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废水零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2720发布日期:2022-09-20 22:5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稀土废水零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稀土废水零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碳酸氯化稀土冶炼过程中,稀土浮选后利用浓硫酸焙烧,然后浸出加碳酸氢铵提取稀土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酸铵废水,大量的铵根随同含酸废水排放出去。这些废水如不经过处理而排放到环境中,不仅会使水体富营养化或土壤酸化,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而且浪费大量资源。硫铵废水除具有酸性外,还含有氨分子、n元素和大量的杂质。
3.而现有技术中的废水处理系统均存在不同问题,例如,硫酸铵溶液浓度低导致会用率低、膜浓水浓度高无法排放等问题,使得废水处理效果不好。
4.因此,提供一种废水处理效果好的稀土废水零排放系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稀土废水零排放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废水处理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稀土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废水调节池、用于去除油类物质的油类去除件、用于去除污泥的泥水分离件、膜浓缩系统和蒸发系统;
7.所述废水调节池、所述油类去除件、所述泥水分离件、所述膜浓缩系统和蒸发系统依次连接。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油类去除件采用溶气气浮机,所述容气气浮机的进水口与所述废水调节池连接。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稀土废水零排放系统还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内设置有草酸加药器;
10.所述反应池的进水口与所述溶气气浮机连接。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土废水零排放系统还包括絮凝反应池,所述絮凝反应池内设置有絮凝剂加药器和混凝剂加药器;
12.所述絮凝反应池的进水口与所述反应池连接。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泥水分离件包括管式微滤器,所述管式微滤器与所述絮凝反应池连接。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泥水分离件还包括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浓缩池与所述管式微滤器连接。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泥水分离件还包括压滤机,所述压滤机与所述污泥浓缩池连接。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膜浓缩系统采用反渗透、电渗析、超高压反渗透或dtro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蒸发系统采用多效蒸发器,所述膜浓缩系统与所述多效蒸发器连接,且所述多效蒸发器产生的冷凝式回流进所述膜浓缩系统内。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蒸发系统采用mvr,所述膜浓缩系统与所述mvr连接,且所述mvr产生的冷凝式回流进所述膜浓缩系统内。
19.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稀土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废水调节池、用于去除油类物质的油类去除件、用于去除污泥的泥水分离件、膜浓缩系统和蒸发系统;废水调节池、油类去除件、泥水分离件、膜浓缩系统和蒸发系统依次连接。
21.具体的,本系统设备简单,可操作性强,另外,利用草酸加药方式去除废水中的钙离子,降低通过双碱法软化的药剂成本,利用膜系统进行废水的浓缩减量,降低蒸发器的投资及运行成本。而且,通过蒸发方式对废水进行蒸发,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获得的结晶盐可作为肥料出售。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稀土废水零排放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24.图标:
25.101-废水调节池;102-溶气气浮机;103-反应池;104-絮凝反应池;105-管式微滤器;106-污泥浓缩池;107-压滤机;108-膜浓缩系统;109-蒸发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31.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稀土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废水调节池101、用于去除油类物质的油类去除件、用于去除污泥的泥水分离件、膜浓缩系统108和蒸发系统109;废水调节池101、油类去除件、泥水分离件、膜浓缩系统108和蒸发系统109依次连接。
32.具体的,本系统设备简单,可操作性强,另外,利用草酸加药方式去除废水中的钙离子,降低通过双碱法软化的药剂成本,利用膜系统进行废水的浓缩减量,降低蒸发器的投资及运行成本。而且,通过蒸发方式对废水进行蒸发,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获得的结晶盐可作为肥料出售。
33.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油类去除件采用溶气气浮机102,溶气气浮机102的进水口与废水调节池101连接。
34.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稀土废水零排放系统还包括反应池103,反应池103内设置有草酸加药器;反应池103的进水口与溶气气浮机102连接。
35.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土废水零排放系统还包括絮凝反应池104,絮凝反应池104内设置有絮凝剂加药器和混凝剂加药器;絮凝反应池104的进水口与反应池103连接。
36.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泥水分离件包括管式微滤器105,管式微滤器105与絮凝反应池104连接。
37.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泥水分离件还包括污泥浓缩池106,污泥浓缩池106与管式微滤器105连接。
38.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泥水分离件还包括压滤机107,压滤机107与污泥浓缩池106连接。
39.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膜浓缩系统108采用反渗透、电渗析、超高压反渗透或dtro(disk-tube reverse osmosis,碟管式反渗透)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40.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蒸发系统109采用多效蒸发器,膜浓缩系统108与多效蒸发器连接,且多效蒸发器产生的冷凝式回流进膜浓缩系统108内。
41.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蒸发系统109采用mvr(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mvr蒸发器),膜浓缩系统108与mvr连接,且mvr产生的冷凝式回流进膜浓缩系统108内。
42.具体的,本实施例稀土废水零排放系统的工作步骤为:
43.(1)废水进入废水调节池101进行均质后,再泵入溶气气浮内去除废水中油类物质及部分悬浮物。
44.(2)溶气气浮机102的出水进入反应池103内,并通过草酸加药器将草酸均匀的投加到反应池103中,然后搅拌反应30-60min后,反应池103内的料液输送至絮凝反应池104,
并通过絮凝剂加药器和混凝剂加药器将絮凝剂和混凝剂均匀的投加到絮凝反应池104中;絮凝反应池104的出水进入到管式微滤器105内进行泥水分离。
45.(3)将管式微滤器105中浓缩后的污泥泵入污泥浓缩池106内,进一步进行污泥浓缩,再通过压滤机107处理得到草酸钙。
46.(4)管式微滤器105的产水经硫酸调ph至5-7后进入膜浓缩系统108进行浓缩减量,膜浓缩系统108的浓水富含硫酸氨,进入蒸发系统109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铵肥料,膜浓缩系统108产水达标回用。
47.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以下优点:本实施例提供的稀土废水零排放系统的设备简单,可操作性强;另外,利用草酸加药方式去除废水中的钙离子,降低通过双碱法软化的药剂成本,利用膜系统进行废水的浓缩减量,降低蒸发器的投资及运行成本。通过蒸发方式对废水进行蒸发,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结晶盐可作为肥料出售。
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