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清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53000发布日期:2022-06-02 01:5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下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清污系统包括防逃逸的淤泥收集装置、淤泥破碎装置、吸泥装置和污泥输送装置;所述防逃逸的淤泥收集装置包括一侧开设有进泥口的收集仓(1)、置于收集仓(1)进泥口的旋切机构(2)和置于旋切机构(2)上方的刮泥板(3),所述刮泥板(3)的长度与进泥口的长度相等,其一长边与进泥口上边缘铰链连接;所述旋切机构(2)包括转轴(200)、旋切马达(202)和分布在转轴(200)上的弧形削泥刀片(201),所述转轴(200)的两端转动安装在进泥口,弧形削泥刀片(201)的长度与进泥口的长度相匹配,旋切机构(2)旋转直径等于或大于进泥口的宽度;所述淤泥破碎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设置在收集仓(1)内的挤压螺杆(4),两根挤压螺杆(4)之间形成的淤泥挤压通道;所述吸泥装置包括吸泥管(5)和吸泥泵(6),所述吸泥管(5)的进口端与收集仓(1)密封连通,吸泥泵(6)置于吸泥管(5)的进口;所述污泥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框架(8)、架设在支撑框架(8)上的高压输送管(9)、设置在支撑框架(8)底部的行走机构(13)、安装在高压输送管(9)上的螺杆搅拌机(10),所述高压输送管(9)与吸泥管(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污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水面操作装置、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分散安装在水下行走机构及其密封装置周围的多个摄像头和分别安装在挤压螺杆、吸泥泵和各个螺杆搅拌机的进口的多个泥水传感器,多个摄像头和多个泥水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旋切马达(202)、挤压螺杆(4)、吸泥泵(6)、螺杆搅拌机(10)、高压气泵(11)和行走机构(13)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水面操作装置通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清污系统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污泥输送装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污泥输送装置之间通过输送软管(7)连接,最末端污泥输送装置通过输送软管(7)与外界污泥处理设备(16)连通;临近吸泥装置的第一个污泥输送装置的支撑框架(8)底部设有行走机构(13),其它污泥输送装置的支撑框架(8)底部设有第一行走轮(12);相邻两个污泥输送装置之间的输送软管(7)长度为20~30m,并在两个相邻输送装置之间的输送软管(7)下方分散设有多个浮箱(14),每个浮箱(14)的底部设有第二行走轮(15),输送软管(7)固定在浮箱(14)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削泥刀片(201)设有两个,对称设置在转轴(200)上,所述刮泥板(3)的长度延伸至转轴(200)的位置,并在正常状态下向下搭设在转轴(200)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污泥输送装置的高压输送管(9)设有高压气泵(11),所述高压气泵(11)位于螺杆搅拌机(10)出泥端的高压输送管(9)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管(5)和高压输送管(9)为硬质支撑管。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13)为双向履带式行走机构,并配套设有电动或液压马达和蓄电池。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清污系统。所述水下清污系统包括防逃逸的淤泥收集装置、淤泥破碎装置、吸泥装置和污泥输送装置;所述防逃逸的淤泥收集装置包括一侧开设有进泥口的收集仓、置于收集仓进泥口的旋切机构和置于旋切机构上方的刮泥板,所述淤泥破碎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设置在收集仓内的挤压螺杆;所述吸泥装置包括吸泥管和吸泥泵,所述污泥输送机构包括支撑框架、架设在支撑框架上的高压输送管、安装在高压输送管上的螺杆搅拌机和高压气泵。本实用新型防止了淤泥扩散到下游,避免了淤泥在输送过程中出现堆积,保证了淤泥清除的通常,提高了淤泥清除效率;而且整个过程中能够连续实现清污的过程,保证清淤效果。保证清淤效果。保证清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月伟 潘江 李克华 王启行 汪碧飞 胡剑杰 高伟 罗斌 韩争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4
技术公布日:2022/6/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