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元件及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17732发布日期:2024-01-16 12:17阅读:24来源:国知局
过滤元件及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净化,尤其涉及一种过滤元件及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用于制备净水的过滤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装设于壳体中的过滤元件,过滤元件通常由多个滤膜卷制形成。

2、然而,过滤元件的卷制结构存在如下缺陷:

3、1、净水出口以及浓水出口与原水进口之间的所产生的节流压力大(即,水受到阻力较大),导致过滤效率低。

4、2、滤膜之间所限定的浓水流道中的浓水的溶质的扩散效果差,尤其当浓水的流速和流速低时(例如,当来自自来水管的原水的压力较低和/或浓水出口排放的排放量较小导致浓水的流速和流量低时)。

5、3、浓水在浓水流道中的扩散效果差以及浓水的流量低等因素,导致溶质颗粒极易附着于膜片上,造成滤膜件被快速污染,进而需要频繁的清洗或更换过滤元件。

6、4、浓水在浓水流道中的扩散效果差以及浓水的流量低等因素,导致从浓水出口的不同区域流出的浓水以及从浓水出口先后流出的浓水的溶质浓度不同,使得在浓水出口对浓水的浓度(含溶质的浓度)的实时测量结果不能真实的反映总体的浓水的浓度,导致测量结果失去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滤元件及过滤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过滤元件,包括:

4、过滤主体部件,其包括多个平直叠置的滤膜,每个所述滤膜包括相对的两个膜片,每个所述滤膜的两个膜片之间限定出平直的净水流道,每相邻的两个滤膜之间限定出平直的浓水流道;在过滤主体部件的至少一个侧边通过使与该侧边所对应的浓水流道的边缘封闭以及净水流道的边缘敞口而构造出净水出口;在过滤主体部件的另两个侧边通过使与该两个侧边所对应的净水流道的边缘封闭以及浓水流道的边缘敞口而分别构造出原水进口和浓水出口;

5、片状部件,其布置于所述净水流道以及所述浓水流道中以用于维持流道宽度;

6、封装部件,所述净水出口所对应的过滤主体部件的侧边连接至所述封装部件,所述封装部件用于形成与所述净水出口连通的净水收集腔。

7、优选地,所述封装部件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作为所述净水收集腔。

8、优选地,所述封装部件为板状结构,所述封装部件背对所述过滤主体部件的一侧与过滤装置的壳体围成所述净水收集腔。

9、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过滤装置,包括:

10、壳体;

11、过滤元件,其装设于所述壳体中;其中:

12、所述过滤元件包括过滤主体部件、片状部件以及封装部件;

13、所述过滤主体部件包括多个平直叠置的滤膜,每个所述滤膜包括相对的两个膜片,每个所述滤膜的两个膜片之间限定出平直的净水流道,每相邻的两个滤膜之间限定出平直的浓水流道;在过滤主体部件的至少一个侧边通过使与该侧边所对应的浓水流道的边缘封闭以及净水流道的边缘敞口而构造出净水出口;在过滤主体部件的另两个侧边通过使与该两个侧边所对应的净水流道的边缘封闭以及浓水流道的边缘敞口而分别构造出原水进口和浓水出口;

14、片状部件布置于所述净水流道以及所述浓水流道中以用于维持流道宽度;

15、所述净水出口所对应的过滤主体部件的侧边连接至所述封装部件,所述封装部件用于形成与所述净水出口连通的净水收集腔;

16、所述壳体上具有与所述原水进口连通的原水进水接头、与所述净水收集腔连通的净水出水接头以及与所述浓水出口连通的浓水出水接头。

17、优选地,所述过滤主体部件以使得所述滤膜竖立的方式装设于所述壳体中。

18、优选地,所述壳体轴向延伸而具有轴向上的两端;所述滤膜的外形为矩形;

19、所述过滤元件以使得所述过滤主体部件的长侧边与所述壳体的轴向一致的方式装设于所述壳体中;

20、所述原水进水接头、所述净水出水接头以及所述浓水出水接头均布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

21、优选地,

22、所述净水出口形成于所述过滤主体部件的上长侧边,所述封装部件为轴向延伸的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所述净水收集腔;

23、所述原水进口形成于所述过滤主体部件的下长侧边,所述过滤主体部件的下长侧边与所述壳体围成原水进水腔,所述原水进水接头与所述原水进水腔连通;

24、所述浓水出口形成于所述过滤主体部件的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短侧边,所述浓水出水口的外侧构造出浓水收集腔,自所述浓水收集腔朝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引出浓水导出管道,所述浓水出水接头与所述浓水导出管道连通。

25、优选地,

26、所述净水出口包括一个,所述净水出口形成于所述过滤主体部件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的短侧边,所述封装部件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限定出所述净水收集腔;

27、所述原水进口形成于所述过滤主体部件的上长侧边,所述过滤主体部件的上长侧边与所述壳体围成原水进水腔,所述原水进水接头与所述原水进水腔连通;

28、所述浓水出口形成于所述过滤主体部件的下长侧边,所述过滤主体部件的下长侧边与所述壳体围成浓水收集腔,所述浓水出水接头与所述浓水收集腔连通。

29、优选地,所述净水出水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净水出口分别形成所述过滤主体部件的两个短侧边,所述封装部件位于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的所述净水出口并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限定出第一个净水收集腔,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所述净水出口外设置有扣盖,所述扣盖围成第二个净水收集腔,自第二个净水收集腔引出朝第一个净水收集腔方向延伸并与第一个净水收集腔连通的净水导出管道。

30、优选地,布置于所述净水流道中的片状部件为片状格栅或流道布;布置于所述浓水流道中的片状部件为片状格栅或流道布。

31、优选地,布置于所述净水流道中的片状部件为片状格栅或流道布;布置于所述浓水流道中的片状部件为流道板;

32、所述流道片包括:

33、片状本体,其两侧均形成有竖直延伸且水平间隔排布的多个凸肋,所述片状本体位于所述凸肋的上方为平坦区域;

34、第一导流孔,其包括沿所述凸肋的延伸排布的多列;所述第一导流孔贯通所述片状本体且竖向倾斜;其中:

35、同一列且相邻的上方的第一导流孔与下方的第一导流孔的竖向倾斜方向相反;

36、第一导流孔的端口位于所述凸肋的两侧;

37、所述平坦区域布置有贯通所述片状本体的多个第二导流孔。

38、优选地,所述浓水收集腔内设置有浓水导出管道,所述浓水导出管道一端连接至所述浓水出水接头,所述浓水导出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浓水收集腔的中部区域。

39、优选地,所述过滤主体部件的径向上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架,所述支撑板架朝向所述过滤主体部件的一侧形成有竖向延伸且水平排布的多条支撑肋,所述支撑板架朝向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壳体匹配且沿轴向排布的多个支撑板。

40、优选地,所述过滤主体部件的径向上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架,所述支撑板架朝向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匹配的竖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构造成水平状态。

41、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圆筒状结构;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为敞口端,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具有用于封装所述壳体的端盖。

42、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滤膜的膜片的脱盐率不同。

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过滤元件及过滤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44、1、本发明所提供的过滤元件中的过滤主体部件中的浓水流道和净水流体被叠置滤膜限定成平直流道,该平直流道具有更均匀的宽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卷制结构的过滤主体部件中的螺旋流道(或称近似的弧形流道),该平直流道具有更佳的扩散效果。

45、2、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滤膜叠置卷制结构的过滤主体部件中的螺旋流道,本发明的过滤元件的过滤主体部件中所获得平直流道对净化水以及浓水的阻力更小,使得即使在浓水流速或流量较低时,浓水或净化水也具有较佳的扩散效果。

46、3、相比现有技术中的螺旋流道,滤膜叠置所获得平直流道在任意区域的宽度均匀,狭窄区域和尖角区域更少,更大程度上降低了溶质颗粒因狭窄区域和尖角区域而富集的量。

47、4、滤膜叠置所获得平直流道的较佳的扩散效果以及较低的阻力使得溶质颗粒不容易附着于膜片上。

48、5、滤膜叠置所获得平直流道的较佳的扩散效果使得位于浓水流道不同区域的浓水的浓度更加均匀,从而使得从浓水出口流出的浓水的浓度受浓水不均匀因素影响更小,使得在浓水出口对浓水的浓度的实时测量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总体的浓水的浓度。

49、6、将过滤元件以使滤膜竖立的方式布置有利于利用水的重力而使浓水流道中浓水更加均匀或者有利于利用水的重力而减少溶质颗粒附着。

50、7、在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种结构的过滤装置中:浓水流道中位于上方的浓水在重力作用下与位于下方的浓水进行混合,以及位于上方的浓水与刚进入浓水的原水进行混合,这有利于均衡浓水流道中浓水的浓度,进而有利于制备出水质平稳的净化水,且有利于监控浓水的浓度。

51、8、在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二种结构的过滤装置中:过滤主体部件的原水进口与浓水出口分别对应位于过滤主体部件的上长侧边和下长侧边,这使得浓水流道较短,并配合利用重力,原水通过过滤后形成浓水更顺畅的从浓水出口流出,这有利于对浓水流道两侧的膜片进行冲刷,因而,本结构的过滤装置具有更佳的抗污染能力,更适合过滤水质较差的原水,且能够保持较高的过滤效率。

52、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53、本发明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