,所述外压式中空纤维帘式膜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一个固定座上,每个固定架的侧面均设置有出水支管。
13.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泵设置有第一排水泵和第二排水泵,所述第一排水泵和所述第二排水泵对应连接有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且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三排水管分别与所述排放桶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排放水池设置有第二液位开关,所述第二液位开关包括低液位开关、中液位开关及高液位开关,所述第一排水泵和所述第二排水泵分别与所述第二液位开关的低液位开关、中液位开关和高液位开关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水泵与所述回用水泵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回用水泵通过所述回用水管连接有电触点压力开关,所述电触点压力开关控制所述回用水泵的启停。
16.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废水池内安装有圆盘式换热器,所述污泥蒸发冷凝器和所述臭气冷却器产生的废水通过所述圆盘式换热器进行冷却。
17.进一步的,还包括在线监测控制房,所述在线监测控制房内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和水质指标显示器,所述排放桶通过抽样泵、抽水管与所述水质检测装置连接,所述水质指标显示器与所述水质检测装置连接。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实用新型专门提供了一套用于污泥干化厂的废水处理及回用设施,经过该废水处理及回用设施处理后的废水,表观较好,清澈透明,基本无异味,除了能够将其直接地稳定排入市政管网,还能将其储存,并进行车间回用,例如,用于冲洗地沟、水池、设备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车间用水场所,实现资源再利用,不仅减少了对自来水的用量,而且还减少了对废水的排放量,进而减少给污水厂的废水处理费用,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20.2、本实用新型采用水质检测装置对排放桶中的水质进行监测,保证经处理设施处理后的废水,能够稳定处于达标状态,安全排放至市政管网及车间的回用。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沉淀池整体平面图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o生化处理池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mbr模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工作流程示意图。
27.图中标记说明:1、污泥干化车间;2、主废水池;3、混凝沉淀池;4、第一a/o生化处理池;5、第二a/o生化处理池;6、排放水池;7、排放桶;8、在线监测控制房;9、污泥蒸发冷凝器;10、臭气冷却器;11、污泥脱水压滤器;12、冷凝废水池;13、冲洗废水池;14、配水桶;15、配药桶;16、圆盘式换热器;201、进水泵;202、进水管;203、潜水搅拌器;204、第一液位开关;301、ph调节池;302、反应池;303、混凝池;304、絮凝池;305、第一沉淀池;306、第二沉淀池;401、缺氧池;402、第一好氧池;403、第二好氧池;404、第三好氧池;405、第四好氧池;406、第三沉淀池;407、回泥泵;408、回泥管;409、第一排水管;410、mbr模组;411、固定支架;412、mbr膜单体;413、出水主管;414、曝气装置;415、自吸泵;416、回液泵;417、回液管;601、回用水泵;602、回用水管;603、第一排水泵;604、第二排水泵;605、第二排水管;606、第三排水管;607、第二液位开关;701、抽样泵;702、抽水管;801、水质检测装置;802、水质指标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此处所作说明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9.参见图1-图4所示,一种污泥干化厂废水处理回用系统,包括由污泥蒸发冷凝器9、臭气冷却器10、污泥脱水压滤器11、冷凝废水池12和冲洗废水池13的污泥干化车间1,所述污泥蒸发冷凝器9、所述臭气冷却器10通过污水管道分别与所述冷凝废水池12连接,所述污泥脱水压滤器11、所述冷凝废水池12、所述冲洗废水池13通过污水管道分别与主废水池2连接,所述主废水池2通过进水泵201、进水管202连接混凝沉淀池3,所述混凝沉淀池3通过污水管道分别与第一a/o生化处理池4和第二a/o生化处理池5连接,所述第一a/o生化处理池4和所述第二a/o生化处理池5通过污水管道分别与排放水池6连接,所述排放水池6通过回用水泵601、回用水管602与所述污泥干化车间1连接,所述排放水池6通过排水泵、排水管连接有排放桶7,使用时,所述排放桶7优选5m3排放桶。
30.进一步的,所述主废水池2中安装有若干台潜水搅拌器203,所述潜水搅拌器203均匀分布在所述主废水池2中,方便对所述主废水池2中的废水进行充分混合均匀。
31.进一步的,所述主废水池2中安装有第一液位开关204,所述第一液位开关204包括高液位开关和低液位开关,所述进水泵201分别与所述第一液位开关204的高液位开关和低液位开关连接,使用时,当所述主废水池2液位达到高液位时,高液位开关控制所述进水泵201启动,将所述主废水池2中的废水抽取至所述混凝沉淀池3中,当所述主废水池2液位达到低液位时,低液位开关控制所述进水泵201停止工作。
32.进一步的,所述混凝沉淀池3包括通过污水管道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301、反应池
302、混凝池303、絮凝池304、第一沉淀池305及第二沉淀池306,所述第一沉淀池305与所述第二沉淀池306分别设置有排泥口,所述ph调节池301上开设有原水口,所述主废水池2通过进水泵201、进水管202与所述原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306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污水管道连接有配水桶14,所述出水口通过所述配水桶14向所述第一a/0生化处理池4和所述第二a/0生化处理池5配送废水,所述混凝沉淀池3的一侧放置有配药桶15,使用时,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及絮凝剂,从而使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能够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进而与水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而絮凝体具有强大吸附力,不仅能够吸附悬浮物,而且还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絮凝体通过吸附,体积会因增大而下沉,并通过排泥口从所述混凝沉淀池3的第一沉淀池305和第二沉淀池306中排出,处理后的上清液通过出水口到流入后续处理设施,所述混凝沉淀池3物化处理系统主要去除ss、总磷和部分cod。
3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a/o生化处理池4和所述第二a/o生化处理池5分别包括通过污水管道依次连接的缺氧池401、第一好氧池402、第二好氧池403、第三好氧池404、第四好氧池405和第三沉淀池406,所述第三沉淀池406设置有排水口和回泥口,所述第三沉淀池406的回泥口通过回泥泵407、回泥管408与所述缺氧池401连接,所述第三沉淀池406的排水口与第一排水管409连接;所述缺氧池401、所述第一好氧池402、所述第二好氧池403和所述第三好氧池404内投放有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的填料,所述第四好氧池405内设置有mbr模组410;所述mbr模组410由固定支架411、mbr膜单体412、出水主管413、曝气装置414和自吸泵415组成,所述固定支架411上并排插设有若干个所述mbr膜单体412,所述曝气装置414设置在所述mbr膜单体412的底部,所有所述mbr膜单体412的出水支管均与所述出水主管413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水主管413的另一端与第一排水管409连接,所述自吸泵415设置在所述出水主管413上;第四好氧池405上设置有回硝化液口,所述第四好氧池405的回硝化液口通过回液泵416、回液管417与所述缺氧池401连接,使用时,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溶解氧)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a/o生化处理系统主要去除污水中的cod和氮。
34.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泵设置有第一排水泵603和第二排水泵604,所述第一排水泵603和所述第二排水泵604对应连接有第二排水管605、第三排水管606,且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排水管605、所述第三排水管606分别与所述排放桶7连接。
35.进一步的,所述排放水池6设置有第二液位开关607,所述第二液位开关607包括低液位开关、中液位开关及高液位开关,所述第一排水泵603和所述第二排水泵604分别与所述第二液位开关607的低液位开关、中液位开关和高液位开关连接,使用时,当所述排放水池6处于低液位时,低液位开关控制所述第一排水泵603和所述第二排水泵604均停止,当所述排放水池6处于中液位时,中液位开关控制所述第一排水泵603启动,当所述排放水池6处
于高液位时,高液位开关控制排所述第一排水泵603和所述第二排水泵604同时启动,排放至5m
³
排放桶,再打入市政管网。
3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水泵604与所述回用水泵601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回用水泵601通过所述回用水管602连接有电触点压力开关,所述电触点压力开关控制所述回用水泵601的启停,使用时,当车间内需要用回用水时,打开相应手阀,回用管道内压力变小,所述电触点压力开关触发低压触点,所述回用水泵601启动,当关闭手阀时,所述电触点压力开关触发高压触点,所述回用水泵601停止,可以做到随用随开。
37.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废水池12内安装有圆盘式换热器16,所述污泥蒸发冷凝器9和所述臭气冷却器10产生的废水通过所述圆盘式换热器16进行冷却,使用时,污泥蒸发冷凝液和臭气冷却废水由于温度较高(60℃),不能直接进行处理,需要先采用圆盘式换热器进行降温,将降温至35℃以下之后,在通过污水管道排放到所述主废水池2。
38.还包括在线监测控制房8,所述在线监测控制房8内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801和水质指标显示器802,所述排放桶7通过抽样泵701、抽水管702与所述水质检测装置801连接,所述水质指标显示器802与所述水质检测装置801连接,使用时,每隔2小时,所述水质检测装置801通过所述抽样泵701、所述抽水管702从所述排放桶7内抽取污水进行检测,分析ph、cod、氨氮、总氮、总磷指标,并通过所述水质指标显示器802显示出结果,不仅可以时时得知排放得污水的水质状况,而且能够保证车间回用水的安全可靠。
39.在使用时,所述污泥干化车间1中所有工序产生的废水通过污水管道或地沟排入所述主废水池2内,所述主废水池2中设置两台潜水搅拌器,保持常开,确保废水混合均匀,待所述主废水池2中的废水达到高液位时,所述进水泵201启动,将废水输送到所述混凝沉淀池3中,然后将配药桶中的药剂投入到所述混凝沉淀池3中进行物化处理,主要去除废水中的ss、总磷和部分cod,处理完成之后,通过所述配水桶14输送到a/o生化处理池进行去除污水中的cod和氮,完成后,排入到所述排放水池6,所述排放水池6中处理过的废水,部分通过排水泵输送到所述排放桶7中,再排放至市政管网,另一部分通过所述回用水泵601输送到所述污泥干化车间1中,用于对车间各楼层冲洗地面、冲洗地沟、冲洗设备,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定时自动对所述排放桶7中的水质进行检测,对于回用污水水质的要求为:(1)无明显异味;(2)水质清澈透明;(3)ph=6~9;(4)cod≤300mg/l;(5)tp≤4 mg/l;(6)nh3-n≤25 mg/l;(7)tn≤40mg/l。
4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门提供了一套用于污泥干化厂的废水处理及回用设施,经过该废水处理及回用设施处理后的废水,表观较好,清澈透明,基本无异味,除了能够将其直接地稳定排入市政管网,还能将其储存,并进行车间回用,例如,用于冲洗地沟、水池、设备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车间用水场所,实现资源再利用,不仅减少了对自来水的用量,而且还减少了对废水的排放量,进而减少给污水厂的废水处理费用,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及采用在线监测控制房和水质传感器对排放桶中的水质进行监测,保证经处理设施处理后的废水,能够稳定处于达标状态,安全排放至市政管网及车间的回用。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