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节能增效减排功能的循环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8591发布日期:2022-04-07 04:25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节能增效减排功能的循环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节能增效减排功能的循环水系统。


背景技术:

2.水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常作为冷却介质应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生产环节,且用量很大。在不重复利用的情况下,工业冷却用水占到工业用水总量的90%~95%以上。在化工生产中,冷却循环水系统作为公用工程的一部分,是最大的水系统,经常因人为或物的因素导致系统异常,从而不同程度上造成对水体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因操作简单、好维护、投资少等特点而被广泛选用,其采用冷却循环水系统作为主要冷却设备,冷却原理为:循环水经换热器换热后通过回水管道输送至冷却循环水系统顶部,经配水系统将循环水均匀喷洒到塔内填料上,与上升空气逆流接触换热,降温后流入塔下水池,再通过循环水泵加压后送至后续生产装置换热器中。
3.在对水进行降温过程中,会在冷却水塔中形成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会随着抽风扇直接排出到外界,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且如今填料对水的分散效果不好,不能使需要冷却的水与风充分接触,从而影响对水的冷却效果,并且循环系统工作过程中,大多采用电机带动抽风扇工作,耗电量较高。所以目前循环水系统存在节能减排效果较差和不便于拆卸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节能增效减排功能的循环水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节能增效减排功能的循环水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内侧壁下部通过金属低温管固定连接有低温箱,所述低温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输出端通过输送管固定连接有竖管,所述低温箱的内侧壁下部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过滤网板和活性炭板,所述过滤网板和活性炭板的一侧均设置有卡紧结构,所述卡紧结构包括一级弹簧、二级弹簧、拉杆、挡块和挡板,所述金属低温管的内壁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叶,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级锥齿轮,所述一级锥齿轮的一侧面啮合有二级锥齿轮,所述二级锥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三级锥齿轮。
8.可选的,所述三级锥齿轮的一侧面啮合有四级锥齿轮,所述四级锥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的外侧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短杆的外侧面固定连
接有扇叶,所述转动杆的外侧面与低温箱转动连接。
9.可选的,所述冷却塔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一侧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与竖管活动连接。
10.可选的,所述冷却塔的内侧壁上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外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内部开设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内壁下部固定连接有出水口。
11.可选的,所述低温箱的外侧面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壁与一级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一级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下表面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外侧面与低温箱滑动连接。
12.可选的,所述过滤网板和活性炭板的外侧面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上表面一侧与挡块固定连接,所述挡块的外侧面一侧与二级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二级弹簧与低温箱抵接,所述挡块的外侧面与挡板抵接,所述挡板的一棱角处设置有半径为30mm的圆角。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节能增效减排功能的循环水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具有节能增效减排功能的循环水系统,通过伺服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出水口的设置,使该具有节能增效减排功能的循环水系统具备了通过伺服电机间接带动圆盘转动的效果,从而起到了喷洒均匀的作用,通过卡紧结构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拉杆间接的卡紧或者是松开挡块,进而起到了便于清理过滤网板和活性炭板的作用,达到了便于拆卸和安装过滤网板和活性炭板的目的。
16.2、该具有节能增效减排功能的循环水系统,通过过滤网板和活性炭板的设置,使该具有节能增效减排功能的循环水系统具备了过滤水中杂质和有害物质的效果,从而起到了提高循环水质量的作用,通过转动叶、扇叶和短杆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动叶间接的带动扇叶转动,使得将低温箱内的气体排出,进而起到了节省能源的作用,达到了提高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塔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低温箱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板;2、冷却塔;3、低温箱;4、加热箱;5、竖管;6、过滤网板;7、活性炭板;8、卡紧结构;801、一级弹簧;802、二级弹簧;803、拉杆;804、挡块;805、挡板;9、转轴;10、转动叶;11、转动杆;12、三级锥齿轮;13、四级锥齿轮;14、扇叶;15、伺服电机;16、主动轮;17、从动轮;18、套筒;19、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节能增效减排功能的循环水系统,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却塔2,冷却塔2的内侧壁上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滚轮,滚轮的外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圆盘19,圆盘19的内部开设有储水槽,储水槽的内壁下部固定连接有出水口,冷却塔2的内侧壁下部通过金属低温管固定连接有低温箱3,低温箱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箱4,加热箱4的输出端通过输送管固定连接有竖管5,低温箱3的内侧壁下部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过滤网板6和活性炭板7,过滤网板6和活性炭板7的一侧均设置有卡紧结构8,卡紧结构8包括一级弹簧801、二级弹簧802、拉杆803、挡块804和挡板805,低温箱3的外侧面中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壁与一级弹簧801固定连接,一级弹簧8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803固定连接,拉杆803的下表面与挡板805固定连接,拉杆803的外侧面与低温箱3滑动连接,过滤网板6和活性炭板7的外侧面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的上表面一侧与挡块804固定连接,挡块804的外侧面一侧与二级弹簧802固定连接,二级弹簧802与低温箱3抵接,挡块804的外侧面与挡板805抵接,挡板805的一棱角处设置有半径为30mm的圆角,金属低温管的内壁开设有圆孔,圆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9,转轴9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叶10,转轴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级锥齿轮,一级锥齿轮的一侧面啮合有二级锥齿轮,二级锥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转动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三级锥齿轮12,三级锥齿轮12的一侧面啮合有四级锥齿轮13,四级锥齿轮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短杆,短杆的外侧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电机箱,短杆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扇叶14,转动杆11的外侧面与低温箱3转动连接,冷却塔2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5,伺服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6,主动轮16的一侧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从动轮17,从动轮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筒18,套筒18的内壁与竖管5活动连接。
24.使用时,使用者先通过冷却塔2的开口处将水倒入,然后水与上升空气逆流接触换热,降温后流入塔下水池,之后通过外部抽水泵将塔下水池的水通过金属低温管抽至低温箱3内,在流入的过程中,水流会带动转动叶10旋转,从而通过转轴9、一级锥齿轮、二级锥齿轮、三级锥齿轮12和四级锥齿轮13带动短杆转动,短杆带动扇叶14转动,使得将气体从低温箱3内排出,然后水流至低温箱3内,在此期间通过过滤网板6和活性炭板7,使该具有节能增效减排功能的循环水系统具备了过滤水中杂质和有害物质的效果,从而起到了提高循环水质量的作用,当需要更换时,则使用者手动向一侧拉动拉杆803,这时挤压一级弹簧801,当挡板805不与挡块804抵接时,通过二级弹簧802的弹力则将过滤网板6或者是活性炭板7弹出,进而起到了便于清理过滤网板6和活性炭板7的作用,达到了便于拆卸和安装过滤网板6和活性炭板7的目的,待通过的水通过外部抽水泵和输送管运至加热箱4内,然后再竖管5流入圆盘19内,并且从出水口排出,进而起到了节省能源的作用,达到了提高节能减排的目的。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该具有节能增效减排功能的循环水系统,通过伺服电机15、主动轮16、从动轮17和出水口的设置,使该具有节能增效减排功能的循环水系统具备了通过伺服电机15间接带动圆盘19转动的效果,从而起到了喷洒均匀的作用,通
过卡紧结构8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拉杆803间接的卡紧或者是松开挡块804,进而起到了便于清理过滤网板6和活性炭板7的作用,达到了便于拆卸和安装过滤网板6和活性炭板7的目的,通过过滤网板6和活性炭板7的设置,使该具有节能增效减排功能的循环水系统具备了过滤水中杂质和有害物质的效果,从而起到了提高循环水质量的作用,通过转动叶10、扇叶14和短杆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动叶10间接的带动扇叶14转动,使得将低温箱3内的气体排出,进而起到了节省能源的作用,达到了提高节能减排的目的。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