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5680发布日期:2022-05-25 21:3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3.目前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常常在初沉池、二沉池、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等工艺环节中,会先将污水中的杂质从液体中分离出来。这些工艺环节通常需要向待处理污水中投入絮凝剂、助凝剂、调理剂和破乳剂等。投入的药剂一般情况下无法快速和待处理污水进行快速混合,因此还需要对待处理污水进行搅拌,使药剂与待处理污水混合充分,但长时间及高速搅拌会导致絮凝剂降解,从而降低药剂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加药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加药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污水处理加药装置,包括加药斗,所述加药斗水平截面呈圆形设置,所述加药斗沿斗身水平截面的切线方向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加药斗的底端,所述加药斗顶部设置有加药管,所述加药管竖直设置,所述加药斗顶端设置有溢流管,所述加药斗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处设置有阀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药斗沿斗身水平截面的切线方向设置进水管,使待处理污水沿斗内侧壁形成旋流,从而使加药管中的药剂和待处理的污水更好的混合,无需设置机械搅拌部分,提高药剂的使用效果,处理好的清水能够从溢流管处溢出,沉降杂质能够通过打开阀门,从排污口处排出。
8.进一步的,所述加药管底部与进水管位于同一高度。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进水管处流进的待处理污水能够第一时间和加药管中的药剂进行混合,从而提高了药剂和待处理污水的混合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加药管靠近加药斗内壁设置,所述加药管底端转动连接有给药叶轮,所述给药叶轮的转动轴线与加药斗的轴线平行。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处理污水旋流时能够带动给药叶轮转动,给料叶轮转动时能够将加药管内的药剂均匀的释放在待处理污水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药剂和待处理污水的混合效果,进而提高药剂的使用效果。
12.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斗底部呈锥形设置且锥端朝下。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药斗底部呈锥形设置,使得絮凝物能够更好地沉落在加药斗的底部,便于对絮凝物进行集中处理。
14.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斗中转动连接有清污结构,所述清污结构包括转动轴和推污
叶片,所述转动轴同轴转动在加药斗中,所述推污叶片固定连接在转动轴上,所述推污叶片呈螺旋状设置,所述推污叶片外侧壁与加药斗锥部内侧壁贴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推污叶片转动,推污叶片转动时,螺旋状的推污叶片能够将加药斗锥部的沉积絮凝物向加药斗底部推动,进一步便于对絮凝物进行集中处理。
16.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斗内部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呈锥状设置,所述挡圈位于溢流管和进水管之间并靠近溢流管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圈的设置能够对絮凝物起到拦截的作用,使絮凝物不易翻过挡圈进入加药斗上层,使絮凝物不易从溢流管流出。
1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9.1、在加药斗沿斗身水平截面的切线方向设置进水管,使待处理污水沿斗内侧壁形成旋流,从而使加药管中的药剂和待处理的污水更好的混合,无需设置机械搅拌部分,提高药剂的使用效果,处理好的清水能够从溢流管处溢出,沉降杂质能够通过打开阀门,从排污口处排出;
20.2、待处理污水旋流时能够带动给药叶轮转动,给料叶轮转动时能够将加药管内的药剂均匀的释放在待处理污水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药剂和待处理污水的混合效果,进而提高药剂的使用效果;
21.3、转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推污叶片转动,推污叶片转动时,螺旋状的推污叶片能够将加药斗锥部的沉积絮凝物向加药斗底部推动,进一步便于对絮凝物进行集中处理。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中用于体现加药斗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24.图中标号说明:1、加药斗;2、进水管;3、加药管;4、溢流管;5、排污口;6、阀门;7、给药叶轮;8、转动轴;9、推污叶片;10、手轮;11、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
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8.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污水处理加药装置,包括加药斗1,加药斗1水平截面呈圆形设置,加药斗1底部呈锥形设置且锥端朝下。加药斗1锥端部分沿斗身水平截面的切线方向设置有进水管2,进水管2与加药斗1连通。待处理污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加药斗1,因为延加药斗1内壁切向进入,从而使加药斗1中的待处理污水形成旋流。
30.参照图1,进水管2位于加药斗1的锥端部分,加药斗1顶部竖直固定有加药管3,加药斗1顶端侧壁固定有溢流管4,溢流管4与加药斗1连通。加药斗1锥端底部设置有排污口5,排污口5处设置有阀门6。经过药剂处理后的污水能够从溢流管4流向下一个污水处理工序,污水中经过药剂处理后生成的絮凝物能够通过打开阀门6,从排污口5处排出。
31.参照图2,为了使待处理污水更好的接触药剂,加药管3底端与进水管2位于同一高度,加药管3靠近加药斗1内壁设置。进入加药斗1中的待处理污水第一时间和加药管3中的药剂进行混合,从而提高了药剂和待处理污水的混合效果。加药管3底端转动连接有给药叶轮7,给药叶轮7的转动轴8线与加药斗1的轴线平行。待处理污水旋流时能够带动给药叶轮7转动,给料叶轮转动时能够将加药管3内的药剂均匀的释放在待处理污水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药剂和待处理污水的混合效果,进而提高药剂的使用效果。
32.参照图2,加药斗1中转动连接有清污结构,清污结构包括转动轴8和推污叶片9,转动轴8同轴转动在加药斗1中,转动轴8的顶端穿出加药斗1,并固定连接有手轮10。推污叶片9固定连接在转动轴8上,推污叶片9呈螺旋状设置且外侧壁与加药斗1锥部内侧壁贴合。工作人员转动手轮10,手轮10能够带动转动轴8转动,从而带动推污叶片9转动,推污叶片9能够将沉积在加药斗1锥部内侧壁上的絮凝物推向排污口5,便于对絮凝物进行集中处理。为了使旋流的水流不易带着絮凝物从溢流管4流出,加药斗1内侧固定有挡圈11,挡圈11呈锥状设置,挡圈11位于溢流管4和进水管2之间并靠近溢流管4设置。
3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污水处理加药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待处理污水从进水管2进入,从而形成旋流,带动给药叶轮7转动,并一时间和加药管3中的药剂进行混合,从而保证了药剂的使用效果,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手轮10,使推污叶片9进行转动,推污叶片9将沉积在加药斗1锥部内侧壁上的絮凝物推向排污口5,打开排污口5处阀门6即可将絮凝物进行收集,经过药剂处理之后的污水向上通过溢流管4流向下一个污水处理工序。
3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