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城市用具有防异味机构的垃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7089发布日期:2022-05-11 14:23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城市用具有防异味机构的垃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城市用具有防异味机构的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城市运作中,人类每天多会制造出大量的生活垃圾,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更甚会严重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
3.现有大多数垃圾处理的装置结构多较为简单,使用方式较为单一,仅能够对垃圾进行储存,无法良好的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传统的垃圾处理装置内部,多是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混合存放,两种形式的垃圾混合存储,易在阴暗的环境下,细菌滋生产生异味,从而严重的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导正周围环境恶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城市用具有防异味机构的垃圾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大多数垃圾处理的装置结构多较为简单,使用方式较为单一,仅能够对垃圾进行储存,无法良好的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传统的垃圾处理装置内部,多是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混合存放,两种形式的垃圾混合存储,易在阴暗的环境下,细菌滋生产生异味,从而严重的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导正周围环境恶化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城市用具有防异味机构的垃圾处理装置,包括机体组件、上料机构组件、捣料机构组件、破碎机构组件、第一连动杆和防异味机构组件,所述机体组件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一端开设有输料仓,所述机壳一侧的一端开设有出液口,所述机壳一侧的表面开设有门仓,所述机壳一侧的表面通过铰接轴铰接连接有门板,所述输料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料机构组件,所述输料仓的内部设置有捣料机构组件,所述机壳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破碎机构组件,所述机壳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防异味机构组件,所述防异味机构组件包括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表面上套接有第二输料片,所述机壳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穿过过滤网延伸至过滤网的下方,所述第二转动杆表面的两端皆通过轴承架与机壳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动杆,且第三连动杆的一侧穿过机壳延伸至机壳的外侧,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与第三连动杆的一侧通过锥形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连动杆的另一侧与第一连动杆的一端通过锥形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机壳三侧的内部皆安装有加热管,所述机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收机构组件。
6.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上料机构组件包括导料仓,所述导料仓的内部与输料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料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的一端通过内嵌轴承与导料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另一端穿过导料仓延伸至输料
仓的内部,所述第一转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输料片,所述导料仓一端的一侧开设有入料口,且入料口的内部与导料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料仓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导料仓延伸至导料仓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表面的一端与导料仓表面的一端通过锥形齿轮传动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捣料机构组件包括捣通件,所述捣通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运动杆,且运动杆的一端穿过输料仓延伸至输料仓的外侧,所述运动杆的一侧开设有运动槽,所述运动槽一侧的内壁上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抵触块,所述输料仓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拉力弹簧,且两组拉力弹簧对称分布,所述拉力弹簧的一端皆与捣通件的一端相固定连接,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端皆与输料仓一端的内壁相固定连接,所述输料仓一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输出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一侧的表面穿过运动槽延伸至运动槽的内部与第一抵触块相抵触。
8.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运动杆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滑条,所述输料仓一端的内壁上均匀开设有与滑条相配合的滑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捣通件呈陀螺状,所述捣通件表面两端的纵截面皆呈圆锥形漏斗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破碎机构组件包括破碎辊,所述破碎辊为五组,五组所述破碎辊中心轴的一端皆通过内嵌轴承与机壳一侧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破碎辊中心轴的另一端皆穿过机壳延伸至机壳的外侧,所述破碎辊中心轴表面的一侧皆套接有第二齿轮,所述机壳的一侧设置有皮带,所述第二齿轮皆位于皮带的内部,所述第二齿轮的表面皆与皮带的内壁相啮合,所述机壳的一侧安装有第三电机,一组所述破碎辊的一侧与第三电机的输出端相固定连接,所述机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动杆,所述第一连动杆表面的两端皆通过轴承架与机壳一侧的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一连动杆的一端与一组破碎辊表面的一侧通过锥形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破碎辊的一端设置有防缠绕机构组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防缠绕机构组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动杆,且第二连动杆的一侧穿过机壳延伸至机壳的外侧,所述第二连动杆的一侧与第一连动杆的表面通过锥形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转盘的一端设置有运动板,且运动板的表面上均匀固定连接有切刀,所述切刀的一端皆与破碎辊一端的表面相抵触,所述运动板一端的中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嵌合有滚珠,所述转盘的表面上开设有与滚珠相配合的球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运动板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机壳两侧的内壁上皆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吸收机构组件包括储液仓,所述储液仓一端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入液口,所述储液仓一端的另一侧安装有泵机,所述机壳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盘管,且盘管的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吸收口,所述泵机的吸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的一侧穿过机壳延伸至机壳的内部与盘管相连接,所述盘管的内部与第一连接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泵机的出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且第二连接管的一端穿过储液仓延伸至储液仓的内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储液仓的一端安装有第四电机,且第四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穿过储液仓延伸至储液仓的内部,所述第四电机输出轴的表面
上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杆,且第三转动杆一端的一侧皆通过内嵌轴承连接有转片,所述转片表面的一端接套接有第三齿轮,所述储液仓一端的内壁上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二抵触块,所述第三齿轮的表面皆与第二抵触块相抵触。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防异味机构组件,该装置可使垃圾在机壳的内部均匀进行受热,保证了固液垃圾的分离和垃圾存放的干燥性,同时可对产生异味进行充分被吸收,通过破碎机构组件,该装置可对垃圾进行碾压破碎,降低垃圾的体积,增大该装置对垃圾的存放容量,同时该装置可对破碎辊表面上缠绕的杂物快速进行切断;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运动杆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异味机构组件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破碎机构组件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齿轮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25.图中:100、机体组件;110、机壳;111、输料仓;112、出液口;113、门仓;114、门板;200、上料机构组件;210、导料仓;211、第一转杆;212、第一输料片;213、入料口;214、第一电机;300、捣料机构组件;310、捣通件;311、运动杆;312、运动槽;313、第一抵触块;314、拉力弹簧;315、第二电机;316、第一齿轮;400、破碎机构组件;410、破碎辊;411、第二齿轮;413、第三电机;414、第一连动杆;420、防缠绕机构组件;421、转盘;422、第二连动杆;423、运动板;424、切刀;425、固定杆;426、滚珠;500、防异味机构组件;510、第二转动杆;511、第二输料片;512、过滤网;513、第三连动杆;514、加热管;520、吸收机构组件;521、储液仓;522、入液口;523、泵机;524、第一连接管;525、盘管;526、吸收口;527、第二连接管;528、第二抵触块;529、第四电机;530、第三转动杆;531、转片;532、第三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6.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27.一种智慧城市用具有防异味机构的垃圾处理装置,包括机体组件100、上料机构组件200、捣料机构组件300、破碎机构组件400、第一连动杆414和防异味机构组件500,机体组件100包括机壳110,机壳110的一端开设有输料仓111,机壳110一侧的一端开设有出液口112,机壳110一侧的表面开设有门仓113,机壳110一侧的表面通过铰接轴铰接连接有门板114,输料仓1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料机构组件200,输料仓111的内部设置有捣料机构组件300,机壳110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破碎机构组件400,机壳110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防异味机构组件500,防异味机构组件500包括第二转动杆510,第二转动杆510的表面上套接有第二输料片511,机壳110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512,第二转动杆510的一端穿过过
滤网512延伸至过滤网512的下方,第二转动杆510表面的两端皆通过轴承架与机壳110的内壁相连接,第二转动杆5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动杆513,且第三连动杆513的一侧穿过机壳110延伸至机壳110的外侧,第二转动杆510的一端与第三连动杆513的一侧通过锥形齿轮传动连接,第三连动杆513的另一侧与第一连动杆414的一端通过锥形齿轮传动连接,机壳110三侧的内部皆安装有加热管514,机壳1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收机构组件520;
28.进一步的,上料机构组件200包括导料仓210,导料仓210的内部与输料仓111的内部相连通,导料仓2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杆211,且第一转杆211的一端通过内嵌轴承与导料仓210的内壁相连接,第一转杆211的另一端穿过导料仓210延伸至输料仓111的内部,第一转杆211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输料片212,导料仓210一端的一侧开设有入料口213,且入料口213的内部与导料仓210的内部相连通,导料仓210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214,且第一电机214的输出轴穿过导料仓210延伸至导料仓210的内部,第一电机214输出轴表面的一端与导料仓210表面的一端通过锥形齿轮传动连接,通过上料机构组件200,第一电机214的开启,第一电机214的输出端与第一转杆211的表面通过锥形齿轮间的相互啮合,使得第一转杆211可快速带动第一输料片212在导料仓210的内部进行自转,接着用户可通过入料口213,快速向导料仓210的内部投放垃圾,垃圾在导料仓210的内部,经过第一输料片212可不断向输料仓111的内部进行匀速输送;
29.进一步的,捣料机构组件300包括捣通件310,捣通件3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运动杆311,且运动杆311的一端穿过输料仓111延伸至输料仓111的外侧,运动杆311的一侧开设有运动槽312,运动槽312一侧的内壁上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抵触块313,输料仓111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拉力弹簧314,且两组拉力弹簧314对称分布,拉力弹簧314的一端皆与捣通件310的一端相固定连接,拉力弹簧314的另一端皆与输料仓111一端的内壁相固定连接,输料仓111一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315,且第二电机315输出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齿轮316,且第一齿轮316一侧的表面穿过运动槽312延伸至运动槽312的内部与第一抵触块313相抵触,第二电机315的开启,第二电机315的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316不断在运动槽312的内部与第一抵触块313相抵触,运动杆311受力后,运动杆311快速带动捣通件310在输料仓111的内部向下进行移动,捣通件310可快速与输料仓111内部投放的垃圾相抵触,良好的保证输料仓111的内部疏通效果,避免出现堵塞的现象;
30.进一步的,运动杆311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滑条,输料仓111一端的内壁上均匀开设有与滑条相配合的滑槽,当运动杆311在输料仓111的内部向下进行移动时,运动杆311带动滑条在滑槽的内部进行滑动,通过滑条与滑槽的相互配合,可良好的对运动杆311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
31.进一步的,捣通件310呈陀螺状,捣通件310表面两端的纵截面皆呈圆锥形漏斗状,通过捣通件310呈陀螺状,当捣通件310向下移动与垃圾相接触,可快速将堵塞的垃圾导通畅,且当捣通件310向上移动时,通过捣通件310的一端呈圆锥形漏斗状,若垃圾通过第一输料片212滑落至捣通件310的上表面时,垃圾可快速向下进行滑动;
32.进一步的,破碎机构组件400包括多组破碎辊410,多组破碎辊410中心轴的一端皆通过内嵌轴承与机壳110一侧的内壁相连接,破碎辊410中心轴的另一端皆穿过机壳110延伸至机壳110的外侧,破碎辊410中心轴表面的一侧皆套接有第二齿轮411,多个第二齿轮411依次啮合,机壳110的一侧安装有第三电机413,一组破碎辊410的一侧与第三电机413的
输出端相固定连接,机壳1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动杆414,第一连动杆414表面的两端皆通过轴承架与机壳110一侧的表面相连接,第一连动杆414的一端与一组破碎辊410表面的一侧通过锥形齿轮传动连接,破碎辊410的一端设置有防缠绕机构组件420,通过破碎机构组件400,第三电机413的开启,相邻的两个破碎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从输料仓111落下的垃圾可以均匀地分散开进行碾碎;
33.进一步的,防缠绕机构组件420包括转盘421,转盘4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动杆422,且第二连动杆422的一侧穿过机壳110延伸至机壳110的外侧,第二连动杆422的一侧与第一连动杆414的表面通过锥形齿轮传动连接,转盘421的一端设置有运动板423,且运动板423的表面上均匀固定连接有切刀424,切刀424的一端皆与破碎辊410一端的表面相抵触,运动板423一端的中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25,固定杆425的一端嵌合有滚珠426,转盘421的表面上开设有与滚珠426相配合的球槽,通过防缠绕机构组件420,第一连动杆414在自转时,第一连动杆414的表面与第二连动杆422的一侧通过锥形齿轮间的相互啮合,第二连动杆422可带动转盘421在机壳110的内部进行自转,使得固定杆425带动运动板423和切刀424在机壳110的内部做上下往复运动,当运动板423带动切刀424与破碎辊410表面相抵触时,切刀424可快速将破碎辊410表面缠绕的杂物给切断;
34.进一步的,运动板423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滑块,机壳110两侧的内壁上皆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当运动板423在运动时,运动板423带动滑块在滑槽的内部进行滑动,通过滑块与滑槽的相互配合,可良好的对运动板423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
35.进一步的,吸收机构组件520包括储液仓521,储液仓521一端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入液口522,储液仓521一端的另一侧安装有泵机523,机壳110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盘管525,且盘管525的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吸收口526,泵机523的吸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24,且第一连接管524的一侧穿过机壳110延伸至机壳110的内部与盘管525相连接,盘管525的内部与第一连接管524的内部相连通,泵机523的出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527,且第二连接管527的一端穿过储液仓521延伸至储液仓521的内部,通过吸收机构组件520,泵机523的开启,泵机523的吸风端可通过第一连接管524快速对盘管525的内部进行吸风,异味在储液仓521的内部可快速与储液仓521内部的吸收液相接触;
36.进一步的,储液仓521的一端安装有第四电机529,且第四电机529的输出轴的一端穿过储液仓521延伸至储液仓521的内部,第四电机529输出轴的表面上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杆530,且第三转动杆530一端的一侧皆通过内嵌轴承连接有转片531,转片531表面的一端接套接有第三齿轮532,储液仓521一端的内壁上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二抵触块528,第三齿轮532的表面皆与第二抵触块528相抵触,第四电机529的开启,第四电机529的输出端可带动第三转动杆530进行自转,且第三转动杆530在自转时,第三齿轮532可与第二抵触块528不断相抵触,第三齿轮532受力后,快速带动转片531随着第三转动杆530的转动同时进行自转,转片531的自转可对储液仓521内部存放的吸收液进行搅动,异味与吸收液可充分接触。
37.用户在使用该装置时,第一电机214的输出端与第一转杆211的表面通过锥形齿轮间的相互啮合,使得第一转杆211可快速带动第一输料片212在导料仓210的内部进行自转,接着用户可通过入料口213,快速向导料仓210的内部投放垃圾,垃圾在导料仓210的内部,经过第一输料片212可不断向输料仓111的内部进行匀速输送,且由于第二电机315的开启,
第二电机315的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316不断在运动槽312的内部与第一抵触块313相抵触,运动杆311受力后,运动杆311快速带动捣通件310在输料仓111的内部向下进行移动,捣通件310可快速与输料仓111内部投放的垃圾相抵触,良好的保证输料仓111的内部疏通效果,避免出现堵塞的现象,且运动杆311在输料仓111内部带动捣通件310下移时,捣通件310拉动弹簧,使得弹簧形变,当第一齿轮316在运动槽312的内部不再与第一抵触块313相抵触时,通过弹簧的回弹力,运动杆311可自动带动捣通件310在输料仓111的内部进行复位,由于第三电机413的开启,第三电机413的输出端带动可带动第二齿轮411和破碎辊410进行自转,相邻的破碎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掉落下来的垃圾能够分散开进行碾碎,且一组破碎辊410在自转时,一组破碎辊410的表面与第一连动杆414的一端通过锥形齿轮间的相互啮合,使得第一连动杆414可快速受力进行自转,且第一连动杆414在自转时,第一连动杆414的表面与第二连动杆422的一侧通过锥形齿轮间的相互啮合,第二连动杆422可带动转盘421在机壳110的内部进行自转,并转盘421在自转时,可持续与固定杆425相抵触,使得固定杆425带动运动板423和切刀424在机壳110的内部做上下往复运动,当运动板423带动切刀424与破碎辊410表面相抵触时,切刀424可快速将破碎辊410表面缠绕的杂物给切断;
38.垃圾经过破碎辊410的破碎后,落在过滤网512的表面,接着用户将加热管514开启,加热管514可持续对机壳110的内部进行加温,当第一连动杆414在自转的同时,第一连动杆414与第三连动杆513的一侧通过锥形齿轮间的相互啮合,第三连动杆513可在机壳110的内部进行自转,且第三连动杆513在自转同时,第二转动杆510的一端与第三连动杆513的一侧通过锥形齿轮间的相互啮合,第二转动杆510带动第二输料片511在机壳110内部持续将过滤网512表面推积的垃圾进行翻涌,配合加热管514对机壳110内部的加温,使得垃圾在机壳110的内部均匀进行受热,可良好的对机壳110内部存放的液体垃圾进行蒸发,且部分液体垃圾可快速通过过滤网512,流至机壳110的底端,并在底端进行收集,从而良好的保证了固液垃圾的分离,并良好保证了垃圾存放的干燥性,由于泵机523的开启,泵机523的吸风端可通过第一连接管524快速对盘管525的内部进行吸风,并在机壳110的内部,异味可快速通过吸收口526和第二连接管527不断排放在储液仓521的内部,异味在储液仓521的内部可快速与储液仓521内部的吸收液相接触,且配合第四电机529的开启,第四电机529的输出端可带动第三转动杆530进行自转,且第三转动杆530在自转时,第三齿轮532可与第二抵触块528不断相抵触,第三齿轮532受力后,快速带动转片531随着第三转动杆530的转动同时进行自转,转片531的自转可对储液仓521内部存放的吸收液进行搅动,异味与吸收液可充分接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