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AAO污水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44909发布日期:2022-07-13 07:23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AAO污水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一种一体化aao污水净化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污水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aao污水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2.aao法(厌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氨除磷效果。
3.工艺流程通常为:进水
‑‑
厌氧段
‑‑
缺氧段-好氧段
‑‑
沉淀池
‑‑
出水。其中1、厌氧反应器,原污水与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同步进入,本反应器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2、缺氧反应器,首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是通过内循环由好氧反应器送来的,循环的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2q(q为原污水流量)。3、好氧反应器-曝气池,这一反应单元是多功能的,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等均在此处进行。流量为2q的混合液从这里回流到缺氧反应器。4、沉淀池,功能是泥水分离,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厌氧反应器,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
4.但是上述工艺存在如下缺点:进入沉淀池的处理水要保持一定浓度的溶解氧,减少停留时间,防止产生厌氧状态和污泥释放磷的现象出现,但溶解氧浓度也不宜过高,以防循环混合液对缺氧反应器的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一体化aao 污水净化设备。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一体化aa污水净化设备,包括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底座,所述净化箱内横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设置有推液组件,所述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之间设置有送氧管,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连通设置有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三隔板的两侧连通设置有第二回流管;
8.所述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上均设置有气液分离组件,所述气液分离组件用于对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内的气液进行分离。
9.可选地,所述搅拌组件由第一电机、转轴和搅拌叶构成,所述第一电机竖直安装在净化箱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
10.可选地,所述推液组件由第二电机和涡轮构成,所述第二电机水平安装在净化箱上,所述涡轮与第二电机轴连接。
11.可选地,所述气液分离组件包括底壳,所述底壳中空,所述底壳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输送轮,两个输送轮上共同套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等距离垂直设置有推液板,所述推液板与底壳的内壁相贴;
12.所述推液板中空,且推液板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输送带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推液板内部连通的通孔,所述输送带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机壳,所述机壳内
设置有抽气组件。
13.可选地,所述底壳内部两侧空间分别定义为进液测和出液侧;
14.所述进气孔位于进液侧推液板的底部,当所述推液板运动至位于出液侧时,所述进气孔位于上侧;
15.所述机壳采用半开式结构,所述机壳的开口处位于进液侧,所述推液板运动至进液测时,所述机壳、通孔、推液板和进气孔连通;所述推液板运动至出液侧时,所述机壳遮挡通孔。
16.可选地,所述抽气组件包括光杆、集气罩、软管、抽风机和往复驱动机构;
17.所述光杆竖直焊接在机壳内壁上,所述集气罩滑动在光杆上,所述集气罩通过软管与抽风机进气端连通;
18.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安装座机壳内壁上,所述往复驱动机构与集气罩连接并驱动其上下往复运动。
19.可选地,所述往复驱动机构由第三电机、不完全齿轮、连杆、连接块、齿条、传动带、传动轮和伸缩杆;
20.所述不完全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机壳上,所述齿条位于两个不完全齿轮之间且不同时与二者啮合,所述齿条的一侧通过伸缩杆与机壳内壁连接,所述齿条的另一侧通过连接块与连杆轴连接,两个所述不完全齿轮之间通过传动轮和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安装在机壳上且其与其中一个不完全齿轮键连接。
21.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22.本发明通过设置气液分离组件,用于对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内的气液进行分离,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循环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过高对缺氧反应器的干扰的问题。
23.本发明通过推液板式送液、抽气二合一式设计,一方面通过主动推液,增加循环混合液的流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对好氧段液体进入缺氧段的回流处进行定向抽气,针对性更强。
24.本发明通过设置机壳和出气孔位置的配合,当推液板运动至位于出液侧时,进气孔位于上侧;机壳采用半开式结构,机壳的开口处位于进液侧,推液板运动至进液测时,机壳、通孔、推液板和进气孔连通,从而可以进气、或者进入少量的液体;推液板运动至出液侧时,机壳遮挡通孔,此时出气孔朝上,可以避免液体进入。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中底壳具备剖视图;
27.图3为本发明中底壳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中机壳剖视图;
29.图5为本发明中往复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发明中气-液运动示意图;
31.图中:1净化箱、2进水管、3出水管、4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 6第三隔板、7第四隔板、8第一电机、9转轴、10搅拌叶、11第二电机、12涡轮、13第一回流管、14第二回流管、15送
氧管、16底座、17底壳、18输送带、19推液板、20输送轮、21机壳、22通孔、 23进气孔、24光杆、25集气罩、26软管、27往复驱动组件、271第三电机、272不完全齿轮、273连杆、274连接块、275齿条、276传动带、277传动轮、278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3.参照图1-6,一种一体化aao污水净化设备,包括净化箱1,净化箱1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底座16,净化箱1内横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第三隔板6和第四隔板7,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液体依次如图1所示由左至右流动。
34.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之间设置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由第一电机8、转轴9和搅拌叶10构成,第一电机8竖直安装在净化箱1 上,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安装有转轴9,转轴9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 10。
35.搅拌组件的作用在于,用于对厌氧段进行搅拌处理,废水进入厌氧段后,使高cod物质在该段得到部分分解。
36.第二隔板5和第三隔板6之间设置有推液组件,推液组件由第二电机11和涡轮12构成,第二电机11水平安装在净化箱1上,涡轮 12与第二电机11轴连接。推液组件的作用在于,推动中段缺氧段的液体更好的向后段好氧段运动。
37.第三隔板6和第四隔板7之间设置有送氧管15,第二隔板5的两侧连通设置有第一回流管13,第三隔板6的两侧连通设置有第二回流管14。第一回流管13和第二回流管14上均设置有气液分离组件,气液分离组件用于对第一回流管13和第二回流管14内的气液进行分离,具体如下:
38.气液分离组件包括底壳17,底壳17中空,底壳17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输送轮20,两个输送轮20上共同套设有输送带18,输送轮 20可以连接减速电机,输送带18的外表面等距离垂直设置有推液板 19,推液板19与底壳17的内壁相贴。
39.通过推液板19的不断运动,可以累死水车式将液体不断的从好氧段回流至缺氧段。
40.底壳17内部两侧空间分别定义为进液测和出液侧;进气孔23位于进液侧推液板19的底部,当推液板19运动至位于出液侧时,进气孔23位于上侧;机壳21采用半开式结构,机壳21的开口处位于进液侧,推液板19运动至进液测时,机壳21、通孔22、推液板19和进气孔23连通,从而可以进气、或者进入少量的液体;推液板19运动至出液侧时,机壳21遮挡通孔22,此时出气孔23朝上,可以避免液体进入。
41.推液板19中空,且推液板19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孔23,输送带18上开设有通孔22,且通孔22与推液板19内部连通的通孔 22,输送带18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机壳21,机壳21内设置有抽气组件。
42.抽气组件包括光杆24、集气罩25、软管26、抽风机和往复驱动机构,光杆24竖直焊接在机壳21内壁上,集气罩25滑动在光杆24 上,集气罩25通过软管26与抽风机(图中未画出)进气端连通,通过抽风机进行抽气,从而可以将气-液分离后多余的氧气抽出。
43.往复驱动机构安装座机壳21内壁上,往复驱动机构的作用在于,通过与集气罩25
连接并驱动其上下往复运动。
44.往复驱动机构由第三电机271、不完全齿轮272、连杆273、连接块274、齿条275、传动带276、传动轮277和伸缩杆278,不完全齿轮272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机壳21上,齿条275位于两个不完全齿轮272之间且不同时与二者啮合,齿条275的一侧通过伸缩杆278与机壳21内壁连接,齿条275的另一侧通过连接块274与连杆273轴连接,连杆273与集气罩25轴连接,两个不完全齿轮272 之间通过传动轮277和传动带276连接,第三电机271安装在机壳 21上且其与其中一个不完全齿轮272键连接。
45.使用时开启第三电机271,第三电机271带动不完全齿轮272转动,两侧的不完全齿轮272通过传动带276、传动轮277同步转动,接着两个不完全齿轮272交替带动齿条275往复运动,从而实现连接块274往复运动,连接块274带动连杆273摆动,最终实现集气罩 25上下运动,一方面对进入到机壳21内的液体进行晃动、抖动,促进气液二相分离,并上下运动中进行抽气,参照图6。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里无法对所有实施方式予以穷举,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