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功能载体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2518发布日期:2022-10-04 23:4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功能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功能载体为包括:膨胀珍珠岩颗粒、硫铁矿粉和有机营养源粉末的组合物,三者通过负压抽真空的方式复合而成,所述新型功能载体的粒径在500微米至4000微米之间,其中,所述硫矿铁粉的粒径小于10微米,所述有机营养源粉末的粒径小于10微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功能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珍珠岩颗粒的质量占比在55%-99%范围内;当所述膨胀珍珠岩的质量占比为55%时,所述硫矿铁粉的质量占比为40%,所述有机营养源粉末的质量占比为5%;当所述膨胀珍珠岩的质量占比为99%时,所述硫矿铁粉的质量占比为0.5%,所述有机营养源粉末的质量占比为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功能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营养源粉末至少包括:淀粉、聚乳酸以及聚羟基脂肪酸酯类聚合物的任意一种。4.一种新型功能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功能载体为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意一种;包括:将所述功能载体填充至污水处理生化池,载体填充量为生化池体积的10~4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功能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功能载体在污水处理生化池中与活性污泥混合,在水力作用下,所述新型功能载体的颗粒度不断改变,在系统运行10-20d,所述新型功能载体颗粒度达到稳态平衡,粒径分布集中在40-150um;所述颗粒度达到稳态平衡的新型功能载体与所述污水处理生化池中的微生物聚合,形成污泥颗粒;其中,所述颗粒度达到稳态平衡的新型功能载体与所述微生物的聚合方法为:所述微生物在所述颗粒度达到稳态平衡的新型功能载体表面富集;所述污泥颗粒与所述污水处理生化池中的活性污泥生成双泥系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功能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污泥颗粒与所述污水处理生化池中的活性污泥生成双泥系统的过程中,所述污泥颗粒与所述活性污泥完成生化反应;将完成所述生化反应的所述污泥颗粒与所述活性污泥置入低速离心分离装置,以根据所述低速离心分离装置分离所述污泥颗粒与所述活性污泥;以获取回流污泥颗粒以及剩余污泥颗粒;将所述回流污泥颗粒以内回流的方式回流至所述污水处理生化池的缺氧区,以通过所述回流污泥强化脱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功能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活性污泥与所述剩余污泥颗粒置入二沉池以将所述活性污泥与所述剩余污泥颗粒形成浓缩液。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功能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浓缩液分为第一浓缩液和第二浓缩液,将所述第一浓缩液回流至所述污水处理生化池的缺氧区,以使所述第一浓缩液用于厌氧释磷;将所述第二浓缩液通过水力旋流器分离回收所述剩余污泥颗粒;将所述第二浓缩液分离所述剩余污泥颗粒后的剩余部分进行淘汰出系统。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功能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污
泥颗粒回收率为95~99%。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功能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功能载体后续补充频率为每月3-4次,补充量为0.5-3mg/l。

技术总结
本申请示出了一种新型功能载体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新型功能载体为包括:膨胀珍珠岩颗粒、硫铁矿粉和有机营养源粉末的组合物,其中,硫铁矿粉和有机营养源粉末通过负压抽真空的方式负载于膨胀珍珠岩的表面和孔隙结构内,硫铁矿粉及有机营养源可诱导脱氮除磷专性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富集,强化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在污水处理中,新型功能载体在不同的水力条件下颗粒度达到稳态平衡,与微生物结合形成粒径分布集中的污泥颗粒,通过在生化池与二沉池之间设置低速离心装置,将污泥颗粒截留在生化池内,提升生化池的污泥浓度,同时降低二沉池的实际运行负荷。此外,污泥颗粒的形成提高了水力旋流器的分离回收效率,减少功能载体的补充频率和补充量。体的补充频率和补充量。体的补充频率和补充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淞萱 万丽 胡英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五方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4
技术公布日:2022/10/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