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86296发布日期:2022-05-30 18:5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污水处理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污水处理逐渐成为工业生产中必需的一道程序,无论是生产废水量大的企业,还是生产废水量小的企业,如不进行可靠有效的污水处理,则将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现有技术中已经形成很全面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有预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和泥水过滤系统三大部分,其中生化处理系统主要由厌氧、缺氧、好氧等处理系统构成,通常做成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等,如申请号为cn201720884760.2的实用新型专利所描述的方案,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系统大多土建好不能移动的,体积大,工程量大,无法运输,无法多变组合等。
3.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市场上涌现出很多的模块化的,能够随意拼装组合的污水箱,如申请号为cn202110139996.4的发明专利所描述的方案,此专利巧妙地将一个污水罐分割成不同的腔室组,不同的腔室组之间不连通,虽然增加了拼装的便宜性,但对于处理高浓度的废水不一定合适。因为当一个区域有限的箱被分割成2个以上的腔室组就限制了每个区域的停留时间,当功能区较多时这种技术方案不具备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一体装置,由于所述内筒套嵌于所述外筒内部,上盖固定于所述外筒的顶部,其只由内筒、外筒、上盖和观察盖等组装而成,其零部件较少,方便移动,体积小,工程量小,可轻松实现运输,也可多变组合;且相邻两个内筒相互贯通,其贯通位置为由下部贯通到上部贯通依次顺序且循环设置,以使得各腔室之间可以互相连通,且使得连通的行程最长,高浓度的废水也可以轻松处理;而上盖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孔,观察盖设置于上盖的观察孔处,运营人员可随时打开观察盖并通过观察孔进行取水样或者观察内部的运行状态。由于每个外筒的形状都是一致的,当其用于市政污水项目时,所有的污水处理一体装置可以呈阵列方式排开,视觉体验良好;零部件较少也方便拼装,其运输也更方便;其标准化程度高,污水处理一体装置可以适用于多种污水处理工艺,批量生产污水处理一体装置时能够适用于多种工艺布局。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一体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内筒、外筒、上盖和观察盖,至少两个所述内筒套嵌于所述外筒内部,所述外筒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水预留孔和出水预留孔,所述上盖固定于所述外筒的顶部,所述上盖上开设有进气预留孔,所述上盖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盖设置于所述上盖的观察孔处,相邻两个内筒相互贯通,其贯通位置为由下部贯通到上部贯通依次顺序且循环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内筒至少包括第一内筒、第二内筒和第三内筒,所述第一内筒的下
部与所述第二内筒的下部贯通,所述第二内筒的上部与所述第三内筒的上部贯通。
8.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外筒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和竖筋,所述竖筋处设置有吊耳。
9.进一步地,所述内筒有四个,其包括依次顺序设置的第一内筒、第二内筒、第三内筒和第四内筒,所述第一内筒的下部与所述第二内筒的下部贯通,所述第二内筒的上部与所述第三内筒的上部贯通,所述第三内筒的下部与所述第四内筒的下部贯通,第一内筒、第二内筒、第三内筒和第四内筒分别对应为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其他池。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筒、第二内筒和第三内筒的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上固定有填料网,所述填料网上设置有突出卡片,所述突出卡片通过自攻钉固定在所述内筒内壁上。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筒和所述第三内筒的底部均设置有曝气盘,每个所述曝气盘均通过弯头连接有竖直放置的进气支管,每个所述进气支管均与进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进气预留孔,每个所述进气支管的顶部均安装有调节阀门。
12.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内筒作为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中部与前一内筒的中部贯通或所述沉淀池的上部与前一内筒的上部贯通,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安装有倾斜设置的斜板。
13.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顶部固定有螺栓,所述上盖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外筒的顶部。
14.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观察孔处固定有锁扣,所述观察盖通过所述锁扣锁定于所述上盖的观察孔处。
15.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内筒的大小相同,每个所述内筒的横截面形状均为扇形。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由于所述内筒套嵌于所述外筒内部,上盖固定于所述外筒的顶部,其只由内筒、外筒、上盖和观察盖等组装而成,其零部件较少,方便移动,体积小,工程量小,可轻松实现运输,也可多变组合;且第一内筒的下部与第二内筒的下部贯通,第二内筒的上部与第三内筒的上部贯通,以使得各腔室之间可以互相连通,且使得连通的行程最长,高浓度的废水也可以轻松处理;而上盖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孔,观察盖设置于上盖的观察孔处,运营人员可随时打开观察盖并通过观察孔进行取水样或者观察内部的运行状态。由于每个外筒的形状都是一致的,当其用于市政污水项目时,所有的污水处理一体装置可以呈阵列方式排开,视觉体验良好;零部件较少也方便拼装,其运输也更方便;其标准化程度高,污水处理一体装置可以适用于多种污水处理工艺,批量生产污水处理一体装置时能够适用于多种工艺布局。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外筒内部的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污水处理一体装置矩阵排列的示意图。
22.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6为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一体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图7中的b处的放大图。
26.图9为上盖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1
31.请参阅图1和图2,图2中的虚线为第二内筒的结构线,其隐藏的目的为方便看清第二内筒内的内部结构,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污水处理一体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内筒1、外筒2、上盖3和观察盖4,至少两个所述内筒1套嵌于所述外筒2内部,所述外筒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水预留孔和出水预留孔,所述上盖3固定于所述外筒2的顶部,所述上盖3上开设有进气预留孔,所述上盖3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盖4设置于所述上盖3的观察孔处,相邻两个内筒1相互贯通,其贯通位置为由下部贯通到上部贯通依次顺序且循环设置,具体地,所述内筒1至少包括第一内筒11、第二内筒12和第三内筒13,所述第一内筒11的下部与所述第二内筒12的下部贯通,所述第二内筒12的上部与所述第三内筒13的上部贯通,当有第四内筒14时,第三内筒13的下部与第四内筒14的下部贯通,当有第五内筒1时,第四内筒14的上部与第五内筒1的上部贯通,以此类推,本实施例中的内筒1有四个。由于所述内筒1套嵌于所述外筒2内部,上盖3固定于所述外筒2的顶部,其只由内筒1、外筒2、上盖3和观察盖4等组装而成,其零部件较少,方便移动,体积小,工程量小,可轻松实现运输,也可多变组合;且第一内筒11的下部与第二内筒12的下部贯通,第二内筒12的上部与第三内筒13的上部贯通,以使得各腔室之间可以互相连通,且使得连通的行程最长,高浓度的废水也可以轻松处理;而上盖3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孔,观察盖4设置于上盖3的观察孔处,运营人员可随时打开观察盖4并通过观察孔进行取水样或者观察内部的运行状态。由于每个外筒2的形状都是一致的,当其用于市政污水项目时,所有的污水处理一体装置可以呈阵列方式排开,视觉体验良好;零部件较少也方便拼装,其运输也更方便;其标准化程度高,污水处理一体装置可以适用于多种污水处理工艺,批量生产污水处理一体装置时能够适用于多种工艺布局。
32.实施例2
33.请参阅图1至图4,图2中的虚线为第二内筒的结构线,其隐藏的目的为方便看清第二内筒内的内部结构,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污水处理一体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内筒1、外筒2、上盖3和观察盖4,至少两个所述内筒1套嵌于所述外筒2内部,所述外筒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水预留孔和出水预留孔,所述上盖3固定于所述外筒2的顶部,所述上盖3上开设有进气预留孔,所述上盖3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盖4设置于所述上盖3的观察孔处,相邻两个内筒1相互贯通,其贯通位置为由下部贯通到上部贯通依次顺序且循环设置,具体地,所述内筒1至少包括第一内筒11、第二内筒12和第三内筒13,所述第一内筒11的下部与所述第二内筒12的下部贯通,所述第二内筒12的上部与所述第三内筒13的上部贯通,当有第四内筒14时,第三内筒13的下部与第四内筒14的下部贯通,当有第五内筒1时,第四内筒14的上部与第五内筒1的上部贯通,以此类推,本实施例中的内筒1有四个。由于所述内筒1套嵌于所述外筒2内部,上盖3固定于所述外筒2的顶部,其只由内筒1、外筒2、上盖3和观察盖4等组装而成,其零部件较少,方便移动,体积小,工程量小,可轻松实现运输,也可多变组合;且第一内筒11的下部与第二内筒12的下部贯通,第二内筒12的上部与第三内筒13的上部贯通,以使得各腔室之间可以互相连通,且使得连通的行程最长,高浓度的废水也可以轻松处理;而上盖3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孔,观察盖4设置于上盖3的观察孔处,运营人员可随时打开观察盖4并通过观察孔进行取水样或者观察内部的运行状态。由于每个外筒2的形状都是一致的,当其用于市政污水项目时,所有的污水处理一体装置可以呈阵列方式排开,视觉体验良好;零部件较少也方便拼装,其运输也更方便;其标准化程度高,污水处理一体装置可以适用于多种污水处理工艺,批量生产污水处理一体装置时能够适用于多种工艺布局。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筒2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外筒2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21和竖筋22,以加强外筒2的强度,所述竖筋22处设置有吊耳23。
34.进一步地,所述内筒1有四个,其包括依次顺序设置的第一内筒11、第二内筒12、第三内筒13和第四内筒14,所述第一内筒11的下部与所述第二内筒12的下部贯通,所述第二内筒12的上部与所述第三内筒13的上部贯通,所述第三内筒13的下部与所述第四内筒14的下部贯通,第一内筒11、第二内筒12、第三内筒13和第四内筒14分别对应为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其他池。
35.实施例3
36.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请参阅图1至图5,所述第一内筒11、第二内筒12和第三内筒13的内壁设置有卡槽15,第一内筒11、第二内筒12和第三内筒13分别作为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使用时,所述卡槽15上固定有填料网16,在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上下均设置一张扇形填料网16,填料网16的中间可以放置填料,所述填料网16上设置有突出卡片17,所述突出卡片17通过自攻钉18固定在所述内筒1内壁上,从而实现填料网16与内筒1内壁的固定。
37.请结合图1和图6,图6中的虚线为第二内筒的结构线,其隐藏的目的为方便看清第二内筒内的内部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筒12和所述第三内筒13的底部均设置有曝气盘121,当第二内筒12和第三内筒13分别作为缺氧池和好氧池使用时,每个所述曝气盘121均通过弯头连接有竖直放置的进气支管122,每个所述进气支管122均与进气管123连接,每
个所述进气支管122最终汇聚于进气管123处,所述进气管123穿过所述进气预留孔,每个所述进气支管122的顶部均安装有调节阀门124,用以调节进气支管122的气量。
38.请参阅图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并非指的是内筒的分布顺序,其只是为了区别不同内筒的代称,其可以是“第一内筒”与“第二内筒”导通,也可以是“第一内筒”与“第三内筒”导通,无论内筒1的数量为3个、4个或多个,其中一个所述内筒1作为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中部与前一内筒的中部贯通或所述沉淀池的上部与前一内筒的上部贯通,在本实施例中,以第四内筒14作为沉淀池使用为例,当所述第四内筒14作为沉淀池使用时,第四内筒14和前一内筒的贯通不遵循其他内筒中的上部贯通和下部贯通的规律,而是所述第四内筒14的中部与前一内筒的中部贯通或者是所述第四内筒14的上部与前一内筒的上部贯通;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果内筒有多个,第一内筒11、第二内筒12、第三内筒13和第四内筒14分别对应为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还包括第五内筒时,厌氧池的下部与缺氧池的下部贯通,缺氧池的上部与好氧池的上部贯通,好氧池的下部与第五内筒的下部贯通,则第五内筒的上部与沉淀池的上部贯通;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内筒有多个,第一内筒11、第二内筒12、第三内筒13和第四内筒14分别对应为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还包括第五内筒和第六内筒时,厌氧池的下部与缺氧池的下部贯通,缺氧池的上部与好氧池的上部贯通,好氧池的下部与第五内筒的下部贯通,第五内筒的上部与第六内筒的上部贯通,则第六内筒的中部与沉淀池的中部贯通,当内筒的数量有多个时,以此类推。也就是说,如果沉淀池的前一内筒与前二内筒是上部贯通时,则采用沉淀池的中部与前一内筒的中部贯通;如果沉淀池的前一内筒与前二内筒是下部贯通时,则采用沉淀池的中部与前一内筒的上部贯通,以避免沉淀池中的污泥堵住贯通的管道。
39.进一步地,沉淀池的底部安装有倾斜设置的斜板141,斜板141用于将污泥收集于沉淀池的底部。
40.请参阅图8,进一步地,所述外筒2的顶部固定有螺栓24,所述上盖3通过螺栓24固定于所述外筒2的顶部。
41.请参阅图1和图9,进一步地,所述上盖3的观察孔处固定有锁扣31,所述观察盖4通过所述锁扣31锁定于所述上盖3的观察孔处,当需要打开观察盖4时,只需要旋转锁扣31并将手指扣入观察盖4上的凹坑32即可将其掀开。
42.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内筒1的大小相同,每个所述内筒1的横截面形状均为扇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筒1有四个,每个内筒1的圆心角为90度。
43.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预留管设置有进水管100,所述出水预留管设置有出水管200。
44.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